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前夫

Men of Divorce,Ex-Husbands

主演:格里芬·邓恩,罗姗娜·阿奎特,理查德·本杰明,詹姆斯·诺顿,迈尔斯·赫尔泽,伊萨·戴维斯,玛西娅·让·库尔茨,约翰·文堤米利亚,卢·泰勒·普奇,埃克·科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墨西哥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23

《前夫》剧照

前夫 剧照 NO.1前夫 剧照 NO.2前夫 剧照 NO.3前夫 剧照 NO.4前夫 剧照 NO.5前夫 剧照 NO.6前夫 剧照 NO.13前夫 剧照 NO.14前夫 剧照 NO.15前夫 剧照 NO.16前夫 剧照 NO.17前夫 剧照 NO.18前夫 剧照 NO.19前夫 剧照 NO.20

《前夫》长篇影评

 1 ) 看不见的猜疑

谈不上好或者不好,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精神世界(意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错,让你分不清女主到底是不是真的盲,是不是真的看不见。

她感觉世界的方式如此独特,仿佛借助直觉或者说是第六感,她就比一般视力良好的普通人更能洞悉身边的一切。

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个困惑于“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普通观众发自内心也想获取的能力吧?这个故事的背后,探讨的是情感不满、欲望不满的故事——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女主在欲望方面却不逊色于常人,她对身边男人的猜忌心也一点不比普通女人弱,她会怀疑新居的天花板高度事实上没有男伴告诉她的那么高,会怀疑男友打字是在跟网友调情(我觉得那都是来自她的想象)……正是这些看不见却让她心不安的苦恼,让她陷入巨大的孤独和恍惚。

电影里的角色颜值都一般是事实,但我觉得导演选用这些演员,就是看中他们路人甲乙丙丁的外形,来烘托“其实这种猜疑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之间”的故事主题吧?

 2 ) 一場春夢

若說夢境是人類潛意識的體現,藝術是人類夢境的再生,則《盲》便是我們觀看著Ingrid在夢醒與入夢中反復不休,意欲統整潛意識與理智的一場超巨大的春夢。

《盲》做為電影所必備的詩意與敘事,融在這一場春夢中,逼使觀眾各個成了佛洛伊德,勾引著觀眾主動完成了這一場替盲人做出理解與同情的「戲院諮商」。

《盲探》也好《盲劍客》也罷,世界上並不缺關於盲人的電影,何況是一個盲人的冒險。

《盲》的別出心裁,在於故事乍看之下是建立於後天盲人Ingrid獨坐高堂不願外出,由她旁白兼插敘她的丈夫與她的人生境遇的獨白;然而,當觀眾知曉了Ingrid的旁白來自她閒暇的寫作時,故事變進入了一場Ingrid「餵養」著觀眾資訊的斑斕秀場。

隨著情節的開展,觀眾會發現,Ingrid的獨白有時跟畫面的行為彼此矛盾;觀眾也會注意到,Ingrid會說謊,假藉回憶之中穿插了不可能存在於該時空的人物與發展。

觀眾跟隨Ingrid的舌語與視野齊步,卻一步步驚覺了這個敘事者的不誠,隱瞞,偽裝,真中妝假,假中挾真......當我們無從繼熟悉的線性敘事,以及「鏡頭必真」的直覺中,捕捉出Ingrid盲前忙後的真相,我們就勢必在觀看《盲》的過程中,主動成了意識介入影片的第三者,努力拼湊哪些是真事,哪些是假事。

而,Ingrid何以對觀眾說謊,又何以對觀眾坦白,動機的起伏,實則也是深窺盲人Ingrid在面對自己失明時,經歷了如何的驚恐與駭異。

觀眾甚至無法討厭這個過程,因編劇太明瞭懸念之強,琦夢之誘,能如何催使你我享樂於其中。

就我所見,《盲》絕對是個難以評價總分的電影。

看得懂的觀眾,絕對會讚嘆本片的敘事遊戲之純熟;看不懂的觀眾,絕對會在迷途於敘事遊戲而無從代入情緒,茫茫不知道看了甚麼。

但,我可以確定的是.....編劇Eskil Vogt實在太!

