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怀特的自导自演的影片,让我想起《阿甘正传》里珍妮的故事。
阿甘故事里的女一号,同样是怀特饰演的。
在那个故事里,珍妮是最像过客的女主。
《大地》的故事不但重现了珍妮的忧郁气质,印第安男主似乎也重复了珍妮故事的结局。
Freud曾这样解释哀伤和忧郁的异同:家庭成员之间一直存有敌意,它受到了长久的压抑。
但倘若家人真的发生了不幸,个体精神世界就会以自责的形式排斥和惩罚自己。
在面对类似的丧失之时,哀伤者一般仍然维持着自我的完整,且知晓失去了什么;而忧郁者的自我则走向破碎,开始丧失掉感觉和表达的能力。
《阿甘正传》中的珍妮是忧郁的。
小时候受到父亲的侵害,她年幼的心灵不得不面对“父亲”之“爱”的实质丧失。
成年的她始终在流浪中寻找,但她并不真正知晓自己丧失了什么,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地尊重自己。
放浪形骸者的痛苦不在于求而不得,而是不知何求。
《大地》中的Edee融合了哀伤和忧郁。
现实生活的悲剧之于她的强烈作用,也不仅在于失去挚爱之人,也在于她的职业(律师)。
在超我的秩序下,律师身份通常要求更多的情感压抑和更多的理性判断,阻止了力比多的向外投射,制造出足以自毁的精神之力。
影片提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她的坟墓,或再生之地。
如同弗洛伊德理论中口欲期连接着自我认同那样,她的精神转变是从食物开始的:猎取食物、贮藏和处理食物,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另一套秩序。
走入荒野不是求死,而是寻找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印第安人是中介角色,正如阿甘是珍妮回归家庭的中介那样。
印第安朋友的不幸亡故,如同一个仪式,正如珍妮的亡故也是一个仪式那样。
前者意味着,觉醒后的忧郁者必须顽强地生活下去;后者意味着,大智若愚的阿甘,必须承担起继续养育孩子的责任。
就这样,有关忧郁者的故事,祛除了观众的忧郁。
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没有老少通吃的万人迷,但可能有相似的口味,相似的喜好,可以共情的快乐和痛苦,让人类群分,即使相隔千里,即使从未谋面,却因为一种食物、一段音乐、一篇文字而感觉惺惺相惜。
电影Land发出了一段脑电波。
那些打高分的观众,可能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无法自拔的沉沦,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找不到激发努力的力量。
只是对生命——自己的和亲人的——还有所不忍,令他们试图寻找走出来的路。
看Eddie,就像看自己, 没有经历是不会懂的。
Eddie在意外中失去丈夫和儿子,时间也无法抚平伤痛。
对妹妹的一丝牵挂,可能还有对自己的一丝责任心,令她挣扎于坚持和放弃之间。
她应该是还想自救,所以试图远离熟悉的周遭,远离人类社交,把自己交给自然,试图在孤独中倾听心灵的声音,试图找到活下去的答案。
森林里的小木屋,没有原先世界的痕迹,当然也没有手机,她可以专注于生存,努力不触发记忆。
计划似乎过于理想化,不免让人产生疑问。
木屋简陋,很难想象安顿一个没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女人。
有一次熊来访,把屋里砸得一塌糊涂,糟蹋了所剩无几的罐头。
但熊只来一次吗?
找到过食物的地方,熊也会有记忆吧?
她钓鱼,只钓到一条小鱼;她打猎,却举着枪对小鹿流泪;她不会劈柴,深冬里撕书来烧火,这能撑几分钟?
她只带了几十个罐头,技能又远远不足,她何以从夏季捱到大雪纷飞?
