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部分段落略显摆拍煽情,有点跳戏,后半段上路之后的观感有所提升。
无脸男主角被处理成一个符号,剥夺他的话语权,这是很聪明的做法。
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不需要男性的指指点点。
成人世界那段儿,我觉得已经是明晃晃的,不只是在暗示⚢了,导演私货夹带的也算很直白了的。
飞鸿和李鱼不就是飞鸟与鱼吗,轻于鸿毛这个片儿,要是按照齐豫那首歌的意境和调性来拍,去掉HE结局,在我这儿的观感可以更好一点的。
这部虽然比不了好东西的灵气十足,但作为女性题材上吊打出走决心还是绰绰有余的。
配乐很赞。
总体比之前预期好看了一点点,赶在排片消失前,赶在长假人潮汹涌之前,终于看上了。
轻于鸿毛:7
一个男人死了,两任伴侣相遇,一开始还以为是谁先爱上他的性转版。
这个男的一生都在逃跑,儿子死了跑了,丢下李鱼,欠债了跑了,丢下飞鸿。
好在电影并没有给这个男的太多笔墨,没有正脸,没有过多地去探究他为什么跳海,这点好评。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个起名大概是想说这个男人的死对两个女主来说不重要。
在与张维伊扮演的路人对话就轻轻点题了,“你不重要”。
很巧的是张维伊的这个角色有些台词跟戏外现实倒是互文了,一时之间我竟然慌神。
开头前夫死了,由老同学来通知前妻,这才发生了两任妻子同时来处理后事的乌龙。
所以为啥有人身故,警察会先通知他同学啊,来得比他直系的亲属飞鸿还早,甚至同学还通知了前妻,这两人撞上,这得提前多久通知。
然后是关于闽南元素。
可能因为我是本地人比较敏感,剧里的闽南元素感觉加得有点生硬,全部删掉也未尝不可。
范湉湉饰演的丧葬用品店老板带着北方口音的普通话,非要穿插几句闽南语,饭桌戏特意给润饼菜一个慢扫镜头,那天晚上当地又是送王船又是游神的,然后她们还一起看了蔡国强的烟花doge,当地可真忙,这一天这么多民俗活动呢。
做雕塑的大叔操着类似地瓜腔的口音,我猜他设定应该是闽南人吧,人格上却没有那么闽南,在我的刻板印象里,闽南爸爸要是儿子在卖情趣用品,有违传统“大逆不道”,估计两人一见面就要吵架。
添加这些元素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任务。
电影很多地方经常会幻视《好东西》,宋佳饰演的李鱼会让我想到铁梅,铁梅实在太好了,观影出来跟朋友讨论的时候脱口而出就是铁梅。
飞鸿则是小叶和茉莉的结合体,带着一些天真以及恋爱脑。
他们在饭桌上的聊天也像好东西里的饭桌戏,男人突然开始自我反省,蛮尴尬的其实。
不懂张维伊那个角色和卖情趣用品那个男的出现的必要性。
整个片子配乐太多太吵了。
最后的结尾还是蛮喜欢的,特别是飞鸿写遗书那段,两个女人的互相成全,还是蛮暖的。
一个名叫“钟实”的男人跳海自杀,引发前妻宋佳和现任佟丽娅在去殡仪馆的路上相遇,后因一处房产继承权的问题,她们带上婆婆上路回到福建老家,探寻没有身份证的婆婆到底是不是失去的男人的亲妈。
宋佳(李鱼),真的好美的一张脸,好适合大荧幕,她在离异女性互助这条邪修道路上真的越走越远,外冷内热,外粗内细,在她身边满满的安全感。
佟丽娅(沈飞鸿),文艺娇妻软弱女,不管是面对父母,还是丈夫,还是偷了自己创意的前老板,一直软弱,经历与李鱼的短暂相处后,她坚强起来了,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和梦想负责。
婆婆李海琴嘴里一直念叨的“克子克夫,丧门星害人精,一辈子孤苦伶仃”,三个女人都觉得是说自己,女人一辈子被贴的标签和污名化的语言可真不少,最怕的是女人自动认领了,也这么评价自己,还是学宋佳吧,殡葬馆的老板说自己面带煞气,呼出来的气都是黑气,我就把气吐在她的店里,绝不任人欺侮。
