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原声带2

사운드트랙#2 Season 2,单恋原声带2,单恋原声带第二季,原声带第二季,Sound Track#2

主演:卢尚贤,琴赛璐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原声带2》剧照

原声带2 剧照 NO.1原声带2 剧照 NO.2原声带2 剧照 NO.3原声带2 剧照 NO.4原声带2 剧照 NO.5原声带2 剧照 NO.6原声带2 剧照 NO.13原声带2 剧照 NO.14原声带2 剧照 NO.15原声带2 剧照 NO.16原声带2 剧照 NO.17原声带2 剧照 NO.18原声带2 剧照 NO.19原声带2 剧照 NO.20

《原声带2》长篇影评

 1 ) 撞上,别跑,扛着

陈丹青在接受ARTDBL的采访时说到:“你撞上哪个时代,跑不了,就得扛着。

”是的,我们都是时代的人质。

而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时代”的大语境,同样也适用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大大小小的“事”。

所以今天我想聊的不是我们的大时代,而是撞上的“事”。

电影《Land》的女主角在一顿崩困后,扔掉手机,只身来到偏僻的山里,基本整个观影过程观众都会带着这个疑问,“她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过程中她幻觉出现过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小男孩钓鱼的场景,还有几十张男人、男孩、和她的照片,基本可以猜到是关于他们。

影片最后,女主角才对救赎她的猎人说出了她不愿提及的伤痛——“我的丈夫和孩子在音乐厅被随机射杀了。

”是的,很多事情的发生没有铺垫、也没有原因,它是那么随机、那么偶然,碰上的人没有一丝丝防备。

故事到这里,我们对女人的不理解一下子得以释放,变成了代入她的心境,因为这不仅仅是电影里才会发生的桥段,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生活中这样的不确定,只是遇到的“灾难”有大有小,但没有人会预判什么样的事情会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研一的文艺美学课上,我导师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一直印象深刻记到现在,当时大概只有我给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

“7岁的孩子和70岁的老人临到死亡的概率谁高谁低?

”乍一听很容易就觉得“肯定70岁老人高啊”,但其实“是一样的”,当然这是哲学意义上的,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

因为无论我们多少岁,我们自己乃至身边对你来说最最重要的人,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痛苦、崩溃,无法走出的黑暗,甚至自我伤害,大多数人面对女主这样的处境,可能都逃不掉这样的情绪。

但如何获得救赎呢?

这里我先分析下电影给出的答案:1.回归生命本身,与大地连接。

梭罗的《瓦尔登湖》描述的田园自然生活曾令无数人心生向往,觉得读这样的文字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在瓦尔登湖旁生活的梭罗似乎也远离了喧嚣,专注于自己和生命本身。

但看完《Land》这个电影的前半部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打消独自去山间田园生活的念头,这种山间田园可不是今天开发得非常成熟的山间民宿,是真的人迹罕至的森林里。

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去创造,就类似于罗滨逊漂流记,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当吃饱穿暖成为每天的头等大事,现代社会里的其他焦虑可能确实真的一下就不复存在了,但生存的焦虑足以轻易压垮我们不堪一击的肉体。

女主的身材已经算魁梧的类型了,但你看她劈柴的时候依然还是会觉得这小身板哪里劈得动,特别心酸无助的一幕是,天寒地冻的雪天,一头熊出现了,它饥肠辘辘,庆幸的是它没吃掉女主,但把女主带来的罐头全都掠夺一空,这个季节大自然里的食物本就匮乏,生物之间都在互相觊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女主去尝试了钓鱼钓不上来,去打猎她也没这个能耐,吃完最后一个罐头、等再捡起床底最后的残渣,她已没有任何指望了,身为女人,我太理解在自然面前,她的弱小。

她已奄奄一息……2.“give ”and “take”,与人链接。

我这里用英文是因为我觉得翻译过来对应的词都不足以表达那种链接感,因为take对应的“索取”在中文语境下并不是一个太正面的词,但我恰恰认为“索取”不仅救了她的性命,还救赎了她的灵魂。

