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落入俗套,用另一个失意的好人,给当下的失意者带来救赎。
但是坦白说,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落入绝望中的时候,不是和另一个绝望的人抱头痛哭,或是一起寻死,而是需要一个走过我们这一段路的人,带我们走过去,然后就好了,当低谷的那段时间过去了,就好了,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两年,但是总会过去的,这是导演给带来的希望。
另外一个《羞耻》的导演则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详见今天我的另一篇影评。
两个做一下对比也挺有意思的。
《羞耻》里的法鲨在现代的、人潮汹涌的城市里,居然找不到带他走过那一段路的人。
但是女主在荒山野岭中,反倒遇到了一位好人,成为了走出阴霾的幸运儿。
唏嘘感叹,也许这就是人生、命运与机会。
3.5分,剧本节奏非常符合好莱坞标准。
演技情感到位,但是有点新瓶装旧酒,还是那个自我救赎的西部公路方式,只是从公路换成荒野。
大自然确实很治愈。
但我老是担心主角的生存问题。
钱还有吗?
工具带够了吗?
受伤了咋么办?
这个地方虽是在山林中,但和人类世界没有脱离关系。
更好的是,还有善良的朋友过来救人、陪伴。
现实世界没有这么理想化吧。
这是一个心中的桃花源、乌托邦。
没想到主角和导演、制片,是阿甘的珍妮。
一大惊喜。
总体来说,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温情、自省、美丽的景、善良的人,生动的表演。
不愧是阿甘的珍妮。
坚强的小花。
1,当你内心很糟糕的时候,想去个偏僻的地方或者世外桃源,但是注意周围自然之美你是感觉不到的,反而看到的是自然的冷漠和残酷。
而且---2,假如去深山老林,也一定要选风景好一点的地方,那种形容成穷山恶水不能去,否则可能更容易犯病发疯。
毕竟3,如果你选择荒郊深山野外,实现那种与世隔绝的时候,你先要看看贝尔·格里尔斯《荒野求生》系列片了解基本技能,另外有两部电影适合去看看再决定是否解决你的问题:一部是这部影片,另外就是《荒野生存》。
因为---4,内心孤独是一回事,与世隔绝隔绝是另外一回事。
生活状态不同,与世隔绝但不孤独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是全天全时,我的意思是睡眠时间也算,与世隔绝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重要的是5,假如你选择独自一个人离群索居,哪怕就是在城市里一个房间独自宅居,要对自己诚实一些,要把它当做仅仅是作为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初方式而已。
这并不是长期,去体验可以,毕竟沉思带来认知收获是肯定的,不过条件是真正的沉思,而且也会最后要彻底解决问题还不够。
因为---6,如果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问题,那么最终还需要在回到社会生活中以实现解决。
当你离群索居,很大问题实质是遇到寻求期待的关系(社会连接),或者更亲密一些的关系不成功而产生的。
这些关系包括理想抱负,婚姻,失业,罪恶,羞耻愧感等等。
所以7,对于这些关系,有勇气去离群索居,也留底勇气去承认它的重要,而不是否定。
大概率独自沉静的生活,有可能让你分辨带来问题的所有的表象,然后看见自己的所有问题的实质。
例如你或许不再会为某些小的伤害再念念不忘。
所谓放下,就是让自己变轻,看看剩下自己时,自己本身的重量。
因为-8 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带来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治愈,前者依靠人的耐受性,后者是依靠认知疏通淤堵,精神再次流动。
离群的好处是让认知通过回想往事,对往事中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建和重新看待的过程。
也许大多数情况还需要实质的重建,慢慢的再接近生活,与原来的人,与周围的人,哪怕是陌生人的崭新的联结都有助于脱胎换骨。
当然,也需要点运气,最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9,人和人的互助,与人的连接,包括接受别人的帮助,特别是雪中送炭的帮助,要用起码以生命的高度去感谢和感恩。
要知道接受向人表达的任何善意,都实际是让他人内心善意回归其自己,反过来也一样。
如果当时你或他/她都还不能够,那你就耐心等。
因为你早晚会相信10,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也是帮助人。
坦然的去接受而不要想太多,你得学会让他人感觉有价值,人们在愿意去给予的时候,他们也能从中感到生活的意义。
换句话说11,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你不必要去想要回馈什么,你过得更好微笑起来耐心的陪人家坐坐喝茶就好,让人明白你的感谢就足够。
最后这才会让你发现12,给别人帮助,也是自助。
就是智者说的痛苦的经历通常需要刚好与之相对应的乐观情绪来治愈。
那么即便是你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沉沦淤塞于自己的内心悲惨故事中,在给别人帮助时就是意义的发现,于生命也好,于自己的善念也好,这可能就是走出阴郁的最后的希望。
