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片...其实大家都知道想拍什么和来看什么所以直到男朋友全裸出境重点部位露出之前,全影院都还能保持静默而全篇最大胆的一个裸露镜头也紧跟出现之后就进入感情戏,和裸露无关了女主角长的很象Liv Tyler 性感,外形轮廓明显,一看就知道非常感性女二号完全男人轮廓,也是一望便知表演1 的角色故事情节就是搬家,暧昧,互吻然后退缩,搬走,和好,携男友搬回之后男友闪人,抄翻,一夜情,失常,自杀女主角象通常类似影片一样,莫名其妙的哭笑,结束通篇拍摄手法圆熟,但也没什么惊喜,很顺的看完说实话2009年再拍出这样的片子来,已经不是前卫是略显老套了再加一句,忘记是谁说,割腕这个自杀方法,您要是有诚意就找偏僻地方用大庭广众之下割腕,出风头的意图多过自杀
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等待吃饭前偶尔看到,于是便点击观看。
压抑的要命,但是是法片的一贯风格。
配乐比较中意。
低低的大提琴来来回回,间或少许的竖琴伴奏,钢琴的跳跃。
很是喜欢。
拉威尔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作为一个the end是非常的有感觉,蹦跶蹦跶,要死不活。
辗转起伏。
整部影片的光感也是非常棒的,用不同的色彩来暗示情节的发展。
同性之间的爱情,我是向来不大喜欢,因为基调就是不正常的,所以同性的爱人会更加的没有安全感,敏感,尖锐,作出疯狂的举动,这已是违背了爱的本意。
三个字,神经病。
不过男女之间也好不到哪里去。
神经质一般的行径出现在恋爱中的人身上再正常不过,通常那些为爱成为杀人狂魔的男性也是有点幽默的意味。
占有欲,越爱越想占有。
不过没有表现先出占有并非就是不爱,只不过说是一个成全了另外一个。
恋爱中的人,眼中没有了旁人,爱人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欣赏着赞叹着,爱到疯爱到颠。
爱到饮鸩止渴。
很是怪圈,万事间都是追追逐著。
想要的求而不得。
不想要的却送上门来。
也并非是送上门的就不好,但是这世间的痴人又有几个拥有开明的眼睛去关注眼前的好呢?
天上画坨大饼,且不管味道到底如何,那也是美的好的。
因为,是求而不得的呗。
说来说去又不知道说哪里去了总的来说,没看惯法片的人会觉得这片很烂,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到底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
还是我等红尘之人慢慢品味比较适宜。
哈哈:p看法片的要点不是认真的去看剧情,而是要enjoy其中的光影表现,配乐的经典。
至于人?
不,那不重要。
巴哈:D小调协奏曲,BWV 974(依马切罗的双簧管协奏曲改编)Bach - Concerto en R? mineur, BWV 974: Adagio (dapres Marcello) 这首唯美寂寞的BWV974,出自巴哈为独奏古钢琴而作的16首协奏曲(16 Concertos for Solo Clavichord BWV 972-987)其中之一,这16首均根据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编,旋律极为优美动听,广受欢迎。
拉威尔《死公主的孔雀舞曲》Ravel -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是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Joseph-Maurice Ravel,18621918)的经典作品。
拉威尔的音乐风格以细腻丰富的情感著称,被视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在音乐史上举足轻重。
根据SACEM(法国音乐作曲人及编曲人协会)统计,拉威尔拥有的忠实粉丝更甚其他音乐家,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法国作曲家。
唯美沉寂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创作于1989年,当年拉威尔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的灵感来自罗浮宫里面一幅公主肖像画;另一说则是源于西班牙教会的葬礼习俗(在下葬死者前,在祭坛灵柩前,庄重地跳一次孔雀舞)。
这首典雅却飘着淡淡忧伤的乐曲,广受世人欢迎,成为聚会沙龙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舒曼《狂欢节》之《琪安丽娜》R. Schumann - "Carnaval," Op. 9 No. 11, Chiarina 短短一分半钟的曲子,开头情绪便往上爬升,接着起伏跌宕,如实呈现玛丽焦躁浮动的心境。
她理不清自己要什么,然而越思考只会越不安,激昂的心绪难以平复。
《琪安丽娜》是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狂欢节》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狂欢节》的构思来自文字拆解,舒曼从中创造各异的音调排列,共发展成21首组曲。
其中第11首〈琪安丽娜〉代表着她的挚爱克拉拉(Clara)对他的生命撼动,爱情一直是舒曼最主要的创作灵感。
他认为只要真心,几句话便比长篇大论来得更能反映心灵。
没什么好说的,艾玛是很丑恶的一个女人。
音乐学院的老师说得很对,这个女人满身都是毒液,谁碰上谁倒霉。
爱情.mary 也爱上了emma.只是她不敢面对和承认.希望两人能走在一起.
