文/坐听落花素有“电影织梦者”之称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造梦工厂”迪斯尼的这次强强联手,为全球影迷献上这部奇幻冒险巨制《圆梦巨人》,加之老斯为了圆自己这场“巨人之梦”的十年等待,御用好莱坞金牌制作团队以及奥斯卡最佳男配马克·里昂斯的倾情加盟,着实期待这次梦幻之旅会给大家带来一场怎样奇幻瑰丽、美轮美奂的视听神游。
梦之本身,就有种奇幻的魔力,那些现实生活中匪夷所思的,妄想不达的,飘在云端的,毫无根据的,都能完美融合在一处叫做“梦境”的地方。
人之思就像是幻灯片,人之脑如同放映机,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梦,为那些在现实中的畅想与期盼找一个落脚点,先验体尝下握在手中的幸福,也许醒来不过黄粱一梦,可那种陶醉其中的真实感受,着实可以麻痹神经,美美地给自己打一针幸福麻醉。
所以,不管是好心眼的巨人,还是吃人肉块的巨人,谁会在对自己说晚安的时候祝自己做个噩梦呢?
美梦总是会令人幸福、微笑、安心,没有人会拒绝。
整部影片色调略显黑暗,总有种《格林童话》的阴森感,那暖暖的光与希望,也是经由那幽暗的森林深处隐隐地透射出来,点点星光,是一种冷色的温暖。
其实,最初的童话都是血腥、暴力、黑暗的,类似于中国的《聊斋》吧,用女巫、魔法、爱与阳光来拯救黑暗中孤苦无依的弱者,给人以希望,亦如《聊斋》中用怪力乱神把黑暗勾勒得妖绝鬼魅,再用仙人法力拯救那些善良无助。
所以,你会看到在《白雪公主》的经典童话里,也会有挖心的鲜血淋淋,在这部《圆梦巨人》里,吃人肉块的巨人为了那美味的小孩“人豆”,丧心病狂地集体出没在黑暗中。
总有种感觉,整部片子就是生活在孤儿院的小女孩苏菲的一场梦,在一个感受不到温暖的地方,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的梦也会是孤独而黑暗的吧,可那毕竟是孩子的梦,梦里总会有渴望的温暖与希望,和那个能帮助自己呵护梦想的好心眼的巨人。
苏菲坐在好心眼巨人的肩上,看他把一个美梦吹入了一个男孩的梦境,那是一个男孩子最幸福的梦了吧,跟总统电话聊天,而平时称自己为小屁孩的父亲母亲,却丝毫搞不清状况地抓耳挠腮,看着男孩和总统相谈甚欢,摸不着头绪,好得意,好开心的梦。
而苏菲的梦,就是带着她的圆梦巨人,为了拯救全国的孩子与女王殿下共同商议拯救计划,还有女王为她和她的BFG(Big Friendly Giant)举行的盛大招待宴会,从此苏菲在女王殿下的呵护下幸福地生活。
这应该是一个孤独无依、生活悲苦的孩子最幸福甜美的梦了吧。
印象最深的是那场好心眼巨人带着苏菲去捕梦,原来那幽暗的森林深处,如镜般平静的水面之下,就是那梦存在的颠倒梦境,走进去,那星星点点如萤火般闪烁的斑斓微光,就是那美梦的色彩与组成,手持一张捕梦的网,伸手去抓住那萤火虫般灵动跳跃的梦,把这最美的瞬间装入透明的水晶瓶中,从此这些将都是善良姑娘的梦之元素,再没有黑暗、孤独、阴冷,只有幻彩、陪伴、温暖。
那些坏坏的巨人,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剥夺他们享有美梦的权力,从现在开始,我就是那个伟大的梦之制造者,你的梦境由我主宰,为了惩戒你的不善良,我会吹一个恐怖的噩梦伴你入眠。
当然,影片最后是以一个happy ending 结束,好心眼的巨人得到了想要的平静,巨人岛恢复了温暖、花香与祥和,坏心眼的巨人们被发配到了孤岛,每天只能以大鼻子瓜为食,善良、勇敢的苏菲也生活在女王身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还是期望这就是最后的结局吧,总是担心这只是苏菲众多失眠之夜难得一做的一场幸福美梦,那么是不是越是美丽的梦最后醒来越是会落寞失望呢?