随即你将在与他人的连接关系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义,那是你内心能起到的光亮,让你能离开和看穿那些你认为的阴暗。
以至于13,在荒野,能自己唱出几首歌的时候,让歌词和音乐,找到原始一些的力量,那能陪伴你的生活。
对,一辈子都应该有几首给自己的歌。
还有--14,要相信一个人所有的认知都是可以变化的,对他人可以不抱有信心做到,但对自己就务必要有。
人嘛,所有行动的本质都是最追求自己向好的,获得性的。
向好,可能是获得平静和解脱,当你重新发现,让你涌动出开始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逃避。
这就是领导自己面向未来,有所希望。
你需要总能记得15,“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 这句话是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说的。
既然有了智慧,还怕治愈不了什么呢。
——这是一部电影版的【瓦尔登湖】,整部电影围绕着孤寂、苍凉、宁静、无声、自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至暗时刻,别人的关怀可能是一种负担,绝望、无助,想要逃离却无法挣脱。
··女主就是这样的存在。
失去丈夫孩子的她,一直陷入悲伤的深渊,她抑郁了。
她带着远离一切的心态,独自一人跑去荒无人烟的山林里生活,企图扔掉一切世俗与牵绊自生自灭。
🌼她是不幸的,又说幸运的。
在生命垂危之际遇到猎人给了她新的生命,在之后相处的日子里,她跟着猎人学会荒野的各种生存技能,女主的伤口慢慢恢复,开始重新热爱起生活,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猎人因为生病😷离开后,她坦然面对离别,放下曾经的伤痛,再次回归社会。
··这是一部自我疗愈与救赎的影片,是一部孤独的电影,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电影里找到温暖,能够获得力量对抗人生中不平静的日子。
🌸PS:电影每一帧都像一幅画卷,宁静致远、治愈唯美。
❤️人们总说,生命无意义,但活着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
对,必须深山老林,必须风景好的深山老林。
故事讲:主角遇到些事,不想见人,躲到深山老林,本想清静一下,结果不熟悉原始生活,没得吃的了,狩猎未成,暴风雪耗尽精力六神无主,一头栽倒地板上,死了。
所以到此小结一下,如果心头过不去某些坎,必须死一回。
当然,电影嘛,主角不能死,就来了两个人,活转来了。
这一活转来,坎有没有过不晓得,反正画风不一样了,风景老好了,暴风雪也没有了,慢慢也学会了原始生活。
所以再总结,关键是风景好,天天发神看风景还是要得,让电影也看得。
所以,一个人要想活起走,关键是,风景要好。
完
看这个片子和影评之前,大家要先对制片人和导演做些功课, 罗宾·莱特/罗宾·怀特饰 Edee (自导自演)(演技高超)等等可以安利的好评。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大地》是一部离开喧嚣世界的作品,又像是一部所谓“心灵救赎”,或者它适合抑郁症患者,看看森林看看内心期待的场景和故事。
为什么叫做“大地”,而不是别的名字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站在真正孤独者身上去思考:一个人所作所为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前提需要经历什么然后需要多少时间酝酿(内心自我挣扎),才能做出一个独断,可尝试的决定,并且放弃很多,忠于自己。
假如,你可曾有过“越不去的坎”让你产生放弃的念头,你又是经历了多少“挣扎”。
看到《大地》的宣传照我才决定付费观看,这些镜头(本身我对国家地理,星球研究所...都比较喜欢)体现的大自然,体现真正做出离开的决定,需要多少勇气(压力)。
这是自我救赎的剧情,没错。
如果有影迷像我,基本是个自我封闭又孤独的人而且还能苟活好长时间,这么长久的感受,从小到大都在沉淀,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导致,情感迸发,然后可能突然决定干点别的。
有的人不合群是因为过度活在别人的空间里,有的人则是活在自己的空间里。
但我觉得片子在最后, 罗宾·怀特饰 Edee在前往 德米安·比齐尔饰 Miguel 住所的途中,汽车上发生的情节被删除了还有 德米安·比齐尔饰 Miguel离世和老歌没有更多的展现。
这部影片类似《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肯尼斯·罗纳根执导的剧情片 》。
我是个孤独者+自律者,但我否认“孤独者患者”这样的名词,我所做的重大决定和我所经历的后悔的事情还有每天都在询问自己的内心。
只要我遵循内心,我就能付诸实践。
主动和情感切割,能让人感到安全,这确实不“饱满”,但对自我而言,可行。
只要遵循内心,在此,祝福那些仍然在犹豫中的“生活使者”可以遵循内心。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她失去了挚爱的家人,也没了家。
这种痛没法用言语表达。
她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还活着?