奄奄一息时,碰到她的那个人很清楚她接下来只有“索取”,而猎人男主角作为“give”的一方,也从未想过让她回报什么,叫来护士诊断输液用药、数日地悉心照顾、不断运送来物资,女主的身体已经向好,给他钱他也没要,反而他还想给她精神上的希望,想要了解她更多,想让他跟外界链接,教她打猎、野外生存技能,这一刻猎人“man”极了,没错,他不断“give、give、give”。

猎人说,这次我要离开一段时间,什么时候还能再见不确定,他把自己的狗留给了女主、说是让她帮忙照看,实则是代替自己陪伴她。

不想离开木屋半步,也不想知道外界任何消息的女主,独自过了一段“丰衣足食”的生活后,念头里还是想到了“他这次离开得有点久了”,于是她背起行囊、带上狗,离开木屋、下山来到了镇上,寻到了他的家里,原来他得了癌症没有告诉她。

最后,他们俩的对话,确实是互相救赎,看似一直在给予的猎人却无比感激女主,说她让他过上了一直想过的生活。

女主感激猎人“虽然我一度希望你当时没有救我,让我死了算了,但此后,你让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所以,“give ”and “take”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所理解的日常性的给予和付出,他们互相都在那个当下互相在给予,又互相在索取,没有谁好、也没有谁坏,一切都出现得刚刚好,你甚至无法定义这段关系为“爱情”,全程也没有肉体欲望的掺杂。

女主拿着猎人给她留下的载满他自己的音乐的iphone,拨通了她妹妹的电话,这一刻,她走出来了,她有了生的欲望。

电影给出的两个答案,在现实中其实很容易用逻辑消解掉,虚拟的自然主义——也是这部电影受诟病的一点。

我自己看的时候,是觉得猎人这个救赎者的形象依然是非常男权的,女主失去了两个最爱的男人,女性的弱小无助在他入住山林木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她的救赎者刚好是一个有力量、有野外生存智慧、温柔细心又无私助人的男人,这何尝不是另类的玛丽苏啊。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只是现实地讲,普通女性在生活中如果面临打击性事件,这样被救赎的途径几乎为“0”。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救赎是被安排好的,很多人也都在向死而生。

但我们今天跳脱开电影,要谈的是撞上不确定之“事”的时候,如何让自己一点点看到“亮光”。

我这里借用陈丹青的话给出我的理解。

“你撞上了这件事,跑不了,就得扛着”,对,话糙理不糙,你不扛着,就是用死去逃避。

但这两者都不容易。

我觉得最容易的是“顺服”,顺服这个“偶然”,顺服这个“随机”,不要生出“这件事情为什么会临到我头上”的怨怼情绪,那个当下可能会有怨,但不要让这种情绪主导你接下来的行为,因为你想不明白为什么,所以你只能接受,这里面有我们看不透的因果,但它恰恰是你这次的人生必修的一课,你把它当成你要学的功课,学会了、学透了,你今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如果你学不透,还是要返回重修,你可能还会遇到一件又一件同类型的事情。

这样,你就接受了一切在那个当下接受不了的事情,然后此后的人生也不会因为失去的太重而漫漫无目的了。

其余的,就是技巧性的事情了,怎么改变、怎么克服,互联网已经有太多这类课程,不管怎么样,只要你想,就能克服,关键是第一关——不要丧失人的“精气神”。

坦白说,我说这么轻巧,可能我目前也做不到,所以人生路上,你我皆是修行之人啊。

 2 ) 接力相互救赎

还是落入俗套,用另一个失意的好人,给当下的失意者带来救赎。

但是坦白说,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落入绝望中的时候,不是和另一个绝望的人抱头痛哭,或是一起寻死,而是需要一个走过我们这一段路的人,带我们走过去,然后就好了,当低谷的那段时间过去了,就好了,也许是两个月,也许是两年,但是总会过去的,这是导演给带来的希望。