如果这只是一场梦,那么衷心希望这是一场永远不要醒来的梦吧,至少在梦中苏菲永远是幸福的。
评分不应该只有6.6,各人认为应该8分起。
精美的画面、完整的故事、精彩的剧情设计和充足的细节亮点已经集合了一部精彩电影需要的全部要素。
评分为何如此低,真心难明白。
一位六七十岁的大师级电影导演,职业生涯的几乎全部作品都离不开孩子的主体,导演是一个专注孩子几十年的实力派偶像。
这部电影(大多数老斯电影)就像是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奇幻、扣人心弦,不失诙谐。
出了辛德勒名单和大兵属于老斯要交的“作业”之外,老斯的电影基本上都带着老斯一颗童心未老的深刻印记。
老斯讲叙述故事的方式、节奏和对摄影机的运用技巧已经炉火纯青。
也可以说看上去有些陈旧,但是我认为那是教科书,看上去不新潮,但是永远不会过时。
老斯已经牢牢掌握了用摄影机讲故事的技术。
老斯是电影业里的老师傅。
BFG越看越像老斯本人,BFG负责给睡梦中的人造梦,特别是给孩子造梦,多数情况下给好人制造好梦,给坏人制造改过自新的“功能性梦”,老斯也是如此,他的电影就是梦,我们都做过来自老斯的梦,并且是从小就做着老斯的梦。
向老斯致敬,伟大的电影老师傅,他手上的技术永远学不完。
奥利佛斯通属于鬼才大师,和四平八稳的老斯不是一路风格,两人路子不同,不可相比。
主流美学古典派的可以拜老斯,眼前一亮追天才的可以拜斯通。
本片亮点多多,很多绝妙的创意让同心的光辉照亮影院,高龄的老斯依然能做到这一点,他的内心无疑是纯洁得就像“捉梦树”旁的湖水,清幽幽的。
斯皮尔伯格,这个伟大的导演的给我们留下了一道盛宴,圆梦巨人,导演就像是那个好心眼的巨人---BFG(Big friendly giant),为我们圆了一场童年的梦。
你有过梦?
你感受过孤单吗?
答案不否认,孤独是人的天性,苏菲这个在孤儿院里不合群的小可爱很孤独,BFG在食肉而凶残的巨人中是个吃素的好心眼也很不合群,他又何尝不孤独?
两个孤独的人,总会找到共鸣。
苏菲小心翼翼害怕夜里抓小孩的怪物,每个小孩应该都害怕过,我也害怕过,而孤儿院里缺少爱的苏菲,假装着坚强,我想她夜里不睡觉是害怕做噩梦吧!
噩梦并不可怕,可怕是你在噩梦中惊醒,醒来身边并没有爱你的人,孤独击中着每个人的心。
可BFG,那个笑起来眼睛会闭上,嘴巴会大张着,喜欢喝“砰砰汽水”,说着流利方言,被其他巨人欺压着的老头头,他忙忙碌碌,戴个黑色大斗篷,偷偷的在人类世界,把那片美丽的秘密基地里的美梦,吹到每个可爱的孩子梦乡里,他 永远那么好心眼,好心眼到会让人觉得他有点傻。
很渴望陪伴的BFG想把苏菲送回去,他是为了保护这个小可爱,他不想第二次失去朋友了,那个小男孩是他心里的温暖也是他心里的疼痛。
用心看看这部电影,你会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孤独并不是那么可怕,人生而孤独,不要掩饰自己的孤独,承认孤独,不要把自己包裹的像个刺猬,敞开心扉,去找属于你的朋友。
黑夜里不会害怕,梦里不会害怕,因为你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一群人。
可能还有那个可爱的BFG奔走着为你送来好梦!