对待人干的事,和人好好说,对待不是人干的事,那就用不是人的手段干。
对啊,为啥男人软弱懦弱离开人世,屁股没擦干净留女人收拾烂摊子,还要让女人背负骂名,这个锅女人不背。
电影里有几处配角很出彩的片段。
小酒窝背着小翅膀指挥养老院的老人们唱《歌声与微笑》,我和宋佳一样哭了。
两个女主带婆婆回家的路上遇到拼桌男张维伊那一段很女性主义的对话,他真的很欠揍,结尾他说这个婚我还是要结的,毕竟她说她离开了我就活不下去。
佟丽娅接:不会的,你没有那么重要。
是的,男人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他们和死也许只是轻于鸿毛,女人的“生”才是重于泰山的。
还有一处在福建老家,雕塑工人李小河,他的海归儿子开了一家“成人之美”人体艺术用品店,是个荒诞惊喜亮点,直面欲望确实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刘恋演唱的bgm《全力以赴的人生终将满载而归》 也很好听,和陈粒有首歌《无所求必满载而归》,异曲同工。
为满足老人土葬的心愿,婆婆的侄子帮她注销了身份证和户口本,回到老家老人抱着野花躺在土坑里的那一幕居然拍的超级轻盈超级美,人横竖一死,何不轻盈地活。
《轻于鸿毛》是一部极佳的双女主荒诞喜剧公路片,海边的大鱼,燃烧🔥的渔船,闽南游街文化,泉州蔡国强的极致绚烂的烟花🎆,把男人的骨灰撒入大海🌊,海天一线的俯拍镜头,婆婆逝去家乡出现的小仙鹤,全都拍得美极了,好适合大屏幕观看。
周六出点映之后第一印象:仿佛看了一部红蓝cp的内娱式偶像剧?
首先觉得宋佳不是很适合这个电影,她的表演我一直很喜欢,但这里选角还是表演还是剧本,至少有一个是出了问题的。
从妆造到气质等一切都像是精致的都市丽人,演一个单身操劳了多年的小县城妇女,我是无法信服的。
另外角色人设也很奇怪。
开头前一秒咄咄逼人睚眦必报,下一秒秒变好人带着沈飞鸿去殡仪馆。
后续依旧摸不清这个角色的定位是什么?
给我的感觉就是李鱼在电影里教育所有人,有点不舒服,塑造的有种说不清的“爹味”,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怎么了””凭什么啊”以及频繁出现的脏话。
有一种巴掌扇不进屏幕的无力感…不是我觉得女性角色要如何矜持温文尔雅,而感觉编剧导演把这种“粗人”的性格特点当作是“魅力”来塑造。
塑造的有很失败,不好共情。
剧情节奏很烂。
放了太多感觉和主线无关的剧情,例如和快递小哥一惊一乍的“牛顿红苹果”片段,还有后面开成人之美店的小哥part,整个一段的意义是什么恶趣味么?
我可能没看懂,但为什么要加一些和“性”相关的元素呢?
全片小酒窝很可爱,但这个角色和戏份我也是完全没理解?
唱了一首歌突然养老院就留下了?
整个这段剪辑就特别有问题。
张维伊这一整个客串也是大可不必……在里面的梗有点过于密集了,怎么台词还都和综艺里场景都对上了。
台词也都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
“客户就是你大爷”“遇到的不是人就不干人事”,“私闯民宅是违法的”,无聊没营养的废话台词大把。
个人没怎么看过佟丽娅之前的作品,但在本片里她说台词感觉像在背课文,让本来就生硬的台词更呆板了。
镜头设计完全不走心。
切来切去反而一种很低级商业片或者网络大电影的质感。
配乐也是一塌糊涂,最后婆婆死的地方,拍的仿佛民俗文化宣传片,配上动感夜店风的英文歌曲?
给我和旁边女生直接当场震惊到面面相觑。
全片很明显在营造两个女性角色的“cp”,从车里放的歌曲,到一些扭捏的台词“你喜欢热水还是冷水啊”。
真的很奇怪为什么一见面就刻意营造羞涩暧昧的气氛呢?
再到后面突然从头到尾俩人一蓝一红的服装穿搭等等,大写的刻意,但在台词剧情角色深度塑造上都完全感受不到两个角色的“惺惺相惜”,或者其他张力,想要单靠营销两个女性cp就想要让观众买单吗?
