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你内心很糟糕的时候,想去个偏僻的地方或者世外桃源,但是注意周围自然之美你是感觉不到的,反而看到的是自然的冷漠和残酷。
而且---2,假如去深山老林,也一定要选风景好一点的地方,那种形容成穷山恶水不能去,否则可能更容易犯病发疯。
毕竟3,如果你选择荒郊深山野外,实现那种与世隔绝的时候,你先要看看贝尔·格里尔斯《荒野求生》系列片了解基本技能,另外有两部电影适合去看看再决定是否解决你的问题:一部是这部影片,另外就是《荒野生存》。
因为---4,内心孤独是一回事,与世隔绝隔绝是另外一回事。
生活状态不同,与世隔绝但不孤独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是全天全时,我的意思是睡眠时间也算,与世隔绝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重要的是5,假如你选择独自一个人离群索居,哪怕就是在城市里一个房间独自宅居,要对自己诚实一些,要把它当做仅仅是作为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初方式而已。
这并不是长期,去体验可以,毕竟沉思带来认知收获是肯定的,不过条件是真正的沉思,而且也会最后要彻底解决问题还不够。
因为---6,如果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问题,那么最终还需要在回到社会生活中以实现解决。
当你离群索居,很大问题实质是遇到寻求期待的关系(社会连接),或者更亲密一些的关系不成功而产生的。
这些关系包括理想抱负,婚姻,失业,罪恶,羞耻愧感等等。
所以7,对于这些关系,有勇气去离群索居,也留底勇气去承认它的重要,而不是否定。
大概率独自沉静的生活,有可能让你分辨带来问题的所有的表象,然后看见自己的所有问题的实质。
例如你或许不再会为某些小的伤害再念念不忘。
所谓放下,就是让自己变轻,看看剩下自己时,自己本身的重量。
因为-8 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带来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治愈,前者依靠人的耐受性,后者是依靠认知疏通淤堵,精神再次流动。
离群的好处是让认知通过回想往事,对往事中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建和重新看待的过程。
也许大多数情况还需要实质的重建,慢慢的再接近生活,与原来的人,与周围的人,哪怕是陌生人的崭新的联结都有助于脱胎换骨。
当然,也需要点运气,最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9,人和人的互助,与人的连接,包括接受别人的帮助,特别是雪中送炭的帮助,要用起码以生命的高度去感谢和感恩。
要知道接受向人表达的任何善意,都实际是让他人内心善意回归其自己,反过来也一样。
如果当时你或他/她都还不能够,那你就耐心等。
因为你早晚会相信10,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也是帮助人。
坦然的去接受而不要想太多,你得学会让他人感觉有价值,人们在愿意去给予的时候,他们也能从中感到生活的意义。
换句话说11,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你不必要去想要回馈什么,你过得更好微笑起来耐心的陪人家坐坐喝茶就好,让人明白你的感谢就足够。
最后这才会让你发现12,给别人帮助,也是自助。
就是智者说的痛苦的经历通常需要刚好与之相对应的乐观情绪来治愈。
那么即便是你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沉沦淤塞于自己的内心悲惨故事中,在给别人帮助时就是意义的发现,于生命也好,于自己的善念也好,这可能就是走出阴郁的最后的希望。
随即你将在与他人的连接关系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义,那是你内心能起到的光亮,让你能离开和看穿那些你认为的阴暗。
以至于13,在荒野,能自己唱出几首歌的时候,让歌词和音乐,找到原始一些的力量,那能陪伴你的生活。
对,一辈子都应该有几首给自己的歌。
还有--14,要相信一个人所有的认知都是可以变化的,对他人可以不抱有信心做到,但对自己就务必要有。
人嘛,所有行动的本质都是最追求自己向好的,获得性的。
向好,可能是获得平静和解脱,当你重新发现,让你涌动出开始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逃避。
这就是领导自己面向未来,有所希望。
你需要总能记得15,“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 这句话是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说的。
既然有了智慧,还怕治愈不了什么呢。
《大地》,一部细腻温暖的自我救赎的治愈系电影,无论是壮丽的大自然风光,还是充满哲学的人生意境。
律师Edee Mathis意外失去至亲,万念俱焚,满怀悲伤,决定让自己的痕迹从社会中抹去。
咨询了网络上的求生专家后,她“消失”去了美国最人迹罕至的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Mathis住在木屋里,学习自己打猎、捕鱼、种植,对抗当地严寒冬天和残酷地貌,以及凶残的野兽。