不需要太多的童真,但需要足够的童真去给你美好!
订票前我在售票网上看见这样的画面,这是一场奇遇的开端。
果然看完《圆梦巨人》后,我在影院出口踢到一个玻璃罐子。
仔细一看,是电影裡的罐子没错,在电影中,这个罐子是好心肠的巨人拿来装梦用的。
人们为什么会做梦?
因为巨人在梦的国度里捕捉梦的因子,把它们装进玻璃罐,再吹进人们的睡眠中。
一定是谁忘了把罐子收拾好。
都说好莱坞是梦工厂嘛,原来所谓的电影放映,就是躲在暗处的戏院人员“啵”的一声拔开盖子,把罐子里的梦释放到空气中,可能通过中央空调还是什么的。
肯定是这样子!
这也说明了为何影院里的冷气总是特别强劲。
我看的是午夜场,散场时灯箱都已经关了。
一辆货车停在阴暗的后门。
我连忙躲在花台后面,看见打开的货厢卸下一篓篓叮当作响,装着梦的罐子。
货车悄声无息地开走。
回家路上,我发现冷清的马路上偶尔会驶过一模一样的货车。
我想不只是电影,不只是斯皮尔伯格,包括安东尼.高蒂、乔布斯、马丁路德.金,他们都是巨人国里的人。
他们造出了电影之梦、建筑之梦、科技之梦,还有和平之梦。
所以虽然他们的梦不时在马路上奔跑,我们平常却很难碰见造梦的大师。
要不这些巨人真跑来我们面前的话,我们只能在人家靴子底下逃命。
还有不能忘记苍井空老师,她是春梦大师。
事实上,她是绝地五十呎女巨人。
回家后看着手里的罐子,发现今晚的遭遇还给了我一个启示。
电影中的罐子比人还要高,但我手里的罐子却一只手就能拿住。
这代表什么呢?
代表此处、这里,这个乱糟糟的房间,这个平庸的场所可能也是梦的国度,而且在不远的某处,有一群睡眠中的小人正嗷嗷待哺。
我把这个启示用比例尺画给你们看:
秒懂了呗?
原来我也是一个巨人啊!
——相对于那些我看不见的小人而言。
我顿时沮丧了起来。
虽然身为一名巨人(在尺寸相对的理论上),但我好像从来没制造过什么梦给人家?
从小到大,我只会吞食别人送给我的梦。
风吹来一串竖琴声。
家家户户的灯都熄了,我看着小区边缘的红砖屋顶,梧桐树后面是面向马路的高楼,再过去是天天跑步经过却不常进去的徐家汇公园。
我想到电影中捕梦的地方是长着大树的池塘。
我抓着罐子跑出门。
就像圆梦巨人。
我手提牛皮旅行箱(其实是便当袋),披着褐色的披风(打折后299的优衣库夹克),以五米一个蹦跳的步伐来到公园深处的池塘。
公园椅上倒卧着一名醉汉。
除了我,没人看见池中的倒影飞窜着梦的因子。
我深吸一口气,带着罐子跳进去。
虽然吃了几口水,虽然很狼狈,但周围的水流慢慢变成了空气。
我的身体在倒影中旋转过来(希望醉汉现在不要醒来,不然撞见这一幕他肯定会吓死的呵呵。
)满天梦的因子像战斗飞行的萤火虫,我抓住一团的灿亮的焰火,紧紧将它压进了罐中。
我爬上岸。
罐子里暖暖的,我心想以后夜里都不必再点灯啦。
可是梦并未被我带走。
因为我低头看见了一个小人。
这个小人绝不像电影中的萝莉那么惹人怜爱。
他是一名暴躁的少年,满脸青春痘,手里抓着一粒沙(虽然在他眼里那可能是一颗足以砸破另一个小人脑袋的石头)。
他彷彿看世间万物都不顺眼。
超讨厌的,真想一脚踩死他。
可是当我威胁地把脚抬起来的时候,我愣了一下。
那个人,是我。
对,那个小人儿是我。
自然不是现在、此刻,淹没在茫茫人世,许多年不曾造出梦来的我。
而是过去的我,以为青春用不完,未来还很远的我。
小人闭上眼睛躺了下来。
我在心中大喊:“我是你的未来,未你麻痺起来嗨。
”我打开罐子,把梦吹给了他。
他在草丛里渺小地翻滚、做梦,快乐得像一名傻逼。
回家后我把罐子洗一洗,放到窗台上。
豆瓣上有人说《圆梦巨人》很老土,斯皮尔伯格装进罐子里的梦是过期的。
说得没错,尤其他过度乐观的美梦过去不只装进《E.T.》这类的儿童电影,还装进纳粹历史、二次大战,和美苏冷战的场景里。
但我想起杨德昌最后一部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
它说明了我之所以喜欢《圆梦巨人》,或许是因为:“我也老了。
”我对着空空的罐子发呆起来。
我捡到它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就在这时候,我感觉院子里的草皮沙沙作响,细微深处有什么动静。