还是好好打磨一下剧本专注在制作水准上吧。
一晚上连写三部电影的影评,也可以说是很可以了,不过也是略微有一点自欺欺人,因为三篇影评都不长。
学传媒的学生告诉我 他毕业之后要去送外卖,我有点相信他可能说的是真的,他说现在新媒体环境不好云云,我只能叹一口气。
前几天也是,有个女生说,她不念了,给我开了个严重抑郁症的病历来,监护她的姐姐跑来学校告知了我她的情况,要求是休学。
这个女生有一点点特殊,不爱讲话,很清瘦,有一种决绝感。
第一次用文字跟我做自我介绍,她用折叠了的纸里面告诉我:“我叫XX(她的名字)我叫XX我叫XX,相信你这下记住我了。
”原本要求是写一段话,她这样我当然立马记住她了。
后来要求写一篇叙事性散文,她交上来了一篇小说一样的作业,讲述自己在现实和过去之间来回穿梭的故事,不是特别成熟但有点意思。
我给她推荐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她打开竟然能平静地看下去。
无力感。
看这部电影,两位女生首先都是坚强的,一个孩子死了,一个老公死了,宋佳饰演的前妻相比较而言更勇敢坚强一些,于是两人互相影响,实现了勇敢与温柔并存的和解,是一部相对成熟的公路片。
整部影片的构图根棒,时不时出现一些很惊艳的镜头,色调也很不错,有其在大海边,几人面对墓地的样子,实在是成熟的片段。
当然在情节的连续性上还是又点点不足,由于整体节奏是慢的,所以在处理影片前半段具有搞笑性质的片段时就不太理想了。
本片围绕前妻李鱼与现任妻子沈飞鸿因丈夫钟实遗留的房产继承纠纷展开,讲述了两个女人从相互对立走向相互理解的故事。
本片以一场男人的意外死亡为导火索,巧妙地将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女人命运交织在一起。
围绕房产争夺而展开的一系列情节,充满着戏剧性与荒诞感。
本片主要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推动故事发展,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轻松氛围。
但在部分情节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上还是存在一些瑕疵。
部分情节的转折显得非常生硬,例如沈飞鸿的钢琴技能在养老院的突击检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前期并未做任何铺垫,让人感觉非常突兀。
另外,众多配角的塑造也非常单薄,工具人属性非常明显,影响了全片的丰满度。
片中双女主的表演堪称是全片的一大亮点。
宋佳将李鱼外表强悍、内心柔软的复杂性格诠释得入木三分。
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种磨难,她的强硬通常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在谈及丧子之痛时,其细微的情绪变化精准展现出了角色内心的脆弱。
佟丽娅所塑造的沈飞鸿,温柔中带着坚韧,从最开始在婚姻中的迷茫,到逐渐在和李鱼的相处过程中找到自我,她的表演层次分明,眼神和神态的处理细腻动人。
两位女主的对手戏配合默契,让观众们深刻感受到女性之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影片采用公路片的表现形式,以轻松的镜头语言描绘女性间细腻的关系,在涉及死亡、婚姻等沉重主题时,巧妙运用超现实情节与幽默对白,让故事在荒诞中蕴含温情。
但本片在主题挖掘上略显不足,对于婚姻、女性自主等深刻命题只是浅尝辄止,缺乏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让全片在思想深度上欠缺不少。
从普通观众角度吐槽几句。
看预告时就联想到《谁先爱上他的》和《好东西》》,因此充满了期待。
但实际上,这电影的主题既不是死者爱谁,也不是单身女性的生活小烦恼,而是争遗产????
看了半小时就觉得,如果换成双男主+公路片,那这股登味儿就不会那么突兀,喜剧效果也会更好,评分可以更高。
可惜,是双女主。
这片子与好东西不一样的是,好东西会让人在一些生活细节中共鸣感动的同时,依然对生活充满正能量,而本片,给人一种“女性就是要受苦受难被千夫指后才能独立”,呸!
呸呸呸!!!