自我救赎的进程也过于理想化。
如果是真实的,那真是前世修来的幸运。
在饥寒交迫中晕倒,生死一刻之际被路过的猎人救起。
解释很合理:他常年在附近打猎,出行时看到远处小木屋的烟囱冒烟,而归程时却不再见烟——在冬天绝对是不合理的信号。
她虽然执意孤独,但猎人教会了她捕猎,并在她的容忍度内不时来访。
当猎人不再出现后的某一天,她发现自己惦记起这个朋友。
于是,她知道自己可以回归社会了。
这个释怀的过程是否有效,尚没有完整经历一个过程的人可能没有资格评判;各人还有个体化差异,即使有过完整经历,可能也无法武断他人经历的不合理。
总而言之,我没有被说服。
或者仍然可以相信,时间治愈一切。
但这个时间可能很长,长到很多人等不到的那一天。
在那天没有到来之前,凭着努力,痛苦似乎可能在程度和频度上降低,但其实没有,其实仍然在那儿,被深深掩埋,只是凭借努力不去触碰而已。
但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莫名其妙的因素,都可能触发它。
被触发的那一瞬间,你会惊诧,它的强烈一如当初。
Eddie的离群索居在我看来既不可行,也不可靠。
但作者和导演试图讨论的话题发人深省,跟随Eddie走入森林小屋的体验也几乎是切肤之感。
电影没有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原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每个人的伤痛和沉沦只能靠自己慢慢熬煮。
简单的剧情也能深深的走进心里当自己最爱的人、最重要的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消失了我想我也会万念俱灰,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或者象女主一样,离开那熟悉的地方,逃离让人陷入循环记忆的痛苦因为爱在人群中,也因为爱兀自一人与世隔绝,自生自灭茫茫人海里你会遇见谁,你会在乎谁,你又记得谁谁会遇见你,谁会在乎你,谁又记得你生命的意义就是索取,索取景致,索取食物,索取空气,索取慰藉生活的意义还是给予,不背叛不辜负我不止一次的想自己的遗书该怎么写其实,我想怎么写不重要有愿意读的人,最重要
“一直以来,我最羡慕的都是这段路上的慢行者,静止的人——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
换言之,做一个自由的人,心不为形役,形也不为心役,坐拥一整块无人的疆域。
” 人的内心,都需要自然。
巨大的失去,随之而来的疼痛,任何人都会奔溃。
女主不例外,抛却一切,回归山林,连基本的生存都顾不上考虑,只想逃避。
是个人,都无法承受的疼痛,瞬间而来的那一刻,你会,想离开吗?
我想,会的。
首先是过冬,物资不足,熊的突然袭击,暴风雪肆虐。
女主即将死亡,却被山林中的男人救治,奄奄一息。
再逐渐,时间、四季的变换,重获新生。
教她狩猎的男人迟迟未归,她背上包,一人一狗徒步在下山的路上。
跋涉,重新回到热闹的人世,他患了癌症。
最后,是告别。
这一路,都在失去,也在拥有。
回见!
观看「大地」(Land),自然想到电影「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
两部电影的主旋律,都是一个人面对莽莽的自然。
二者截然的不同之处:①「大地」中的女主Edee是被迫的自我的放逐;「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的男主Teddy是主动的自我的寻找。
②前者是虚构故事。
后者是真实故事的改编。
二者相似之处:①比如黑熊的闯入。
②比如面对困境从不安惶恐到安然享受的过程。
③一个外力的介入——教会Edee和Teddy生存下去的人。
④面对死亡。
Edee和Teddy都遭遇和生命中的贵人的生离死别,从而为电影赋予了哲学的意义。
很喜欢这类的电影,因为骨子里有这种孤绝的情愫。
电影里所展现的画面,我爱到无以复加。
饰演Edee的罗宾·怀特Robin Wright,是「阿甘正传」里令阿甘魂牵梦萦的珍妮。
电影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动人心魄的自然的壮丽,还有Miguel的那把木椅。
那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
我设想的是一个温暖的结尾,结果却令人潸然。
人生啊,处处相遇处处别离。
「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格局明显要大些,就在于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对于自然,全然的欣喜的投入更为理想。
那种被迫以大自然为疗伤的对境格局还是要局促许多。
虽然,被动的投入也无可厚非。
片中的插曲采用The Staves的歌,首尾各一首。
片首是I’m on Fire,很清新,三重唱好听。
无意间点开的片子,看完深受触动。
森林里的木屋似乎是我从小的向往,在看见影片的女主为远离人群,寻求心灵救赎的过程中;亦像是在木屋的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危机,生活在森林并非如同人类想象的如此美好。
