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人迹罕至、茫茫深山间的一个小木屋,丢掉手机、退掉唯一的交通工具,Edee彻底把自己隔绝在了人群之外!
在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里,辗转忍受着对未知野兽的恐惧、忍受着对失去至爱的思念与苦痛,带着"活下去"的承诺,艰难笨拙的学着劈柴捕鱼、锄地种菜!
尽管有充足的准备,置身荒野深山的生存,仍旧时刻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
倾力劈柴却弄伤了手,辛苦播撒的种子被动物刨了,仅存的罐头被棕熊抢了,饥饿难耐之际,面对远处的小鹿,却迟迟无法扣下猎枪的扳机!
终于,Edee倒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朦胧恍惚之间,仿佛再又见到了丈夫和儿子温暖灿烂的笑脸!
就这样了吧,努力了,尽力了!
暴风雪过后,小木屋迎来了明媚温暖的阳光!
Miguel推门的刹那,阳光洒落地面,小木屋仿佛焕发了新生!
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一个念头往往就是生死之间!
生命有时候却又很顽强,在断定没有希望之时,却又给予我们奇迹!
在Miguel的悉心照料下,Edee的身体正在一天天恢复!
过去已无法改变,苦痛的思念仍在,只是活下来的人终究要继续活下去!
Miguel说,你总得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目标!
Edee说,look around, feeling the world!
抛开精神的枷锁,Edee开始学着拥抱这个大山,拥抱这方世界,学着种菜,学着狩猎!
山里不知日月,很快Edee便掌握了狩猎的技能!
这天Miguel如往常一样,携爱犬来到小屋,告诉Edee说,要离开一段时间,后会之期不定!
我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旅行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人,有的人或有缘可以共同走过一段旅程,然后到了路口,彼此转身说再见!
然则世事无常,说好的再见往往就是永别!
冬去春来,两年时间一晃而过,Edee俨然成了大山的主人,而Miguel却再也没有出现!
Miguel挽救了Edee的生命,也是Miguel的到来,激发了Edee的求生欲望,教会Edee大山里的生存法则!
Edee决定走出大山,打听两年前救治自己的护士,寻找Miguel的下落!
原来两年前突然的辞别,是因为Miguel得了喉癌,此时已是病入膏肓!
再次相见,焕发新生的Edee与弥留之际的Miguel,如今对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打开心结的彼此,才发现,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Edee的丈夫和儿子在一次随机扫射的枪击案中不幸中弹,而Miguel则曾是一个爱喝酒的醉汉,五年前的一次醉驾,使他在一夜之间痛失妻女!
可想,Miguel也曾经历过Edee的痛苦绝望,或在某个时刻幡然醒悟,才有后来的乐观豁然,直面对痛失至爱的思念与痛苦,坦然面对生存与死亡!
小雷说这部片节奏太慢了,压抑无聊!
"你会这样无缘无故救助、悉心照料一个陌生女人吗?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我不知道!
有时候就是想"离开一下",在电影的世界里,细细的感受那些人世之悲欢!
我愿意相信那些没有理由的善意!
有人说,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是在后来的某个时间里,圣人的身上发生了一些令人深刻而不同寻常的事情,因此激发了圣人身上的"神性",然后他才成为了圣人!
我想那些我们认为没有理由给予我们爱与善意之人,大抵如是!