女性独立题材现在是能挣钱挣流量,但说真的,请男导演男编剧,爱惜爱惜自己的羽毛吧,不要什么钱都挣,你们挣不到。
摄影师水平很不错,构图运镜都很有文艺片的感觉。
看着看着才发现是想拍成公路片 但这叙事差太多了 剧情稀碎 纯靠突然蹦出来的设定强行续给的人物关系好和坏转折的点也很突兀 刚还在吵 下一秒就被感动 好到跟闺蜜一样;看着像和解了 一个意外又对骂上了人设也是无力吐槽 宋佳被塑造成一个纯纯法盲的地痞流氓?
佟丽娅的角色太平 都没有形容的必要 纯纯工具人硬逻辑也很有问题 私闯别墅 拉着80岁老人跑长途甚至睡车上 医院偷尸体 抄读者拿第三名 隔一段时间硬插一段搞笑也是看不懂 而且有几个点不是纯纯害人精 这女主真喜欢不起来好吧整个主题不知道要说啥 女性觉醒?
对婚姻的思考?
对家庭亲子关系的思考?
女性互助?
传统思想对人的束缚?
感觉影片想聊非常多的热门社会议题,但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什么都有一点但都很浅,整部剧看上去假大空简介里写的他轻她重 确实他是很轻 但并没有把她重衬托出来啊…… 而且同样跟大部分女性视角叙事一样 有点暗戳戳去否定婚姻关系 对健康的两性相处报以非常悲观的心态映后活动走了三分之一的人居然还说走的人是比较少的 都给我整笑了 影片质量比以前组织看的明显要差好多啊 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么不散的活动组织还是挺舒服的 好评的 工作人员辛苦啦
李鱼的人设与《好东西》里的铁梅雷同,粗中有细,李鱼飞鸿的组合也与铁梅茉莉类似,有生别样的情愫;而李鱼与钟实离婚的桥段又与《祝你幸福!
》相撞。
《轻于鸿毛》内核确有前卫女性价值观,也涵盖生死、自我等人生议题,同时以幽默解构女性在婚姻里化为物件、悉听尊便、失去喜好等悲剧的严肃,也强调以善念解孤愁的积极面难,最终落回女性互助。
比《好东西》温和,但也难免金句的直接生硬输出。
可电影除了导演演员摄影没人认真干活,配乐垮得惊动天神,把泉州都配成加州了。
剪辑也一塌糊涂,意义不明的蒙太奇想蹭口女同饭,剧情的流动七拐八绕看得很费劲。
成人店的戏好,可支离破碎的剪辑把原本深刻的原生家庭问题轻飘飘过了,虽然切题,但观众难接受。
编剧也要背大锅,思想明朗,执行粗糙,养老院突查与张维伊尬穿了。
期待宋佳与丫丫再搭!
轻于鸿毛 (2025)6.3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周铨 / 宋佳 佟丽娅
第一个想到请宋佳、佟丽娅演《轻于鸿毛》的人一定是天才。
两人往那一站,眉目如画,顾盼生辉,斩男又斩女。
可以说单是冲着这两张脸,《轻于鸿毛》对不少观众来说就意味着必看。
尤其对于像我这样肤浅的人,就更得瞧瞧。
看完之后的感受是,片子不烂,只是留有遗憾。
先说第一个好的地方,对眼睛着实友好。
这是部看着很“美”的片子。
不仅美在宋佳、佟丽娅的外在形象,更美在导演在线的审美。
影片中有不少两位演员的特写镜头,且显然这些画面并非是剧情需要,在我看来,是导演在直接对话观众:看,多美的人,我们一起欣赏。
看得人直羡慕本片的摄影师。
不仅人美,景儿也美。
《轻于鸿毛》几乎可以看作是一部公路电影,两人为了同一个目的开车上路。
一路上的景色与歌,自然与风,看得人心生轻快, 油然生出一股在路上真好的感受。
影片中的这些影像,估摸日后得成为不少华语电影混剪的二创素材。
第二个优秀之处,则是演员的表演。
先说佟丽娅,丫丫出道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夸过她的演技。
这一次我认为得夸一下。
可能是角色适配,也可能是她钻研到位,总之她扮演的沈飞鸿一角,给我一种人戏合一的感觉。
似乎现实中的佟丽娅就是这个样子。
全片她并没有什么演技的高光时刻,胜在整体性特别强,把一个柔弱中带着点韧性与反抗的女性角色诠释得相当到位。
