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关注老年人的同时,没有将年轻一辈对年迈的恐惧与怜悯加诸其身,通过为常为戒包装流行文化,将整体基调定在年轻、欢快之上,拓宽大众的接受度,不仅局限在文艺片的沉闷类型。
老人仍然是老人,常为戒与李慧如的第一场交锋,在小广场是跳舞还是被捡垃圾收废品占据一角,李慧如不占理也能吵吵嚷嚷,常为戒更厉害了,扬起手里的麒麟鞭,冒出头来要主持心中的“正义”,老人真是“爱占小便宜”又“固执”。
还有睚眦必报,李慧如撑着不足的体力,也要跑赢常为戒的老年代步车,举报他醉驾,常为戒反手打个消防热线,告李慧如在楼道堆放垃圾,到了这个年纪,两个人的嘴仗可以升级为借用公权力的举报,反正没工作、没束缚,老小老小,就是要耍小孩子脾气,赢对方。
常为戒的麒麟鞭是他衰老后能力的延伸,挥舞得劈啪作响的鞭子,仍带凛冽和力量,在权钱都消逝的老年,保有体力,能在发言时被人尊重,不被人当成不知、不言、不听的傀儡。
他在孝宴上“大杀四方”,挥得参席者纷纷后退,精美的菜肴四分五裂,除开体力,为老者尊,他有这个资格,老了有点好处,就是可以“犯浑”,最多落一个行政拘留,警察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这是老人唯一的“特权”。
他还有车。
女人人生半径和想象力的拓宽,靠开车,年迈的老人落入与女人一样的弱势地位,会开车增强行动力,延展了故事的可能性。
没有车,他怎么接孙子上下学,怎么帮李慧如卖废品,怎么载她回家,怎么在想去动物园的时候去动物园,怎么在决心奔向她的时候,奔向她。
没想到还能在内地大荧幕观赏《爱》的翻版,谢定山与患有肠癌、阿尔兹海默的赵欢欣和衣而卧,选择安眠药与烧炭终结自身,害怕给子女带来非议,还发定时语音嘱咐常为戒与李慧如赶来撕掉封条,在被警察定性为自杀前,伪装成烧炭的意外事故。
这份细微可辨的熨帖,是无法言说的痛。
许多农村父母爱护儿女的极致,就是在年老患病,成为需要人力财力投入的负担后,喝农药自尽。
如果说《爱》,是欧洲中产阶级对自身步步衰残的拒绝和解,那么《我爱你》,就是处处考虑儿女,互相扶持到尽头,一同赴死,后者与子女牵涉过多,所以谢定山要先在废品回收站屋檐下宴请子女。
他没有告诉他们这个决定,但是他和妻子都要再见三个子女一面,聊聊天,吃吃团圆饭。
团圆之后,才能离别,是必经环节,华语语境下的个人、小家庭,永远都与父母、子女有说不清、道不尽的牵涉。
主要矛盾没有放在子女对“黄昏恋”的横加干涉上,值得鼓励。
年轻时混不吝的“老炮儿”,还在五六十岁精力足的年纪,不是在人们狭隘的想象力里,一下子就堕落成耳根子软,完全由儿女摆弄的“老东西”,他可能永远不。
女人还有点可能。
所以对李慧如家庭背景的塑造,是没结过婚,没有子女阻力的一个独身女人。
仇老师守着假窗户的痴缠,陈院长推着木偶人的悲情,是常为戒和李慧如感情催化、阻碍和升华的推力,这阻碍说服力略弱,都半截埋在黄土里的人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怕美好的爱意转为承受不住的悲伤,人不似傻子,不会放着甜甜蜜蜜,去守凄风苦雨。
回到最核心的主题“爱”,是不是在畸形的时代,只有老年人才能赤诚地讲出爱、享受爱,爱这个人就一门心思和她在一处。
谢定山细致入微地照顾患病的赵欢欣,尿裤子、擦冷汗、熬中药,事无巨细。
常为戒陪着李慧如上山下海捡瓶子,逛公园,搬到村里住,她们践行了生老病死、福祸相依的承诺。
也许人临到老了,才能剥开外在虚无的桎梏,露出内心诚的一片心,《爱》关乎尊严,《我爱你》关乎爱,只有爱。
可能还有临终关怀。
关于今天的标题我其实想了很久,的确是太久没规律的写公众号了,现在的标题怎么起会有流量我已经不太清楚。
只好把最直接的观点丢给大家,那就是,在我这几天的思考之后,发现《消失的她》和《我爱你!