这个电影的英文名是Land,翻译为大地也算贴切。
电影情节相对简单,讲述了一个中年女人在失去丈夫和孩子之后,因为悲伤,选择远离人群,独自在深山生活,最终走出伤痛的故事。
整体节奏相对舒缓,在特定状态下,确实有让人治愈的能力。
人生苦短爱憎恨,贪嗔痴,各种烦恼如影随形,充斥着人生的全程,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远离他人,或许可以短期逃避因人事纠葛而引发的烦恼,但人终究无法离群索居。
中国古代有隐士的说法,像陶渊明之类,厌倦政治斗争,逃避山野。
自然似乎可以给人一种力量,但那是生产力不甚发达的年代,人的需求也少,在山野之中可以获取。
我总觉得在现今人已被物化的时代里,去山野之中或许可以获取短暂的清静,但无法长期居住。
电影里的女主角,最初选择山中木屋的时候,并不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反而是靠一个陌生人的帮助才生存下来。
这个陌生人教会了她捕猎等一系列的生存技能,这些技能对在城市居住的我们而言,更多是炫技的成分,因之这种野外生存技能似乎被现代的生产力排除在外,不像文字、图像处理或者视频剪辑以及商务谈判技巧一样可以带来价值变现的能力。
而当这个女主角获得这些野外生存技能之后,她与那个陌生人之间也建立了一种交际的纽带,习惯于这个新的朋友定期到来,与她相伴狩猎或者给她带来必要的物资。
而当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这个新朋友之后,女主角终于尝试回到城市,去打听这个新朋友的下落。
因为一个新朋友的失踪,女主角最终回到了现代社会,她重新获取了一部手机,然后与自己的姐妹联系。
手机似乎就代表着现代的社会,因为当女主角离开城市,决心离群所居的时候,就将手机扔到了路边的垃圾桶里,这意味着她决心与城市中的交际圈城市中的交际圈彻底分离。
耳刀他回到城市之中,他又重新获取了手机。
手机似乎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现代人类的生产效率。
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手机背后的移动通信网络,就像一张网,将现代社会中的人牢牢的困住,就像这张“网”原本的英文名称cell network,也被译为蜂窝网络,人就像身处在蜂窝之中。
看完电影,我其实很好奇促使女主最终回到城市的动力是什么?
是那个新朋友的罹患癌症,稀释了她失去亲人的痛苦,还是她因为新朋友的即将离开,对未来的山居生活心生恐惧。
或者积极一点儿,因为山区时光让她找回重返人群中的信心。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到野外,用燃油车带着自己的肉体远离城市,用不看手机的方式,让心灵不再喧闹。
似乎在自然环境中有一种力量,能抵消人在城市中吸收的负面情绪。
但这样的逃离终究是短暂的。
电影的名字大地,是很美的。
大地承载着其之上的各种生灵,也希望自己可以承载各种生灵的喜怒哀乐。
此笔记包含剧透🥚电影名字:大地开篇我是有一点懵的,因为不知道具体讲什么,但其实主题很简单。
一个丧子丧夫的女人,放弃人类社会,去到了人迹寥寥的地方独自生活。
她不想呆在有人的地方,甚至心里已经没有了求生的欲望。
中途在一次暴风雪中,在昏倒在家之时,遇到了两个印地安人经过此地,救治了她,男的还教了她生存的必备技能,而最后,男主得病死去,两个在最后彼此救赎。
内容其实很简单,但是节奏循循渐进,让人很想知道后续的发展。
特别是在看到Eddie(女主)从几乎毫无野外生存技能,到中途崩溃大哭说“This isn’t working.Nothing‘s working.”拍头大哭想自杀,真的很共情,非常能理解她寻觅此地想缓解伤痛,却在大自然的残酷之下更加难以承受的心理折磨中试图寻死...(而当时弹幕真的很刻薄,嘲笑女主没有准备好就过来,以为玩儿呢?