宋佳则是大部分时长里都是演员气质盖过了表演,导演的镜头显然对宋佳是更偏爱的,怎么飒怎么拍,怎么美怎么来。
当然,宋佳的演技也是没得说,尤其是那场开头不久的找茬戏。
沈飞鸿骑着电动车赶着去殡仪馆,结果别到了开着面包车的李榆,嘴角磕破了。
李榆不能忍,油门一踩就要去理论,追上后开车把沈飞鸿的电动车别倒,沈飞鸿摔倒在地,身上擦破。
李榆下车一看,这么个单薄的姑娘那可怜兮兮的模样,还要前去殡仪馆,气消了不说,心里还有点不落忍,还有点不好意思。
让人叫绝的一幕来了。
李榆用刚好能让沈飞鸿听到的声音,别别扭扭地小声嘀咕了一句 “我也疼着呢”。
无论是台词的呈现形式还是宋佳的表演,这一幕都好到我拍大腿。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有理由,是沈飞鸿先不小心让她受伤,自己反击是因为疼,不是无端伤人,所以主动道歉会让她觉得“好像我错了”,孩子气的自尊让她拉不下这个脸。
另一方面,她其实隐约知道自己伤到了沈飞鸿,心里是有愧疚的。
如果完全没愧疚,可能会更理直气壮。
这种愧疚让她没法像没事人一样,但自己也受伤的委屈和自尊又阻止她道歉,所以陷入想解释又不好意思直接说的别扭状态。
“我也疼着呢”这句话一是说给自己听,李榆在为自己弄伤沈飞鸿的行为找正当理由。
她不是故意这样,是因为她也受伤了,通过强调自己也是受害者,来减轻伤到沈飞鸿带来的愧疚感,告诉自己我的行为没那么错。
二是说给沈飞鸿听,潜台词是“是你先弄疼我的,我都没说”,带着一点你只看到我伤了你,没看到我也疼的委屈,希望沈飞鸿能理解她这样的原因,而不是只觉得她故意使坏。
同一句台词,宋佳用小声嘀咕的方式而非大声辩解,印证的是李榆的善良与愧疚,说明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或有不妥,不敢太理直气壮,所以只能用这种隐晦的方式表达。
没有复杂的恶意,更多是被伤害后的本能反应,自尊与愧疚的小别扭,以及想让沈飞鸿理解自己感受的朴素期待。
宋佳只用五个字的表演,就立刻让人物血肉丰满,怎能不赞叹。
总之,从演员到角色,《轻于鸿毛》可圈可点。
可越是如此,便越让人觉得这是部遗憾的电影。
因为故事太散,表达太乱。
影片的前十五分钟节奏相当好,一个男人与老友喝酒后跳海自尽,前妻李榆与现任沈飞鸿同时接到电话来到殡仪馆。
此前两人互不相识,且对命里这同一个男人看法不一,沈飞鸿觉得她的丈夫强大,怎么会自杀,而在李榆眼里却一直都觉得前夫没用、窝囊。
当你以为故事接下来要解开这个死去男人的谜团时,画风一转,两个女人开始争夺男人留下的房子。
离婚时房子口头约定留给前妻,手续没来得及办,人没了。
留下房产证,现任妻子觉得那是遗产,就是她的。
房子现在被李榆办成了养老院,李榆说什么也不会给。
沈飞鸿软弱了半辈子,发誓这次要硬起来。
与此同时,沈飞鸿深陷离世丈夫的债务风波,李榆的养老院则面临不合规的查封危机。
这般情况下,彼此善良的两人又互帮互助。
本就够乱了,这时候还又加入死去男人的母亲,李榆一直照顾着老太太,她觉得老太太也是儿子遗产的继承人。
沈飞鸿又怀疑老太太是不是真的亲妈,因为从未听丈夫提过,于是就老太太真实身份问题,仨人开车启程回老家。
途中拼桌吃饭遇到一个即将步入婚姻的男人,几个人就婚姻是钱重要还是情绪价值重要展开了探讨。
轮渡上的言谈中还开始了对彼此个人过往的追问。
到了老家,遇到老太太的侄子和他那性乖张的儿子,借着沈飞鸿的过去又开始了一番子女教育的讨论。
确认了老太太是亲妈,返程途中两人握手言和,老太太却又年事过高撒手人寰了······谁也没明白,听到儿子死讯,她临走前那句丧门星、害人精、一辈子孤苦伶仃到底是在说谁。
这其实也是影片从头至尾又一条隐晦的表达,李榆和丈夫因儿子离世而离婚,丈夫死后被别人说是命里有煞。
老太太这么多年和儿子不来往,片里也从未出现她丈夫的身影,不难猜测,那句“丧门星、害人精、一辈子孤苦伶仃”是在说她自己。