強!

我這輩子只看過幾次如此複雜卻又這麼飽滿的超優質劇本。

優質到Eskil Vogt本人也放不下心,親自來執導演筒。

融真與假,揭與隱,情與色,今與昔於ㄧ爐的超凡實力,Eskil Vogt替自己拿下了首次導演作的漂亮成績單,也證明了:頂尖編劇果然不好惹,連鏡頭語言都直接能在劇本疊合之中自然完成。

誰說導演才是鏡頭語言的佼佼開發者?

 3 ) 《盲视》--视而不见的偏执之痛

在《大圣娶妻》里,白晶晶和紫霞仙子分别缩小了钻进至尊宝的身体里去问他的真心所在,从前只觉得神奇,却没想到这位挪威的导演真的在现实中掌握了窥视人心的法术,难怪人们会在看到别人的真心时流泪,太多难以言状的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般袭击你个措手不及,你的呼吸、触觉、思维无不被这庞大而浓重的内心世界所感染,而它绝不像人们常常表现出来的那般轻松,沉重的连流泪都似乎变成了轻视。

有关盲人题材的电影,比较正统的只记得起《导盲犬小Q》,失明老人带着上了年纪和身体残疾双重加料下的固执在狗狗的帮助下慢慢与之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的故事,其他的就如《盲女72小时》之类的惊悚片。

基本上都是在激起正常人比较之下的优越而产生的同情和励志感,那些都是作为一种温情故事刺激一下平常人日渐麻木的心灵。

而这部《盲视》却不然,导演仿佛在观众面前剥一颗洋葱,两个人面对面因为感受到了相同的悲哀而心酸,直到最后一层薄皮被剥下,手心里空空如也,他才双手一张耸耸肩告诉你,生活就是如此。

我相信导演在拍摄本片前一定做了大量的功课,所以才让影片的每一个细节有血有肉填满了活生生的心灵之殇。

在盲女刚从微波炉里拿出食物却不小心磕到了腿以致打翻食物时,她俯身久久的捂住了腿,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似乎她不只是被夺去了双眼连声带也一并被夺走;她久久地维持着一个姿势坐在窗边,对于观众仅仅是几秒的时间,便匆匆与落日说了再见,再也不见;她想象着丈夫悄悄的关注着她,小心翼翼的挪动着双脚双手不被她发现,直到最后确定性的动作破碎了所有的幻象,理性的浪潮随着那一拍也拍醒了在沙滩边游戏的她,忍不住自己都自嘲地笑了。

我们看见的不再是穿错的衣服,听到的不再是应景应时应心的配乐,是一名盲人的全世界。

新颖的拍摄方式和绝强无违和的梦幻剪辑让影片呈现出嗑了药的梦游感,原来心理状态可以不用任何超现实或抽象的手法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过度的寂静和放大的声音是盲人世界敏感的信息来源,触碰不到的天花板更充分表现出了触觉上的危机焦虑。

我很喜欢在夜晚闭着眼睛压马路,有时甚至会被路过脚边的一片落叶吓到,即便明知是宽阔的场所,也很明显的感觉是身处狭窄的石室,所以不得不为全片的布局和细节拍案叫绝。

啼笑皆非的喜感也是哭笑不得的偏执之痛,只有闭上眼睛的人懂。

恰到好处的高潮将盲女所有压抑的情绪爆发了出来,孤独、恐惧、固执、骄傲、坚强、渴望等等情绪因为一个负担过重的愿望变成了杀伤性极大的武器,甚至将她的家毁灭成了自己经历过的被破坏过的城市废墟。