另外一个《羞耻》的导演则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详见今天我的另一篇影评。

两个做一下对比也挺有意思的。

《羞耻》里的法鲨在现代的、人潮汹涌的城市里,居然找不到带他走过那一段路的人。

但是女主在荒山野岭中,反倒遇到了一位好人,成为了走出阴霾的幸运儿。

唏嘘感叹,也许这就是人生、命运与机会。

3.5分,剧本节奏非常符合好莱坞标准。

演技情感到位,但是有点新瓶装旧酒,还是那个自我救赎的西部公路方式,只是从公路换成荒野。

 3 ) 这大概是另一部《没人向往的生活》

影片基本破除了很多人对田园牧歌的想象:在森林木屋生活并不等同于在精品民宿度假,它是生存技能挑战。

因为木屋人迹罕至,所以没有电,没有水,厕所是室外的茅坑。

屋顶漏雨要自己修,喝水要自己去河边打,做饭要先自己劈柴,吃肉要去打猎布陷阱,要吃蔬菜要自己种,一开始女主还没有经验,导致种下的种子都被动物刨掉了。

现代人看多了诗和远方的旅游宣传,好像对山中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就跟一些慢生活综艺呈现的那样:远离世俗纷扰,饮酒聊天好不快活。

可那个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都过着“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的生活啊, 到了冬天没有酒,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和柴火,更没有厚衣服穿冷得不行。

因为我们只要想活着,就无论如何都需要付出劳动去得到衣食和住所,只是想要的多就得付出多,想要的少就付出的罢了。

当前生活的诸多不易,让人一心想去远方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这当然也是一种选择,只是既然都愿意抛弃一切了,在离开之前,可以先试着减少一些物欲,让生活尽量变得简单点,然后量出为入地去劳动,说不定也能收获心灵治疗奇效,毕竟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

虽然影片的后半段,个人不是那么喜欢,一来觉得为了治愈而安排的情节多少有些轻巧和刻意,而来影片叫大地,然而女主并不是真正从大地中汲取救赎的力量也让我觉得有些遗憾,但总体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影片还是女主自导自演的处女作,很厉害了。

 4 ) 随想

搬到人迹罕至、茫茫深山间的一个小木屋,丢掉手机、退掉唯一的交通工具,Edee彻底把自己隔绝在了人群之外!

在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里,辗转忍受着对未知野兽的恐惧、忍受着对失去至爱的思念与苦痛,带着"活下去"的承诺,艰难笨拙的学着劈柴捕鱼、锄地种菜!

尽管有充足的准备,置身荒野深山的生存,仍旧时刻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挑战!

倾力劈柴却弄伤了手,辛苦播撒的种子被动物刨了,仅存的罐头被棕熊抢了,饥饿难耐之际,面对远处的小鹿,却迟迟无法扣下猎枪的扳机!

终于,Edee倒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朦胧恍惚之间,仿佛再又见到了丈夫和儿子温暖灿烂的笑脸!

就这样了吧,努力了,尽力了!

暴风雪过后,小木屋迎来了明媚温暖的阳光!

Miguel推门的刹那,阳光洒落地面,小木屋仿佛焕发了新生!

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一个念头往往就是生死之间!

生命有时候却又很顽强,在断定没有希望之时,却又给予我们奇迹!

在Miguel的悉心照料下,Edee的身体正在一天天恢复!

过去已无法改变,苦痛的思念仍在,只是活下来的人终究要继续活下去!

Miguel说,你总得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目标!

Edee说,look around, feeling the world!

抛开精神的枷锁,Edee开始学着拥抱这个大山,拥抱这方世界,学着种菜,学着狩猎!

山里不知日月,很快Edee便掌握了狩猎的技能!

这天Miguel如往常一样,携爱犬来到小屋,告诉Edee说,要离开一段时间,后会之期不定!

我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旅行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人,有的人或有缘可以共同走过一段旅程,然后到了路口,彼此转身说再见!

然则世事无常,说好的再见往往就是永别!

冬去春来,两年时间一晃而过,Edee俨然成了大山的主人,而Miguel却再也没有出现!

Miguel挽救了Edee的生命,也是Miguel的到来,激发了Edee的求生欲望,教会Edee大山里的生存法则!

Edee决定走出大山,打听两年前救治自己的护士,寻找Miguel的下落!

原来两年前突然的辞别,是因为Miguel得了喉癌,此时已是病入膏肓!