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部片子,当时看的很郁闷,替艾玛感到不平,她那样的爱,玛丽却肆无忌惮的践踏,夺去她所有的自信,从头到尾,玛丽只是利用艾玛,没有付出过任何真心......最近翻看贴吧,看到有人推荐这部片子,我又去看了一遍,我却惊讶的发现,原来,玛丽也是爱着艾玛的?
其实这部片子,完全就是以玛丽为中心,展现她内心的矛盾的。
初次搬入艾玛家中,玛丽感叹她变了,更有自信了,艾玛说,这就是你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的原因吗,玛丽闪躲了一下,或许再更小的时候,她就感觉自己对艾玛有不一样的感情了吧,她在逃避,无奈这次她要再次和她纠缠在一起。
她看着艾玛擦脸,眼里都是欲望,参观完艾玛的房间之后,她又去抚摸艾玛坐过的椅子,然后移到自己的钢琴前面,抚摸钢琴,接下来一个动作雷到了,玛丽一手按着琴键,一只手居然在抚摸自己,在自慰!
艾玛突然过来,问她黑乎乎的在干吗,玛丽慌了,连忙转移话题,说出去玩吧,一个月没有出去了。
然后在餐厅,艾玛品尝美食,镜头切到艾玛的眼睛,和嘴巴,其实这个是以玛丽为视角的,她看到的是深深的诱惑。
接下来是说下她们之前的激情戏。
第一次是医学院party之后,艾玛抱着玛丽安慰她,却变了味,玛丽明显对艾玛的抚摸有了反应,只是摸头呀。。
她都这么激动,呼吸变重。
艾玛显然也是情迷其中,吻上了玛丽,如果说玛丽不喜欢艾玛,她肯定会推开,可是她也沦陷了,只是在最后关头,紧急刹车,说不要,然后回到自己的小床上瞪着眼睛发呆。
她肯定吓到了,意识到自己对艾玛有欲望,害怕了,所以才会在钢琴课上无法正常发挥。
然后第二次,在玛丽的小房间,半推半就之下,她们终于发生了关系。
这场戏,导演没有拍出来,我们不妨从第二天玛丽的迟到来推断,明显是晚上那啥太久了,起不来,居然还借口说搭错车了。
第三次,玛丽因为情绪波动练不好琴爆发了,艾玛强势把她拉住,一开始还反抗,这就是她的内心写照,她拒绝自己爱上艾玛,可是还是没有抵住渴望,在艾玛吻上她的那一刻,玛丽几乎是饥渴的用右手攀住艾玛,和艾玛吻在了一起,艾玛说,原来你想要的是这个。
是的,她想要的就是这个,可是她不能要,她害怕,她还有钢琴课要上,感情影响她太深,不能正常弹琴了,所以她要推开艾玛,企图和男生在一起,让艾玛死心。
可是她终究还是没有办法爱上那个男生,在浴室,艾玛说,我想吻你,就一次,玛丽动摇了,她肯定在内心也对自己说,恩,就一次,吻她最后一次,谁知居然被男友打断,玛丽吓一大跳,她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她们的关系。
果然男友质问她们的关系,玛丽否认,男友问那为什么你脸红,玛丽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我没有脸红,其实这个动作已经出卖了她。
男友提议2个人一起搬出去,玛丽却拒绝了,她不想让艾玛一个人,男友说,那我呢,玛丽说我喜欢你,可是少了点东西,我没有爱上你。
因为不爱,所以不能跟他走,那留下来,是因为爱着艾玛吗,我是这样认为的。
男友走了,她们在厨房嬉闹,玛丽说,你就是想和我做爱,我却不想。
艾玛却肯定的说,你也想和我做爱的。
然后玛丽又逃了,她无法接受自己爱上女人这个事实。
为了逃避这段情,居然还和酒吧认识的大叔一夜情,可是她并不开心,完事之后冲着自己,发呆。
艾玛打伤了大叔,自己也受到了惊吓,玛丽很温柔的照顾她,在听到艾玛要去她的比赛现场时,她拒绝了,她说你去了,我会想死。
为什么呢,因为艾玛无时无刻不牵动她的心,看到艾玛,她又会发挥不出来了。
可是最终艾玛还是来了,开门的那一刻,玛丽下意识的瞟了一下,她应该知道是艾玛来了,这次,她没有激动,深呼吸平复心情,继续弹完了。