》好像是一路货色。
我爱你Love Never Ends
整个端午节,我觉得最“好看”的一部电影,就是这部《我爱你!
》。
起码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没有犯困,不像《八角笼中》《消失的她》多少会有一些过于无聊的戏,就更别说《记忆》本来就是一个主打睡觉的电影了。
所以在看完《我爱你!
》之后我也马上补了原著,想看看这部电影和原著到底有多少的差异。
首先我思考了一下《我爱你!
》电影的好看,来源于哪里,我总结为:1.演员这次确实选得好。
倪大红、惠英红、梁家辉、叶童这四个人把四个老人的形象演得得深入人心。
服化道配合演员的表演确实让人感受到了“生活气息”,也就让人愿意把这个故事看下去。
2.整个故事逻辑起码是通畅的,对比原著电影抹掉了一些细节,增加了一条新的“校长”线,我们且不说这条线拍的好不好,至少它发挥了作用,让电影的结局变得更加合理。
3.韩延这次还是略微的规避了一下硬煽情的地方,起码煽情没有以前那么拙劣了,不是到了时候“音乐起,给我开始哭!
”那种发令枪式的感觉,这方面还是看到了韩延的成长。
那么为什么我说“《消失的她》和《我爱你!
》其实是一路货色”呢?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内地商业电影,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通病,那就是他们讲述的故事其实和老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
《消失的她》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电影,它经不起任何的推敲,故事自圆其说都困难,更别说我们一旦把它带入一些现实的考虑,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故事从正常人的逻辑、从正经的法律、从医学的角度...很多事情都是无法解释的。
所有的事情都是凭空捏造的桥段,这样的不合理在《我爱你!
》里同样适用。
电影改编自韩版漫画,从韩国的故事到中国的故事,从千禧年到最近的时间节点,电影版的改编要做出一些本土化、时代性的内容,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可我没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删去一些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细节,转而使用一些没有必要的内容来填充故事,让电影的真实感大幅下降。
现在我就来说说《我爱你!
》里面哪些内容是没有必要的。
1.倪大红孙女的这条线关于倪大红孙女,在漫画里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年轻人的爱情观来推动老年人们也更加积极地去表达情感,做到“有话直说”。
可是在电影里面这个孙女并没有那么“省心”,她有一段自己的戏,也就是她要拍VLOG,她要去国外找男朋友,从而让倪大红的家庭也有了一些矛盾。
我理解这时候的孙女也是为了传达一些年轻人的想法包括是“网络词语”给倪大红,但是会不会戏太多了?
多到我以为会因为她倪大红家里也会有点事,结果到了后期应该她出来发挥作用的时候,人不见了,导演提了一下去国外,也懒得说了,挺无厘头的。
2.关于免责协议的那段戏如果说孙女这条线是可长可短无关紧要,那免责协议这场戏则是第一个让电影节奏方寸大乱的内容。
电影用了一个非常不日常的方式,有意地让男女主产生了矛盾。
试问,谁家请客吃饭,会让一桌老年人签了免责协议再吃?
我不说这种事100%没有,但肯定是99%的人不会做的事。
1%的人请客吃饭,让一桌老年人签了免责协议再吃。
这个时候,有的老年人不签,请客吃饭的人就抓了一个老头出来,说你们老年人现在都不检查身体,你看那他的老婆不就是因为XX死了?