那座城市曾经因为一个人的恨而团结起了所有人的爱,而她的内心之城因为自己的偏执加速了腐蚀的痕迹而霉迹斑斑破烂不堪。

在她的城中住着一名离异女人,一名单身汉,一个小孩,和他的丈夫,因为她偏执地拒绝救赎而让所有人的爱伤痕累累。

这是全片最伤感也是最触目惊心的情节,一直以来伪装着坚强的盲女彻底败给了崩溃的情绪。

毫无疑问,盲女城中住着的每个人(除了她丈夫)都是她自己的象征和心理状态写照。

离异女人是她对未来的恐惧,单身汉是她渴望的守护神,小孩是她精神的依托,而这三个人的共同点便是孤独,如溺水之人渴望救生稻草意志那般顽强的孤独,带着排山倒海的毁灭性力量将每个人逐个击垮。

因为盲女无法看见自己,甚至在长久对外界事物的想象练习中反而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模样,所以在她的想象中不论是离异女人还是单身汉都是其貌不扬甚至身材走形的,自卑心理可见一斑。

小孩是女主设置最为特殊的一个角色,盲女害怕像离异女人那样陷入对生活彻底失去激情与世界断线的状态,而孩子成为了她活下去的全部信念。

不论在盲女的生活还是故事中,孩子都肩负着拯救的重要使命,所以从离异女人一出场便有了孩子。

而盲女本身的残疾注定了她无法照料孩子,所以孩子一出场便已经是长大了的状态,且男女性别不定,不提缘由的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小男孩,后来随着盲女内心欲望的逐渐明朗而变成了女孩,性别的变化也是注释着盲女心灵真正的强大。

离异女人虽然身体健康,却陷入“被”与世隔绝的状态,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没有爱人、没有爱好,仅仅是一个能维持最低生活本能的女人,就像盲女的生活状态以及她认定的未来——被抛弃。

于是她迫不及待的没等丈夫动手,就先选择了自我放逐。

她爱着丈夫却不可避免的与之身体和心灵渐行渐远,带着日益严重的怀疑和妄想猜忌着、甚至是盼望着丈夫的出轨,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自己能与丈夫重燃旧情,依靠着过去的回忆也好、依靠着失明后给生活带来的新鲜感也好(用测色机测量丈夫屁股的颜色),总之可以让丈夫重新关注自己。

只是偷情失败了,似乎是恶搞了丈夫,却也提醒着她性生活的无趣。

单身汉默默的暗恋着离异女人,就像盲女期待着丈夫总在自己未发觉的时候关注着自己那样,他们会因为音乐上共同的品味而惊喜。

单身汉的所有行为都寄托了盲女对丈夫的期待,几乎是绝望的哄骗着理智入睡。

欲望苏醒了,黑暗苏醒了,在洁白的屋子里布满污物、让那颗金子般的心完全受性癖所控、让每一个动作都带着调情的喜悦、让所有肮脏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她(他)需要真切的抚摸,需要切实的陪伴,需要有温度的身体日以继夜的缠绵,需要令人脸红心跳的情话响在耳边,需要疼痛的甜蜜的空虚的持续的自慰,需要身体在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下眩晕疯狂,需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每一个疯狂欲望。

长久以来她固执的认为这所自己从来不认识的家可以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当发现自己怀孕和丈夫的第一次失控的残酷事实后,盲女终于开始正视自己颓废的生活。

戏里戏外的她经受了双重想象上的打击,过于沉重的恐惧让她所有的脆弱彻底曝光之后,反而激起了她对生的渴望。

长久以来的自闭和低谷几乎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不确定让她沉浸在妄想中无法自拔,所以与丈夫也渐行渐远。

在将验孕棒放在厕所醒目位置时,她也将创作中的暗黑故事抛弃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回到现实生活中。

 4 ) 爱与焦虑

这是一个有关焦虑和爱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盲人的心理活动“没人想和一个有焦虑问题的人交往”所以,片中丑陋 可是同样有焦虑问题的英格丽,注定首先成为了女主的信仰寄托 相信他,从而丈夫亦存在信任的可能前后对比可以通过对“丈夫偷溜进来”的心态的转变。

关键的转折点是丈夫对孩子光临的明确欢迎这似乎是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关于维系家庭的共同的主要工具梦是伪装过的潜意识欲望那白日梦(写作)呢?