演奏出奇的完美,大家都来恭喜玛丽,艾玛激动的抱住了她,这个时候注意玛丽的手,条件反射的要回抱,却又慢慢的放下了,她还是无法接受。
艾玛死心了,自杀了,玛丽看着倒在地上的艾玛,就这样看着,她应该是惊呆了吧,惊讶艾玛居然为了她自杀。
然后在出租车上默默的哭,哭了又笑,是心疼吗,是觉悟到自己也那么深爱她吗,还是什么、、、
刚开始觉得是个烂片,导演喊“1,2,3,开始爱”,就开始爱了。
没想到后来还有点意思,有些意外。
最好玩的不是那个艾玛强抢民女,倒是后面的精神SM,又作又贱又纠结,所以看得很有劲…好典型的女导演的片子,就爱玩细节,台词都很少,看起来还饶有趣味的,有嚼头,当然这也没啥新鲜的。
我还挺喜欢她经常戛然而止的剪接。
不喜欢老要把事情解释为家庭原因,什么爸爸死了,妈妈又失踪了,没有原因不行么。
结局挺萎的,可是好像也只能这么结局了哈。
估计片子争议会很大的,不吃这套的人会觉得很烂吧。
对于拉片,最恨的就是女主角看着不顺眼,这个演艾玛的……据说还是某杂志评出的Top 10 Hottest Young Actresses,法国人审美有问题吧。
拉片女主角,Wil和Vivian是标准线,何超仪是个底线,秘诀是一定要让直人来演T,比如《蝴蝶》,当然T去演直人也特好,比如《十三颗泡桐》……扯远了……不过那个玛丽演得挺好的。
我怎么会知道天空闪电大作。
我怎么会知道我会泣不成声。
我怎么会知道事情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当然我想我不会去怪你的,亲爱的。
就像艾玛最后死掉她也没有怪罪任何人啊。
占有欲是我们的错,你们没有做错任何啊。
对不起啊。
我想不出我满眼的泪水来自何方。
只是我真的担心你啊。
担心的浑身颤抖。
占有欲有错吗。
当我看到艾玛掐着玛丽脖子,死命的时候,我害怕得浑身颤抖。
是的,同样的事情我也对你做过。
啊,好想掐死你。
这样你就不会逃跑去夜店。
不再会别人摸来摸去。
对不起我错了。
是,因为你不喜欢我,所以你可以尽情的伤害我。
以至于当有一天我自己伤害我自己的时候都失去痛觉。
是啊,你又不在乎。
何必呢。
我多么需要这样一部片子啊,我好想哭啊。
我居然哭不出来啊。
神啊。
我好害怕啊。
我怕我变成神经病啊,我好害怕会伤害到你啊。
是不是我做的每一步都是错的啊,谁来告诉我啊。
你回避着不见我,也好啊。
克是我真的会克制住啊,我什么都不会做啊。
如果这是你想要的话的。
可是我真的喜欢你啊。
你泛红的脸颊,就像最美的太阳啊。
姐姐啊,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子。
可不可以被我占有一下。
只一下也好啊。
可不可以。
可不可以只是一下下。
我保证我会很乖的。
我不会再欺负你了。
你说什么都好的。
只要你不提夜店不提ex不提过去。
什么都好。
真的,你的一切我都可以拥抱。
我一点点改好不好。
就算别人说这不像蝎子,就算别人说这不像我,我都没有关系了。
只要你不要再用“我不喜欢被别人管”这样的话来搪塞我我就很开心了。
求求你了好不好姐姐。
我哪里做得不好你告诉我好了我可以改我完全可以改,只要是你喜欢的我都会喜欢。
你喜欢巨蟹座我改成像巨蟹座一样好不好,好不好。
光是看到你我都觉得很开心了。
拜托你了好不好。
你要走我不会留,我会去找你。
不要把我逼疯好不好,我不想死。
我想喜欢你喜欢下去,我不想,一直喜欢下去。
我不想死,我不想变成神经病,我只是单纯的喜欢你。
好不好。
求求你了好不好。
你不喜欢我再也不会做任何你不喜欢的事情了。
你不喜欢的我,我也不喜欢啊。
姐姐,对不起啊。
我是不是真的太笨了,我只是像那样子把你从身边拽着走。
姐姐我好怕,姐姐雨下得好大。
眼泪也和雨一样大啊。
可是,如果我不告诉你,是不是你永远看不到我眼角的微微泛红呢?
