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威尼斯电影节期间的腾讯娱乐报道)《地下》那场癫狂到国家分崩离析的婚礼又回来了。
也是在电影中段,也是在战火停歇之时,也一样有着手枪和乐器一道喧嚣的吉普赛乐队,也一样有背着主人暗通款曲的男女。
如若将来有心人把这两部隔了21年的库斯图里卡电影进行混剪,那么《牛奶之路》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意大利新娘,将与《地下》的娜塔莉较量风骚和红颜祸水的程度;库斯图里卡自己扮演的送奶工Kosta,当然比阴险狡诈的铁托战友马高老式不少;而那个朝天轰着手枪一口闷下两杯高烈Raki的疯姑娘Milena,自然是黑仔的加强版。
另外,《地下》里面马高的扮演者马诺伊洛维奇也回来了,在《牛奶之路》里作为战争英雄Zaga,在波黑内战结束那天,举办这场与意大利祸水女人的盛大婚礼。
他戴着一只战争留下的假眼,用已经不存在的南斯拉夫国旗包裹起一个全裸的妓女,下半身快活忙碌着,上半身勒令Kosta去跟他真正该娶的女人、Zaga的每每Milena跳舞。
库斯图里卡亲自敲打着马林巴,这本来就他这些年在与无烟乐队(No Smoking Orchestra)巡演路上的本职工作,最忠诚的听众——一只猎鹰——跟着节拍摇头晃脑。
动物狂欢节也回来了,这些最难以控制的演员们,比库斯图里卡的任何一部前作表现得都更加生动。
《黑猫白猫》中列队踏步前行的鹅群,这次如跳水比赛运动员,一只只接力蹦腾进被装满新鲜猪血的浴缸;《生命是个奇迹》里因失恋企图卧轨自杀的毛驴,这次背着送奶工老库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地下》开始部分从被轰炸动物园逃逸的灰熊,这次与老库共同咀嚼着一只橘子。
爱上喝牛奶的毒蛇懂得知恩图报,翱翔天际的猎鹰享受抚琴之挑,狗儿努力上蹿下跳的追咬一片树叶,公鸡如上了发条般蹦着照镜子。
蹑手蹑脚的吉普赛乐队摸进午睡的村落,不小心打碎一面镜子,呱噪着鸡飞狗跳起来,这是库斯图里卡电影给出的过瘾巴尔干画面,也确是真实的巴尔干生活。
再没了老伙伴Goran Bogavac谱写当代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乐曲后,老库让自己儿子、也是乐队成员的Stibor接手,虽然没能创作出《吉普赛时代》原声那样的金曲,但对于电影情绪和节奏的辅助,也已经是非常抢眼(耳)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从金松岭(Zladibor)农庄及贝尔格莱德动物园驯化而来的演员们,有的竟是库斯图里卡的老朋友了。
“我很多年前就认识那只熊了,也经常去看它,观众看到我和它一起吃橘子或许会觉得这很危险,但我们就是这么相处的”,媒体场之后的发布会上,导演说到。
35年前,27岁的库斯图里卡携《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第一次来到水城,就荣获最佳处女作奖。
但在后来让影迷们称赞并期待的电影生涯中,他感觉从没真正为拍片而快乐过,毕竟那是一件很花心血和时间的工作。
或许是音乐、文学、建筑、足球样样精通的工作实在太分散精力,或许也如他所言导演的灵感和创作高峰期总是有限的,总之,从2008年纪录片《马拉多纳》后,他就再没拍摄过长片。
近些年忙着和无烟地带乐队巡演,真正能思考下一部电影故事的时间,竟然只剩飞机上独处的几小时。
这些年,他仅自导自演过一部短片,在2014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出现于纪念萨拉热窝事件(暨一战爆发)一百周年的合集影片里。
其实,早自2012年,此片就在他为《生命是个奇迹》取景而发展成的文化村落Drvengrad(木头村)循环放映着。
他扮演的东正教苦修士,背着两袋石头,途中遇到毒蛇、骷髅和乌鸦,最终来到山顶。
当时,向导曾为待在村子里的我解读:“在塞尔维亚迷信里,蛇是敌人、乌鸦是死亡,库斯图里卡登山过程象征这个民族深重的灾难,到了山顶见证死亡后,总算释怀,却又将石头抛下山,一切的苦难还得重来。
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深刻的塞尔维亚主义者。
”《牛奶之路》中,这个短片被衍生成了影片的第三部分,石头被苦修士背到山那边的爱人遇难雷区,用了15年时间,堆出曾经爱的记忆。
据导演自述,这是来自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小说,书中已婚律师和一个别的女人也有着一段深情,律师曾试图自杀,又因为天主教信仰而制止了自己,“如果我死了,谁来记忆这个女人呢?