悠着来,不要急。
我对着看不见的小人儿说。
我侧耳倾听,等待梦的因子再次飞到窗边。
今年是英国儿童作家罗尔德·达尔的百年诞辰,爱好童话的迪士尼为他献上了最美好的一次致敬,那就是让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真人电影《圆梦巨人》(The BFG)。
影片改编自罗尔德·达尔在1982所著的中篇童话《好心眼巨人》,是达尔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关于这部童话和作者本人,你了解多少呢?
1. 巨人有原型吗?
有,他就是作者罗尔德·达尔本人。
一天晚上他给女儿讲睡前故事时,讲到一种通过长管吹到卧室,使睡着的人产生梦境的神奇粉末,两个女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可是他没解释几句就匆匆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当女儿们都几乎睡着时,他找来长梯从屋外爬到女儿卧室的窗前,用一根长竿对着房间里大声吹气,为女儿送上“好梦”。
正是这个父亲的恶作剧,催成了童话《好心眼巨人》的诞生。
2. 《好心眼巨人》来源于达尔的小说《世界冠军丹尼》。
在书中,丹尼的父亲每晚都会为他讲睡前故事,其中一篇讲到“那个故事描写了一个身材硕大的、叫做‘大块头的友善巨人’,也可以简称‘好心眼巨人’”。
达尔将这些故事中关于巨人的设定都写进了《好心眼巨人》。
3. 好心眼巨人在《世界冠军丹尼》(1975年出版)的插画中首次登场,由Jill Bennett创作,巨人的形象与现今版本相距甚远。
书中的插画曾在英国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拍卖,价格为85000英镑。
4. 达尔习惯把想到的创意都写进练习册中,在创作新故事或角色时便会拿出来寻找灵感,他把这些小册子成为“灵感书”(Ideas Books)。
《好心眼巨人》正是来自这些灵感书,而且达尔是在66岁时才把巨人的故事公之于世。
5. 《好心眼巨人》的主角最初是一个男孩,名叫Jody。
后来达尔的孙女Sophie出生,达尔才把书中主角改成与孙女同名的女孩。
6. 好心眼巨人没有上过学,只靠一本字典来识字,所以经常会说出滑稽的语言。
这种说话方式被称为“Gobblefunk”,意思是你把词语颠三倒四并赋予它们新的外延和含义。
7. 罗尔德·达尔的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品的插图都是昆丁·布雷克画的。
尽管他们在《巨大的鳄鱼》中就合作过了,但他们第一次会面却是在出版《好心眼巨人》期间。
可以说是巨人的帮助让两人建立了长期且成功的合作关系。
8. 达尔有一双棕色绒皮挪威草鞋,他要求布雷克让巨人都穿上这双鞋。
(这一点更加印证了巨人的原型是达尔本人。
)9. 与达尔合作的编辑史蒂芬·洛克斯伯格曾建议把书中巨人在女王面前放屁(whizzpop)的桥段删除。
达尔对此回应说“我甚至还想过让巨人成为女王的‘放屁专员’,可能这很粗俗,但你和我都知道小孩子会很喜欢,而且这是一本写给小孩的书。
”10.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好心眼巨人的原型是作者本人,罗尔德·达尔曾提到,他创作巨人的一部分灵感来源于他的好友——沃利·桑德斯。
沃利是一个建筑工人,曾为达尔建造过他在白金汉郡的新屋,正是在这所屋子里达尔创造了无数世界闻名的儿童文学作品。
正如书中描述的一样,沃利身材高大,长着一双大耳朵,肩膀宽广,手指像一根根大香蕉。
11. 如果你到达罗尔德·达尔在英国大米森登的墓地,你将会跟随巨人的脚印从一颗小树走到他的墓碑。
你可能会留到地上有硬币和铅笔,请谨记不要捡起来,因为巨人会在时机适当的时候收集它们……(希望现实中也有美好的童话吧)最新文章:《奇异博士》中有哪些致敬和彩蛋?
