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坐听落花素有“电影织梦者”之称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造梦工厂”迪斯尼的这次强强联手,为全球影迷献上这部奇幻冒险巨制《圆梦巨人》,加之老斯为了圆自己这场“巨人之梦”的十年等待,御用好莱坞金牌制作团队以及奥斯卡最佳男配马克·里昂斯的倾情加盟,着实期待这次梦幻之旅会给大家带来一场怎样奇幻瑰丽、美轮美奂的视听神游。
梦之本身,就有种奇幻的魔力,那些现实生活中匪夷所思的,妄想不达的,飘在云端的,毫无根据的,都能完美融合在一处叫做“梦境”的地方。
人之思就像是幻灯片,人之脑如同放映机,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梦,为那些在现实中的畅想与期盼找一个落脚点,先验体尝下握在手中的幸福,也许醒来不过黄粱一梦,可那种陶醉其中的真实感受,着实可以麻痹神经,美美地给自己打一针幸福麻醉。
所以,不管是好心眼的巨人,还是吃人肉块的巨人,谁会在对自己说晚安的时候祝自己做个噩梦呢?
美梦总是会令人幸福、微笑、安心,没有人会拒绝。
整部影片色调略显黑暗,总有种《格林童话》的阴森感,那暖暖的光与希望,也是经由那幽暗的森林深处隐隐地透射出来,点点星光,是一种冷色的温暖。
其实,最初的童话都是血腥、暴力、黑暗的,类似于中国的《聊斋》吧,用女巫、魔法、爱与阳光来拯救黑暗中孤苦无依的弱者,给人以希望,亦如《聊斋》中用怪力乱神把黑暗勾勒得妖绝鬼魅,再用仙人法力拯救那些善良无助。
所以,你会看到在《白雪公主》的经典童话里,也会有挖心的鲜血淋淋,在这部《圆梦巨人》里,吃人肉块的巨人为了那美味的小孩“人豆”,丧心病狂地集体出没在黑暗中。
总有种感觉,整部片子就是生活在孤儿院的小女孩苏菲的一场梦,在一个感受不到温暖的地方,一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的梦也会是孤独而黑暗的吧,可那毕竟是孩子的梦,梦里总会有渴望的温暖与希望,和那个能帮助自己呵护梦想的好心眼的巨人。
苏菲坐在好心眼巨人的肩上,看他把一个美梦吹入了一个男孩的梦境,那是一个男孩子最幸福的梦了吧,跟总统电话聊天,而平时称自己为小屁孩的父亲母亲,却丝毫搞不清状况地抓耳挠腮,看着男孩和总统相谈甚欢,摸不着头绪,好得意,好开心的梦。
而苏菲的梦,就是带着她的圆梦巨人,为了拯救全国的孩子与女王殿下共同商议拯救计划,还有女王为她和她的BFG(Big Friendly Giant)举行的盛大招待宴会,从此苏菲在女王殿下的呵护下幸福地生活。
这应该是一个孤独无依、生活悲苦的孩子最幸福甜美的梦了吧。
印象最深的是那场好心眼巨人带着苏菲去捕梦,原来那幽暗的森林深处,如镜般平静的水面之下,就是那梦存在的颠倒梦境,走进去,那星星点点如萤火般闪烁的斑斓微光,就是那美梦的色彩与组成,手持一张捕梦的网,伸手去抓住那萤火虫般灵动跳跃的梦,把这最美的瞬间装入透明的水晶瓶中,从此这些将都是善良姑娘的梦之元素,再没有黑暗、孤独、阴冷,只有幻彩、陪伴、温暖。
那些坏坏的巨人,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剥夺他们享有美梦的权力,从现在开始,我就是那个伟大的梦之制造者,你的梦境由我主宰,为了惩戒你的不善良,我会吹一个恐怖的噩梦伴你入眠。
当然,影片最后是以一个happy ending 结束,好心眼的巨人得到了想要的平静,巨人岛恢复了温暖、花香与祥和,坏心眼的巨人们被发配到了孤岛,每天只能以大鼻子瓜为食,善良、勇敢的苏菲也生活在女王身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还是期望这就是最后的结局吧,总是担心这只是苏菲众多失眠之夜难得一做的一场幸福美梦,那么是不是越是美丽的梦最后醒来越是会落寞失望呢?
