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到第三部,真的没什么东西好讲了,只能往夫妻两人出轨的问题上靠。
由于情节本身已经很不靠谱,所以笑料单独拿出来看还算不错,但合起来就不行了。
杰西卡·阿尔芭扮演花瓶依然称职。
但她年岁也不小了,再不仔细找个好角色。。
看看同一代的波特曼还有斯佳丽,要努力啊!!
人生不总是激情,大多时候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在这平静而絮叨的生活中温情喜剧总会给我们一点点感动,一丝丝温暖,开心的一笑!
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罗伯特.德尼罗硬汉冷峻背后的慈爱关怀是对生活的最好诠释!
本年戛纳电影节主席的角色令这部电影更能映衬电影人的意义!
.....适合你和你的男朋友(女朋友)坐在沙发上,想象着未来的生活,品味着影片中的小笑料,挖着西瓜,你一口,他(她)一口...看完后会心一笑,一起睡去!
第二天迎来美丽鲜亮的新的一天...
罗伯特德尼罗曾经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你很有前途。
但是记住,别去拍什么喜剧片。
那他妈对你一点儿用都没有。
”拜托。
就到此为止吧。
别再来续4了。
看过《拜见岳父大人》1和2,不过并没有兴趣继续看3,直到听说有杰西卡·阿尔巴出演。
我喜欢这个美国小妞,博客的影评中有很多她的电影,有的片子甚至明知其烂还是看了,就是因为有她。
现在,她已为人母,可是魅力不减,依然可以成为让我看一部烂片的理由,比如这一部《拜见岳父大人3》。
说它烂是因为它的俗套和无聊。
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男主人公与未婚妻父母见面的经过,第二部是关于双方父母见面的,第三部顺理成章地讲起了婚后生活。
影片原名是Little Fockers,是指Focker家的孩子,可是孩子的戏份并不多,矛盾还是出现在男主人公与其岳父之间。
按说讲述婆媳矛盾的故事很多,丈婿矛盾的不过,两个男人之间本可以擦出更有趣的火花,可是影片可悲地选择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结尾更加可悲地进入了合家团圆的套路,而最可悲的是从矛盾到团圆的过程太过生硬,太不自然,更显得那些矛盾像是在小孩过家家。
阿尔巴也让我失望。
首先是戏份太少,只是一个类似小三的配角,第二是这妞年届30仍安于当一个花瓶,实在是有点不思进取。
国内的徐小姐静蕾也属于不会演戏、当了多年花瓶的,现如今致力于多元化发展,已经成功转型为徐才女和徐老板,阿小姐尔巴实在是应该参考一下。
拙劣的片子,完全没有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精髓!
白瞎了这么多影帝影后!
纯纯的为续拍而拍摄的!
本斯蒂勒也是江郎才尽了,不如当年了!
在我看来,本片是一部包着喜剧片的坚硬外壳,内里却隐藏着家庭伦理片的脆弱粉末的胶囊。
步入婚姻围城四年,城内曾经貌美如花的娇妻如今已成两个孩子的黄脸婆妈,下有和自己莫名其妙地冷战的女儿,以及总捅娄子的蠢萌儿子,上有总不放弃对自己家庭事务指手画脚的多疑岳父,城外有理解欣赏自己的年轻漂亮女药代投怀送抱,而对自己老婆一片痴情的英俊多金前男友仍然虎视眈眈。
同时新房装修不经如人意,子女教育困难重重。
内忧外患,上下不睦,男护士Gaylord Focker的婚姻看似坚实,实则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如若Greg对家庭的责任感出现一丝裂缝,整座城堡就将土崩瓦解。
他真的有那么心甘情愿地享受家庭生活吗?
恐怕未必。
他和在海边搂着比基尼女郎的Kevin视屏通话时的目不转睛暴露出一丝嫉妒。
在诸多齐头并进的危及到Greg婚姻的隐患中,老丈人的多疑和刺探貌似又拔得头筹,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一个服役32年的CIA探员,退休的Jack将捕风捉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他对女婿的怀疑通通事出有因,也合情合理,但无论有几百种毫无漏洞的推理,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女婿是清白的。
但这一真相是在谍海里浸泡了一辈子的Jack绝对无法接受的。
于是在他目睹了Greg和衣衫不整的Andi抱在一起的时候就自作主张给事件定了性,悄悄离开。
结果Greg令人惊讶的一点出轨的绮念都没有——那可是杰西卡阿尔芭啊,和你一起肩并肩捅过病人菊花的美女药代。
我不想说什么了,U Fockers are 圣人!