但是,大自然并非如此大方地赐予,就在山穷水尽、弹尽粮绝,濒临死亡之际,她遇到了印第安人Joseph,从此,这个Edee生命中的贵人,让她开始直面内心的恶魔,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求生意志其实比想象的强烈。
电影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动人心魄的大自然的壮丽,还有那把Joseph喜欢坐的木椅,它就是一种象征,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心理依存互相思念的象征。
我以为电影会有一个温暖甜蜜的结尾,结果却让我潸然泪下。
人生,处处相遇,却又处处别离。
很喜欢这类的电影,因为骨子里有种孤绝的情愫。
这个世界需要孤独,只有尊重孤独,才会更加珍惜身边人。
看这个片子和影评之前,大家要先对制片人和导演做些功课, 罗宾·莱特/罗宾·怀特饰 Edee (自导自演)(演技高超)等等可以安利的好评。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大地》是一部离开喧嚣世界的作品,又像是一部所谓“心灵救赎”,或者它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看森林看看内心期待的场景和故事。
为什么叫做“大地”,而不是别的名字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站在真正孤独者身上去思考:一个人所作所为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前提需要经历什么然后需要多少时间酝酿(内心自我挣扎),才能做出一个独断,可尝试的决定,并且放弃很多,忠于自己。
假如,你可曾有过“越不去的坎”让你产生放弃的念头,你又是经历了多少“挣扎”。
看到《大地》的宣传照我才决定付费观看,这些镜头(本身我对国家地理,星球研究所...都比较喜欢)体现的大自然,体现真正做出离开的决定,需要多少勇气(压力)。
这是自我救赎的剧情,没错。
如果有影迷像我,基本是个自我封闭又孤独的人而且还能苟活好长时间,这么长久的感受,从小到大都在沉淀,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导致,情感迸发,然后可能突然决定干点别的。
有的人不合群是因为过度活在别人的空间里,有的人则是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但我觉得片子在最后, 罗宾·怀特饰 Edee在前往 德米安·比齐尔饰 Miguel 住所的途中,汽车上发生的情节被删除了还有 德米安·比齐尔饰 Miguel离世和老歌没有更多的展现。
这部影片类似《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肯尼斯·罗纳根执导的剧情片 》。
我是个孤独者+自律者,但我否认“孤独者患者”这样的名词,我所做的重大决定和我所经历的后悔的事情还有每天都在询问自己的内心。
只要我遵循内心,我就能付诸实践。
主动和情感切割,能让人感到安全,这确实不“饱满”,但对自我而言,可行。
只要遵循内心,在此,祝福那些仍然在犹豫中的“生活使者”可以遵循内心。
无意间点开的片子,看完深受触动。
森林里的木屋似乎是我从小的向往,在看见影片的女主为远离人群,寻求心灵救赎的过程中;亦像是在木屋的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危机,生活在森林并非如同人类想象的如此美好。
我时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梦的终点总是童年,就像我一直所向往的森林小木屋生活其实都是有具象载体———儿时在外婆家生活的木屋。
人总是要返璞归真,总是带着死去的童年记忆度过此生,记忆不断幻化成灰烬,思绪又不断塑造新的枝干,如此反复。
这便是人生。
最近生活的状态也是,半丢掉手机的状态,当看见女主把手机丢进垃圾桶时心底替她松了口气,可对于影片女主来说,失去亲人所造成的伤痛就好似一个虔诚的教徒,失去了信仰,生活的信念崩塌是很可怕的事情。
情节在发展到女主快要抵御不了寒冬时,有印第安人出现并救助了她,这个情节的设置恰好是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转折点。
一片灰色的世界慢慢有了色彩,自然是令人敬畏的,同时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也是需要同伴去给予爱的,我不否认一个人独处时的能量是巨大的,但是当危险来临没有办法独自抵挡住的时候,有人恰好来了并伸出了援手,影片中的男女主其实是彼此救赎的关系,很开心情节没有俗套发展成爱情线,可正好是这般人类中流动的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蕴含的能量才是巨大的,影片的最终是女主下了山,去寻找心中牵挂着那个救济过并给予过关爱给自己的友人,下山这个行动也侧面展现了女主此刻已经从绝望中缓过神来并且心底有了牵挂,牵挂与羁绊或许是心的开始,也是支撑自己活着的勇气。
一个体面的道别,一场有仪式感的临终遗言,影片中的男女主是幸运的。
至少坦诚相待,并且见上了一面。
可真实的人生又是怎么样?