我们之间的爱也会被忘记。
”影片其余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库斯图里卡费心费力才写就的故事,“像是一次清零重来,也像书写阿拉伯文或传统中文那样,倒着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电影中。
引发追杀祸水的神秘新娘,来自意大利,战争初期曾在从克罗地亚闹独立的克拉伊纳共和国生活,被北约维和部队指挥官从难民营带走并占有。
在村民的流言蜚语中,这个克夫的美女,曾导致司令官杀了自己在伦敦的老婆,她肯定还会惹来麻烦。
至于为什么要把女主角设为来自意大利,并非因为前南各国与意大利就隔着窄窄的亚得里亚海,而是因为“莫妮卡.贝鲁奇是意大利人啊!
”,库斯图里卡相信只有她这样妖娆妩媚的女性,才会让男人争风吃醋,才会形成推动追杀和逃往故事的合理驱动力。
当然,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从不觉得莫妮卡.贝鲁奇漂亮的观众,《牛奶之路》就始终缺乏了合理的情感逻辑,以至于在中后段血色婚礼过后,变成一部有些廉价和荒诞的冒险片。
不过,也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非常享受超现实狂欢场景的观众,库斯图里卡故事上再大的瑕也掩不住场面过瘾的瑜。
或许将自己定性为费里尼式的马戏团场面大师后,他确实在故事讲述能力方面有些顾此失彼,但能把癫狂做到极致,就会让吃这一套的观众想要一遍遍重览那些鸡飞狗跳的巴尔干朋克场面。
在因《生命是个奇迹》而建起的木头小村Drvengrad不远处,就是波黑与塞尔维亚分界的德里纳河。
也是在2012年,他开始在河对岸的维什格来德新建另一座意为“石头小镇”的地球村Kamengrad。
他最喜欢的小说家安德里奇杰作《德里纳河上的桥》就是关于那儿,一个在历史中满布魔幻故事的伤痕之地。
《牛奶之路》的角色虽与这部诺贝尔小说人物无关,但为某一正确之事而执着甚至疯狂的信念却是想通的。
Drvengrad与Kamengrad,木头的乡村与石头的城市,以及那条注定将重新被铁路桥跨越的汹涌之河,都在库斯图里卡镜头激情的描摹,以及随后跟进的乌托邦式建设下,成为动物和人类共同的乐园。
至于过去的那场邻里相残的愚蠢战争和屠杀罪行,按《地下》结尾那句话,“不能遗忘,但可以原谅。
”
1- 奥匈帝国时代留下来的咬人的大钟(奥匈帝国土耳其人在塞殖民四百年)2- 辗转难民营,维和部队将军,最后希望在山谷里安度的女一,一部巴尔干半岛血泪史3- 84-87体操冠军女二(那么战争一定是八十年代及以后的事情,难道是95年结束的波斯尼亚战争)4- 炸羊场面,地雷与无辜羊。
5- 男主的符号大约是正义或自由,永远虽迟但到。
只能抛思路,并不能解答。
蹲答案。
先是两个女人倒贴。
玲多温驯美丽,莹好可爱,隐约觉得不安却说不出来。
好吧,为了不让自己为难,突然怂兵天降,屠了个村,自己和活下来的那个女人——是谁都行吧——亡命天涯。
来追我啊来追我,反正我杀不死啊杀不死。
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是主演啊,我还是导演,我还是编剧呢,你说我怎么会死。
你看,女主都死了我还没死是不是很腻害。
莫妮卡·贝鲁奇真是长了一张让人想犯罪的脸。
这边人熊和谐相处,那边小李子被大熊爆菊了才拿回小金人。
人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神神叨叨的故事想到贾木许。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的故事。
女人说,美丽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就像你和你的善良。
如果没有战争,女人会嫁给一个意大利人,生几个孩子,然后男人出轨。
这种人生在两个人逃离的路上说起来俗套而开心。
前半部分,这个山村的人们习惯了枪炮,只看见军人们躲在战壕里打枪,敌人是谁?