”发现痛苦没法诉说,周围人的安慰反而让她觉得更折磨。
她需要找一个地方,彻底发泄自己的情绪。
她选择了逃离,也许这就是她直面痛苦的方式。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无论路有多长,夜有多黑,都得一个人默默走下去。
她是大雪中的孤独旅人,努力挣脱悲痛的枷锁。
她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却还是抵挡不住思念的侵蚀。
她倒在雪地里,任由身体被冰雪吞噬。
上天总是会在你绝望时给你一线希望,让你重新审视生命。
她恢复了意识,遇到了给她第二次生命的人。
他们都是受过苦的人,都需要救赎。
他们彼此扶持,重新相信生命的意义。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获得了自由。
她曾听到一位法师说:“没人是为了烦恼而来,也没人是为了苦难而活。
生命中的曲折,或许是提醒,或许是鞭策。
当你茅塞顿开,或者在压力下豁然开朗,你就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电影结尾,她再次面对生死,却显得坚强而淡然。
这并非冷漠,而是在自我涅槃后对生命的从容。
她感恩重获新生,感恩遇见了他。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未必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但一定要继续寻找。
当你竭尽全力前行,相信总有一束光,穿越乌云,为你指明方向!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姐!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2部:《大地》/《land》
很多人都有“深山老林”梦,我也不例外!
一个女人,在失去了老公和孩子后,悲伤绝望的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而女主所处环境就是真正的深山老林。
有人说这是一部“荒野生存”+“小森林”的片子;也有人说这是女版瓦尔登湖,景色真的很美。
这是由罗宾·怀特自导自演的一部孤独治愈系影片。
有时候,真的想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呆着,把手机扔掉,与世隔绝,自己劈柴捕鱼,种菜打猎。
有足够的食物就不出门,可以拿一张椅子放在屋子前晒太阳,喝茶,看着满山的风景,什么也不想。
女主伊迪失去亲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悲痛之中,她决定逃离之前的生活环境,斩断与原来世界的一切联系,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和绝望。
她突然”消失“了。
她去了美国人迹罕至的地带之一,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深山的野兽、风雪、食物的缺少差点让伊迪丢了性命。
后来是猎人米格尔救了她,还教会了她捕猎、种植蔬菜、野外生存等技能。
是米格尔带着伊迪走出了绝望,但也不只如此,同时,伊迪也救赎了米格尔。
伊迪曾经问米格尔为什么要救她,米格尔说:接受别人的帮助,某种情况下,也帮助了别人。
每天繁杂的信息,琐碎的事情种种,能静下心来看完这部电影,也是一种缘分。
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顺其自然吧!
痛苦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
两个伤心的人互相治愈、互相救赎!