是对内在刺激的反应刺激越重,表达越荒谬对盲人来说 臆造一定会令代入感越来越真实盲人,没有常识,也就没有常人的判断能力和孤独有类似之处,与社会有天然的割裂层都能表达出日常的一定程度的无聊也都会寻求内心深处的安慰因为触觉的减少,所以盲人的感觉会更加真实这是因为 信任感建立的艰巨,足以发达了她们的感知能力从另一面亦重复了我的认定:眼神本可以看透本质只是现代人更愿意在常态下当它作标签过滤器“我也不知我能撑多久”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道德思考:当一个家庭遭遇不幸时,你宁愿按部就班接受可预期的毫无生机的悲凉死寂,还是家庭的某位成员以某种“不怎么道德”的方式首先寻求解脱,从而令家庭重现可能的生机?

传说中,某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第一桶金,在道德层面上都是多多少少不清不楚

 5 ) 女性主义者没有抗议的说辞吗?

电影的剧本反而不是做得最好的部分,像这种讲述夫妻感情关系的片子,随手一抓一大把;而将剧中现实跟人物虚构的事件混淆的手法也非首创,法国导演欧容的《游泳池》和科恩兄弟的《才子梦惊魂》都算是成功的尝试。

我只是觉得这部编剧的着眼点另辟蹊径而已。

我觉得处理得最绝的部分是剪辑,导演将真实事件和虚构故事水乳交融地无缝连接起来,让观众难以觉察两者的界限。

两个男人在咖啡馆那场,女人在餐厅突然失明那段,以及最后高潮剧情扭转的重要一幕,都让我看得瞠目结舌。

尤其是最后那个破败的房间跟女主角的心理描述契合度很高。

换句话说,导演成功地将盲人看不见的世界用最富有想象力的手段展示出来了,而且是个心思细腻敏感,嫉妒心理超强的北欧女人。

 6 ) 黑暗中的情欲与幻想,激烈又孤独

《盲视》一部探索盲人世界的实验电影。

为了更好的模仿盲人世界,影片中的剪辑被赋予了人的意识,它就是女主角英格丽的思维流动,是她内心世界的具象化。

她将盲前记忆中的一切通过想象进行二次创作,暗示着她不安的来源。

影片一开始英格丽就在利用自己的想象回忆自己未失明前的场景,树、黄瓜、狗、公寓、餐馆、办公室、购物城。

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只是有时它并不那么真实。

回到现实,英格丽在丈夫出门后,一如既往的开始为自己泡茶,在什么都看不见的情况下,做任何看起来简单的事情都变得小心翼翼,即便这样也总会弄伤自己。

英格丽一个人在干净,近乎白色透明的房间,房间里没有多余的东西,空荡荡的,当英格丽一个人面对窗台坐着时,就越发显得孤独寂寥。

相反外面的世界变得喧嚣起来。

英格丽仿佛听到自己的丈夫悄悄回来偷看自己。

确认之后,知道那只是自己的幻想。

英格丽打开收音机,呆坐在窗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伴随着对自身残疾的自卑,对婚姻关系的不安,同时潜藏着对情欲的渴望,英格丽将臆想发挥到极致,幻想出了各种奇特的人物:一个充满性幻想,代表偷窥欲的埃纳尔,他近似于英格丽自身原始性欲望的一面镜子。

一个是承载英格丽自卑与猜忌的艾琳,她身上带着英格丽的生活经验,脆弱而不安。

埃纳尔一直偷窥着艾琳,在超市跟踪她,幻想着和她搭讪,而实际上他并不敢,他有严重的焦虑症。

第三个是表达自己对婚姻的不安,幻想中的丈夫,一直将在线交友放在心上。

英格丽的意识流世界如此的强烈,不受任何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随意构建、变换,从不间断,如同行云流水。