我时常会问自己为什么梦的终点总是童年,就像我一直所向往的森林小木屋生活其实都是有具象载体———儿时在外婆家生活的木屋。
人总是要返璞归真,总是带着死去的童年记忆度过此生,记忆不断幻化成灰烬,思绪又不断塑造新的枝干,如此反复。
这便是人生。
最近生活的状态也是,半丢掉手机的状态,当看见女主把手机丢进垃圾桶时心底替她松了口气,可对于影片女主来说,失去亲人所造成的伤痛就好似一个虔诚的教徒,失去了信仰,生活的信念崩塌是很可怕的事情。
情节在发展到女主快要抵御不了寒冬时,有印第安人出现并救助了她,这个情节的设置恰好是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转折点。
一片灰色的世界慢慢有了色彩,自然是令人敬畏的,同时存在于自然界的人类也是需要同伴去给予爱的,我不否认一个人独处时的能量是巨大的,但是当危险来临没有办法独自抵挡住的时候,有人恰好来了并伸出了援手,影片中的男女主其实是彼此救赎的关系,很开心情节没有俗套发展成爱情线,可正好是这般人类中流动的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蕴含的能量才是巨大的,影片的最终是女主下了山,去寻找心中牵挂着那个救济过并给予过关爱给自己的友人,下山这个行动也侧面展现了女主此刻已经从绝望中缓过神来并且心底有了牵挂,牵挂与羁绊或许是心的开始,也是支撑自己活着的勇气。
一个体面的道别,一场有仪式感的临终遗言,影片中的男女主是幸运的。
至少坦诚相待,并且见上了一面。
可真实的人生又是怎么样?
真实的人生在不断来不及告别中就这么磕磕绊绊过去,真想给你一个拥抱,可是我却做不到。
想朋友了,十分想念的。
有时候太过伤痛的记忆会被人美化、就像我在中元节前几天一直觉得朋友的离去是一个谎言,我坚定地相信对方还活着。
可不管现实如何,我都不会将她遗忘,因为遗忘一旦开始,就意味着结束。
3.5 “Just the simple facts, Yoda.”以羅蘋萊特的自導自演處女作來看,其實還蠻可以的。
儘管在某些方面有點略顯生澀,但整體來說算好看的了(畢竟都入圍2021日舞影展了)而且原本以為是雞湯片(個人沒有很喜歡看這類型的片)但卻是有種類似《游牧人生》的感覺在其中。
片中的主角伊達,背負著傷痛,索性拋開物質文明的一切,回到最原始的,與自然共存的生活。
起初她認為自己可以,只需要自己就好,但人終究不是獨居的生物,出現反效果,把自己搞到瀕危的險境。
在這個時刻米蓋跟艾拉瓦出現,幫了她一把。
也在伊達與米蓋的相處過程中,漸漸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很喜歡本片在羅蘋萊特的生存日常交叉大量的北美自然山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顏色的樹葉、草地與山脈,隨風而起。
搭配著鄉村配樂,讓人不自覺地,油然而生一股愉悅感,相當的舒服。
(可惡 又讓我想起以前去美國旅行時,看到大峽谷的那種遼闊中帶有點孤寂的感覺,好想再去一次嗚嗚嗚)跟《游牧》一樣,中心主旨都是在講「面對創傷」這點。
確實《游牧》表現出來還是比較好,這部某些部分會感覺劇情要求而讓羅蘋萊特刻意的展現出有創傷要放下這點,也讓結局的情感衝擊削弱了許多(但感覺被打中的還是會哭吧)感覺情感部份能夠再圓滑甚至隱喻一點就更好了最意外的是本片居然有星戰哏跟大量的狗狗,必須給讚哈哈哈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YZBX_ZX1《拥抱大地Land》疫情之下治愈心灵的感人故事
我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感人的电影了。
如果你看过《无依之地Nomadland》,那么这部《拥抱大地Land》看起来更像是她的姐妹篇,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亦或结局。
片头女主(Robin Wright兼导演,《阿甘正传》里的Jenny)的心理咨询预示着女主显然经历了某种遭遇而造成了心理重创,而心理咨询并没法帮助女主的问题,女主依然选择想逃离人群,逃离文明社会,独自到深山老林里生活。
女主为啥会有这样的选择,观众带着疑问跟随女主一起开启远离人群的独居生活。
电影的前半段看起来更像是风光片加上荒野生存,你会为镜头里的美好风光所动容,如果可以逃离城市来到女主独居的地方来休假真的是很不错的选择,可是女主显然不是来度假的,那种黯然神伤的感觉显然和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格格不入的,女主是来修行的么,你也不禁会问。
尽管做足了长期独居的准备,显然女主低估了荒野生存的艰难,老天爷的喜怒无常,大自然野兽的侵袭,各种意想不到。。。
如果看过荒野生存之类的真人秀,你就会理解这样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毕竟不是人人都是贝爷。
就当女主奄奄一息的时候,一个猎人救了她。。。
这也是女主人生的转折。