为什么而战?
不清楚。
这种稀里糊涂的战争就是战争的常态。
等到停火后,英雄回家结婚。
人们载歌载舞,南斯拉夫体操冠军迫切地要结婚。
她早在战争中已经精神异常了。
然而一队特种兵从天而降血洗了这个村庄。
幸存的女人和男人开始了逃亡。
他们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马上要脱离险境,女人却炸死了。
结尾有着上古时代的浪漫。
男人为了记住这个女人和她的故事活了下来,做了修士,余生都在怀念女人。
这样的结尾是我们的年代的浪漫。
我们要用一生爱一个人。
如果只有爱情,就辱没了此剧,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不只是讲一个爱情故事。
这里面肯定有对人性的反思:有颂扬有批判。
把这些放在哪个背景之下,取决于作者的考量。
而这部剧是这近代“战争”这个背景下。
普通人因为战争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是比较容易的写法。
所以我给它的评价不是很高。
对于影迷来讲,库斯图里卡是一个电影天才。
两次戛纳金棕榈和一次戛纳最佳导演等重要大奖,早已证明了他世俗方面的“成功”。
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总是充满讽刺隐喻,癫狂夸张,而又饱含深情。
我最中意库斯图里卡的作品是《地下》和《流浪者之歌》,导演对南斯拉夫这个曾经的祖国的理解与复杂情感,虽借助于魔幻癫狂的表现形式,也十分让人感动。
库斯图里卡擅长运用超现实手法来处理史诗电影,影像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永远忘不了《地下》那让人难忘的结尾,一群活着和死去的人在一起狂欢饮酒,大地慢慢裂开,字幕打出“曾经有一个国家叫南斯拉夫,它的首都是贝尔格莱德”。
魔幻现实主义在有的国家就是现实主义。
看电影的观感和期待值有很大关系,老库这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一路被看衰。
从戛纳主竞赛单元被拒,到老库愤然转投威尼斯,然后颗粒无收,再到国内外影评人好评寥寥。
导致了观看此片之前期待值很低。
但是正是这种低期待值,导致看完电影之后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次真的证明了。
这部电影当然达不到《地下》《流浪者之歌》的高度,但是这也不丢人,看过那两部电影的人就知道以那个标准要求包括老库在内的任何人都是比较苛刻的。
这部《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不难看,而且我本人依旧很喜欢。
关于女神。
意大利女神莫妮卡·贝鲁奇和另一位查无信息的塞尔维亚演员Sloboda Micalovic在这部电影中有着风情万种的演出。
两位女主为了亲自上阵出演男主的库斯图里卡争风吃醋。
关于爱情。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生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时幸运的送奶工;第二阶段婚姻出轨爱上情人,第三阶段出家为僧。
电影着重笔墨讲了前两个阶段。
库斯图里卡总爱述说南斯拉夫分裂的战争,这仿佛是一个文化记忆,根植在老库的血液中了。
虽然这部新片中,库斯图里卡也有讲民族之间的战争,但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背景。
库斯图里卡主要想讲的是爱情。
老库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开趴体,演员在库斯图里卡特有的电影配乐中癫狂起舞。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看完电影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尤其那死去的兄妹 令人惋惜。
电影结尾镜头拉起,老库饰演的男主日复一日背上山的石头,铺满了曾经埋葬爱人和羊群的草原,让我想到朴树的《白桦林》,“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库斯图里卡说,我来。
此前,西方舆论都是把塞尔维亚人在那场战争中定义为类似纳粹的角色 这电影可以说可以说重新定义了那场战争中的角色:富有生活情趣的受害者。
施暴者变成了维和部队的英国将军. Monica Bellucci大名鼎鼎有票房号召力, 但这年纪适合演有故事的半老徐娘了,演红颜祸水太老了,毕竟演Malena 已经快20年了.