我可担不起责任。
遇到这种脑瘫的可能性,从1%降到了0.1%。
那么当一场日常为主的戏,有意安排了一个极低概率出现的场景的时候,就会让观众马上走出故事的节奏。
于是乎我们看到后面倪大红对惠英红说一些难听的话,则更觉得是这类电影里有意安排的桥段。
(男女主难免不大吵一架,类似于《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面的易烊千玺和刘浩存)
而且我们仔细一回想,这样的争吵好像对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任何的推进效果。
在原版漫画里,惠英红的角色是一个极度贫苦且缺乏幸福的老妇人,她从小就远离家乡,生下小孩被丈夫抛弃,小孩在10岁时死去,她没有办法,只能靠捡垃圾在城市里活下来。
倪大红的角色倒是比较贴合,是一个性格乖张的老头,耳朵背脾气不好,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老婆在世的时候他其实对他的老婆并不好,老婆肠胃癌临终前想喝牛奶却没办法喝成为了他一生的痛,所以他在老婆死后开始做了个送牛奶的工作,并不是家里没钱,而纯粹是因为内心的愧疚。
原版里两个人的相识更加平和,只是两个老年人每天一定会遇到,所以互相帮助日久生情。
整体上来说,在原版里两位老人是没有任何大矛盾的,老头是在学习如何喜欢一个人,如何对一个人好,而老妇人是第一次感受到被别人照顾,于是也开始笨拙的开始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在漫画里感人的是老妇人不识字所以老头准备好了一封“画好的信”;
是老妇人很穷没有钱,听说老头想要一件皮夹克到最后只凑了一双“皮手套”,但是老头却如获至宝向所有的朋友家人炫耀,后续知道老妇人的心事后自己配了件皮夹克说专门为了配这个皮手套;
电影里删掉了这些更符合人物实际情况的细节,转而产出了一些脱离常规话语体系的内容,让电影更像是空中楼阁。
3.梁家辉叶童饰演的角色葬礼,以及最后一餐
在电影里,老年人的感情关系其实刻画地很不自然。
导演并没有按照老年人谈恋爱的方式讲故事,而更像是把易烊千玺和刘浩存的剧本丢给了倪大红和惠英红在演。
最后一餐看似是演绎了儿女们各顾各的不孝顺,但却并没有体现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底层生活之悲苦。
葬礼上让倪大红愤怒的点是“喜丧”这样的词,这是延续了原版漫画内容,可是却并不本土。
中国人吃席,或者是家里老人死了,感情不深的亲戚最喜欢干啥?
当然是分家产啦!
电影里并没有表现出亲戚们为了一点钱用尽心机的冷血,但是却莫名的因为一句“喜丧”让倪大红“热血”了一把。
电影用爽剧的拍法拍完,也用了爽剧的方式结尾。
一群亲戚,遇到疯老头甩鞭子,事后不仅不勒索他一笔,也不哭不闹,居然给他磕了个头...你就说这种事可能性有多高吧,这个事情我不说放到现实社会离谱,就放到《人生大事》那个宇宙里面都离谱吧!
对于《我爱你!
》这样的一部电影来说它好的很明显,就是演员可以把该有的情绪点演绎的非常到位,电影也有意的突出了这些角色的“穷”,这肯定会让大家产生怜悯之心。
当然缺点也与之俱来,就是这些情绪点是导演有意安排,并没有一个明显的逻辑来串联。
就像是叶童那个角色生病,电影里是惠英红忽然发现洗的衣服裤裆有血,所以才去检查,完全没有任何前置的信息。
但是在原作里,倪大红在叶童走失的那一段就发现叶童便血,而且他老婆死之前也是类似的症状,但是因为和梁家辉那个角色不熟,不好意思说发现他老婆便血。
观众也很早就知道了叶童的内裤有血。
那为什么唯独梁家辉不知道呢?