真实的人生在不断来不及告别中就这么磕磕绊绊过去,真想给你一个拥抱,可是我却做不到。
想朋友了,十分想念的。
有时候太过伤痛的记忆会被人美化、就像我在中元节前几天一直觉得朋友的离去是一个谎言,我坚定地相信对方还活着。
可不管现实如何,我都不会将她遗忘,因为遗忘一旦开始,就意味着结束。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姐!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2部:《大地》/《land》
很多人都有“深山老林”梦,我也不例外!
一个女人,在失去了老公和孩子后,悲伤绝望的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而女主所处环境就是真正的深山老林。
有人说这是一部“荒野生存”+“小森林”的片子;也有人说这是女版瓦尔登湖,景色真的很美。
这是由罗宾·怀特自导自演的一部孤独治愈系影片。
有时候,真的想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呆着,把手机扔掉,与世隔绝,自己劈柴捕鱼,种菜打猎。
有足够的食物就不出门,可以拿一张椅子放在屋子前晒太阳,喝茶,看着满山的风景,什么也不想。
女主伊迪失去亲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悲痛之中,她决定逃离之前的生活环境,斩断与原来世界的一切联系,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和绝望。
她突然”消失“了。
她去了美国人迹罕至的地带之一,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深山的野兽、风雪、食物的缺少差点让伊迪丢了性命。
后来是猎人米格尔救了她,还教会了她捕猎、种植蔬菜、野外生存等技能。
是米格尔带着伊迪走出了绝望,但也不只如此,同时,伊迪也救赎了米格尔。
伊迪曾经问米格尔为什么要救她,米格尔说:接受别人的帮助,某种情况下,也帮助了别人。
每天繁杂的信息,琐碎的事情种种,能静下心来看完这部电影,也是一种缘分。
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顺其自然吧!
痛苦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
两个伤心的人互相治愈、互相救赎!