姐姐,你在哪里呢。
姐姐,变成我的好不好。
姐姐,我不想死。
姐姐,理我一下好不好。
求求你了。
我不会做你讨厌的事情了。
真的。
你开心就好了。
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姐……Je te mangerais那道闪电又何尝不是在我心上划出一道口子呢。
姐姐。
当爱进入一厢情愿地着迷的阶段你便已化为痴情的魔鬼你的爱无法渗透她的躯体即使努力爱 狠狠爱无法交汇她的灵魂无法取得哪怕一丝带有暖意的回馈因为她是你情感的全部世界而你只是她世界里某个见不到阳光的角落你拼命的挣扎接受情感的虐待丢掉自尊失去自信以为这是飞蛾扑火的爱却从没有想过在对方的眼里这只是令其做呕的枷锁有时候可以因为荷尔蒙而拉近彼此爱的距离但也有时候所谓的感觉,气味,费罗蒙真得就如同实实在在的悬崖沟壑一样坠毁不能对号入座的人看来人必要学着解脱学会成全于自己于所爱的人毕竟生命是一次性的消费生活终将要继续上过这一课翻过这一页留下记忆足矣
一个是医学生,日日盘起头发,洁净面庞,房间里同时放着大幅油画和脊椎骨架,瘦削得棱角分明。
天知道在法国读医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高投资高风险高压力。
那习惯了精准和严谨的内心世界,却总是有一种无法填补的恐惧与寂寞。
影片中的Emma其实也充满了浓浓的女人味,就是那种典型的法国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素色衣服,尺寸明了。
另一个,那个名字普通的Marie,她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常年弹古典音乐的女孩,总是有一种音乐遗留的悲天悯人的忧郁,她却如此青春可爱,胸,肩膀,手指,笑容,都闪烁着少女的光泽。
回味了一下两个女主角,就是想说,法国的这部拉拉电影,和平时看的国语的les片的不同,就在于,形象和性向上的模糊。
绝没有让人一眼看住,谁是男人角色的扮演者,而谁是女人。
所谓的同性之爱,若需要在外表上有明显的形象特征,那么其实还是摆脱不了两性情爱的枷锁。
两个女子,都是纯粹的女人味,却心生爱怜,忘记了性别和世俗,才是真正的出尘的爱情。
其实导演想表达的只是爱情本身的沉沦,自私,不可自拔,拉拉只是一个载体,或者面具。
这个爱情之中的猜忌,自私,失控,无论是同性还是两性,均是相同的。
但说实话,这样强烈的占有欲太可怕。
所以Marie才这样地逃避,因此她宁愿选择一个在酒吧里偶遇的男人一夜风流,也不愿意与爱着的女人有点点的亲热行为。
的确,爱得这样痛苦,还不如不爱。
或许我是享乐主义者,我总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这样地受罪,不如放手离去。
人面对感情最犯贱的便是又怕没有人爱,被爱得太深之时,又控诉自己失去了自由。
爱情类类,现在都看的很淡了。
不是不再相信爱情,只是爱情,或者情爱在生命中的比重已经渐渐褪去。
我的男同学说以后娶一定要娶我这样一个大方得不知所谓的女人为妻,这样便可以夜夜笙歌,甚至夜不归宿。
甚至可以左拥右抱。
我有时候也会检讨,莫非自己真的是一个一点占有欲都没有的女人嘛。
或许那只能说明,我爱自己甚于爱他人。
我再不想日日夜夜地纠结,思念,纠缠着某个男人。
我真的是害怕了那种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那是对自己最大的束缚和惩罚。
我宁愿,给自己自由。
电影中,爱到绝望,爱要沦陷,爱到要割脉相争。
这样的爱情,留给诗人或者疯子吧。
一介平凡女子,宁愿要平淡感情。
老庄就说啦,相沮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当然,这是法国人的爱情观是不同的,一如这个民族的激越,血性。