猎人不光救了女主的命,还隔三差五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女主首先学会了生存,慢慢重拾生活的希望,女主可以应付自如时候,猎人像朋友般,别无两样的告别,只不过这一次猎人告诉女主可能是一次比较长久的告别。
当冰雪消融,女主望着房前猎人专属座椅,她才意识到了什么。
2《拥抱大地Land》本片哀伤的音乐几乎贯穿整部电影,从开头音乐响起的那几个画面,你就知道这是一部好片。
当然你可以感觉音乐里也带着一丝希望。
一个人活着可能不易,但是也不能草草的结束生命。
救助一个人的生命可能容易,治愈一个人的心灵绝非易事。
直到影片最后,女主和猎人都是有故事的人,那一刻你会情不自禁的潸然泪下。
生命,生活,人们多么美好。
相比《无依之地Nomadland》,两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都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选择。
《拥抱大地Land》疫情之下绝对值得观看的治愈心灵的感人故事。
o")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也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知伴行:YZBX_ZX
与知:如果你是一个电影,音乐,书籍,摄影或是绘画等艺术的爱好者,这里一定是你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和交流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成长。
伴行:无论你是一个你造么(吃货), 或是旅游达人,或是运动健将户外高手,还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家,看看我们有多么的热爱生活。
Eventfinda:这里为您发布各种大中小型的活动信息。
比如大的音乐会,展览,当地的组织社团活动信息,甚至个人自建的活动,让您的生活丰富多彩。
与知伴行www.yuzhibanxing.com
影片基本破除了很多人对田园牧歌的想象:在森林木屋生活并不等同于在精品民宿度假,它是生存技能挑战。
因为木屋人迹罕至,所以没有电,没有水,厕所是室外的茅坑。
屋顶漏雨要自己修,喝水要自己去河边打,做饭要先自己劈柴,吃肉要去打猎布陷阱,要吃蔬菜要自己种,一开始女主还没有经验,导致种下的种子都被动物刨掉了。
现代人看多了诗和远方的旅游宣传,好像对山中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就跟一些慢生活综艺呈现的那样:远离世俗纷扰,饮酒聊天好不快活。
可那个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都过着“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的生活啊, 到了冬天没有酒,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和柴火,更没有厚衣服穿冷得不行。
因为我们只要想活着,就无论如何都需要付出劳动去得到衣食和住所,只是想要的多就得付出多,想要的少就付出的罢了。
当前生活的诸多不易,让人一心想去远方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这当然也是一种选择,只是既然都愿意抛弃一切了,在离开之前,可以先试着减少一些物欲,让生活尽量变得简单点,然后量出为入地去劳动,说不定也能收获心灵治疗奇效,毕竟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
虽然影片的后半段,个人不是那么喜欢,一来觉得为了治愈而安排的情节多少有些轻巧和刻意,而来影片叫大地,然而女主并不是真正从大地中汲取救赎的力量也让我觉得有些遗憾,但总体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影片还是女主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很厉害了。
搬到人迹罕至、茫茫深山间的一个小木屋,丢掉手机、退掉唯一的交通工具,Edee彻底把自己隔绝在了人群之外!
在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里,辗转忍受着对未知野兽的恐惧、忍受着对失去至爱的思念与苦痛,带着"活下去"的承诺,艰难笨拙的学着劈柴捕鱼、锄地种菜!
尽管有充足的准备,置身荒野深山的生存,仍旧时刻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
倾力劈柴却弄伤了手,辛苦播撒的种子被动物刨了,仅存的罐头被棕熊抢了,饥饿难耐之际,面对远处的小鹿,却迟迟无法扣下猎枪的扳机!
终于,Edee倒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朦胧恍惚之间,仿佛再又见到了丈夫和儿子温暖灿烂的笑脸!
就这样了吧,努力了,尽力了!
暴风雪过后,小木屋迎来了明媚温暖的阳光!
Miguel推门的刹那,阳光洒落地面,小木屋仿佛焕发了新生!