这里的影像变化正好映衬着英格丽的思绪转换。

没有逻辑,随时切换,阻断。

丈夫因为同情而没有离开自己,同时背着自己找线上情人艾琳, 各种挑逗撩拨。

想到自己的丈夫主动要求线下见面,自己开始有点难受了。

英格丽眨了眨眼睛,就让艾琳变成了和自己一样的盲女。

从这里开始艾琳就变成了另一个自己,应付着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

他们都在英格丽的幻想空间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随着英格丽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英格丽有了困意,这个空间里的所有人就跟着有了困意,无论她此刻在做什么。

这也正是盲人思绪世界的影像模拟,活灵活现,多少带点可爱。

英格丽的思绪并不总是那么记忆清楚,她有时会忘记创造的人物角色设定。

比如艾琳和丈夫在餐馆约会,英格丽一开始就没记住艾琳已经是个盲人了。

直到聊到孩子的问题,英格丽的情绪有了波动,这才想起给艾琳恢复盲女的身份。

英格丽心情十分糟糕,喝酒浇愁。

艾琳的盲女身份,给她带来诸多不便和尴尬,不知这里是否有报复丈夫的意味——让他的情人变成了妻子的翻版。

英格丽的思绪时常间断,遇到想不清楚的地方,她就会停下来,喝喝酒,踱踱步。

解决了一个难题后,英格丽也不忘来点幽默感。

夜晚降临,英格丽困意袭来,正在做爱的艾琳随即跟着困了。

艾琳变成盲人后,埃纳尔才敢上前搭讪,这也源于英格丽臆造的人物多少都有点自卑。

丈夫邀请英格丽去参加派对,英格丽推辞了。

丈夫走后,英格丽幻想艾琳怀孕了,当艾琳想在公车上将这个消息告诉丈夫时,丈夫有意推脱了,让艾琳不要在纠缠自己。

艾琳怀孕却要被抛弃了,本想再骂回去,内心纠结了一番,还是放弃了。

晚上艾琳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化着浓烈的妆,出现在派对上。

艾琳在派对上弄脏了裙子,随后发现丈夫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心上。

就这样艾琳和丈夫对峙着,也是英格丽在和自己的丈夫对峙着。

丈夫指责说你为什么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得极其悲惨,把我写得如此滥情、没良心。

看看你现在的状态,太悲观,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英格丽幡然醒悟,正视了自己原本的样子,和自己和解了,不再压抑自己的欲望,同时也解放了幻想空间里的人物, 艾琳善待着埃纳尔。

现实中的英格丽终于接受了自己怀孕的事实,告知了丈夫,丈夫的微笑打消了英格丽所有的疑虑。

爱让我们认清自己,接受自己,不再孤独。

这就是这部电影所要阐述的道理吧。

有人说《盲视》是一部具有北欧气质的文艺片,导演在具象化盲人世界的同时又不失美感,着重用意识流的剪辑方式还原盲人世界。

它靠相似的情境、人物动势剪辑点和角色主观的意识流动来剪辑。

影片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故事情节,而是通过细腻的影像向人心,内部探索,展现人的心智、思维或者生命的意义。

比如幻想,它虚实交织,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英格丽的生活中,没有逻辑,随着英格丽的主观思绪的变化而变化。

英格丽眨了眨眼,艾琳便突然失明,看不见了。

英格丽感到困意袭来,艾琳即使在做爱也睡过去了,埃纳尔也是哈欠连连。

英格丽通过她笔下的人物去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他们去与这个世界接触。

这些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人物形象,他们投射出英格丽的不同侧面,一个代表了情欲,沉溺在A片当中,无法自拔;一个代表着脆弱自卑,英格丽还将自己的身理缺陷加在艾琳身上。