我对类似这样题材的影片真的拒绝不了,还有之前推荐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看完有一样的心境。
如果工作不顺心、生活不顺心,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治愈你。
电影:《大地》豆瓣评分:7.7分导演:罗宾·怀特上映时间:2021年主演:罗宾·怀特、德米安·比齐尔
在看电影间隙看了豆瓣第一条评论,“因为一些负面评价让我差点错过它,这部片子是拍给孤独的人看的佳片。
”于是想到“人是需要孤独的吗”这句话。
(先聊些别的关于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是看过剧情简介之后点的播放键。
因为看到了“森林”“木屋”“打猎”“捕鱼”“种植”这些字眼,以及头脑中已经开始构造由这几组词产生的情景画面。
对于一个极度想要开始去徒步的人来说,当然是有些经受不住这些诱惑的。
仿佛已经开始在那片【Land】呼吸了。
我极少根据电影简介筛选我所想看的电影。
我不喜欢过多的介绍解释,我喜欢跟着直觉,自己推开门走进去看,去感知。
带着这种不习惯,在自然遗忘了一些详细信息后,当我看完电影回过头再次浏览剧情简介。
我发现我不看简介我不知道女主的职业是名律师。
我不知道她“咨询了网络上的求生专家”。
我不知道她去到的地方是“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这些我不知道的信息可能影片交代了,但是我没察觉到;也有可能影片没有交代清楚,但是这种说重要但是又不影响我观感的信息我是否应该提前去了解。
很不好评分,因为在我眼中三星🌟太少,四🌟又太多了,所以我写点东西弥补一下吧。
我喜欢Edee和Miguel对话之间的分寸感,让我感到是距离产生了美。
Edee搬到树林小木屋后独自生活期间遇到了暴风雪受了伤,Miguel发现了需要帮助的Edee,带着护士来给她看病。
Nurse,“We should take you to a hospital to see a doctor.”Edee,”no, no don’t move me, please. I can’t leave here.”Nurse,”we should take her anyway.I don’t think she is gonna make it.”Miguel,”we have to honor her wishes.”在救了她一命之后,edee恢复了正常,俩人有了以下对话:E,“I want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but I,I’m…Well,it-it’s not necessary. I’m fine,and hm…you’ve brought plenty of suppliesI can fish soon, grow food.I’m here in this place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around people.Do you understand?”M,”yeah“E,”This is for the groceries and the IVs.No, really, I want to payIt must’ve been at least a few hundred dollars.”M,”No, it wasn’t, and it’s all right.Can’t take money for doing the right thing.”E,”Can we agree that my actions are my business?”【这句击中了我。
】M,”yes, we can.”E,“And if I end up starving,well,that’s on me.”当M察觉到E有“饿死”的想法时,他们谈论了死亡,M说“there are better ways to die.”然后提出“if it’s all right, I’ll come back here and teach you how to trap.”“in the fall,to hunt.””and then you won’t see me anymore.”(现在我发现,这里也是在为他后面的故事做铺垫耶。
)E答应了他。
并提出了一个要求“would you mind not bringing any news of life elsewhere?”M答应了她,并确实做到了。
(也许是因为做到了,才会觉得他俩对话之间的美吧。
)他俩在打猎的时候,聊到一个话题,edee说Miguel像星球大战里的yoda。
edee惊讶于Miguel一部星球大战都没看过,Miguel很机智的问了一句why am i him?
哈哈哈,主要“你连xxxx都没看过啊?
”这个句式就能唤起很多熟悉的口吻。
画面感有点【燃烧】的味道。
最后Edee选择隐居是因为丈夫和孩子在音乐会上被扫射。
想到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也是孩子在电影院遭到了扫射。
没有找到OST好遗憾,有找到的能@我嘛。
简单的剧情也能深深的走进心里当自己最爱的人、最重要的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消失了我想我也会万念俱灰,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或者象女主一样,离开那熟悉的地方,逃离让人陷入循环记忆的痛苦因为爱在人群中,也因为爱兀自一人与世隔绝,自生自灭茫茫人海里你会遇见谁,你会在乎谁,你又记得谁谁会遇见你,谁会在乎你,谁又记得你生命的意义就是索取,索取景致,索取食物,索取空气,索取慰藉生活的意义还是给予,不背叛不辜负我不止一次的想自己的遗书该怎么写其实,我想怎么写不重要有愿意读的人,最重要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她失去了挚爱的家人,也没了家。
这种痛没法用言语表达。
她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还活着?