因为梁家辉是散光加色弱,他就是因为散光加色弱才从出租车司机的岗位换下来,所以他才从事一个收入很低的工作养老。
我们会发现,电影删掉了一些本该有的故事逻辑,但是却为了煽情大搞特搞。
的确就离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演员演的很穷,可是发生的事情只有一半是真实的。
《我爱你!
》在我这里是一部及格的商业电影,它的内容基本满足我们对它的预期。
演员的表演让电影增色不少,可是电影在故事处理上却毫无新意,给人的感觉和《消失的她》一样。
不过是另外一个类型的普通翻拍作品罢了。
陈思诚发现了翻拍人家的悬疑片,就能赚钱。
韩延也是通过讲述人家的苦情片在榨干眼泪。
这样的作品,我说实话,和博纳拍的主旋律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
套路太多,离老百姓的生活,离现实社会远了一点。
以前只是国产青春片、国产爱情片会拍乌托邦,现在国产任何类型电影好像都在塑造不同的乌托邦....真实不代表一定要刻画苦难,有的时候只是不要拍的那么“短视频”就好了。
二红的不打不相识其实挺狗血的,需要大量巧合。
所以虽然篇幅相差很多,更让人唏嘘的还是辉童那一对。
叶童前两次痛哭,都能让人心头一紧,这是其他仨个人都没有办到的。
老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但其实老来夫妻一样如此。
年纪就像是不断逼近你的悬崖,你虽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但耳边总有个声音在说,快了,快了。
惠英红最后的执意离开,是因为失去实在太痛苦了,所以我选择不得到。
而这种一眼望尽的恐惧,是风烛残年之人的标配。
结尾处倪大红去农村后,子女依然守在病房收到手术成功的短信,让人一头雾水。
因此有人说,这一切其实都是老常的臆想。
有此镜头,就说明引起见仁见智的讨论本身就是导演的意图。
所以无需进行非此即彼的争论,取你想要的即可。
但这却激起了我另一种并不太相关的感叹。
那就是人生啊,还是会给勇敢者添加更多色彩。
因为如我般泯然之人,不会在别人争论时挺身而出,带孙子去上课也会客客气气的和人家寒暄,然后回到家里继续一边躲起来喝酒,一边延续送孙子上课,帮孙女摄像的规律生活。
和一成不变的前半生一样,过完一成不变的后半生。
但老常不是,他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对不对的放一边,但我不忍者惯着。
所以会有冲突,但如果有恻忍之意,有正直之心,总会让值得的人冰释前嫌,而冲突和误会甚至会加深彼此的羁绊。
要知道隔阂都是客客气气的,亲密才是打打闹闹。
所以我倒是可以接受一切都是臆想的设定的,因为如果有一天,我躺在医院的床上,盯着输液的点滴一滴滴落下的时候,也许也会有这么一出不期而遇的幻想。
但我也知道幻想里的那个人不是我,而真正的我,躺在这个纯白世界里的我,永远和人客客气气的我,从来不会生气的我,不会有那样美丽的结局。
你是否想过老去后的我们还能像现在一样深爱着彼此吗?
如今的我们啊,好像看过太多以年轻人为主视角的爱情电影,仿佛爱情这个名词被打上了青春、羞涩、热烈的标签,却很少能看到以迟暮之年那种至死不渝、含蓄的感情为题材的电影。
有幸能参加到韩延导演《我爱你!
》上海电影节的超前点映,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让我度过了两个小时的爱情之旅。
倪大红老师饰演的时髦老头常为戒与惠英红老师饰演的李慧如经历过失去爱人再重获爱情,这一过程让人无比动容,展现出“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恋特质,二人甚至还为老人之爱注入一丝活力!