甚至觉得她是活该。
看到这样的弹幕也真的是很伤心愤怒,人心确实难以互相理解,但代入女主境况,是真的很为她担心和忧虑的。
) 被陌生人拯救了,心里也还是没有生存的欲望。
而在男主Joseph的陪伴下,以及教她生存的技能,她一点点在生存的各种需求中忙碌,种菜、捕猎、修补屋顶、设陷阱,她开始好好生活了。
只可惜Joseph生病了,佯装暂时离开,再也没回来,留下了他的狗陪伴她,Eddie开始面对过去的伤痛继续生活,在天空下泡澡那一刻真的是热泪盈眶,她在痛苦前变得平静,真的度过了太多的煎熬。
她开始期待Joseph会回来,并感觉到异常后,一次次背着包带着狗去找他。
也在他临死前最后时刻,彼此诉说了自己的伴侣和孩子是怎么离开人世的。
这一刻,彼此都不再需要说其他,生命之间以心灵交流,用心灵拯救了彼此。
Eddie也将当下与过去连接,不再掩埋过去。
朋友对我说: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更加明白其中的意义。
在看电影间隙看了豆瓣第一条评论,“因为一些负面评价让我差点错过它,这部片子是拍给孤独的人看的佳片。
”于是想到“人是需要孤独的吗”这句话。
(先聊些别的关于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是看过剧情简介之后点的播放键。
因为看到了“森林”“木屋”“打猎”“捕鱼”“种植”这些字眼,以及头脑中已经开始构造由这几组词产生的情景画面。
对于一个极度想要开始去徒步的人来说,当然是有些经受不住这些诱惑的。
仿佛已经开始在那片【Land】呼吸了。
我极少根据电影简介筛选我所想看的电影。
我不喜欢过多的介绍解释,我喜欢跟着直觉,自己推开门走进去看,去感知。
带着这种不习惯,在自然遗忘了一些详细信息后,当我看完电影回过头再次浏览剧情简介。
我发现我不看简介我不知道女主的职业是名律师。
我不知道她“咨询了网络上的求生专家”。
我不知道她去到的地方是“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这些我不知道的信息可能影片交代了,但是我没察觉到;也有可能影片没有交代清楚,但是这种说重要但是又不影响我观感的信息我是否应该提前去了解。
很不好评分,因为在我眼中三星🌟太少,四🌟又太多了,所以我写点东西弥补一下吧。
我喜欢Edee和Miguel对话之间的分寸感,让我感到是距离产生了美。
Edee搬到树林小木屋后独自生活期间遇到了暴风雪受了伤,Miguel发现了需要帮助的Edee,带着护士来给她看病。
Nurse,“We should take you to a hospital to see a doctor.”Edee,”no, no don’t move me, please. I can’t leave here.”Nurse,”we should take her anyway.I don’t think she is gonna make it.”Miguel,”we have to honor her wishes.”在救了她一命之后,edee恢复了正常,俩人有了以下对话:E,“I want to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but I,I’m…Well,it-it’s not necessary. I’m fine,and hm…you’ve brought plenty of suppliesI can fish soon, grow food.I’m here in this place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around people.Do you understand?”M,”yeah“E,”This is for the groceries and the IVs.No, really, I want to payIt must’ve been at least a few hundred dollars.”M,”No, it wasn’t, and it’s all right.Can’t take money for doing the right thing.”E,”Can we agree that my actions are my business?”【这句击中了我。
】M,”yes, we can.”E,“And if I end up starving,well,that’s on me.”当M察觉到E有“饿死”的想法时,他们谈论了死亡,M说“there are better ways to die.”然后提出“if it’s all right, I’ll come back here and teach you how to trap.”“in the fall,to hunt.””and then you won’t see me anymore.”(现在我发现,这里也是在为他后面的故事做铺垫耶。
)E答应了他。
并提出了一个要求“would you mind not bringing any news of life elsewhere?”M答应了她,并确实做到了。
(也许是因为做到了,才会觉得他俩对话之间的美吧。
)他俩在打猎的时候,聊到一个话题,edee说Miguel像星球大战里的yoda。
edee惊讶于Miguel一部星球大战都没看过,Miguel很机智的问了一句why am i him?
哈哈哈,主要“你连xxxx都没看过啊?
”这个句式就能唤起很多熟悉的口吻。
画面感有点【燃烧】的味道。
最后Edee选择隐居是因为丈夫和孩子在音乐会上被扫射。
想到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里也是孩子在电影院遭到了扫射。
没有找到OST好遗憾,有找到的能@我嘛。
自导自演也不容易了,不晓是不是导演头一次。
剧本结构还行,本子本身没啥亮点,可惜就是细节没抠到位,不然可看性有的,风景起码有。
可以看出,导演的生活经验欠缺,尤其是户外经验,雪天的那些情节都不符合常理,那么大屋子里还敢穿毛衣,砍柴不戴手套,四季变化也表现的很乱,人物成长潦草。
尤其打猎环节,是表现风景和人物情感机会,拍的太糊弄,完全没弄对。
整个片都很应付的样子,很少有特写镜头,这是不对滴。
俺对皮怕李印象挺深,总是跳戏。
还是落入俗套,用另一个失意的好人,给当下的失意者带来救赎。
但是坦白说,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落入绝望中的时候,不是和另一个绝望的人抱头痛哭,或是一起寻死,而是需要一个走过我们这一段路的人,带我们走过去,然后就好了,当低谷的那段时间过去了,就好了,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两年,但是总会过去的,这是导演给带来的希望。
另外一个《羞耻》的导演则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详见今天我的另一篇影评。
两个做一下对比也挺有意思的。
《羞耻》里的法鲨在现代的、人潮汹涌的城市里,居然找不到带他走过那一段路的人。
但是女主在荒山野岭中,反倒遇到了一位好人,成为了走出阴霾的幸运儿。
唏嘘感叹,也许这就是人生、命运与机会。
3.5分,剧本节奏非常符合好莱坞标准。
演技情感到位,但是有点新瓶装旧酒,还是那个自我救赎的西部公路方式,只是从公路换成荒野。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姐!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2部:《大地》/《land》
很多人都有“深山老林”梦,我也不例外!