如果这只是一场梦,那么衷心希望这是一场永远不要醒来的梦吧,至少在梦中苏菲永远是幸福的。
订票前我在售票网上看见这样的画面,这是一场奇遇的开端。
果然看完《圆梦巨人》后,我在影院出口踢到一个玻璃罐子。
仔细一看,是电影裡的罐子没错,在电影中,这个罐子是好心肠的巨人拿来装梦用的。
人们为什么会做梦?
因为巨人在梦的国度里捕捉梦的因子,把它们装进玻璃罐,再吹进人们的睡眠中。
一定是谁忘了把罐子收拾好。
都说好莱坞是梦工厂嘛,原来所谓的电影放映,就是躲在暗处的戏院人员“啵”的一声拔开盖子,把罐子里的梦释放到空气中,可能通过中央空调还是什么的。
肯定是这样子!
这也说明了为何影院里的冷气总是特别强劲。
我看的是午夜场,散场时灯箱都已经关了。
一辆货车停在阴暗的后门。
我连忙躲在花台后面,看见打开的货厢卸下一篓篓叮当作响,装着梦的罐子。
货车悄声无息地开走。
回家路上,我发现冷清的马路上偶尔会驶过一模一样的货车。
我想不只是电影,不只是斯皮尔伯格,包括安东尼.高蒂、乔布斯、马丁路德.金,他们都是巨人国里的人。
他们造出了电影之梦、建筑之梦、科技之梦,还有和平之梦。
所以虽然他们的梦不时在马路上奔跑,我们平常却很难碰见造梦的大师。
要不这些巨人真跑来我们面前的话,我们只能在人家靴子底下逃命。
还有不能忘记苍井空老师,她是春梦大师。
事实上,她是绝地五十呎女巨人。
回家后看着手里的罐子,发现今晚的遭遇还给了我一个启示。
电影中的罐子比人还要高,但我手里的罐子却一只手就能拿住。
这代表什么呢?
代表此处、这里,这个乱糟糟的房间,这个平庸的场所可能也是梦的国度,而且在不远的某处,有一群睡眠中的小人正嗷嗷待哺。
我把这个启示用比例尺画给你们看:
秒懂了呗?
原来我也是一个巨人啊!
——相对于那些我看不见的小人而言。
我顿时沮丧了起来。
虽然身为一名巨人(在尺寸相对的理论上),但我好像从来没制造过什么梦给人家?
从小到大,我只会吞食别人送给我的梦。
风吹来一串竖琴声。
家家户户的灯都熄了,我看着小区边缘的红砖屋顶,梧桐树后面是面向马路的高楼,再过去是天天跑步经过却不常进去的徐家汇公园。
我想到电影中捕梦的地方是长着大树的池塘。
我抓着罐子跑出门。
就像圆梦巨人。
我手提牛皮旅行箱(其实是便当袋),披着褐色的披风(打折后299的优衣库夹克),以五米一个蹦跳的步伐来到公园深处的池塘。
公园椅上倒卧着一名醉汉。
除了我,没人看见池中的倒影飞窜着梦的因子。
我深吸一口气,带着罐子跳进去。
虽然吃了几口水,虽然很狼狈,但周围的水流慢慢变成了空气。
我的身体在倒影中旋转过来(希望醉汉现在不要醒来,不然撞见这一幕他肯定会吓死的呵呵。
)满天梦的因子像战斗飞行的萤火虫,我抓住一团的灿亮的焰火,紧紧将它压进了罐中。
我爬上岸。
罐子里暖暖的,我心想以后夜里都不必再点灯啦。
可是梦并未被我带走。
因为我低头看见了一个小人。
这个小人绝不像电影中的萝莉那么惹人怜爱。
他是一名暴躁的少年,满脸青春痘,手里抓着一粒沙(虽然在他眼里那可能是一颗足以砸破另一个小人脑袋的石头)。
他彷彿看世间万物都不顺眼。