然而,相比于老常跟如姐的爱情,我还是更想聊聊山哥与欣姐的晚年生活。
山哥经营着一个废品回收站,赌博的女婿,走投无路上门要钱的女儿,因偏心小妹而不与其来往的儿子,重病无法照顾自己日常生活的妻子欣姐……这些境遇仿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山哥、欣姐生活的窘迫,但是山哥还是用自己佝偻的身体撑起了这个看似支离破碎的家。
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欣姐,平时就像一个小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丧失了照顾自己的能力,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不能做到。
电影里有很多山哥给欣姐喂饭的镜头,恰恰这些日常画面是最打动我的,因为在山哥的眼里,好像只有爱意,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这就不得不夸一夸梁家辉老师的演技,他对情绪的把控是极为细腻的,往往一个眼神,没有任何的台词,就能让银幕前的我们感受到他想表达什么。
坦白讲,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我并不认为有多少人能做到山哥这样。
随着剧情的发展,山哥夫妇和常为戒、李慧如这对欢喜冤家成为了朋友。
常为戒这个时髦老头仿佛给他们的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这也许是他们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快乐的时光。
尤其是打水仗这场戏,他们开心的在水里蹦蹦跳跳,脸上止不住的笑意也感染了我,让我的嘴角微微上扬。
可命运不会眷顾不幸的人,就像那句谚语所说的:麻绳专挑细处斩,厄运专捡苦命人。
生活仿佛看不惯他们的开心幸福。
欣姐的病恶化了,裤子上流了一滩血。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到欣姐原来不仅仅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从医院出来后,山哥的强颜欢笑,嘴上说着没什么大事,却希望老常能带他们去动物园玩一次,组织大家庭聚餐,给各个孙子孙女准备礼物……这桩桩件件的反常的举动就像是立了一个个flag,告诉我们欣姐的病情好像并不像他说的这么无足轻重。
原来欣姐还患了肠癌。
在无数个夜晚里,她被病痛折磨得满头大汗,我无法想象是怎样的痛苦才能让一个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甚至能短暂地清醒过来。
是的,山哥终于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击溃了,他不愿意看到欣姐被折磨,决定尊重她的意愿,让她解脱。
只是,他竟然决绝到愿意随她而去。
山哥的结局对我来说是震撼的,在得知他的决定的时候,我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书上,网上,现实中的大家仿佛都无时无刻在告诉我们要朝前看,缅怀前人的同时也要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至死不渝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就像是童话故事一样遥远。
我爷爷是个身患淋巴癌且脾气古怪的老头,他还在世的时候,家里请了无数个护工都被他赶走,导致奶奶不得不每天早起买菜做饭给他送到医院,一陪就是一整天。
那个时候的我经常问父亲为什么一定得是奶奶,她太辛苦了,这样下去,奶奶的身体也早晚垮在爷爷的病床前。
那个时候父亲的回答让我非常不能理解:“爷爷没了奶奶就活不下去,奶奶没了爷爷也一样,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果然,爷爷去世后,我印象里胖乎乎的奶奶一下子消瘦下去,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直到看到山哥夫妇的结局,我突然就能理解了父亲说过的这句话。
他们一辈子没有说过爱,却相爱到不能失去对方。
“是否愿意娶她作为你的妻子?
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她,对她忠诚直到永远?
”这句话好像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婚礼上,司仪或者牧师都会问的一句话,但是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
片中山哥做到了,我的爷爷奶奶也做到了。
由衷的希望看到这篇影评的大家也能收获这样的感情,一份真挚的、毫无保留的、跨越时间生死的情感。
《我爱你!
》韩延前一阵跟我妈聊天的时候,我妈就说我,总跟她这个岁数的人聊天我的心都变老了。
可能是这样吧,确实很多受众比较年轻的故事我现在看已经没有情绪波动,甚至有点想笑。
就像昨天一起看的《通往夏天的隧道,离别的出口》,名字就又臭又长,故事稀碎,极其的脱离现实,即便片长83分钟仍然十分坐牢今天的《我爱你!