我觉得老美的片子无论特效演技还是剧本都会比国内的良心,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只是单纯评价电影。
回家后翻看了原著,是一个简单的中篇童话。
简单得就像小时候看格林童话一样简单。
然而童话总是会充满恶意的,把小哥哥的骨头埋在树下,把肢解的姐姐又重新拼起来,穿着火烧红的鞋子跳舞跳到死之类的。
然而只有成人才会对这些片段更加细思恐极。
人的心,和感情是太细腻和丰富的东西了。
小朋友不能正确地理解那么多复杂的感情,我想我还是倾向于慢慢引导他们去摸索和体会。
看着同族的巨人被捆起来绑走了就乐呵呵地笑了这样的画面我还是不要再看了。
英国皇室的美好,高雅和教养令人觉得舒服,也许仍然是因为好得不真实,有点抗拒这样的洗脑。
不能信任一个小孩,却可以信任一群人。
现实生活中,如果真这样做,他的种族也许瞬间就灭绝了,也许立马被送往什么研究所,成为研究对象了,何况他们还有和地球差不多长的寿命,这对人类的吸引力是多么巨大。
画面挺美的,如果是在电影院,梦境的特效应该看起来很棒,我是在电脑上看的,感觉也很美。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普通人类小女孩和一个巨人老人,小女孩天真勇敢,老人是所有巨人里唯一的一个好心眼的人,他们由刚开始的斗嘴,互相不信任,到后来共同对抗坏巨人,再到后来齐心协力拯救整个国家,这一场惊心刺激而又充满了温情与纯真的冒险,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净化之旅。
这电影很适合小孩观看,画面美,剧情有趣,对小孩子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这类型的电影有很多,这部电影在剧情,画面上都有一定创新,我给三星半,值得观看。
在还很年幼的时候,你是否也曾觉得自己是世上唯一失眠的小孩?
你是否也曾这样幻想过:在万籁俱寂的神秘黑夜,有硕大无朋的巨人无声地穿行在街道中,他一定是用草叉和巨剑做刀叉、一餐可以吃掉一百头牛,他一定和蔼幽默又友善,和故事书里从豌豆茎上爬下的凶恶巨人完全不同,他会扶起被野猫打翻的垃圾桶、用有魔力的长号给睡梦中的孩子带去快乐,然后你们会成为秘密的朋友,结伴穿越云层、捉梦精灵,甚至和那些凶恶的坏巨人们打一架……从此你不介意父母不能时时在身边,不在乎那些仗着高大一点就欺负你的蠢小孩,因为当夜幕降临,你有这世上最好的朋友和最奇妙的历险。
你是否还曾幻想过,走进富丽堂皇的宫殿,成为国王的座上宾,尽管那时你能想象的最华丽的食物就是草莓奶油蛋糕,但它们盛在水晶碗里时已胜过世间一切你叫不出名字的珍馐美味;然后,和提防你听写时打小抄的老师完全不同,所有人都是那么信任你,那些英姿飒爽的将军、那些最先进的坚船利炮,只要你一声号令,他们纷纷冲向战场、守卫家园。
在那个时候,你应该还不会勾勒阿谀奉承的奸佞大臣,或者暗藏在动物世界的政治隐喻,你的幻想世界的逻辑并不完美,以至于长大后你自嘲地发现彼时的诸多灵感来源几乎无迹可循。
然而之后你所经历过的所有快乐,都比不过那个时候,如此单纯和有着绝对的说服力——这就是《吹梦巨人》,没有庞大的世界观,没有犀利的现实隐喻,有着好笑甚至些微牵强的逻辑,如同一部孩子写给孩子的童话。
“我想这是我最有耐心的作品。
”斯皮尔伯格如是说。
整部电影没太多哭点,如同晚安故事娓娓道来,但仍有让人十分感动的地方。
被食肉巨人发现之后,BFG担心苏菲重蹈那个因为自己没有保护好、而被其他巨人吃掉的小男孩的覆辙,把她送回了孤儿院门前。
在他们相遇的街角,苏菲问他:“那个小男孩,在最后的时刻,他害怕了吗?