超讨厌的,真想一脚踩死他。
可是当我威胁地把脚抬起来的时候,我愣了一下。
那个人,是我。
对,那个小人儿是我。
自然不是现在、此刻,淹没在茫茫人世,许多年不曾造出梦来的我。
而是过去的我,以为青春用不完,未来还很远的我。
小人闭上眼睛躺了下来。
我在心中大喊:“我是你的未来,未你麻痺起来嗨。
”我打开罐子,把梦吹给了他。
他在草丛里渺小地翻滚、做梦,快乐得像一名傻逼。
回家后我把罐子洗一洗,放到窗台上。
豆瓣上有人说《圆梦巨人》很老土,斯皮尔伯格装进罐子里的梦是过期的。
说得没错,尤其他过度乐观的美梦过去不只装进《E.T.》这类的儿童电影,还装进纳粹历史、二次大战,和美苏冷战的场景里。
但我想起杨德昌最后一部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
它说明了我之所以喜欢《圆梦巨人》,或许是因为:“我也老了。
”我对着空空的罐子发呆起来。
我捡到它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就在这时候,我感觉院子里的草皮沙沙作响,细微深处有什么动静。
悠着来,不要急。
我对着看不见的小人儿说。
我侧耳倾听,等待梦的因子再次飞到窗边。
电影是什么?
黑泽明给出的定义是:电影是梦。
近期又有一部与梦有关的电影上映了——斯皮尔伯格的《圆梦巨人》(又译《吹梦巨人》)英语不好的影君也不去管是什么梦了,总之是梦与巨人。
童年满满是《格列佛游记》的影君说不得得去看一波了。
(先说一句,对西方式的童话,去年一本全译本的《安徒生童话》让影君看得像恐怖小说了,对西方童话来说影君其实是无感的。
至于为什么看《安徒生童话》像恐怖故事集,以后影君会开单篇说。
)在影君没有看过电影原著和看不懂没有翻译的片中纸条的情况下,影君是少了一些情怀的,但即便如此,影君还是愿意给《圆梦巨人》一个高分。
那些说看到一半睡着的,看到这里可以转头就走,没问题,影片节奏是有那么一点点慢。
故事讲的是一个孤儿院小女孩苏菲,某夜在窗台上发现了一个巨人,巨人把她带回了巨人国。
而在巨人国,只有带来小女孩的巨人“好心眼”是吃素的,其他食肉巨人的食物正是人,故事就围绕食肉巨人的吃人和好心眼的救助人展开。
在影片中,好心眼是个怂逼。
常年吃素的他比其他的食肉巨人矮了一大截,在巨人国是被玩耍和戏弄的存在。
但好心眼还是不认怂的,他不去与这些食肉巨人挣,默默吃自己吃了几百年的“大鼻子瓜”。
其他食肉巨人吃人,好,我就帮助他们圆梦,噩梦统统偷走,美梦送进梦乡。
你们的原罪,我来赎。
这是一个完人,一个圣人。
一个圣人,怎么能不被喜爱呢?
而苏菲的出现引爆了圣人和恶徒之间的战争。
——闻着人味寻到好心眼家里的其他巨人依仗武力大闹一番,装梦的瓶子碎了一地,好心眼从生下来到现在的所有成果功亏一篑。
狗急还跳墙呢,你们这特么的在逗我。
好心眼制作了一个噩梦,将所有原委吹进了英国女王的梦里。
圣人不乐意了,要借助凡人的力量来报复。
但是,军队在巨人国做了什么呢?
屠杀?
审判?
为这些巨人犯下的累累罪行做一个终结?