再次相见,焕发新生的Edee与弥留之际的Miguel,如今对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打开心结的彼此,才发现,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Edee的丈夫和儿子在一次随机扫射的枪击案中不幸中弹,而Miguel则曾是一个爱喝酒的醉汉,五年前的一次醉驾,使他在一夜之间痛失妻女!

可想,Miguel也曾经历过Edee的痛苦绝望,或在某个时刻幡然醒悟,才有后来的乐观豁然,直面对痛失至爱的思念与痛苦,坦然面对生存与死亡!

小雷说这部片节奏太慢了,压抑无聊!

"你会这样无缘无故救助、悉心照料一个陌生女人吗?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我不知道!

有时候就是想"离开一下",在电影的世界里,细细的感受那些人世之悲欢!

我愿意相信那些没有理由的善意!

有人说,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是在后来的某个时间里,圣人的身上发生了一些令人深刻而不同寻常的事情,因此激发了圣人身上的"神性",然后他才成为了圣人!

我想那些我们认为没有理由给予我们爱与善意之人,大抵如是!

 5 ) 治心情不好必须深山老林。含剧透,不喜勿看

对,必须深山老林,必须风景好的深山老林。

故事讲:主角遇到些事,不想见人,躲到深山老林,本想清静一下,结果不熟悉原始生活,没得吃的了,狩猎未成,暴风雪耗尽精力六神无主,一头栽倒地板上,死了。

所以到此小结一下,如果心头过不去某些坎,必须死一回。

当然,电影嘛,主角不能死,就来了两个人,活转来了。

这一活转来,坎有没有过不晓得,反正画风不一样了,风景老好了,暴风雪也没有了,慢慢也学会了原始生活。

所以再总结,关键是风景好,天天发神看风景还是要得,让电影也看得。

所以,一个人要想活起走,关键是,风景要好。

 6 ) 探索生命意义的好电影

一个因意外失去丈夫和爱子的女性Edee,心灰意冷,离群索居,去了北方远离人迹的山区一个人生活。

有次病苦交加之际,偶遇一位猎人搭救。

后来猎人常来看望Edee,教她打猎钓鱼设套捕捉小动物,重新点燃了Edee的生活勇气。

过了一段时间,猎人突然告别离开,很长时间不再露面,Edee挂念,到山区小镇寻找,原来猎人因癌症已卧床多时,猎人弥留之际,感谢Edee让他优雅死去。

原来猎人以前常酗酒,有次醉驾出车祸,家人身亡,猎人万念俱灰之际,遇到Edee,帮助Edee的日子,让猎人也走出了心结。

电影末尾,两个天涯沦落人最后得以心灵契合!

 7 ) 治愈心得

1,当你内心很糟糕的时候,想去个偏僻的地方或者世外桃源,但是注意周围自然之美你是感觉不到的,反而看到的是自然的冷漠和残酷。

而且---2,假如去深山老林,也一定要选风景好一点的地方,那种形容成穷山恶水不能去,否则可能更容易犯病发疯。

毕竟3,如果你选择荒郊深山野外,实现那种与世隔绝的时候,你先要看看贝尔·格里尔斯《荒野求生》系列片了解基本技能,另外有两部电影适合去看看再决定是否解决你的问题:一部是这部影片,另外就是《荒野生存》。

因为---4,内心孤独是一回事,与世隔绝隔绝是另外一回事。

生活状态不同,与世隔绝但不孤独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是全天全时,我的意思是睡眠时间也算,与世隔绝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

重要的是5,假如你选择独自一个人离群索居,哪怕就是在城市里一个房间独自宅居,要对自己诚实一些,要把它当做仅仅是作为解决某种问题的最初方式而已。

这并不是长期,去体验可以,毕竟沉思带来认知收获是肯定的,不过条件是真正的沉思,而且也会最后要彻底解决问题还不够。

因为---6,如果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问题,那么最终还需要在回到社会生活中以实现解决。