”发现痛苦没法诉说,周围人的安慰反而让她觉得更折磨。
她需要找一个地方,彻底发泄自己的情绪。
她选择了逃离,也许这就是她直面痛苦的方式。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无论路有多长,夜有多黑,都得一个人默默走下去。
她是大雪中的孤独旅人,努力挣脱悲痛的枷锁。
她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却还是抵挡不住思念的侵蚀。
她倒在雪地里,任由身体被冰雪吞噬。
上天总是会在你绝望时给你一线希望,让你重新审视生命。
她恢复了意识,遇到了给她第二次生命的人。
他们都是受过苦的人,都需要救赎。
他们彼此扶持,重新相信生命的意义。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获得了自由。
她曾听到一位法师说:“没人是为了烦恼而来,也没人是为了苦难而活。
生命中的曲折,或许是提醒,或许是鞭策。
当你茅塞顿开,或者在压力下豁然开朗,你就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电影结尾,她再次面对生死,却显得坚强而淡然。
这并非冷漠,而是在自我涅槃后对生命的从容。
她感恩重获新生,感恩遇见了他。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未必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但一定要继续寻找。
当你竭尽全力前行,相信总有一束光,穿越乌云,为你指明方向!
总觉得自己看完一部电影应该写点什么。
自己好像在慢慢失去共情的能力,还是说自己没有这样类似的感受和经历所以才不能感同身受。
电影的节奏很慢,安静的配乐加上美丽的景色,安抚了我这颗焦躁不安的心。
在故事的开头我就知道Edee一定是经历了巨大的心灵创伤,所以才想找好地方躲起来。
故事的结尾的确如此。
很幸运自己没有体会过失去至亲的感受,虽然自己一直做好了失去至亲的准备,但是在此之前,那种窒息感和痛苦或许只有失去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
有时候就想,人的一生里,不断地得到,不断地失去。
当我在很努力追寻一件事情,同时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在这样的得与失之间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得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吗?
而我又在渴望着什么?
当我失去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东西时,我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Edee做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做的事情,远离人群和喧嚣,与最本真的自我相处。
幻想总是幸福的,因为你自动过滤掉了坏事发生的可能性,展现在你面前的只有美好的事物与美好本身。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你要独自面对凶猛的野兽,要不惜一切手段来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你要独自面对巨大的孤独感和虚无感。
所以人大抵还是社会性动物吧,我们虚张声势,我们挣扎叫嚣,我们张牙舞爪,可面对孤独,还是束手无策。
爱与归属感真的是很美好的词,因为这份爱,Edee找到看自己的归属感,她终于不再那么孤独,终于开始踏入现实世界。
我还在寻找爱与归属感的路上,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孤独极了,但是这是自己选择的路,这样也是在失去爱与归属后的必经之路。
电影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你永远可以从中汲取勇气与力量。
生活总是不如人意,但你永远拥有重新开始的能力。
还是落入俗套,用另一个失意的好人,给当下的失意者带来救赎。
但是坦白说,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落入绝望中的时候,不是和另一个绝望的人抱头痛哭,或是一起寻死,而是需要一个走过我们这一段路的人,带我们走过去,然后就好了,当低谷的那段时间过去了,就好了,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两年,但是总会过去的,这是导演给带来的希望。
另外一个《羞耻》的导演则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详见今天我的另一篇影评。