没有。
军队把生性怕水的巨人们囚禁在了一座荒岛上,还给他们留下了无数的种子。
——圣人终究还是圣人,异族都不忍伤害,又怎么会去伤害同伴呢?
然后苏菲醒来在女王住处的床上。
不管这部电影的深意是什么。
不管这部电影有多少的内在或者有多么的肤浅。
影君只看表面的这个故事,温暖,安全。
在看完这个童话后,影君可以安心地做一个美梦,安静地睡着。
或许还会在梦里跟好心眼一起飞奔在巨人国,或许也会去听蚂蚁的低语,会去捕捉最美的梦境。
对一个童话来说,足够了。
更何况!
这位好心眼,影君怎么看怎么像狼叔……更何况,完美的场面调度,无暇的镜头设置。
《圆梦巨人》作为一个童话电影,影君给9分。
**********************************************************************************************叫我影君,欢迎玩耍。
欢迎关注公众号“影君问”。
我在这里等你。
目前观众评分比较低,6.8分,6133人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我预测最后的评分,国外会高于国内。
原因就是——中国人已经基本没有梦了。
他们已经渐渐丧失感受细微、柔软、温暖情感的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冷酷、坚硬、麻木的内心。
中国人有的是挣扎,扭曲,虚假,庸俗.....如果有梦的话,噩梦比较多。
除了自己要反思,另外一个方面看,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世界工厂所付出的代价。
有些人说本片幼稚,不太赞同。
对于拍出《辛德勒名单》的导演,当然知道生命和世界中的黑暗和绝望。
本片也有表现,只是不那么直接和刺激感官。
BFG虽然是巨人,但却是巨人中的侏儒和弱者。
他面对坏巨人时或者忍让,或者悔恨。
前面的小男孩当然是被坏巨人吃掉了。
他悔恨不已,因此才要把苏菲送回孤儿院。
而苏菲则从阳台一跃而下——你不带我走,死也可以。
那么,为什么?
BFG无奈只能带苏菲回家。
后来坏巨人来找小人吃,BFG拿起烧火棍奋起反抗,他实在不想再失去苏菲。
在世界上,是要做BFG一样的小巨人,还是做坏巨人?
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美好还是变坏?
在面对众多而又强大的恶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
这些恐怕都不是幼稚、容易回答的问题。
感谢斯皮尔伯格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梦,就像片中的BFG一样,让我思考世界,思考生命
文/梦里诗书精湛的特效令《圆梦巨人》不枉为一部迪士尼为孩子勾勒的纯真之梦,但对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从成片来看,其固然维系了自己一贯的执导风格,技术层面上的无可挑剔惊艳依旧,却怎奈败于了这其故事自身的平乏低幼,使电影所能感染到的只有孩子。
同《爱丽丝梦游仙境2》一样,这是一部非常美轮美奂的作品,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所赋予这个童话的则是更为出色的制作,无论从年代背景还是细微的人物面部表情,《圆梦巨人》都带有着鲜明的“斯皮尔伯格”标准,但同样如若说《爱丽丝梦游仙境2》败于了怪诞,《圆梦巨人》则输在了平庸,斯皮尔伯格在画质上尽善尽美的同时,却忽视了故事才是一部电影最好的奠基。