他们,只要那以爆炸为代价的绚烂烟花。
十字架,代表着爱;而爱,往往也代表着一只十字架。
因为,我们总是这样地不自由。
在豆瓣的小组里,同学们就“我们喜欢看的法国电影到底是商业还是文艺”发起了讨论,我觉得,看看这部片子大概会明白一些。
众所周知,商业片就是瞄准票房的,在允许的范围内,观众喜欢看什么就拍什么。
但文艺片呢,它的目的似乎并不明确,你说他完全不考虑票房吧,不尽然;但你要说他是迎合观众的,那就更不对了,文艺片一般比较晦涩难懂,他不会太考虑观众接受与否,他反应的是导演的意图。
我们对商业片的认识主要来自好莱坞,在我看来,那些情节千篇一律,人物性格单一且脸谱化的电影,都该归到此类。
在这些影片中,金发美女总是很蠢,黑人总是唠唠叨叨,白人总是一本正经且总是和黑人同事吵架(但不影响他们的交情),好人总是能打败坏人,等等。
我这么说并非是要贬低商业片,也不是说美国没有文艺片。
总之商业片的目的是让人娱乐,大家看过之后哈哈一笑,然后愉快的投入工作。
那样,它的目的就达到了,更何况,在这些电影里还能看到我们喜欢的明星。
但文艺片呢,他就没有一定之规。
比如这部,金发的艾玛就不蠢,她冷艳,迷人,偏执且神经质,人物很饱满,喜怒哀乐都有了。
我对 ISILD LE BESCO并不熟悉,但我非常喜欢她的表演,她的戏不如玛丽的多,但更加抢镜。
除此之外,玛丽把对艾玛那种爱恨交加的感觉表现的也比较到位。
这么说吧,商业片像是流水线做出来的,每一个都类似;而文艺片是手工制作,每个都不一样。
商业片里的表演是表面的,而文艺片则是内涵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另外,文艺片里的人和物往往是不那么正常的,有点病态的,就像这部,可以成为畸恋了。
另外,我觉得欧洲电影,即使是商业片,也比较文艺,拿到美国那可以算是文艺片了,而真正的欧洲文艺片,基本没人看的懂 不知我的见解是否正确,请指正。
可能是只能看字幕无法听懂吧。连带感情也没看明白。
无论哪种爱情,前提条件都是占有欲。2.3
艾玛太可怕了,雷……
不太喜欢。。。
很纠结。。。
难受。中文名真恶心!
我也不知道我干嘛要看这个电影。。。好无聊。。。真是非常讨厌控制欲极强的人。
09年刚出来的时候看过。反正不会看第二遍的片子。看多了也有免疫力。
烂
電影片名-我要吃掉你/我吃定你/你是我的蕾絲邊。居然有這麼不文藝的名字。艾瑪到底有多愛瑪麗? 我卻覺得她的偏執是源於她的孤独。她是如此孤單所以一旦瑪麗來到她的生活,她就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好幾段重口味時老爸就在旁邊。我心驚肉跳。他們會失望他們的小姑娘學會看這樣不登大雅之堂的電影。
原来是les片,当初看到名字的时候就想法国影人用titre用的是越来越没品了。男生的巴黎口音和兩個女生的口音相差太大了,影片第一幕,我想這不會是以lyon為背景吧,結果真是,果然走了很多遍河邊,真的把那些景印在了腦子里。
我现在对有女钢琴家的电影的印象就是百合。。黄发女主长得太像我姐姐了!天呐
鋼琴家祗有三類:一類是猶太人鋼琴家,一類是同性戀鋼琴家,其他的都是蹩腳鋼琴家。
拉拉片儿总让我看到情欲
要不要爱得那么歇斯底里阿?
受不了marie这种女人,害人不浅
两个自私鬼讨厌鬼。看得我很烦躁,只有快结尾之前那一小段,才展现出一点快乐。演员选的和演的都很到位。
喜欢里面的音乐。剧中女主角实在太虐了。虐到最后到底是崩溃了。相比下饰演玛丽的演员外型更靓,戏份也更多。她完成的很好。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到底还是两个人自己最清楚,玛丽是矛盾的,艾玛是悲剧的。
控制欲女,音乐女,蕾丝情结。
遇上顽固直女的悲哀?掰不弯顽固直女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