一个女人,在失去了老公和孩子后,悲伤绝望的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而女主所处环境就是真正的深山老林。
有人说这是一部“荒野生存”+“小森林”的片子;也有人说这是女版瓦尔登湖,景色真的很美。
这是由罗宾·怀特自导自演的一部孤独治愈系影片。
有时候,真的想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呆着,把手机扔掉,与世隔绝,自己劈柴捕鱼,种菜打猎。
有足够的食物就不出门,可以拿一张椅子放在屋子前晒太阳,喝茶,看着满山的风景,什么也不想。
女主伊迪失去亲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悲痛之中,她决定逃离之前的生活环境,斩断与原来世界的一切联系,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和绝望。
她突然”消失“了。
她去了美国人迹罕至的地带之一,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深山的野兽、风雪、食物的缺少差点让伊迪丢了性命。
后来是猎人米格尔救了她,还教会了她捕猎、种植蔬菜、野外生存等技能。
是米格尔带着伊迪走出了绝望,但也不只如此,同时,伊迪也救赎了米格尔。
伊迪曾经问米格尔为什么要救她,米格尔说:接受别人的帮助,某种情况下,也帮助了别人。
每天繁杂的信息,琐碎的事情种种,能静下心来看完这部电影,也是一种缘分。
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顺其自然吧!
痛苦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
两个伤心的人互相治愈、互相救赎!
我对类似这样题材的影片真的拒绝不了,还有之前推荐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看完有一样的心境。
如果工作不顺心、生活不顺心,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治愈你。
电影:《大地》豆瓣评分:7.7分导演:罗宾·怀特上映时间:2021年主演:罗宾·怀特、德米安·比齐尔
最近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事实上每天纷繁的信息已经让我很难安静地看完一整部电影了,但是这部片子好像有魔力,看似剧情推进的很和缓,穿插着大量无言却壮丽的自然景色,却少有地能一直吸引着我。
情感的铺垫是如此的顺其自然,没有太多剧烈的对峙,但观众的感情始终在跟着主角走。
我想尤其是多年前失去过至亲的人感受最深,曾经浓度非常高非常窒息的痛苦好像被时间的河流稀释了,存积在每一日平淡的生活里,而我们面对这些痛苦的方式,也从一丝一毫不能共存变得大部分时间可以共存。
我曾经在研二某天放学的路上突然想起来了去世的家人,在冬天的户外一直撑着直到回到家开始崩溃大哭,因为我发现我突然记不起来他的样子了。
在他离开我的十年后,我终于可以再次和熟人开启关于他的玩笑,我可以兼容他在世时带给我的关爱和他离世带给我的苦痛,并且可以接受带着这些情绪一起生活。
我想,如同电影中一般,最好的缓解亲友离开的方式,就是我们重新回归到独自一人的生活中去,重新去感受空气、风和一寸寸的时钟。
去年被科普整容式演技这个词,确实可以用在《大地》里的罗宾·怀特身上,看她这部自己导演的电影,完全不同与《纸牌屋》,更不同与年轻时的《阿甘正传》,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叫Edee的失意人,电影一开始,她想远离社会,远离人群。
于是在准备去郊外木屋置办物资时,她一甩手手机丢到垃圾桶里,让跟车拉货的老板把自己的车也开走。
决心过没有通讯和交通工具的荒野生活。
罗宾·怀特这个电影故事的氛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瓦尔登湖》,但是《大地》好看之处在于没有刻意渲染大自然之美之震撼,相反,它表现了自然的残酷,Edee尽管储备了一些工具和物资,但是毫无野外生存经验的她,在开始时便很快陷入绝境,风景的确是非常美,只是看上去而已,Edee要砍柴取暖,下河取水,捕鱼打猎,每一次都是挑战,而且要应对野生动物入侵,随时受伤还要随时要从零开始。
终于在寒冬她病倒了,她最想躲避的所谓人群的出现,救了她,实际上,一直支撑她活下去的始终是其他人,比如她在捕鱼时看到一对父子也在附近捕鱼,脸上散发出久违的微笑。
她在木屋受困想自杀时脑中浮现的是她闺蜜对她说,不要做伤害自己的事。