(芷宁写于2017年7月10日)这些年来都忙着和无烟地带乐队做巡演的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终于又拍片了,作为拍片数量不多却能成为欧洲各电影奖项常客的他,此番执导的《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On the Milky Road)》有着其影片的显著特点,动物,狂欢,歌舞,战争,婚礼,血色,还有对爱、死亡和重生的注解,残酷又浪漫,真实而魔幻……影片开始不久,一只只呆愣的白鹅扑腾进倒满鲜红猪血的浴缸的画面,就令很多影迷难抑激动之情地呼出——那个“癫狂”的老库又回来了。
在村里或山野的动物次序出场之后,观众期待的真正的“大马戏”要开演了——骑着毛驴打着伞,穿梭于不长眼炮火中的送奶工开始了一段百味杂陈的奇幻人生,此过程不乏因感性因素而导致的情绪失控的场面,于是,哭哭笑笑,打打闹闹,甚至伤及健康或生命……而熟悉老库的影迷都知道,他其实是一个骨子里充满悲剧气息的人,他的影片虽然多给人夸张闹腾的表象,但事实上,混乱笑闹讽刺所包裹的,是一种极致的悲恸怜惜和哀伤,甚至是无处安放的乡愁。
一个导演骨头缝里的东西,和他的出处无不关系,1954 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著名的萨拉热窝的库斯图里卡曾说过:“我在这样一个国家出生,希望、欢笑和生活之乐在那里比在世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强有力——邪恶也是如此。
”所生长、生活的国度总是风云多变,分裂又内战,加之东欧人突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气质,令心中堆积着无数诉求的库斯图里卡,将电影变成了他想要抒发内心“咆哮”和头脑风暴的工具,他总将视角集中在民族的生存状态和深重苦难之上,大约因其痛苦过于深沉,过于沉重,他影片的表现手法反而有些肆意,有些诡谲,有些妄为,有些乖张到任性,同时那些看似荒唐到无语的表象又包涵着深意和寓意,颇有人文气息。
在一幕幕犹如“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的疯癫“闹剧”中,库斯图里卡的电影被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其中的荒诞不经、揶揄嘲讽乃至那要命的看上去生不逢时的浪漫,都被抖落得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喜好这一口的观众往往看得大呼过瘾,继而陷入沉默或沉思。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大约是那种善于把人生经历和深切感悟融进光影世界的导演,他说:“我的整个人生都活在自己的电影里。
这部分来自我的情感,部分来自我的思维,希望能远离一段可能是非常罪恶的历史进程,并且尽可能地浪漫,尽可能地未来主义。
”片中战火中的送奶工和落难的意大利女人之间的爱,有着异乎寻常的“浪漫”,在躲避追捕的闲暇里,竟然能给人短暂的忘记危险的可能性,给观众以他们可以躲过去的假象。
不过,平心而论,由一把年纪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这对浪漫的苦命鸳鸯,多少显得有些老,这令片中的很多设定显得更为“离奇”,或许在库斯图里卡迷和贝鲁奇迷们来看,这些设定又都是合情合理的。
影片的第三部分,永失我爱后的男主人公,带着要有人来记忆爱人、记忆他们之间的爱的使命活了下去,但他“出家为僧”。
耗费15年时间,他日复一日地背着沉重的石头一步步爬上高山,走到爱人香消玉殒的地方,用那一块块坚硬的无生命的固体,来堆砌他心中最美好最柔软最充满生机的爱。
而那决然的神情,义无反顾的行动,令人想起了尼采的话:“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如果有人看到影片前半部分,就认定老库只是在复制他的前作模式的话,那么在看到最后的这部分时,或许会觉得那个结论下得有点草率。
据说,影片所架构的男主人公三个生命阶段的第二段来自威廉.福克纳的小说,而背负石头的注解又有暗示民族沉痛命运的意思,将故事的启发和自己的构想看似随性实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貌似是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专长,他似乎偏爱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绘现实世界的残酷,命运的多舛,普通人生活的颠沛不易和无以为继。
老库说:“我非常享受拍电影的过程,那种从沉重的现实逃离到超现实世界的感觉。
拍电影正是构造超现实世界的工作,非常接近纯粹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又回到了拍摄中。
”就这一点而言,导演真是个令人艳羡的工作,只是这世间也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
片中人设为“红颜祸水”般的被追捕的意大利女人,对爱情有着自己的见解,当她执意背着腿受伤的男主人公继续逃命时,她有句台词:“这是唯一有意义的事,竭尽你的所能,去爱一个人。
”结合影片的结尾,回想这句话,一时间十分伤感。
(杂志约稿)
你要自殺,誰來懷念那位小姐和你們之間的愛?
