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大地」(Land),自然想到电影「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
两部电影的主旋律,都是一个人面对莽莽的自然。
二者截然的不同之处:①「大地」中的女主Edee是被迫的自我的放逐;「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的男主Teddy是主动的自我的寻找。
②前者是虚构故事。
后者是真实故事的改编。
二者相似之处:①比如黑熊的闯入。
②比如面对困境从不安惶恐到安然享受的过程。
③一个外力的介入——教会Edee和Teddy生存下去的人。
④面对死亡。
Edee和Teddy都遭遇和生命中的贵人的生离死别,从而为电影赋予了哲学的意义。
很喜欢这类的电影,因为骨子里有这种孤绝的情愫。
电影里所展现的画面,我爱到无以复加。
饰演Edee的罗宾·怀特Robin Wright,是「阿甘正传」里令阿甘魂牵梦萦的珍妮。
电影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动人心魄的自然的壮丽,还有Miguel的那把木椅。
那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
我设想的是一个温暖的结尾,结果却令人潸然。
人生啊,处处相遇处处别离。
「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格局明显要大些,就在于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对于自然,全然的欣喜的投入更为理想。
那种被迫以大自然为疗伤的对境格局还是要局促许多。
虽然,被动的投入也无可厚非。
片中的插曲采用The Staves的歌,首尾各一首。
片首是I’m on Fire,很清新,三重唱好听。
一个因意外失去丈夫和爱子的女性Edee,心灰意冷,离群索居,去了北方远离人迹的山区一个人生活。
有次病苦交加之际,偶遇一位猎人搭救。
后来猎人常来看望Edee,教她打猎钓鱼设套捕捉小动物,重新点燃了Edee的生活勇气。
过了一段时间,猎人突然告别离开,很长时间不再露面,Edee挂念,到山区小镇寻找,原来猎人因癌症已卧床多时,猎人弥留之际,感谢Edee让他优雅死去。
原来猎人以前常酗酒,有次醉驾出车祸,家人身亡,猎人万念俱灰之际,遇到Edee,帮助Edee的日子,让猎人也走出了心结。
电影末尾,两个天涯沦落人最后得以心灵契合!
“一直以来,我最羡慕的都是这段路上的慢行者,静止的人——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
换言之,做一个自由的人,心不为形役,形也不为心役,坐拥一整块无人的疆域。
” 人的内心,都需要自然。
巨大的失去,随之而来的疼痛,任何人都会奔溃。
女主不例外,抛却一切,回归山林,连基本的生存都顾不上考虑,只想逃避。
是个人,都无法承受的疼痛,瞬间而来的那一刻,你会,想离开吗?
我想,会的。
首先是过冬,物资不足,熊的突然袭击,暴风雪肆虐。
女主即将死亡,却被山林中的男人救治,奄奄一息。
再逐渐,时间、四季的变换,重获新生。
教她狩猎的男人迟迟未归,她背上包,一人一狗徒步在下山的路上。
跋涉,重新回到热闹的人世,他患了癌症。
最后,是告别。
这一路,都在失去,也在拥有。
回见!