当你离群索居,很大问题实质是遇到寻求期待的关系(社会连接),或者更亲密一些的关系不成功而产生的。

这些关系包括理想抱负,婚姻,失业,罪恶,羞耻愧感等等。

所以7,对于这些关系,有勇气去离群索居,也留底勇气去承认它的重要,而不是否定。

大概率独自沉静的生活,有可能让你分辨带来问题的所有的表象,然后看见自己的所有问题的实质。

例如你或许不再会为某些小的伤害再念念不忘。

所谓放下,就是让自己变轻,看看剩下自己时,自己本身的重量。

因为-8 大部分人的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带来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治愈,前者依靠人的耐受性,后者是依靠认知疏通淤堵,精神再次流动。

离群的好处是让认知通过回想往事,对往事中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建和重新看待的过程。

也许大多数情况还需要实质的重建,慢慢的再接近生活,与原来的人,与周围的人,哪怕是陌生人的崭新的联结都有助于脱胎换骨。

当然,也需要点运气,最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9,人和人的互助,与人的连接,包括接受别人的帮助,特别是雪中送炭的帮助,要用起码以生命的高度去感谢和感恩。

要知道接受向人表达的任何善意,都实际是让他人内心善意回归其自己,反过来也一样。

如果当时你或他/她都还不能够,那你就耐心等。

因为你早晚会相信10,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也是帮助人。

坦然的去接受而不要想太多,你得学会让他人感觉有价值,人们在愿意去给予的时候,他们也能从中感到生活的意义。

换句话说11,接受别人的帮助,其实你不必要去想要回馈什么,你过得更好微笑起来耐心的陪人家坐坐喝茶就好,让人明白你的感谢就足够。

最后这才会让你发现12,给别人帮助,也是自助。

就是智者说的痛苦的经历通常需要刚好与之相对应的乐观情绪来治愈。

那么即便是你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沉沦淤塞于自己的内心悲惨故事中,在给别人帮助时就是意义的发现,于生命也好,于自己的善念也好,这可能就是走出阴郁的最后的希望。

随即你将在与他人的连接关系中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义,那是你内心能起到的光亮,让你能离开和看穿那些你认为的阴暗。

以至于13,在荒野,能自己唱出几首歌的时候,让歌词和音乐,找到原始一些的力量,那能陪伴你的生活。

对,一辈子都应该有几首给自己的歌。

还有--14,要相信一个人所有的认知都是可以变化的,对他人可以不抱有信心做到,但对自己就务必要有。

人嘛,所有行动的本质都是最追求自己向好的,获得性的。

向好,可能是获得平静和解脱,当你重新发现,让你涌动出开始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逃避。

这就是领导自己面向未来,有所希望。

你需要总能记得15,“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 这句话是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说的。

既然有了智慧,还怕治愈不了什么呢。

 8 ) 女版瓦尔登湖,看完后回味好久!给焦虑、痛苦、绝望的人以希望!

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姐!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12部:《大地》/《land》

很多人都有“深山老林”梦,我也不例外!

一个女人,在失去了老公和孩子后,悲伤绝望的她只身一人来到了这里,而女主所处环境就是真正的深山老林。

有人说这是一部“荒野生存”+“小森林”的片子;也有人说这是女版瓦尔登湖,景色真的很美。

这是由罗宾·怀特自导自演的一部孤独治愈系影片。

有时候,真的想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呆着,把手机扔掉,与世隔绝,自己劈柴捕鱼,种菜打猎。

有足够的食物就不出门,可以拿一张椅子放在屋子前晒太阳,喝茶,看着满山的风景,什么也不想。

女主伊迪失去亲人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悲痛之中,她决定逃离之前的生活环境,斩断与原来世界的一切联系,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和绝望。

她突然”消失“了。

她去了美国人迹罕至的地带之一,怀俄明州的肖松尼族国家森林。

深山的野兽、风雪、食物的缺少差点让伊迪丢了性命。

后来是猎人米格尔救了她,还教会了她捕猎、种植蔬菜、野外生存等技能。

是米格尔带着伊迪走出了绝望,但也不只如此,同时,伊迪也救赎了米格尔。

伊迪曾经问米格尔为什么要救她,米格尔说:接受别人的帮助,某种情况下,也帮助了别人。

每天繁杂的信息,琐碎的事情种种,能静下心来看完这部电影,也是一种缘分。

很多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顺其自然吧!