”巨人有些痛苦地沉吟着:“是的,在最后的时候,是的。
”苏菲强忍着眼泪,却无比坚定地望着巨人:“我不害怕。
”曾经在午夜三点确认大门的三道门锁、默念着“不要看窗帘后面”却被野猫吓到的小女孩,后来为了找回她的巨人朋友从阳台一跃而下;她曾经哭泣着哀求“拜托你不要吃掉我”、被一个噩梦吓得连逃跑都不敢,最后却鼓励BFG反抗其他巨人、甚至独自抱着噩梦罐冲进大自己百倍的怪兽们中间。
倘若没有力挡千军的乱神怪力,没有撒豆成兵的莫测魔法,只有勇气和友爱,在最后的时刻,你害怕了吗?
我不害怕。
(待续)
今天冒着被怼死的风险,怼一怼那些一二星评论者。
就本片但不仅限于。
因为豆瓣评分的误导,我差点错过这部电影。
我向来是信任豆瓣评分的,所以在《圆梦巨人》刚刚上映的时候,先来豆瓣看了下评分。
什么?
才六点几分?
这在我眼里是个不及格的分数啊。
果断放弃了。
下线后的某天,实在没电影看的时候,下了本片。
然后我连着看了两遍!
我沉浸在那幼稚的(非贬义)、可笑的(非贬义)、无聊的(非贬义!)的情节里,仿佛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醒了我在微笑。
然而看到那些一星两星的短评,说什么“只适合十岁以下的小朋友”,“要不带智商地观看”,“低龄电影”,“小朋友睡前故事”。。。
Sorry? 如果你说它只适合低龄儿童,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评分对么?
本来就是写给孩子们的童话,你还要求它满足一个个麻木的大人的口味?
天呐你们是不是还要给《小猪佩奇》打低分??
因为它幼稚出了新高度!
可是你知道小朋友们有多喜欢么?
被低分误导,家长就不会带孩子们去看,多少孩子会被迫失去一次愉悦的体验,一部童话,一个美丽的梦?
可悲的一点就是,孩子们的电影,但孩子们没有话语权。
所以各种亲爱的友邻,拜托手下留情,给孩子们机会接触真正简单的,纯粹的童梦吧!
拜托!
如果你和我一样属于高龄儿童,如果你热爱动画片还能看进去《小猪佩奇》,那么顺便强推另一部更加可爱的儿童片《大坏狐狸的故事》,不谢!