在电影打造的这乍看斑斓的奇幻世界里,其笑点从头至尾能令人映像稍显深刻的只是那三只柯基犬,剧情的拖沓冗长又匮乏高潮,对于曾有着《ET》般同为儿童作品的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或许是原本小说的桎梏,也可能是斯皮尔伯格太过专注于了感观视觉从而忽视了对剧情上的创新改编,但不得不说犹如看了一场豪华版《天线宝宝》般的不对等,成为了电影难掩的尴尬。
《圆梦巨人》的低幼,并非单只源于斯皮尔伯格的执导,个人所见如若换一个导演或许会拍的比现在还要糟糕,这部作品最大的偏差在于希望令观众在电影中找寻到童真的美好,却并没有告诉观众寻觅童真的脉络,电影在巨人国之后剧情上的信马由缰,非但没有突显斯皮尔伯格所打造的梦幻世界,反只是让这个故事变的尤为荒诞低幼,诚然原著是一个美好的睡前故事,但改编却并未能以合适的创新转化为光影的艺术。
无论是原本的童话,还是电影的改编,都只能算差强人意,而即便是斯皮尔伯格也未能用何般天马行空的奇想,将二者有效的衔接于一,那老气横秋的颓势,使电影虽有着纯真的美好,却并没能用电影演绎出一场动人于心的童话。
也许你很难想象,一个孤独者,要寻找的其实是另外一颗孤独的心。
而不是人群中特别享受热闹的人。
就像是失恋的人,马上去找另外一个新的恋人其实得不到治愈。
而是会在另外一个失恋者那里找到慰藉。
这也叫同病相怜。
《圆梦巨人》这个电影,是一个不会老死的好心巨人,和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成全了彼此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多年前曾经拍过一部《人工智能》,一个机器人小男孩,永远无法成为人类小孩,得不到母亲真正的爱。
我曾在那部电影里,见识过了斯皮尔伯格所能呈现的极致孤独感。
这一次,又与这种孤独感久别重逢了。
当圆梦巨人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那些孤独的孩子,他就找到了陪伴。
从前他找到过一个小男孩,可惜那个男孩被食肉巨人吃掉了。
这个孤独的老头,一身黑色披风,在夜里穿梭人间,走遍大街小巷,像个幽灵。
后来他找到了苏菲。
他能够听见蚂蚁的声音,能够听见内心深处最微小的动静,所以他才能够造梦。
把那些金色的好梦,或者恐怖的噩梦,吹进大人孩子的脑袋里。
茫茫海中,孤独者的鼻子远远地就能闻到同类的气息。
因为气味相投,所以注定相逢。
找到了苏菲之后,圆梦巨人不想再重蹈覆辙。
他的上一个伙伴,那个小男孩遭遇不幸,如果他把男孩送回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吃掉了。
他想把苏菲送回孤儿院,可是苏菲离不开圆梦巨人。
她还是跟随着圆梦巨人,彼此陪伴。
在巨人岛上,食肉巨人们膀大腰圆,而吃大鼻子瓜的圆梦巨人像一只弱鸡。
吃肉的群体,和吃素的个体,注定了水火不容。
失去了父母的苏菲,内心回荡着想要有人来陪伴她的声音。
孤独比死亡更可怕。
于是小小年纪的苏菲,冒着生命危险,陪巨人一起造梦。
人生于世上,能有几个知己?
其实一个都够了。
但偏偏就这么一个,你踏破铁鞋无觅处。
食肉巨人们饥饿的是胃,圆梦巨人饥饿的是心。
吃肉的巨人偷孩子来吃,形容为香喷喷的人豆子。
圆梦巨人呢?