两个做一下对比也挺有意思的。
《羞耻》里的法鲨在现代的、人潮汹涌的城市里,居然找不到带他走过那一段路的人。
但是女主在荒山野岭中,反倒遇到了一位好人,成为了走出阴霾的幸运儿。
唏嘘感叹,也许这就是人生、命运与机会。
3.5分,剧本节奏非常符合好莱坞标准。
演技情感到位,但是有点新瓶装旧酒,还是那个自我救赎的西部公路方式,只是从公路换成荒野。
没想到女神的导演处女作,即讨论生死。为勇气加一星。
远离尘嚣确实心旷神怡,不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单纯为主角的表演打动,也许你并不认同这个故事而自然而然地被她感染,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演员。至于更大的主题,比如孤独感,没有更好的表现。或者说这种东西只可向内而求,而不是向外求。也是,孤独本来就是人生无解的存在,人与人的联结,人与社会的联结也只是减轻或说淡化了这种感觉、并不能消解。哪怕是最深沉的爱也不能。
怎么讲,如果在nomadland之前看这个会给四星,之后看就看得出表演上的差距。真的有些地方太刻意太设计了,以至于让人非常认识到这是在表演,尤其是最后相互讲述自己的家庭变故的原因的时候真的有点出戏了。
2.8/10 Sundance2021Virtual 虚假的自然主义在近年甚嚣尘上,口口声声的避世最后所展现的是将自然作为另一种困难去征服,从这层目的性之上与城市生活的艰辛似乎并无区别。那些偶有魅力的自然空镜也只是沦为了一种被“胜利者”重新撷取的图景,毫无动感与魅力。镜头调度和结构的组织也全然暴露了生涩和僵硬,对于伤痕记忆的处理也无法唤起共情,开头的一种将观众也拒之门外的冷淡和中段开始突然恢复的生气使得人物干瘪,在这层早被预期的转变之外似乎毫无厚度。
导演处女作的各种笨拙生涩尽显无疑。山上戏的机位和剪辑真心糟糕,还好最后有一丢丢小感动。#Sundance2021
和在西伯利亚森林类似
7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雾霭 飞泉挂碧峰” 作为导演还初出茅庐的RW只学到了自然主义的表象 精心打磨过的好莱坞式运镜无法捕捉到一丝未经斧凿的自然痕迹 情节上笨拙地模仿着其他荒野片 用壮美的摄影来背书人类于自然之渺小 生存和疗愈的主题上则做了一大堆无用功 女主前半段闪回的创伤、紧皱的眉头、无助的泪水、挣扎的面孔和腐烂的肉身无不印证着 她就像任由城市机器吞吐的团块 被碾成沙砾 弃置在另一片需要不断克服才能生活的冻土 当内在心境将本来的疗愈装置视为抗击的对象 装置本身就成了不必要条件 她需要的只是男主那样的天降人生导师 一条陪伴她的大狗勾 并静待春天的来临 虽然我也喜欢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但「饥饿游戏」OP放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啊喂
〈三星半〉这样的风景这样的人,这样的发展有些可惜。相互治愈来得“轻巧”又突然,或许是因为死亡让原谅变简单了。
有没有点荒野版nomadland的意思 然后景色又有点像first cow 但还是免不了俗 很多的explaination来确保观众看懂 robin wright又想独立一把但又想赢得主流观众 以至于叙事还是有点放不开 闪回和trauma碎片还是有点俗 归根结底片子好莱坞的影子大于我们对剧情预设的北欧气息 不过可以作为meditation观看
感觉想表达的东西是好的,但是没表达好。从哪个方面都没法感动。还恶俗地加一份爱情…风景拍的不错。
当你一个人已经拼尽全力试着从过去走出来却还是徒劳时,真的希望也能有个人伸出手来,虽然这种情况有时未必能等得到。是不是因为越来越老的缘故,像这样淡如白开水却温暖治愈的主题,才真的深深体会到了温暖的力量,《无依之地》后又一收藏佳作。
自相矛盾的小资鸡汤,Erin Dignam是一位可怕的编剧。
相互救赎,女主在男主帮助下学会了猎鹿,用陷阱捕野兔,种菜,学会了重新关心人。男主经历和她很像其实,在她差点死时救了她。她能恢复说明她身体本来很好也有基本野外生存技能。男主说的这句话是要点:没有挨饿过的人才回以为饿死是一个好方法。有太多好的死法。影片中的时间跨度大概是两年多,其实对于人物的刻画还是略浅表了些。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以前除了这句没太注意其他歌词,明天去重听下
想在山里泡澡….忘记一切
很美
#Sundance2021-59,3.5/5,就很舒服,Robin真是talented!
人不是害怕孤独,只是害怕没有人可以共度孤独
原以为是出美国版小森林,只想看被食物和自然治愈,结果在野外也啃罐头喝咖啡,还天降圣男相互救赎,失望。
纯粹的大地,纯粹的逃离,到重新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