救她的印第安人Joseph在电影后半段不断的拜访她,让Edee适应美丽风景下的生活多了浪漫气息。
最后她下山去医院寻找已经病入膏肓并瞒着她的Joseph,在病床旁那段戏升华了整部电影。
山下的小镇没有因为Edee不在有什么改变,冷漠的餐厅服务员和医院护士,见到一直等待她的Joseph,他们相互在最后一面讲述了各自为什么选择这样生活的原因,Edee转身离开,Joseph知道自己重病只是和Edee说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很难说这不是一段爱情,然而他们在山上相处的时候甚至连拥抱都没有过,电影戛然而止,《大地》显然不是那种给人一个生活结果的电影,在罗宾·怀特眼里,答案深埋于大地中。
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没有老少通吃的万人迷,但可能有相似的口味,相似的喜好,可以共情的快乐和痛苦,让人类群分,即使相隔千里,即使从未谋面,却因为一种食物、一段音乐、一篇文字而感觉惺惺相惜。
电影Land发出了一段脑电波。
那些打高分的观众,可能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无法自拔的沉沦,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找不到激发努力的力量。
只是对生命——自己的和亲人的——还有所不忍,令他们试图寻找走出来的路。
看Eddie,就像看自己, 没有经历是不会懂的。
Eddie在意外中失去丈夫和儿子,时间也无法抚平伤痛。
对妹妹的一丝牵挂,可能还有对自己的一丝责任心,令她挣扎于坚持和放弃之间。
她应该是还想自救,所以试图远离熟悉的周遭,远离人类社交,把自己交给自然,试图在孤独中倾听心灵的声音,试图找到活下去的答案。
森林里的小木屋,没有原先世界的痕迹,当然也没有手机,她可以专注于生存,努力不触发记忆。
计划似乎过于理想化,不免让人产生疑问。
木屋简陋,很难想象安顿一个没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女人。
有一次熊来访,把屋里砸得一塌糊涂,糟蹋了所剩无几的罐头。
但熊只来一次吗?
找到过食物的地方,熊也会有记忆吧?
她钓鱼,只钓到一条小鱼;她打猎,却举着枪对小鹿流泪;她不会劈柴,深冬里撕书来烧火,这能撑几分钟?
她只带了几十个罐头,技能又远远不足,她何以从夏季捱到大雪纷飞?
自我救赎的进程也过于理想化。
如果是真实的,那真是前世修来的幸运。
在饥寒交迫中晕倒,生死一刻之际被路过的猎人救起。
解释很合理:他常年在附近打猎,出行时看到远处小木屋的烟囱冒烟,而归程时却不再见烟——在冬天绝对是不合理的信号。
她虽然执意孤独,但猎人教会了她捕猎,并在她的容忍度内不时来访。
当猎人不再出现后的某一天,她发现自己惦记起这个朋友。
于是,她知道自己可以回归社会了。
这个释怀的过程是否有效,尚没有完整经历一个过程的人可能没有资格评判;各人还有个体化差异,即使有过完整经历,可能也无法武断他人经历的不合理。
总而言之,我没有被说服。
或者仍然可以相信,时间治愈一切。
但这个时间可能很长,长到很多人等不到的那一天。
在那天没有到来之前,凭着努力,痛苦似乎可能在程度和频度上降低,但其实没有,其实仍然在那儿,被深深掩埋,只是凭借努力不去触碰而已。
但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莫名其妙的因素,都可能触发它。
被触发的那一瞬间,你会惊诧,它的强烈一如当初。
Eddie的离群索居在我看来既不可行,也不可靠。
但作者和导演试图讨论的话题发人深省,跟随Eddie走入森林小屋的体验也几乎是切肤之感。
电影没有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原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每个人的伤痛和沉沦只能靠自己慢慢熬煮。
前半部分:大自然可以治愈所有伤痛,后半部分:还是得靠男人俗套地完成自我救赎
矫情
选择这样的故事开始导演生涯比较巧妙,发挥单个人物的强项,剩下都交给环境。不过这个故事实在过于老套,处理个人情绪的方法是远离人群,最终也是运气好遇到好人吧。
选择的对与错,于个人而言,与旁人的视角常是不同,我欣赏他对她与世自隔的理解,并尽己所能提供适当帮助的善举,真是一个温柔可爱的人。后来久不再至的他,让她生出了必须下山探望的勇气,她见到了他最后一面,尔后隔绝自己与世界的高墙轰然倒塌,好个和煦至极的结局。
真的不行
人生从 take, take, take,如何走到 give give give.