😋
也许你很难想象,一个孤独者,要寻找的其实是另外一颗孤独的心。
而不是人群中特别享受热闹的人。
就像是失恋的人,马上去找另外一个新的恋人其实得不到治愈。
而是会在另外一个失恋者那里找到慰藉。
这也叫同病相怜。
《圆梦巨人》这个电影,是一个不会老死的好心巨人,和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成全了彼此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多年前曾经拍过一部《人工智能》,一个机器人小男孩,永远无法成为人类小孩,得不到母亲真正的爱。
我曾在那部电影里,见识过了斯皮尔伯格所能呈现的极致孤独感。
这一次,又与这种孤独感久别重逢了。
当圆梦巨人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那些孤独的孩子,他就找到了陪伴。
从前他找到过一个小男孩,可惜那个男孩被食肉巨人吃掉了。
这个孤独的老头,一身黑色披风,在夜里穿梭人间,走遍大街小巷,像个幽灵。
后来他找到了苏菲。
他能够听见蚂蚁的声音,能够听见内心深处最微小的动静,所以他才能够造梦。
把那些金色的好梦,或者恐怖的噩梦,吹进大人孩子的脑袋里。
茫茫海中,孤独者的鼻子远远地就能闻到同类的气息。
因为气味相投,所以注定相逢。
找到了苏菲之后,圆梦巨人不想再重蹈覆辙。
他的上一个伙伴,那个小男孩遭遇不幸,如果他把男孩送回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吃掉了。
他想把苏菲送回孤儿院,可是苏菲离不开圆梦巨人。
她还是跟随着圆梦巨人,彼此陪伴。
在巨人岛上,食肉巨人们膀大腰圆,而吃大鼻子瓜的圆梦巨人像一只弱鸡。
吃肉的群体,和吃素的个体,注定了水火不容。
失去了父母的苏菲,内心回荡着想要有人来陪伴她的声音。
孤独比死亡更可怕。
于是小小年纪的苏菲,冒着生命危险,陪巨人一起造梦。
人生于世上,能有几个知己?
其实一个都够了。
但偏偏就这么一个,你踏破铁鞋无觅处。
食肉巨人们饥饿的是胃,圆梦巨人饥饿的是心。
吃肉的巨人偷孩子来吃,形容为香喷喷的人豆子。
圆梦巨人呢?
他和苏菲相互投喂心灵。
每个人都有可能跌入少数人的境地。
先天缺憾、后天疾病、天灾、暴富、偶发的不幸,思想的顿悟,都会带来突变。
如果你天生属于少数,你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努力的融入,另外一条是自我放逐。
融入之路,非常痛苦,需要泯灭自我。
但你割舍掉的那一部分自我,会换来活的更好更久,直到七老八十。
放逐之路,同样痛苦。
你的心一直被孤独刺激,不管是众声喧哗,还是万籁俱寂,你的世界始终只有你自己。
最要命的是,孤独者其实渴求有人明白他的孤独,渴求某一个人的契合,灵魂饥肠辘辘。
人格化的宗教之神,再崇高的精神信仰,也代替不了一个具体的人。
直到完成某种仪式。
苏菲出主意,让好心巨人造梦给英国女王,求取女王的信任和帮助,最终把食肉巨人统统转移到海上的孤岛,物理隔离。
反正这些吃肉的巨人最怕水。
出兵之前,女王设宴款待了圆梦巨人和苏菲。
当苏菲指导暗示巨人如何行礼,如何喝咖啡端杯子,如何和人类说话,苏菲也长大了。
长大最重要的好处,是在照顾陪伴他人的过程里,不再完全沉浸于孤独了。
圆梦巨人一直被食肉巨人欺凌,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小伙伴。
那个小男孩的死,就是他的噩梦,深藏哀伤和悔恨。
直到他为了救苏菲而站出来,他获得了勇气,获得了重生。
圆梦巨人和苏菲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就像大人和小孩总归有各自的世界。
好在,知己虽然告别,友谊却会长存。
谁童年深深地尝过真正的孤独,谁就终生记得孤独的滋味。
然后,加倍强化记忆中珍稀的温暖陪伴,也加倍携带着庞大的孤独感活下去。
这无法用幸运或不幸来定义。
唯一不同以往之处,是长大后渐渐会接受这一切。
苏菲趴在窗台上得以思念圆梦巨人,就像她知道,圆梦巨人也会思念她。
沈嘉柯:著名作家、评论家。
已出版《你值得拥有这世界的美好》《沉心十年》《属于我们最好的时光》等30多本作品,逾百万销量。