影片开头艾迪坐在心理咨询室内,妹妹艾玛推荐她来看咨询师,因为咨询师有“魔力”,艾玛希望艾迪能够快点好起来,但这种催促给了艾迪很大的压力,她坦白自己来看咨询师完全是因为艾玛,而自己感到跟人相处和分享很难,因为别人根本不明白,人们他们只想让她好起来。
谁都知道艾迪很痛苦,但就是没有人懂。
有一天艾迪切断了所有与外界联系的可能,买下来大山深处的一个房子,一个人住了进去。
在路上她丢掉了手机,到了地方让搬家公司把自己的车子也开走了。
艾迪的自救艾迪带了很多的罐头食物,按照书本生硬地学习野外生存的技能,她去溪边打水把桶弄丢了,种的菜被野兽毁了,劈材劈不开……食物尚且充足的时候,这些都不紧迫,更多的时候她沉浸在自己的怀恋和痛苦里,大自然原始又安宁,完全不打扰她。
冬天来临,她的屋子受到了黑熊的造访,除了惊吓,黑熊还把她的食物糟蹋得所剩无几,没有食物,也没有任何取暖的材料,为了生存,艾迪冰天雪地里去溪边钓鱼,尝试打猎,但都没有成功。
陷入绝望的艾迪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想到艾玛,她停止了自杀,她把妹妹的名字写在墙上,提醒自己要活着。
但是荒蛮的大自然并没有善待她,风雪天艾迪再一次从外面空手而归,推门的霎那被暴风雪直接甩在了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重生就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一个路过的猎人,米格尔发现了她,他从山下找来了女护士救助艾迪。
温暖和食物帮助艾玛醒了过来,但是她拒绝下山医治,也拒绝告诉他们自己的身份,只说来到山里是自己的选择。
女护士觉得可疑,而米格尔却认为应该尊重她的意志,就让她留在山上,体检的采样和报告由自己来递送,并且照顾艾迪,直到她好起来。
恢复行动能力的艾迪依然拒绝与人交往,她希望米格尔不要再管自己,即使饿死,也是自己的选择。
米格尔告诉她只有没挨过饿的人才会觉得饿死是一种死法,有更好的死法。
就像《黑暗荣耀》里那句“孩子,水太冷了,我们等到春天再死吧” 善待自己一点点,哪怕是这件事上。
米格尔决定教艾迪野外生存的方法,他说等艾迪自己学会找食物了,就不再来打扰她。
冬天他们设陷阱抓猎物,春天钓鱼,夏天收集野果,秋天打猎。
不知不觉就是一年,艾迪的生存技能不断增长,餐盘变得丰富,她学习建造牢固的菜园,种植新的作物,一个人的日子也变得充实起来,米格尔不时上山与艾迪结伴而行,除了简单的交谈,还可以围着篝火一起吟唱。
懂得和尊重米格尔问艾迪在山里会不会孤独?
艾迪说“我确定我在外面比这里更孤独”,米格尔表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样。
他们轻松地相处,不询问不打探对方的过往。
有一天米格尔说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几年前的车祸中丧生了,艾迪说“我很抱歉”,米格尔说“我也是”,艾迪听了感到奇怪,但是没有追问。
有一天米格尔来了,告诉艾迪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把自己的狗留给艾迪帮忙照顾就离开了。
可是这一次一离开就是一年多,艾迪越来越觉得不安。
“她从来没有离开这么久”她会自言自语。
终于这份挂念驱使她决定下山找米格尔。
救赎艾迪通过当年救护过自己的女护士找到了米格尔,他已经癌症晚期。
米格尔感谢艾迪,说因为她,自己才能够优雅地死去,艾迪非常不解,因为对她来说,自己只是一味地索取,应该是她感谢米格尔才对,因为米格尔,她才觉得生活值得再过一次,自己获得了重生。
临终前,米格尔向艾迪透露了自己的秘密,当年正是自己酒后开车出了车祸,造成妻子和女儿死亡。
因为自己的过失,米格尔一直以来背负了很深的愧疚。
对艾迪来说,没有了家人活着太难了,而对米格尔来说,想到死去面对妻子和女儿更让他懊悔自责。
这两个独自痛苦的人在大山深处相遇,在相互理解和陪伴中得到了救赎。
最后米格尔优雅地飞升了天堂,艾迪拨通了艾玛的电话。
刚刚开始观看的时候,总觉得导演和女主就是白痴,各种鄙视。
看到最后,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白痴!
有时候,简单的一句“thank you”,就成了心灵的朋友!