他和苏菲相互投喂心灵。
每个人都有可能跌入少数人的境地。
先天缺憾、后天疾病、天灾、暴富、偶发的不幸,思想的顿悟,都会带来突变。
如果你天生属于少数,你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努力的融入,另外一条是自我放逐。
融入之路,非常痛苦,需要泯灭自我。
但你割舍掉的那一部分自我,会换来活的更好更久,直到七老八十。
放逐之路,同样痛苦。
你的心一直被孤独刺激,不管是众声喧哗,还是万籁俱寂,你的世界始终只有你自己。
最要命的是,孤独者其实渴求有人明白他的孤独,渴求某一个人的契合,灵魂饥肠辘辘。
人格化的宗教之神,再崇高的精神信仰,也代替不了一个具体的人。
直到完成某种仪式。
苏菲出主意,让好心巨人造梦给英国女王,求取女王的信任和帮助,最终把食肉巨人统统转移到海上的孤岛,物理隔离。
反正这些吃肉的巨人最怕水。
出兵之前,女王设宴款待了圆梦巨人和苏菲。
当苏菲指导暗示巨人如何行礼,如何喝咖啡端杯子,如何和人类说话,苏菲也长大了。
长大最重要的好处,是在照顾陪伴他人的过程里,不再完全沉浸于孤独了。
圆梦巨人一直被食肉巨人欺凌,保护不了自己心爱的小伙伴。
那个小男孩的死,就是他的噩梦,深藏哀伤和悔恨。
直到他为了救苏菲而站出来,他获得了勇气,获得了重生。
圆梦巨人和苏菲无法继续生活在一起,就像大人和小孩总归有各自的世界。
好在,知己虽然告别,友谊却会长存。
谁童年深深地尝过真正的孤独,谁就终生记得孤独的滋味。
然后,加倍强化记忆中珍稀的温暖陪伴,也加倍携带着庞大的孤独感活下去。
这无法用幸运或不幸来定义。
唯一不同以往之处,是长大后渐渐会接受这一切。
苏菲趴在窗台上得以思念圆梦巨人,就像她知道,圆梦巨人也会思念她。
沈嘉柯:著名作家、评论家。
已出版《你值得拥有这世界的美好》《沉心十年》《属于我们最好的时光》等30多本作品,逾百万销量。
登上众多畅销好书排行,入选2015年当当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
微信公众号:ishenjiake
斯皮尔伯格,这个伟大的导演的给我们留下了一道盛宴,圆梦巨人,导演就像是那个好心眼的巨人---BFG(Big friendly giant),为我们圆了一场童年的梦。
你有过梦?
你感受过孤单吗?
答案不否认,孤独是人的天性,苏菲这个在孤儿院里不合群的小可爱很孤独,BFG在食肉而凶残的巨人中是个吃素的好心眼也很不合群,他又何尝不孤独?
两个孤独的人,总会找到共鸣。
苏菲小心翼翼害怕夜里抓小孩的怪物,每个小孩应该都害怕过,我也害怕过,而孤儿院里缺少爱的苏菲,假装着坚强,我想她夜里不睡觉是害怕做噩梦吧!
噩梦并不可怕,可怕是你在噩梦中惊醒,醒来身边并没有爱你的人,孤独击中着每个人的心。
可BFG,那个笑起来眼睛会闭上,嘴巴会大张着,喜欢喝“砰砰汽水”,说着流利方言,被其他巨人欺压着的老头头,他忙忙碌碌,戴个黑色大斗篷,偷偷的在人类世界,把那片美丽的秘密基地里的美梦,吹到每个可爱的孩子梦乡里,他 永远那么好心眼,好心眼到会让人觉得他有点傻。
很渴望陪伴的BFG想把苏菲送回去,他是为了保护这个小可爱,他不想第二次失去朋友了,那个小男孩是他心里的温暖也是他心里的疼痛。
用心看看这部电影,你会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孤独并不是那么可怕,人生而孤独,不要掩饰自己的孤独,承认孤独,不要把自己包裹的像个刺猬,敞开心扉,去找属于你的朋友。
黑夜里不会害怕,梦里不会害怕,因为你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一群人。
可能还有那个可爱的BFG奔走着为你送来好梦!
不需要太多的童真,但需要足够的童真去给你美好!