老丈人玩弄人心也是一把好手,片头在电话里对女婿推心置腹的说要让出执掌家族的大权,好好激励了一把Greg,这里致敬了《教父》,被恭为God Focker的Greg接完电话回来对小屁孩儿子射出的犀利而深沉的目光笑尿我了。
那边厢被老丈人逼疯的大女婿与Greg在酒吧偶遇,他道出离婚原委,让Greg醒悟自己也是被岳父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仓鼠”,但他好歹明白人民内部矛盾要内部解决,并没有和大女婿同仇敌忾,但种子种下了。
Greg对老丈人的态度一直是逆来顺受的,你能选择老婆,但选择不了老婆的家人,两家人的融合就是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对此拜见岳父大人2有很精彩的展现。
本片的最后,也许愤怒终于到达了爆发的零界点,岳父女婿终于来了次拳脚相见,Greg把憋了三部的怒气好好发泄了一下。
两人滚进装满小球的池子,这里恶搞了一下《大白鲨》,然后打进塑料笼子,犹如铁笼恶斗。
最终Jack通过最原始的测谎手段澄清了误会。
说说欧文威尔逊扮演的Kevin。
按照电影里的说法,他拥有“狮子的体格和诗人的心”,事实如此但并无法概括他的完美。
他彬彬有礼悲天悯人人见人爱,内心丰富运动全能聪明能干,几乎拥有一切却无法得到一个人的心,走遍全世界却无法寻得第二个她,最致命的是一直痴心不改。
Greg有多甜蜜就衬托出他有多悲哀。
拜见岳父大人三部曲在豆瓣的评分有点低,大部分人觉得说他搞笑吧,笑料太俗套低级下流,说他写实吧,又有点太空中楼阁。
我认为这种本质家长里短的伦理片的笑料根本高档不起来,如果太现实那又根本无法吸引观众坐到影院里。
所以导演索性走了个极端,将笑料再拉低了点,将人物对立和故事情节设置得更荒诞和夸张了点,但故事脉络还是脱胎于现实。
于是有了那么保守和多疑的女方父亲(为自圆其说将其职业设置为CIA探员,职业病走火入魔的那种),那么自由开放的男方家长(性学家),那么完美痴情的女方前男友,那么火辣热情的男方仰慕者,被老美视为家庭成员的宠物当然也不能缺位,一个爱猫一个爱狗。
父婿矛盾贯穿全系列,同时涉及到婚后的审美疲劳,老夫老妻的性趣问题,子女教育,两代人对子女教育的分歧,两家人的融合等等婆婆妈妈的家庭问题,可以说本系列是家庭伦理问题的集大成者。
一大家子人闹闹哄哄的往前走,彼此争吵,彼此又给予了很多,双方都在适应对方的处世方式。
Greg的反侦察水平在提高,Jack学着变得浪漫(笑)。
三部影片仅仅发生在几个周末,已经闹得鸡犬不宁,最后两家老人都说要搬来Greg家附近,朝夕相处那就更有的好看了。
兴许是太久没有看好莱坞的传统喜剧了,【拜见岳父大人3】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我在第三部中爆发的笑声比前两部的总和还要多。
不夸张地说,是"Focker"这个姓氏给了这个系列经久不衰的喜剧感染力,我可以忽略全片所有的表演和情节,单是想到这个姓氏以及它所可能带来的名词组合就够我笑半天的。
而三部曲的编导也非常懂得贯彻执行经典创意的捷径,一直围绕着"Focker"做“笑果”,当罗伯特·德尼罗说出“Godfocker”的时候,我简直要笑炸掉。
XDDDDDDDDDDDDDDDD关于罗伯特·德尼罗的喜剧功力,我个人认为在这第三部中已经达到了圆满。
那些抱着看他演“出租车司机”或是“拳王”的期待来看他演搞笑喜剧的影迷们,实在是不应该有的心态。
要分清楚什么是严肃的诚意,什么是博君一笑的企图。
不做过多、过分的要求的话,相信这是一部能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消遣佳作。
尤其是看过1和2的朋友,也没必要放弃3嘛 XD
小儿子吃了一口意大利面,然后呕吐喷射而出。
熊孩子真的会这么干啊!