就像是自己被懂的人轻轻摸了一下脑袋。
我愿意打分8.3。
特别是在这两年,世界轻浮的时代,能让人内心静下来的电影值得拥有。
不建议未婚人士观看。
《大地》,一部细腻温暖的自我救赎的治愈系电影,无论是壮丽的大自然风光,还是充满哲学的人生意境。
律师Edee Mathis意外失去至亲,万念俱焚,满怀悲伤,决定让自己的痕迹从社会中抹去。
咨询了网络上的求生专家后,她“消失”去了美国最人迹罕至的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Mathis住在木屋里,学习自己打猎、捕鱼、种植,对抗当地严寒冬天和残酷地貌,以及凶残的野兽。
但是,大自然并非如此大方地赐予,就在山穷水尽、弹尽粮绝,濒临死亡之际,她遇到了印第安人Joseph,从此,这个Edee生命中的贵人,让她开始直面内心的恶魔,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求生意志其实比想象的强烈。
电影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动人心魄的大自然的壮丽,还有那把Joseph喜欢坐的木椅,它就是一种象征,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心理依存互相思念的象征。
我以为电影会有一个温暖甜蜜的结尾,结果却让我潸然泪下。
人生,处处相遇,却又处处别离。
很喜欢这类的电影,因为骨子里有种孤绝的情愫。
这个世界需要孤独,只有尊重孤独,才会更加珍惜身边人。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她失去了挚爱的家人,也没了家。
这种痛没法用言语表达。
她脑子里总是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还活着?
”发现痛苦没法诉说,周围人的安慰反而让她觉得更折磨。
她需要找一个地方,彻底发泄自己的情绪。
她选择了逃离,也许这就是她直面痛苦的方式。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无论路有多长,夜有多黑,都得一个人默默走下去。
她是大雪中的孤独旅人,努力挣脱悲痛的枷锁。
她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却还是抵挡不住思念的侵蚀。
她倒在雪地里,任由身体被冰雪吞噬。
上天总是会在你绝望时给你一线希望,让你重新审视生命。
她恢复了意识,遇到了给她第二次生命的人。
他们都是受过苦的人,都需要救赎。
他们彼此扶持,重新相信生命的意义。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获得了自由。
她曾听到一位法师说:“没人是为了烦恼而来,也没人是为了苦难而活。
生命中的曲折,或许是提醒,或许是鞭策。
当你茅塞顿开,或者在压力下豁然开朗,你就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电影结尾,她再次面对生死,却显得坚强而淡然。
这并非冷漠,而是在自我涅槃后对生命的从容。
她感恩重获新生,感恩遇见了他。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未必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但一定要继续寻找。
当你竭尽全力前行,相信总有一束光,穿越乌云,为你指明方向!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姐!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2部:《大地》/《land》
很多人都有“深山老林”梦,我也不例外!
一个女人,在失去了老公和孩子后,悲伤绝望的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而女主所处环境就是真正的深山老林。
有人说这是一部“荒野生存”+“小森林”的片子;也有人说这是女版瓦尔登湖,景色真的很美。
这是由罗宾·怀特自导自演的一部孤独治愈系影片。
有时候,真的想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呆着,把手机扔掉,与世隔绝,自己劈柴捕鱼,种菜打猎。
有足够的食物就不出门,可以拿一张椅子放在屋子前晒太阳,喝茶,看着满山的风景,什么也不想。
女主伊迪失去亲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悲痛之中,她决定逃离之前的生活环境,斩断与原来世界的一切联系,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和绝望。
她突然”消失“了。
她去了美国人迹罕至的地带之一,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深山的野兽、风雪、食物的缺少差点让伊迪丢了性命。
后来是猎人米格尔救了她,还教会了她捕猎、种植蔬菜、野外生存等技能。
是米格尔带着伊迪走出了绝望,但也不只如此,同时,伊迪也救赎了米格尔。
伊迪曾经问米格尔为什么要救她,米格尔说:接受别人的帮助,某种情况下,也帮助了别人。
每天繁杂的信息,琐碎的事情种种,能静下心来看完这部电影,也是一种缘分。
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顺其自然吧!
痛苦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
两个伤心的人互相治愈、互相救赎!