》直接逆转,韩延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后再度进化。
作为上影节的开幕影片,其自身质量绝对对得起这个位置。
这也是我在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之后在影院哭的最惨的一次。
后半段几乎全程都想哭,谢定山念遗书的时候我想哭,倪大红(常为戒)扇自己嘴巴子的时候我想哭,倪大红大闹丧宴本来挺爽的一段,想想背后的辛酸和复杂,我也想哭。
挥鞭三次,分别对应着他口中的那三类人,初次听到本以为是毫无意义的装逼口号,当闹丧宴之后真的惊呼一绝。
观前只以为是比较一般的老年爱情片,没想到借着男女主的老年恋情把子女养老(葬礼和丧宴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中国人的言语羞涩、边缘人群的生活困境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一直认为人除了求生是本能外,求死也是本能。
所以我特别理解谢定山最后的自杀,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活着本身就没意义,如果没了念想很多时候人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谢定山是这样,王响也是。
说真的,我已经提前害怕自己衰老了,虽然这是自然规律,其过程无法人为干预。
但确实挺绝望的没想到2023年让我最爽的影像居然不是看高启强装逼,而是倪大红挥鞭子,那一句句实话听着又爽又扎心。
看完这部电影,我产生的疑惑是韩延导演是不是不会用好演员,为什么他不愿意把镜头交给演员让演员自己完成情节高潮的演绎,而要加入各种各样的PPTMV,甚至是闪回去完成高潮,然后我翻看了他过往的作品,看到了代表作《动物世界》,《送你一朵小红花》…然后我对他产生了一种悲悯和同情,原来之前他确实没用过……假如给惠英红和倪大红一段公园的正常镜头,她们演绎的爱情会比音乐拼接MV好一百倍。
同样假如不给闪回和片段,使用一整段长镜头倪大红也可以抗住独舞的这一段戏,并且让观众感知到他所有的想法。
梁家辉和叶童就更不用说了,你就把摄像机直接怼在脸上,不需要要有任何的装点,她们也能给你完整的人物塑造。
韩延导演有些时候实在是画蛇添足了。
确实影坛给新锐商业导演的演员着实让他们已经习惯了不靠演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结果这次把真的钻石给他,他也不会用了,他已经习惯使用石头了。
30多年前的《情人》和《新白》里梁家辉和叶童的演技早已登峰造极,如今这个世道,剧圈可能还能上一点新人,影坛早已不再是演员的世界。
过了35岁后,或者说自己恢复单身后,更容易被这种生离死别的感情所触动,可能因为更多的共情到自己,经历了那么多感情不顺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婚姻)?
片中第一对退休的动物园维修工老常和农村来到城市捡垃圾的慧茹,都是年轻时失去过自己的爱人,如今再次心动后,该怎么勇敢的争取。
慧茹给他写信,说不想面对死亡将至,总会一天会一个人遗憾伤心的留在人世上,所以干脆选择保持适当的距离,守着一段美好的回忆独自生活下去。
第二对是张家辉和叶童饰演的有子女,但实际“老无所依”的,受到病痛折磨的老两口山哥夫妇 。
山哥临终前信中写道,早就知道老婆患了癌症,每天夜里痛的死去活来,同时又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实在不忍身心同时受到折磨,决定一起自杀了断。
这也是最让人动容的同甘共苦携手相伴的承诺。
如果一个人在痛苦中无法自拔,那么身边人的陪伴和支撑就是最大的镇痛剂,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真的不如孑然一身。
好久没看过把老年人的爱情故事讲得如此细腻又动人的电影了。
我和老婆都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好电影无需赘言,妥妥的2023年华语电影十佳遗珠。
就像需要氧气一样,这世上人人都需要爱。
童年时的爱情最简单,一颗糖就够了;少年时也很单纯,一个眼神一个浅笑也就够了;到青年时附加的东西慢慢多了起来,颜值、身材、气质、兴趣、谈吐等等;中年时的直白不说也罢,等到了老年想谈情说爱简直就是奢侈:健康、财富、儿女、柴米油盐、疾病、死亡……哪一座不是横亘难越的大山?
然而,爱真的这么复杂这么难吗?
为什么人越成熟越难得到爱呢?