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你要自殺,誰來懷念那位小姐和你們之間的愛?
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你要自殺,誰來懷念那位小姐和你們之間的愛?
這可不是做人的道理。
一部電影,得此一句足矣,觸人心弦的這句,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不求做人什麼道理,只是不能忘記你們之間的愛,記得懷念那位姑娘。
影片的主题表达、视觉元素和故事套路,都是库斯图里卡的惯性思维。
本片通过两个流离失所的灵魂曲折的爱情故事,控诉着战争对美丽家园和平静生活的毁灭。
但剧本前后明显断裂:前半部分讲述难民与村民的爱情纠葛,重点落在难民与难民间的心灵相通;后面恋人的逃亡过程,是导演在控诉战争对难民无止尽的追杀。
导演运用动物设计桥段喜感、配合气氛营造真是一绝,但这些设计也都是他的惯用套路,缺乏新意。
影片还是荒诞不羁,但他自己的表演反而显得木讷。
今天在赤塔电影节看到,是参加比赛的影片之一。
库斯图里卡保持着自己一贯招牌似的导演风格,战争、奇幻、音乐、人与动物的“杂耍”、快速饱满的画面及声音组接,复杂、魔幻的场面调度,等等,还是显示了大师极强的制作能力和奇思,但多数不是妙想。
片子过长,因为主要人物的三角或四角命运无足够的发展变化,光靠场面、奇观就很难吸引观众眼球了,更不要说思想感情的表达。
还有自恋式的自己出任男主角,他倒是过足戏瘾,形象太老,又无魅力,丢分不少;只有尾部15年后成为僧侣部分才较合适。
电影界有许多成为“大师”的人,往往自我膨胀,恣意地随心所欲,在作品里炫技、炫富;身旁多是吹捧献媚的人,难得听到真正批评、置疑的声音,所以作品常常大而无当,败笔不少。
这样的毛病和现象在中外影坛上屡见不鲜,人人都可看得清楚,就是大师自己往往不知道。
可悲,可叹!
三星主要给其绚烂的制作团队。
导演还是那个导演,把自己2019年的作品再拍一遍。两版都是大演员,好故事,可以再感动一遍。
沙希德演这样角色真的得心应手,ps求你别再瘦了!
自己翻拍自己,可以但没必要。
是没有想到的结局,还以为是36岁复出与生理年龄做斗争,但是天赋异禀,回归就是巅峰,就是男主全程好像也就一个表情?不过故事还是令人感动的发现原来是翻拍,减一星
编导写出这个剧本的灵感是不是来自于《心灵投手》和《追梦赤子心》?不过男主不让我喜欢的是放弃运动生涯后,干啥都不想努力,自甘堕落的混日子,即使心里很爱老婆孩子,却不愿为了她们拼搏,如果家里有矿也就罢了,连500卢比都付不起还不努力?过分了!至于36岁想复出打进国家队,这个梦想没问题,老骥伏枥的先例不少,但你都10年没碰板球了,对战新西兰一摸球棒就是顶尖水平,乔丹和科比那种天才都办不到吧,这真的吹得过分了!当然,影片的结尾还是有加分,阿琼尔是因为疾病不是因为管理层腐败退役的反转有点出乎意料,这里确实有点感动人,扭转了我前面对男主混日子的不好印象,升华了男主的优秀品质和勇气,肯定是有加分的。另外片尾曲挺好听的,我喜欢。我给4星7.5分!
Jersey
有点运动版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意思。
给OST和Shahid分别加半星 说是翻拍其实更像复刻 对类型片来说除了慢和长没什么缺点 几处剪辑稍微有点跳跃 最大的亮点在结尾 剧情简介毫无预警 也给了观众电影结束之后回味的东西 所以感觉导演是想好了开头结尾中间随便拍的 Shahid不如原版颓废 怎么看都像个浪子
男主好看,马一下
Shahid演技成熟了。Kabir Singh式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