我对类似这样题材的影片真的拒绝不了,还有之前推荐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看完有一样的心境。
如果工作不顺心、生活不顺心,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治愈你。
电影:《大地》豆瓣评分:7.7分导演:罗宾·怀特上映时间:2021年主演:罗宾·怀特、德米安·比齐尔
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没有老少通吃的万人迷,但可能有相似的口味,相似的喜好,可以共情的快乐和痛苦,让人类群分,即使相隔千里,即使从未谋面,却因为一种食物、一段音乐、一篇文字而感觉惺惺相惜。
电影Land发出了一段脑电波。
那些打高分的观众,可能都曾有过或正在经历无法自拔的沉沦,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找不到激发努力的力量。
只是对生命——自己的和亲人的——还有所不忍,令他们试图寻找走出来的路。
看Eddie,就像看自己, 没有经历是不会懂的。
Eddie在意外中失去丈夫和儿子,时间也无法抚平伤痛。
对妹妹的一丝牵挂,可能还有对自己的一丝责任心,令她挣扎于坚持和放弃之间。
她应该是还想自救,所以试图远离熟悉的周遭,远离人类社交,把自己交给自然,试图在孤独中倾听心灵的声音,试图找到活下去的答案。
森林里的小木屋,没有原先世界的痕迹,当然也没有手机,她可以专注于生存,努力不触发记忆。
计划似乎过于理想化,不免让人产生疑问。
木屋简陋,很难想象安顿一个没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女人。
有一次熊来访,把屋里砸得一塌糊涂,糟蹋了所剩无几的罐头。
但熊只来一次吗?
找到过食物的地方,熊也会有记忆吧?
她钓鱼,只钓到一条小鱼;她打猎,却举着枪对小鹿流泪;她不会劈柴,深冬里撕书来烧火,这能撑几分钟?
她只带了几十个罐头,技能又远远不足,她何以从夏季捱到大雪纷飞?
自我救赎的进程也过于理想化。
如果是真实的,那真是前世修来的幸运。
在饥寒交迫中晕倒,生死一刻之际被路过的猎人救起。
解释很合理:他常年在附近打猎,出行时看到远处小木屋的烟囱冒烟,而归程时却不再见烟——在冬天绝对是不合理的信号。
她虽然执意孤独,但猎人教会了她捕猎,并在她的容忍度内不时来访。
当猎人不再出现后的某一天,她发现自己惦记起这个朋友。
于是,她知道自己可以回归社会了。
这个释怀的过程是否有效,尚没有完整经历一个过程的人可能没有资格评判;各人还有个体化差异,即使有过完整经历,可能也无法武断他人经历的不合理。
总而言之,我没有被说服。
或者仍然可以相信,时间治愈一切。
但这个时间可能很长,长到很多人等不到的那一天。
在那天没有到来之前,凭着努力,痛苦似乎可能在程度和频度上降低,但其实没有,其实仍然在那儿,被深深掩埋,只是凭借努力不去触碰而已。
但任何时候,任何一个莫名其妙的因素,都可能触发它。
被触发的那一瞬间,你会惊诧,它的强烈一如当初。
Eddie的离群索居在我看来既不可行,也不可靠。
但作者和导演试图讨论的话题发人深省,跟随Eddie走入森林小屋的体验也几乎是切肤之感。
电影没有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原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每个人的伤痛和沉沦只能靠自己慢慢熬煮。
对,必须深山老林,必须风景好的深山老林。
故事讲:主角遇到些事,不想见人,躲到深山老林,本想清静一下,结果不熟悉原始生活,没得吃的了,狩猎未成,暴风雪耗尽精力六神无主,一头栽倒地板上,死了。
所以到此小结一下,如果心头过不去某些坎,必须死一回。
当然,电影嘛,主角不能死,就来了两个人,活转来了。
这一活转来,坎有没有过不晓得,反正画风不一样了,风景老好了,暴风雪也没有了,慢慢也学会了原始生活。
所以再总结,关键是风景好,天天发神看风景还是要得,让电影也看得。
所以,一个人要想活起走,关键是,风景要好。
完
It's a very sincere film, however, the ambiguous montage, cinematography style, and the upbeat BGM combined created an aesthetic that resembles more a professional ad campaign that sells a message than a story