画面挺美的,如果是在电影院,梦境的特效应该看起来很棒,我是在电脑上看的,感觉也很美。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普通人类小女孩和一个巨人老人,小女孩天真勇敢,老人是所有巨人里唯一的一个好心眼的人,他们由刚开始的斗嘴,互相不信任,到后来共同对抗坏巨人,再到后来齐心协力拯救整个国家,这一场惊心刺激而又充满了温情与纯真的冒险,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净化之旅。
这电影很适合小孩观看,画面美,剧情有趣,对小孩子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这类型的电影有很多,这部电影在剧情,画面上都有一定创新,我给三星半,值得观看。
苏菲拉开窗帘,仿佛看到了远方巨人岛上幸福生活着的好心眼巨人。
好心眼巨人在巨人岛种上了大片水果和蔬菜。
当然还有难吃的“大鼻子瓜”,因为需要它来做“砰砰汽水”。
苏菲看到了余晖下好心眼巨人的屋子,斜着的窗子和巨石门。
看到了好心眼巨人常坐的摇椅,壁炉里烧旺的火苗。
看到了散落在书桌上文稿。
好心眼巨人正写着关于苏菲的故事。
这个人应该就是斯皮尔伯格了吧。
最后一幕很美好,美好的让人觉得这个梦即使冗长平淡,也为最后一个好像垂暮之年所拥有的平静,而释然。
翻看了影评,很多人说无聊,说不痛不痒,说剧情平淡,说全程尿点……好吧,不能拒绝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存在。
斯皮尔伯格用了十五年时间来完成一部自己的梦,他所渴望的是在午夜三点,给每一个熟睡的人都送去最美好的梦。
我想在古稀之年,他已经不需要跌宕起伏的剧情,不需要绚丽多彩的感官刺激来让所有观影者买单。
他只是希望用一种最温馨最平淡的故事,来让所有一路看他的电影长大的一群人。
就如同他所说的:《圆梦巨人》是他一生中最满意的电影。
为什么满意?
就如同当厨子在退休之时做了最后一桌粗茶淡饭;武者在归隐之时舞了最后一套剑术;作家在封笔之时写了最后一首小诗……都是他们觉得最值得珍藏的东西。
当然,《圆梦巨人》不会是斯皮尔伯格最后一部电影。
但必然会是给他最多缅怀的电影。
我们也不希望,这会是他最后一部电影。
电影最美的一场,苏菲和好心眼巨人追梦的那场,五彩的梦,梦境中的梦境,美的不像话。
电影最感人的一场,好心眼巨人要把苏菲送回人间,苏菲从楼上跳下,好心眼巨人接住了她,这次他们是欢乐愉快地奔向巨人国。
苏菲说:我一点都不怕。
电影最滑稽的一场,好心眼巨人会见了女皇,在用餐时他和苏菲的交流和表情,以及在场所有人滑稽的反应,让人啼笑皆非。
泪点不用太多,点到即好。
笑点也不用过溢,舒服为好。
当然美好和感动远远不止这些,电影里许多小细节都值得去揣摩和品味。
年迈的斯皮尔伯格用童真般的心去讲一个美好的通话故事。
这个故事老少皆宜,每个人都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打开它。
而我打开他的方式是一位盛产了无数好片,给了无数人感动和幻想的导演,在垂暮之年,为午夜还入睡不了的人,吹进一个最美好的梦。
都说伟大的人最孤独,斯皮尔伯格应该是孤独的。
所以年迈的好心眼巨人最后的生活,应该就是他内心最渴望的平静了。
有一个苏菲轻声呼唤好心眼巨人,即使再远也感觉的到。
不一样没什么大不了,孤独也没什么大不了。
对自己感到不舒服也很正常,不用怕没人爱你。
因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会有个真心爱你的人。
今天冒着被怼死的风险,怼一怼那些一二星评论者。
就本片但不仅限于。
因为豆瓣评分的误导,我差点错过这部电影。
我向来是信任豆瓣评分的,所以在《圆梦巨人》刚刚上映的时候,先来豆瓣看了下评分。
什么?
才六点几分?
这在我眼里是个不及格的分数啊。
果断放弃了。
下线后的某天,实在没电影看的时候,下了本片。
然后我连着看了两遍!
我沉浸在那幼稚的(非贬义)、可笑的(非贬义)、无聊的(非贬义!)的情节里,仿佛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醒了我在微笑。
然而看到那些一星两星的短评,说什么“只适合十岁以下的小朋友”,“要不带智商地观看”,“低龄电影”,“小朋友睡前故事”。。。
Sorry? 如果你说它只适合低龄儿童,那么你就没有资格评分对么?
本来就是写给孩子们的童话,你还要求它满足一个个麻木的大人的口味?
天呐你们是不是还要给《小猪佩奇》打低分??