换而言之,想表达的该是,世人把男人失败的人生,归咎于不幸的女人是不公平的。
在影片的后半程,就沈飞鸿的成长性,也有所展现。
沈飞鸿遇到了过去剽窃她作品的老板,李榆教她强硬起来,帮她去找回场子。
沈飞鸿经此一役,决定以后活出不一样的自己。
瞧,从头至尾,《轻于鸿毛》展现了太多东西。
有关男女命题,有关女性互助,有关原生家庭,有关女性困境,有关婚姻关系,有关个人成长等等。
看完影片之后是茫然的,它好像什么都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讲。
全是表达,就意味着没有表达。
全是重点,就意味着没有重点。
导演的劲儿使得太猛,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
遗憾啊,可惜了俩大美人,也可惜了一部本可以更加出色的作品。
我们记住了宋佳的飒爽,记住了佟丽娅的柔美,甚至记住了轮渡上的风、老家的烟火气,却没记住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见了华语电影中稀缺的女性形象与细腻情感,却也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创作者贪多嚼不烂的迷失。
本该如片名的举重若轻,却因承载过多而显得叙事沉滞、主题飘忽。
若是叙事能再聚焦一点,表达能再清晰一点,这部片不止会是看着美,更会是看得懂、记得住。
而不是如今这样,只剩一声轻飘飘的叹息,像片名一样,风都不用吹,走两步就散了。
少年不错,电影一般。
电影没有海报好看,以为像《伴你高飞》那样,但我的期望值过高了。正太和萝莉的颜和故事是全片唯一的看点,这么来说,完全可以拍成类似于小屁孩日记那样的青春片。
影片后半部有些内容偏离故事主线,比较松散,片尾交代的也不完整。
少年伊格尔与鹤
儿童+公路电影,想到了另一部也是鹤的题材的电影《千里送鹤》。结局卡尔像装了导航一样找到了小男主人公为他准备的湿地,感觉是一种艺术的想象。
根据以色列同名小说改编。结合大自然的启发,进而体认亲情的力量;内容不仅传达对野生动物的关怀,也探讨移民生活所面临的问题。故事内容将家庭、友情与自然环境主题串联在一起,看起来简单却很触动人心。
在飞机上偶然发现的这部电影,对俄罗斯或者以色列感兴趣,通过电影看到了好多风光。原来是古铜色的以色列。
2023年在飞机上看到的一部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没想到是11年前的电影,非常推荐,一部关于童真,家庭关系,朴实而有滋味的电影。
逆风飞翔 盛佳台版
情感不接地气,小孩不像小孩。爸爸一年到头在外面,不管孩子。去做什么,儿子:我支持你的梦想。妈妈天天管着儿子的吃喝拉撒,要做什么,孩子:大人就是自私,只想着自己;不事先征求意见。
鸟不多
开篇不错 但是越往后发展越有点散乱 孩子和鹤之间联系不够 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伊格尔对班级的动员力量有点突兀,而且真的挖一片水塘就能吸引到你想找的那只鸟吗…而父子温情表现得恰到好处,鹤的迁徙是个新颖的串联点
开头还行,后来主要几条故事线完全没有了重点,感情线的发展也完全大可不必。感觉导演想讲亲情,讲生存,想讲从孤独到结成羁绊,讲保持特立独心的勇气,但是哪一个挑出来都没讲清楚。叙述冗长没有什么起伏(最精彩的可能就是男主让身边的人一起帮自己建造栖息地的那段,不过也就那么五分钟的篇幅😓
臺灣把片名翻成逆風飛翔....開篇不錯,但爛尾了。。。另外現在的孩子怎麼都這麼早熟啊,我上小學的時候根本不懂得和異性調情是這麼一回事好麼
儿童题材+鸟的迁徙,很温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