当太多的理性和算计出现,人就变成了机器,真心变成了机心,爱自然了无踪迹。
其实爱很简单,不需要理性也不需要算计,只需要坦诚和勇气。
勇敢去爱吧,就现在,像光那样纯粹、温暖、明亮!
看来韩延确实是一个没有才气的导演,可以称之为电影界大冰了,很平庸的电影。
像漫威的超级英雄一样,又一部流水线模版电影。
老年版小红花,换汤不换药,把年轻人或者肿瘤换成老年人就行。
梁家辉自杀、倪大红闹丧宴都是看了前面的几场戏就能知道后面的冲突,没有惊喜。
电影快结束时候像MV闪回的混剪也很画蛇添足。
唯一有张力的是倪大红撕开胶带把两个玩偶打碎时给自己的两巴掌。
几位老演员演技没得说,可惜了
一、老年题材的新转向《我爱你!
》在老年题材电影的叙事中释放了新的转向,即由过去那种在家庭或集体关系中探讨老人个体价值的方式,转为从社会个体的层面探讨老人的生存价值,诚如孙女小晴对常为戒说的那样——“讨好一下自己吧”。
常为戒大闹孝宴的戏看起来很解气,营造了形式上的高潮气氛,但与本片的整体调性有一定的冲突。
派出所内山哥子女的下跪,更是回到“一笔勾销”式简单粗暴处理矛盾的方式。
在山哥夫妇结婚45周年的家宴上,大儿子不断打电话,女婿一直玩游戏,小儿媳毫无顾忌地向山哥送给孩子们的公仔玩具喷洒酒精,大儿媳中途带女儿离席上网课,甚至指责山哥和常为戒划拳声太大,孙子们最后离开时都将公仔玩具留在了餐桌上等设计,显得有些刻意。
二、动物世界的隐喻影片设计了常为戒带李慧如以及山哥夫妇参观动物园的情节。
常为戒如数家珍地介绍各种动物的名字和趣事,特别提到——大象老了以后,会默默地离开,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悄然死去。
大象对自己归宿的选择,启发山哥选择了他和妻子的不归之路。
美若仙足不出户,陪伴她的除了李慧如,还有饲养在家中的数十只美丽小鸟。
常为戒提到妻子时,出现了爬行的蜗牛,他说,妻子矮小,做事很慢,像蜗牛。
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的每一部中都会有一位神秘的符号性人物出现一样,动物的意象贯穿了韩延所有被关注的作品。
在《我爱你!
》中,韩延将整个动物园搬到银幕上。
墓碑上爬行的蜗牛、美若仙家中饲养的小鸟,更具一种超现实的幻觉。
鸟被关在家中、笼子里,失去了自由,就像将自己幽闭在家中的美若仙。
美若仙手握一只真实的鸟,面对的却是一扇因为不敢打开而永远打不开的虚假窗户(暗喻心灵的窗户)。
手中的鸟是真实的人生,还是她不敢打开的窗外是真实的人生?
慧如从美若仙的生活中看到的是害怕和忧伤,于是选择了逃避。
常为戒在山哥的人生中看到的是幸福的终结,选择了勇敢表白。
常为戒读罢李慧如留给他的信,地板上出现了一只鸟(可以理解为清理时遗漏的),于是,将小鸟放飞。
在片尾,常为戒和李慧如吃饭时,曾经放飞的小鸟又飞回来。
美丽的小鸟成为创作者对自由与美好的象征。
三、后疫情时代的温暖现实主义表达其实,现实主义的创作从来不缺温度,即便是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
在当下特别强调温度的“温暖”,其现实意义在于:后疫情时代,经历了恐慌、焦虑、压抑、痛苦、无助的社会大众,更加急切地需要对心灵的抚慰。
《我爱你!