因为它幼稚出了新高度!
可是你知道小朋友们有多喜欢么?
被低分误导,家长就不会带孩子们去看,多少孩子会被迫失去一次愉悦的体验,一部童话,一个美丽的梦?
可悲的一点就是,孩子们的电影,但孩子们没有话语权。
所以各种亲爱的友邻,拜托手下留情,给孩子们机会接触真正简单的,纯粹的童梦吧!
拜托!
如果你和我一样属于高龄儿童,如果你热爱动画片还能看进去《小猪佩奇》,那么顺便强推另一部更加可爱的儿童片《大坏狐狸的故事》,不谢!
😋
一般
英国形象宣传片带有治愈系的小情节 当作广告片来看的话 很合格。即使看出了洗脑的套路又怎样 小人物的愿望不就是被大众甚至是官方认可吗 即使我们知道被权力愚弄 被大众操控又怎样呢 让我开开心心的荣耀一次吧
中途睡着,醒来之后发现好像也没有影响剧情。
小孩怎么可能喜欢这种晦暗阴沉的色调?你翻拍雾都孤儿,都比这种民间传说强。
许久不看史匹堡的我,不信一众影评所说的低幼,以身试法后发现还真是。是纯真,但看得人不住的想关电视...只有皇家早餐那一场戏有意思。
场景和音乐是用心做了的 但是坐我旁边一个小哥从头睡到尾 电影散场了也还是睡的根本停不下来
每人都有一个梦,你的梦是什么的?影片特效好,颜色绚丽,情节很感人!
拉顿行为
见女王之后的剧情是我见过的最没有逻辑而奇葩的好莱坞。
节奏很奇怪,真·催眠良药。话说配乐是不是约翰威廉姆斯老爷子?听着就很像星战和hp的世界。
不大的巨人,没有童话感觉的童话,斯皮尔伯格最新的老派电影,给小孩看的“大”片。
造梦的部分和女王宴请巨人的部分就可以满分了 脑残粉一本满足 感谢斯皮尔伯格还坚守着这份童心 都说设计感太严重很无聊 只能说观者太浮躁 捕梦和吹梦的过程不输当年ET带来的惊艳 (btw国配毁一生
《圆梦巨人》5.5/10,斯皮尔伯格把自己当成了巨人国里唯一的素食者,收藏了一屋子梦,这些年为我们圆了这么多梦,值得尊敬。但是这个片子更像是给儿童看的动画片,其实这种题材还是宫崎骏更拿手!全片平铺直叙,无聊,没高潮,中文配音更是出戏出的太厉害!更期待他的玩家一号!
暖暖的
斯皮尔伯格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他的作品都堪称经典,这次的奇幻儿童片也不例外。本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了一个非常奇幻、搞笑、积极又感人的故事。我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编出这么有趣的故事画出绘本给很多孩子看。当然,老斯这次挑选的小主角也是非常可爱,看来又一个“斯女郎”要走红未来的影坛了。
真是一部太可爱的电影,真是具有童心的成年人才能拍出的电影吧。尤其在寒冷的冬夜看这样纯真的动画片,看那个善良的巨人满怀着爱心给尘世里的人,像网萤火虫一样地抓梦,然后像吹单簧管一样的吹梦。即使惩罚吃人的坏蛋也只是送到孤岛而已。永远的爱和温暖是主题,这是动画片塑造的美好的童话世界。
别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定义一部儿童向的电影吧,现在看着的确很无聊,但是小时候的我可不一定这么想呢。还有女主颜值上的缺陷,跟我的也太像了吧,让我看着接受无能啊。
E.T.班底一一毕福剑BFG调梦。香屁酒。远远没有原著好看。
圆梦巨人老少皆宜,意思是这片子适合老人和小孩看,其他年龄段的进影院可能就要像我一样睡觉了。
和地球一样历史的巨人...愿意为英女王效力?这意淫得太厉害了。当然,是儿童片,我就不较真了...4星还是可以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