我对类似这样题材的影片真的拒绝不了,还有之前推荐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看完有一样的心境。
如果工作不顺心、生活不顺心,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治愈你。
电影:《大地》豆瓣评分:7.7分导演:罗宾·怀特上映时间:2021年主演:罗宾·怀特、德米安·比齐尔
看完电影,看到其他名字的时候,才意识到,Land,还可以是着陆。
很精妙了——是我太菜。
让我想起《瓦尔登湖》和《一个人的朝圣》。
是一个有点点好感的男生推荐一个人看的,看完,觉得还可以吧。
虽然,说和这个男生的好感,在各种互动牵拉之间,消磨激荡,不知道,潜意识里,去看这个片子,写下这样的文字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再加上,发现前几天,一个挺看重的朋友在豆瓣上踩了我的影子,虽然一个非深度用户,还无法体会这玩意儿的意义,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事让我用起豆瓣来,还有了一点点小欣喜。
于是,才会触动我要记录点什么吧。
很难说,看完电影是什么样的感受。
文字的作用,也是为了梳理自己的吧。
一方面,感慨,人想要存活下去,所要依赖的东西,所要依赖的外界力量,看似很少,实际上还是挺多挺多的,住所遮风挡雨,食物营养的品类,任何的生存工具..... 虽然,货币化的现代社会已经让我们离生产过程的源头非常遥远,以致于让人有一种自负的幻想,个人主义(望文生义瞎用的)发达到认为一个人真的可以遗世独立地生活,但是实际上,人也因为这种机制而不得不更加深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另一方面,感受,成年人的感情世界,三四十或者四五十岁的人的身体,和灵魂,都是复杂而布满幽微情绪的吧,虽然,影片中并没有,但是我自己,tbh脑子里时常会跳出,主人公们关于爱欲的需索。
虽然电影中最终没有,但是我也可以强行地解释一些,比如Edee清洗身体提防Migual的眼神。
于是,又很难说,我想象到的关于爱欲的需索,是被manipulated的结果,还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又在瞎用)。
另外,我还挺想寻找一些象征意义,突如其来的黑熊袭击,无法下手杀戮,无助和隔绝的生命状态。
但,又会突然对这种状态有些恶感,让我联想到,昨天看《十三邀|许知远 钱理群》,许知远总是想要用更加“深刻”的体认去观察生活,从一些生命的场景中去体味“宏大”的体验,树叶因为风而吹动,于是,“我们的社会也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云云。
也许知识分子就是这么招人讨厌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借由“相由心生”而无端地反向揣度了他,反正,我总是挺讨厌许知远的,虽然,节目挺好看的,但是他的问题,他的对话,总是让人不适,于是也不想,“看透本质”地穿凿附会。
但是,电影是个神奇的东西,只有看一遍的机会,有一些体会还是正常的吧。
所以,稍微说一点体会,也不是什么事,人生的无常,是要真的面对的时候,才能感同身受的。
无常,既有像黑熊攻击,亲人离世这样的事,也有,幸运获救,临终送别这样的事吧。
在无常到来之前,我猜想,没有人能够准备得好吧;面对无常带来的无法landing的痛苦,麻木地掩耳盗铃,诚惶诚恐地逃避或者是主动地破而后立,很难说,哪一种,是好的方式。
至少我没有办法推崇什么,没有东西是没有副作用的,人生都只能“始终在焦虑与无聊之间摆荡”,何况是选择呢。
说实在的,我也并不是非常清楚,如何,Edee就被救赎了,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也许,这是“可言不可说”的部分吧——脑补了一个场景,当我询问,是什么让Edee救赎时,被问者思索再三,然后无法回答,于是一副,你没看懂,我就懒得和你解释,没法和你交流的架势,挺让人恼火。
其实,倒并不是无法理解,只是,真的很难用理性来把握这个疗愈的过程,或者说,并没有多少主观能动性在里面,Edee的治愈,依靠的似乎是来自Migual的主观能动,是Migual疗愈她的自我价值的实习,推动了Edee坚冰的融化?
似乎是这样,当然也有土地、自然、与自然贴近的生活本身,给Edee注入了新的生命,但是,如果我是Edee,我渴望摆脱痛苦,我该怎么做呢,我能怎么做呢?