最初选择在隔绝与封闭情感,接着拒绝定义自己的悲伤;到最后,山、河、这片鲜有人烟的土地,最终化为她前进与继续下去的力量,作结这场温柔却又刻骨铭心的疗愈。Robin纯熟的角色人设“坚毅”让故事自然成立,不掺杂任何滤镜的风光亦是观影时的良好加成;只是主角的背景故事以及如鸡汤式的剧情导向很难再有更大层面的力量。不禁想到如若有《涉足荒野》那样强劲的原文本加持故事,大概有更好的完成;但她值得继续拍下去,身份解锁得迷人。
好美,也是我想要避世居住的地方,开门即见山川,自食其力,后来还有了只狗狗。女主几场戏还是很动人的,那种伤心绝望人设一下立住了。不过感觉可以更好,比如至少两年的时间跨度但森林就只有秋天和冬天,再比如救赎还是有些生硬。整体还是蛮喜欢的,适合现下我这个打算裸辞的人看。
根本不具备叙事能力 寡淡无聊却要强装深度最可怕 不是谁都能导演和编剧的 又是一部不跟着情绪 乱用音乐来烘托情绪的“没必要电影”!哎 其实蛮喜欢Robin的
2021 Sundance | 有Nomadland和科恩嫂的表演在先,这部就太相形见拙了。有无病呻吟的嫌疑。女主对野外生存这种lifestyle简直毫无敬畏心,一点不讨喜。(话说Robin Wright演的角色除了神奇女侠里的阿姨,其他都很不讨喜啊。)除了breathtaking的Wyoming landscape之外,剩下的剧情一律想快进。
电影导演处女作 罗宾怀特的落点很讨巧 一个简单不复杂的故事 配不需要大量调度和场景的中场镜头组成的小短片 看不出才华但故事本身却是悲伤至极的孤独感 回归简单的自然生活 心灵上的洗礼和重生与另一位角色的命运完全关联 相遇告别一切从简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这其实算是一部讲述关于重新尝试生活的电影,无论经历了什么,人还是需要尝试着走出过去,重新回到生活的轨迹上面,艾迪是这么做的,引导她走出大山的米格也是这么做的!艾迪与米格其实都有着哀伤的过往,而本身艾迪已经准备把自己封闭起来,直至遇见了米格………影片虽然一直有着哀伤的基调,但却又表达出希望的光环,所以整体故事虽沉重但却不表现悲伤,而当艾迪带着米格的狗,重新打给亲人的电话那时起,相信,艾迪终于也走出了过去!
风光洗眼睛,剧情净心灵
大美
福利一好,人就飘渺
相互救赎,女主在男主帮助下学会了猎鹿,用陷阱捕野兔,种菜,学会了重新关心人。男主经历和她很像其实,在她差点死时救了她。她能恢复说明她身体本来很好也有基本野外生存技能。男主说的这句话是要点:没有挨饿过的人才回以为饿死是一个好方法。有太多好的死法。影片中的时间跨度大概是两年多,其实对于人物的刻画还是略浅表了些。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以前除了这句没太注意其他歌词,明天去重听下
不会劈柴不会做饭,天天吃罐头,没一点野外生存经验,这不是隐居,这是自杀。
风景绝美,剧情稀烂,女主住这么久没一点生存技能,等着男人拯救
人生从 take, take, take,如何走到 give give give.
最后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拯救了女主
低配《无依之地》混搭《荒野生存》
矫情
罗宾·怀特乍一看还以为是个男生的名字,结果却是一位女演员女导演,这部片子她自己拍,自己演,远离人群去接触自然疗愈自己,险些就那么死掉。片子的季节跨度很大,春夏秋冬,在那个美丽的森林公园里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很平淡生活,更重要的或许也是生存问题。原本那些可能发生在小说中的历险经历,在这里变得习以为常。住在森林里,需要打猎,需要自己种菜劈柴生火煮饭,会真的碰到黑熊与狼狗…这放在现代化的社会,有多少人可以过这样的生活呢?人类活的越来越科技化,各种用机器释放双手,一旦回归,身体哪里扛得住呀?!就拿这几年的口罩来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曾经一个人看着自己的双手就在想,这细皮嫩肉的,面对一点小划痕就出血留疤,面对大灾大难怎么办呀?或许人真的该好好去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去自然中思考,去大地探求
最近几年,我时常也想什么都不管,去山里生活。离开那些劝我结婚生子,劝我赚钱创业的熟人们。我想要安静和治愈。
看到了丹尼斯·约翰逊的《火车梦》和海子的《重建家园》,而不是苦修的《瓦尔登湖》。一个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离群索居,隐于山野,享受孤独,总是迷人的。双手劳动,慰藉心灵。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