这是一部没有任何目的企图心的影片,可以说片中一切元素都不讨巧,故事也是简单至极,但是偏偏喜欢在那个境地中的细节描述,人的情绪变化,不煽情是最好的表达,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雾霭 飞泉挂碧峰” 作为导演还初出茅庐的RW只学到了自然主义的表象 精心打磨过的好莱坞式运镜无法捕捉到一丝未经斧凿的自然痕迹 情节上笨拙地模仿着其他荒野片 用壮美的摄影来背书人类于自然之渺小 生存和疗愈的主题上则做了一大堆无用功 女主前半段闪回的创伤、紧皱的眉头、无助的泪水、挣扎的面孔和腐烂的肉身无不印证着 她就像任由城市机器吞吐的团块 被碾成沙砾 弃置在另一片需要不断克服才能生活的冻土 当内在心境将本来的疗愈装置视为抗击的对象 装置本身就成了不必要条件 她需要的只是男主那样的天降人生导师 一条陪伴她的大狗勾 并静待春天的来临 虽然我也喜欢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但「饥饿游戏」OP放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啊喂
人生真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啊。
很像是在西伯利亚森林的女主版,风景很美,说不清楚谁是谁的救赎,好在最后Potter留在了edee身边~
我也总像女主角那样,不知道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死过一次就会感悟到,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温情。就比如男主对她的救赎,又反过来也救赎了女主那样,在一年四季的不变轮回里,闪光的都是这点点滴滴的温情啊。
这片太美了,截了几张图传到豆瓣上,希望更多的人看这部电影。电影讲的是失去家人的女人搬进深山,本来是绝望到想要自身自灭,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学会生存技能,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慢慢地寻回人生的意义,是一个被大自然治愈的故事。前面的部分和《荒野生存》相似,结局大不相同。风景真的非常非常美,不仅有《荒野生存》的感觉,还有《断背山》和《大河恋》的感觉,画面十分治愈。BGM也很好听,古典吉他和钢琴演奏出优美的乡村旋律。
可惜了这好题材 好风景...
导演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天赋的,高下立判。
无聊
最好的治愈还是需要依靠人与人的联结,然后才会与自然(我们的周围)和解。
西恩潘的妻子,阿甘的珍妮,天堂岛的女武神,自导自演~~
2星的俗套故事,觉得活着没劲,去山里作死,真要快死了,又觉得活着更美好。发达国家的普遍心理疾病。 比惨在这种片子里那是没有意义的。倒是心理疾病的描写比较深邃。影片的分布很均衡,先是乡镇悠闲,然后山地探险,然后荒野求生,然后感悟还是活着更美好。完成了一段很完整的感悟与救赎之旅。 要素很多,但各大要素都没啥太大看头,风景还是不错,可以欣赏。这片子适合正闲的有点自闭的人看。
因为一些负面评价让我差点错过它,这部片子是拍给孤独的人看的佳片。
单独从剧情来说,“女主的创伤”和“从人际关系中抽离”两件事不知道怎么沾边的,然后以为会是个寻找自我内心力量的故事,却直接又回到人际关系中去,给人一种脱离了社会就要死的困惑。如果因为刚认识的朋友的死亡,就能获得再次面对社会的力量,那你拿你本来那些关心你的朋友亲人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