登上众多畅销好书排行,入选2015年当当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
微信公众号:ishenjiake
中途睡着,醒来之后发现好像也没有影响剧情。
不大的巨人,没有童话感觉的童话,斯皮尔伯格最新的老派电影,给小孩看的“大”片。
斯皮尔伯格实在是太老气横秋了……心想挑个迪士尼的商业片总不至于再犯困吧,结果让我睡得最香。还是几十年前ET那路数,可巨型的脏兮兮猥琐老头实在喜欢不起来啊,CG与真人融合感不及奇幻森林,还不如直接看巨人捕手杰克。新萝莉漂亮可爱灵气,算是唯一喜欢的地方了。
(5.0)还是那个问题,童话/儿童文学改编作品容易陷入的低幼化陷阱。斯皮尔伯格的特长是在一个无关的环境中添上一个孩子,来制造别样的效果。他那些有孩子的优秀作品内容都不是那么轻松的。所以这片最后也不比去年的潘好多少。
那些倒着冒泡泡的汽水、存放梦境的玻璃瓶、用来捉梦的极光星辰倒立湖泊、用来吹梦的铜管喇叭、好心眼那个带着树洞帆船瀑布的小屋,借由技术给孩子留下成长的美好回忆。导演为历史留下过珍贵的艺术记忆,也为孩子将图书插画变成如梦似幻的影像。大与小的切换令人恍惚,也许会做梦的人豆子终会成为巨人。
第一次看到中途离场 实在 太无聊
我觉得《吹梦巨人》很好看的。我到老死那一天也会相信童话的。
柯基放屁萌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得停不下来
It‘s just a so boring fairy tale that made me yawn so many times and wanna get out of the cinema for fresh air. The only part that made me laugh out loud was those three cute corgi dogs' farting. It's not that Steven Spielberg I knew!
不建议大人去看,相当无聊ヽ(ー_ー)ノ也许是因为我已经老了。
儿童片跟家庭片的区别就是家庭片能照顾到大人儿童片低龄化太严重
斯皮尔伯格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都堪称经典,这次的奇幻儿童片也不例外。本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了一个非常奇幻、搞笑、积极又感人的故事。我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编出这么有趣的故事画出绘本给很多孩子看。当然,老斯这次挑选的小主角也是非常可爱,看来又一个“斯女郎”要走红未来的影坛了。
还挺可爱的小电影
被差评误导了,早知道去电影院看的,很多很有想象力的细节,特别喜欢跳进水里翻转过来的感觉,还有制作噩梦的过程,吹梦的瞬间,美好的童话,看着舒服
一个大写的无聊。
植梦洗脑,未必不是善事;实施绑架,可能是个好人;卑躬屈膝,只因块头太大;通敌带路,照样可以昂首阔步意气风发……如果按照这个“事物的本质常常与其表象相反”的左派思路,最后被迫素食的巨人们将会很快在海岛的另一侧发现霸王龙和金刚!
不吹不黑。随便看看——尤其是对内地十月档期,还有可以带小朋友的观众。电影太低龄童梦了。昏睡一段时间,醒来就到了英国女王段落,还挺有意思。算是真正放大了巨人这个人物设计的幽默好笑,但一接上巨人国还是跳。前半段围绕苏菲和BFG的对话太多,清浅直白了点。作为“梦”本身,并不令人着迷。
《圆梦巨人》5.5/10,斯皮尔伯格把自己当成了巨人国里唯一的素食者,收藏了一屋子梦,这些年为我们圆了这么多梦,值得尊敬。但是这个片子更像是给儿童看的动画片,其实这种题材还是宫崎骏更拿手!全片平铺直叙,无聊,没高潮,中文配音更是出戏出的太厉害!更期待他的玩家一号!
故事有些乏味。
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具童真的片子了。斯皮尔伯格的儿童片几乎都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是从形象中流淌出淡淡的善良和爱。好心眼儿带苏菲去捉梦那一段,画面简直美爆了,感觉每一帧都可以截出来当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