Hard to explain after all.但是Edee本来已经不想继续了,但是生命,自然会有它的机缘,所以,试图摆脱痛苦,不如,就感受它吧,let it be. Welcome to your life, there's no turning backEven while we sleep we will find youActing on your best behaviorTurn your back on mother nature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There's a room where the light won't find youHolding hands while the walls come tumbling downWhen they do, I'll be right behind youSo glad we've almost made itSo sad they had to fade it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3.5 “Just the simple facts, Yoda.”以羅蘋萊特的自導自演處女作來看,其實還蠻可以的。
儘管在某些方面有點略顯生澀,但整體來說算好看的了(畢竟都入圍2021日舞影展了)而且原本以為是雞湯片(個人沒有很喜歡看這類型的片)但卻是有種類似《游牧人生》的感覺在其中。
片中的主角伊達,背負著傷痛,索性拋開物質文明的一切,回到最原始的,與自然共存的生活。
起初她認為自己可以,只需要自己就好,但人終究不是獨居的生物,出現反效果,把自己搞到瀕危的險境。
在這個時刻米蓋跟艾拉瓦出現,幫了她一把。
也在伊達與米蓋的相處過程中,漸漸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很喜歡本片在羅蘋萊特的生存日常交叉大量的北美自然山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顏色的樹葉、草地與山脈,隨風而起。
搭配著鄉村配樂,讓人不自覺地,油然而生一股愉悅感,相當的舒服。
(可惡 又讓我想起以前去美國旅行時,看到大峽谷的那種遼闊中帶有點孤寂的感覺,好想再去一次嗚嗚嗚)跟《游牧》一樣,中心主旨都是在講「面對創傷」這點。
確實《游牧》表現出來還是比較好,這部某些部分會感覺劇情要求而讓羅蘋萊特刻意的展現出有創傷要放下這點,也讓結局的情感衝擊削弱了許多(但感覺被打中的還是會哭吧)感覺情感部份能夠再圓滑甚至隱喻一點就更好了最意外的是本片居然有星戰哏跟大量的狗狗,必須給讚哈哈哈
想在山里泡澡….忘记一切
最初选择在隔绝与封闭情感,接着拒绝定义自己的悲伤;到最后,山、河、这片鲜有人烟的土地,最终化为她前进与继续下去的力量,作结这场温柔却又刻骨铭心的疗愈。Robin纯熟的角色人设“坚毅”让故事自然成立,不掺杂任何滤镜的风光亦是观影时的良好加成;只是主角的背景故事以及如鸡汤式的剧情导向很难再有更大层面的力量。不禁想到如若有《涉足荒野》那样强劲的原文本加持故事,大概有更好的完成;但她值得继续拍下去,身份解锁得迷人。
‘’与其在无休止的痛苦中沉沦,不如带着悲伤负重前’‘
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故事,不煽情不矫情,痛苦与悲伤都是自然地流淌。风景治愈,好故事。
7
别的不说,喜欢看一个人在山林里生活的片就值了。
导演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天赋的,高下立判。
2021 Sundance | 有Nomadland和科恩嫂的表演在先,这部就太相形见拙了。有无病呻吟的嫌疑。女主对野外生存这种lifestyle简直毫无敬畏心,一点不讨喜。(话说Robin Wright演的角色除了神奇女侠里的阿姨,其他都很不讨喜啊。)除了breathtaking的Wyoming landscape之外,剩下的剧情一律想快进。
很孤独、很自我逃避、很无聊、很深刻的一部电影,要静静地看,看到最后有种莫名被疗愈的感觉。人要抛弃一切躲到别处,需要直面自我的全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不全是麻烦,有时候也是上天给予的恩赐。出世或入世,最终都是走向平凡的生活,活下去,带着属于自己的爱,勇敢地活下去。
很美
It's not a very good film.but is a nice movie.it make me believe it's a truth.dont juge this and it touch my heart
老婆孩子害死了之後開始改邪歸正無條件對別人給予這種事,電影裡蠻常見的
真是个风景mv赏析(日常想念dolomiti)
#生活在别处#如果只追求“形式”,离开得不到真正的离开,解脱得不到真正的解脱,唯有对过去的自己和解,重新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有了新的生活目标,才能得到真正的自我救赎。“形式”是“得道”的必然路径,否定至否定之后,活下去的意义才更明晰。
美国中产对荒野真的情有独钟。Into the wild、Wild和这部Land,都想要在荒野中寻找和救赎自我。风景是美的,这部略逊其他两部。
刚开始还有点感触..我还以为女主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荒野求生的...
创伤。丧失。PTSD. LOST.林海里的曼彻斯特。被拯救与拯救,互为救赎。GIVE and TAKE.一部并不那么孤独的据说是拍给最孤独的人看的电影。
我想看的是离世隐居,但注定会看到荒野生存,但其实明明可以不让我看到伤心人的精神互助、最终走出决绝孤立、回到人间!把独自疗伤进化成对孤独的主动索取,不是更好吗?(我知道,这样想的人,大概只有我。。。。
无聊
《阿甘正传》里那个让阿甘魂牵梦萦的女孩珍妮老了,她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风景很美,可惜问题出在故事上。剧本太过于平淡,又缺少情绪的支撑,显得有些枯燥。假如没有很好结构的故事,独角戏很难演。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个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