他们真的会因为一口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而产生生理性呕吐啊!
女儿通过了中情局的智力测试,而笨儿子挨个念视力表E, E, E, E....双胞胎真的会差别很大啊,一个在某方面是天才,另一个绝对是笨蛋,互补的利害啊!
儿子把爸爸给外公扎鸡鸡画出来他们真的会画出,说出,做出让你无地自容的东西啊!
孩子因为一个屁而哈哈大笑他们真的会因为很简单的东西:一个鬼脸,一个屁,一声奇怪的发音而笑得前仰后合啊!
爸爸最后救了儿子的蜥蜴,救了外公,成了大英雄孩子们真的不看重其他的成就。
你给他们找到藏在床下的玩具,把他们抓起一只海星,带他们爬上最高的滑梯,他们真的认为你是天下最牛B的父母啊!
98分钟的片子,分了好几段才看完实在没有兴趣一气呵成不知道是自己笑点太高,还是无法理解西方的幽默看完片子,想找其中的亮点发现已遗忘大部分情节只能说那只JIX CAT还是很有特色,特别是最后吞小蜥蜴的那一段
看了毛脚上门和亲家碰头的前两部再看三集也就是水到渠成走走过场,所幸还是有让人大笑的狗血桥段,不过全片也就是美剧编剧大电影的水准。
只有我想給這個小兔崽子兩巴掌麼。你可以當被寵壞當孩子但請不要拖累傷害他人,也不要抱怨自己咎由自取的慘況。整部片沒有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又為什麼存在。
现实题材难民电影。有种莫名的烦躁感。
科索沃去年的申奥片
表面上是父子之间感情的博弈,却带上了难民偷渡,和国家政治问题,这种热点近年也是越看越无聊。
用最平凡的结构用小男孩的视觉来表达目前德国最棘手的政治问题,就是感觉缺个张力
剧本做得很段落化,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但情感共鸣得以始终,细节设计连同情感表达都非常充沛,令人难忘的细节非常多。且多种情绪并行,这对父与子的情感状态模棱两可,这让人物更立体更具魅力了。以及我居然看了一部科索沃的电影,活久见系列。
孩子以自己的天真与执着追寻一种他以为的安全感 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迅速熟悉规则但拒绝成长 难民身份不在于他个人而在于整个国家甚至世界 在无序混乱中生长的孩子也难以要求他愿意完全遵守规则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他在生存中有且仅有能学到的 敢于创作这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主角形象也是非常勇敢
小朋友撑起一部戏。
嘘寒问暖的善意浮于表面,自身利益面前终究暴露出人性中的自私
这个小孩生存能力太强大了,长大了一定能成事儿。
看的太憋屈了
只看了半小时就没继续看
琐碎却老套,移民主题并没有处理好。情感动人。
1.没有强大的祖国做背书,人民何谈尊严;2.上梁不正下梁歪,偷东西打老爹,老爹软弱无能没出息,儿子长大成人也会是个祸害;3.穷生奸计,富养良心,瞧瞧除了那个胖叔叔一家子还凑合,剩下的哪儿有一个可以称为好人?
看的好难受,孩子演技赞,撑起了整部剧。世界那么大,哪里才是家,对于孩子来说,有爸爸的地方就是家。
emm…
算是蹭热点之作吧,让观众看到另外一条难民之路。不过,影片中的主角小男孩真难让人心怀同情之心,只让人倍觉讨厌。剧中男孩伯父说得好,对于小孩,你得从小让他明白,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做的。其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总是在极度的溺爱与冷漠之间徘徊。
小男孩侧脸不好看,正脸真的很惊艳
卡罗维发利-科特布斯-柏林这条东欧青年导演出头的经典路线上的作品,科索沃和移民(难民)题材恐怕是最大亮点吧。片子质量大概也就是勉强及格。儿童视角可以说是白白浪费了,而故意不谈战争背景及政治经济背景乃至宗教问题,只去诉诸于父子情感(父亲写得又不好),让这部影片显得格外单薄(哪怕你甜腻到[世界转角遇到爱]那个程度呢……)。所幸大家族打招呼啰里巴嗦的方式还是蛮有趣,勉强搬回点分数吧。
难民身份、被父亲抛弃的不安全感,让他成了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小混球。结尾钉箱子渗出血那个镜头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