痛苦也是顺其自然的一种。

两个伤心的人互相治愈、互相救赎!

我对类似这样题材的影片真的拒绝不了,还有之前推荐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看完有一样的心境。

如果工作不顺心、生活不顺心,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治愈你。

电影:《大地》豆瓣评分:7.7分导演:罗宾·怀特上映时间:2021年主演:罗宾·怀特、德米安·比齐尔

 9 ) 爱与归属感

总觉得自己看完一部电影应该写点什么。

自己好像在慢慢失去共情的能力,还是说自己没有这样类似的感受和经历所以才不能感同身受。

电影的节奏很慢,安静的配乐加上美丽的景色,安抚了我这颗焦躁不安的心。

在故事的开头我就知道Edee一定是经历了巨大的心灵创伤,所以才想找好地方躲起来。

故事的结尾的确如此。

很幸运自己没有体会过失去至亲的感受,虽然自己一直做好了失去至亲的准备,但是在此之前,那种窒息感和痛苦或许只有失去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

有时候就想,人的一生里,不断地得到,不断地失去。

当我在很努力追寻一件事情,同时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在这样的得与失之间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得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吗?

而我又在渴望着什么?

当我失去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东西时,我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Edee做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做的事情,远离人群和喧嚣,与最本真的自我相处。

幻想总是幸福的,因为你自动过滤掉了坏事发生的可能性,展现在你面前的只有美好的事物与美好本身。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你要独自面对凶猛的野兽,要不惜一切手段来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你要独自面对巨大的孤独感和虚无感。

所以人大抵还是社会性动物吧,我们虚张声势,我们挣扎叫嚣,我们张牙舞爪,可面对孤独,还是束手无策。

爱与归属感真的是很美好的词,因为这份爱,Edee找到看自己的归属感,她终于不再那么孤独,终于开始踏入现实世界。

我还在寻找爱与归属感的路上,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孤独极了,但是这是自己选择的路,这样也是在失去爱与归属后的必经之路。

电影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你永远可以从中汲取勇气与力量。

生活总是不如人意,但你永远拥有重新开始的能力。

 10 ) I'm on Fire

观看「大地」(Land),自然想到电影「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

两部电影的主旋律,都是一个人面对莽莽的自然。

二者截然的不同之处:①「大地」中的女主Edee是被迫的自我的放逐;「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的男主Teddy是主动的自我的寻找。

②前者是虚构故事。

后者是真实故事的改编。

二者相似之处:①比如黑熊的闯入。

②比如面对困境从不安惶恐到安然享受的过程。

③一个外力的介入——教会Edee和Teddy生存下去的人。

④面对死亡。

Edee和Teddy都遭遇和生命中的贵人的生离死别,从而为电影赋予了哲学的意义。

很喜欢这类的电影,因为骨子里有这种孤绝的情愫。

电影里所展现的画面,我爱到无以复加。

饰演Edee的罗宾·怀特Robin Wright,是「阿甘正传」里令阿甘魂牵梦萦的珍妮。

电影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动人心魄的自然的壮丽,还有Miguel的那把木椅。

那是一个道具,更是一种象征。

我设想的是一个温暖的结尾,结果却令人潸然。

人生啊,处处相遇处处别离。

「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格局明显要大些,就在于主动与被动的区别。

对于自然,全然的欣喜的投入更为理想。

那种被迫以大自然为疗伤的对境格局还是要局促许多。

虽然,被动的投入也无可厚非。

片中的插曲采用The Staves的歌,首尾各一首。

片首是I’m on Fire,很清新,三重唱好听。

《原声带2》短评

纯粹的大地,纯粹的逃离,到重新拥抱生命。

7分钟前
  • 墨先生
  • 还行

穿过生死门

10分钟前
  • 贴面无须华丽
  • 推荐

风光洗眼睛,剧情净心灵

15分钟前
  • 白马萧萧
  • 推荐

看不下去 太矫情了

18分钟前
  • lllll
  • 很差

可惜了这好题材 好风景...