》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常为戒是公园游乐设施维修工人退休,患有甲亢,被失眠困扰,老伴去世,帮女儿照看外孙,爱好响鞭运动;李慧如三十多年前和相好私奔到城市,相好因病不幸去世,粤剧名伶美若仙收留了她,现在美若仙的健康每况愈下,李慧如为报恩照顾其起居,同时收捡废品贴补家用。
两位主人公居住在拥挤杂乱陈旧的公寓里,但观众没有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抱怨。
相反,常为戒穿戴时髦,手游打得好,满嘴的网络流行语;李慧如性格倔强,独立意识强,有责任担当。
山哥夫妇的一生可以说命蹇时乖,但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最后自杀,也要伪装成煤气中毒,给儿女留下脸面。
最后一场四位老人打水仗的戏,画面拍得很唯美,把老人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现实是温暖的现实,是不绝望、不阴暗的现实。
笔者认为,温度其实是由态度决定的。
生活,你在意它还是不在意它,它就在那里。
生活,必然是美好与苦难、顺境与逆境、生与死的交响。
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感受生活的温度。
所以,温暖现实主义是创作者的选择,并不是现实本身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老年题材也是国际化的电影题材,诸如《关于施密特》(About Schmidt, 2002,美国)、《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2007,美国)、《爱》(Amour,2012,奥地利)、《我是布莱克》(I, Daniel Blake,2016,英国)、《无依之地》(Nomadland,2020,美国)、《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2020,英国)、《生无可恋的奥托》(A Man CalledOtto,2022,瑞典/美国)等这些老年题材影片,屡屡在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致,西方国家老年题材电影比较多地表现了老人的孤独、无助,注重刻画老人内心世界的感受,也特别强调老人的尊严;中国老年题材影片注重从情感角度去表达老人与子女及亲朋好友间的关系。
应该说,《我爱你!
》追寻国际视野,在关注老人个体感受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
有点好笑
TM网络高清版 虽然只有80多分钟 但还是让人无聊到觉得过了800分钟 拖沓无聊 一到男男戏就上音乐 最后草草结尾 电影不如男主的现实有意思
贵圈真乱
很棒~性感
成性奴之后哼音乐那段还是拍的很不错的,很有dom. sub的氛围不过其他部分就比较无聊了。
好恶俗的译名,好吧这片子本身立意就不咋滴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还出奇的糟糕……原以为会聚焦于sub的肉体本能和对race play的反感间的个体挣扎,结果发现白瞎了前期一大段内心刻画,后面剧情除了猎奇有什么合理性吗?最无语的是Jaxson这个角色,为啥要给这个酱油那么多镜头,这个角色有必要存在吗?对Lee的背景和内心刻画极其马虎,让人觉得他无任何行为逻辑可言,Thomas带着锁链哼歌的那段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亮点,我还以为导演会借此点题点成“爱和连接是形成/维系SM关系的基石”结果扯到最后给我来了句,“I'm just an animal and I can't control myself.”Excuse me?
不知所云!
烂
这是一部情色惊悚片,讲述一位年轻艺术家对禁忌癖好的痴迷导致了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些刺激还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就好,真搞了,身心疲惫!
什么破玩意,看上去尺度挺大,实际很一般。
里面的黑人挺帅的,至于剧情就……
男主将电影搬进现实了。
什么烂片子,竟然全程没有露吊
就觉得很做作 但是做作的无聊
感觉差点意思
但凡你直接拍成g如v呢 探讨了个屁
又是一部Breaking Glass Pictures发行的片子,这个厂牌意外的很和我的胃口hhh,个别片源有删减,所以自己注意一下Marcus Bellamy真的太帅了,就是现实中太过于可惜了,拍完几个月不到因为磕嗨把男友杀了,就进去了。片子将镜头对准了黑人gay这一很少看到的群体以及racial fetish,感觉挺好的,整体展现了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男主夫夫的chemistry还可以,但是种族歧视方面感觉谈的比较浅显,但是确实无处不在,尤其是警察上门录口供那段看的人心梗🤬男主大概是陷的太深了,以至于看不到别的东西了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