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一个念头往往就是生死之间!
生命有时候却又很顽强,在断定没有希望之时,却又给予我们奇迹!
在Miguel的悉心照料下,Edee的身体正在一天天恢复!
过去已无法改变,苦痛的思念仍在,只是活下来的人终究要继续活下去!
Miguel说,你总得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目标!
Edee说,look around, feeling the world!
抛开精神的枷锁,Edee开始学着拥抱这个大山,拥抱这方世界,学着种菜,学着狩猎!
山里不知日月,很快Edee便掌握了狩猎的技能!
这天Miguel如往常一样,携爱犬来到小屋,告诉Edee说,要离开一段时间,后会之期不定!
我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旅行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人,有的人或有缘可以共同走过一段旅程,然后到了路口,彼此转身说再见!
然则世事无常,说好的再见往往就是永别!
冬去春来,两年时间一晃而过,Edee俨然成了大山的主人,而Miguel却再也没有出现!
Miguel挽救了Edee的生命,也是Miguel的到来,激发了Edee的求生欲望,教会Edee大山里的生存法则!
Edee决定走出大山,打听两年前救治自己的护士,寻找Miguel的下落!
原来两年前突然的辞别,是因为Miguel得了喉癌,此时已是病入膏肓!
再次相见,焕发新生的Edee与弥留之际的Miguel,如今对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打开心结的彼此,才发现,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Edee的丈夫和儿子在一次随机扫射的枪击案中不幸中弹,而Miguel则曾是一个爱喝酒的醉汉,五年前的一次醉驾,使他在一夜之间痛失妻女!
可想,Miguel也曾经历过Edee的痛苦绝望,或在某个时刻幡然醒悟,才有后来的乐观豁然,直面对痛失至爱的思念与痛苦,坦然面对生存与死亡!
小雷说这部片节奏太慢了,压抑无聊!
"你会这样无缘无故救助、悉心照料一个陌生女人吗?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我不知道!
有时候就是想"离开一下",在电影的世界里,细细的感受那些人世之悲欢!
我愿意相信那些没有理由的善意!
有人说,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是在后来的某个时间里,圣人的身上发生了一些令人深刻而不同寻常的事情,因此激发了圣人身上的"神性",然后他才成为了圣人!
我想那些我们认为没有理由给予我们爱与善意之人,大抵如是!
#Sundance2021-59,3.5/5,就很舒服,Robin真是talented!
很像是在西伯利亚森林的女主版,风景很美,说不清楚谁是谁的救赎,好在最后Potter留在了edee身边~
陷入虚无与绝望的小资,不做事情,活又不想活,死又不敢死。原子化个体的悲哀
创伤。丧失。PTSD. LOST.林海里的曼彻斯特。被拯救与拯救,互为救赎。GIVE and TAKE.一部并不那么孤独的据说是拍给最孤独的人看的电影。
导演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天赋的,高下立判。
一般。故事前序莫名且俗套,剧情解构和深度都非常一般,包括收尾。
这是一部没有任何目的企图心的影片,可以说片中一切元素都不讨巧,故事也是简单至极,但是偏偏喜欢在那个境地中的细节描述,人的情绪变化,不煽情是最好的表达,
很安静,整体小人物生活。
戛然而止。
想在山里泡澡….忘记一切
很行货。从田园生活到山居之旅再到荒野生存,最后是心灵救赎。导演认为人最终还是无法脱离其社交属性的,所以其实是一部反类型片。
床似乎成了孤独的帮凶
“只有没挨过饿的人,才会认为饿死是一种死法”,西方人的《无依之地》,户外人会羡慕的日子,欣然地从自然或他人那里taketaketake也是一种能力。
剧情略枯燥平
这部片子应该叫“命不该绝”。怀俄明是个好地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约等于老美阿勒泰😊
我或许也需要一次逃离
罗宾阿姨确实很有味道,在电影里很美,但也仅此而已了,平庸的长片处女作。
孤独的人都有相似的味道
很孤独、很自我逃避、很无聊、很深刻的一部电影,要静静地看,看到最后有种莫名被疗愈的感觉。人要抛弃一切躲到别处,需要直面自我的全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不全是麻烦,有时候也是上天给予的恩赐。出世或入世,最终都是走向平凡的生活,活下去,带着属于自己的爱,勇敢地活下去。
风景还可以,剧情太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