21分钟前
  • Gao
  • 较差

今年看到的很舒服的治愈系电影。说设计过重的想想自己每天是不是仪式感也过重?谁不想吃饭的时候用个好看的碗呢。如果大自然和受过伤的共情还不是解药,别的还有啥能代替。你不懂一个想死之人离群索居的决心和支撑身体的勇气。

26分钟前
  • Eggplant
  • 推荐

我也总像女主角那样,不知道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死过一次就会感悟到,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温情。就比如男主对她的救赎,又反过来也救赎了女主那样,在一年四季的不变轮回里,闪光的都是这点点滴滴的温情啊。

31分钟前
  • 吴品恩看世界
  • 力荐

无论冻死前刹那、学会捕猎生存技巧、重回人间的决定,以上远离尘世的行动只在为故事片中的自我救赎服务,这种个体的“心伤”并非承载于性别、社区、族裔的的整体痛苦,也就有别于断背山、无依之地中寄情于景的寄托,成为并非出于情、对于景的爱的虚假的自然主义

36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生存/避世/原谅/超脱。 节奏刚好,类似荒野生存,拔叔的一个人的那种生存,但是没这么坎坷,也不觉像其他评论说得很慢看不下去。很平和很自然。故事比较简单。突然我想到了我也有看不下去的片,比如小森林,张震的那个什么刺客,我都觉得慢,但是在大自然下我觉得正好。然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是有频率的,太快或者太慢都可能超出接受的阈值,身体就觉得不舒服。

38分钟前
  • 藏马erik
  • 推荐

【Sundance 2021】观感蛮舒服的,煽情,大自然风光很美。但抛却优美自然的外壳,仍然是标准的好莱坞电影。人物行为的转折夸张僵硬,应当再多打磨剧本。

43分钟前
  • 梦花
  • 还行

相互救赎,女主在男主帮助下学会了猎鹿,用陷阱捕野兔,种菜,学会了重新关心人。男主经历和她很像其实,在她差点死时救了她。她能恢复说明她身体本来很好也有基本野外生存技能。男主说的这句话是要点:没有挨饿过的人才回以为饿死是一个好方法。有太多好的死法。影片中的时间跨度大概是两年多,其实对于人物的刻画还是略浅表了些。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以前除了这句没太注意其他歌词,明天去重听下

44分钟前
  • @cyber
  • 还行

2021 Sundance | 有Nomadland和科恩嫂的表演在先,这部就太相形见拙了。有无病呻吟的嫌疑。女主对野外生存这种lifestyle简直毫无敬畏心,一点不讨喜。(话说Robin Wright演的角色除了神奇女侠里的阿姨,其他都很不讨喜啊。)除了breathtaking的Wyoming landscape之外,剩下的剧情一律想快进。

46分钟前
  • 北北
  • 较差

因为一些负面评价让我差点错过它,这部片子是拍给孤独的人看的佳片。

50分钟前
  • 薛定谔的暹罗猫
  • 推荐

尊重这种选择,但我理解不了

54分钟前
  • 蓝色薄荷
  • 较差

唯见死,方知生

56分钟前
  • 失信限高坐牢
  • 推荐

前半段惊艳,后半段落入俗套,总的来说相当不错的处女作,关于心灵症结、关于孤独的表现特别戳我。主人公从影片伊始积极虚无主义的尝试,到后来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人物的逆来顺受的转变,这一过程建立在荒诞的形而上孤独中,也许是源自不自知,但总归是精神层面的反抗。

1小时前
  • 安托万的造梦机
  • 推荐

根本不具备叙事能力 寡淡无聊却要强装深度最可怕 不是谁都能导演和编剧的 又是一部不跟着情绪 乱用音乐来烘托情绪的“没必要电影”!哎 其实蛮喜欢Robin的

1小时前
  • 哈哈哈哈谢谢
  • 很差

比豆瓣搜不到词条的那部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1小时前
  • 🥷
  • 较差

剧情略枯燥平

1小时前
  • 榴莲千层
  • 较差

和在西伯利亚森林类似

1小时前
  • 在西瓜糖里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