相同的是他们都很孤独,他们都想突破自己,摆脱这种空虚,找回正常人的生活。

第三个代表了自己对婚姻的不安,英格丽幻想出丈夫的另外一种样子。

将内心对婚姻的不安投射在丈夫的身上。

丈夫出轨了,在幻想世界中,他依然会再次抛弃同为盲女的情人。

同时英格丽尽可能使自己幻想的人物时时刻刻身处不安,尴尬的境地,这正是英格丽内心极度的不安全感和脆弱敏感的体现。

最后英格丽与自己和解,幻想空间的人物也都有了好的归宿,艾琳不再无依无靠,她有了新的生命,新的开始。

 7 ) 梳理电影情节,太乱了,幻想和现实傻傻分不清

剧透剧透剧透【纯幻想】女主幻想了辫子男和他的种种癖好,辫子男是个内心极为孤独的人,为引起他人注意假装星战迷、因为722爆炸枪击案别人注意他而感到快乐。

辫子男代表女主的孤独和对性的欲望。

然后又幻想了Elin,以及生活的一堆琐事,代表女主失明后对婚姻的担忧和怀疑,所以幻想的Elin也失明了。

然后交代了一下辫子男暗恋Elin。

一直偷窥她,在超市放音乐吸引Elin注意。

【现实中幻想】唱片掉了被丈夫接住那段是女主的幻想,幻想丈夫坐在后面一直看自己。

还幻想了拿识别颜色的机器去识别丈夫屁股。

代表了女主渴望与丈夫亲密生活。

幻想自己上街走路(然后脱光了贴在窗户上没理解)【两种幻想并行】要命的是,女主幻想了现实中的人物,也是整个电影交代的内容。

幻想丈夫建议辫子男上网约炮(这段里一会在餐厅一会又到列车上,原因女主自己说的:“当我想到写什么的时候,故事就变得没有逻辑,我应该构思一下的。

”所以是女主的幻想混乱了一下造成的)后来女主闻丈夫的衣服,做出了“很臭很难闻”的表情,丈夫真的去健身了,说明已回到现实,现实丈夫给她介绍建筑模型,女主答应丈夫去参加party,然后两人睡觉去了。

女主临睡前幻想了丈夫在网上勾搭Elin。

女主想着想着竟然给了丈夫一记肘击!

说明女主已经有点分不清幻想与现实。

滚床单后有一个小低潮:女主内心开始自责、丈夫输入完又删除的“我们努力了好久…”我觉得是基于现实的,交代他们一直想要个孩子但是没怀上(为结局做铺垫)以上的幻想都来源于女主“我失明了,我老公会不会背着我干坏事”的内心写照。

之后基本是幻想现实双线发展,丈夫也分为幻想丈夫和现实丈夫。

双线发展也混淆了幻想和现实,比如女主犯困睡着了,辫子男也睡着了,Elin在滚床单进行中也睡着了。。。。

女主发现自己怀孕,Elin也怀孕了,并且是幻想丈夫的。

现实与幻想开始交融。

最后到party部分,现实party是丈夫公司庆祝,幻想party是个淫乱的性爱party。

现实中,女主穿新裙子不合身(做铺垫),拒绝了现实丈夫的party。

待在家里幻想了Elin穿了件不得体裙子去party找幻想丈夫算账。

【幻想混合现实】性爱party败露,Elin痛心离开。

女主现身大骂:“我当初为什么要嫁给你,我当初是怎么想的!

” 幻想丈夫变身,成为现实属性丈夫,并质问女主:“你发什么神经,你觉得我喜欢玩这种角色扮演吗?

” 吵了一架,剧情又一转折,场景转到女主与丈夫初识的餐厅,现实属性丈夫说:“你真的认为我会带其他人来这里吗?

我爱你,你明白。

”女主找酒,现实属性丈夫继续展现暖男性格:“你怀孕了不该喝酒。

”并让女主看现实中自己的糜烂模样,女主顿悟,原来丈夫一直爱我并没做坏事,我自己太糜烂了应该做出改变。

随即现实属性丈夫消失。

辫子男喜当爹抱走Elin,代表欲望与怀疑走向正规。

(party这部分全发生在女主的幻想中,现实属性丈夫与现实丈夫是两码事,一种出现在幻想中,一种是现实中的真•丈夫)【现实】女主从幻想中醒来,在幻想中经历了怀疑—混乱—醒悟三个阶段,决定重新做人,换好衣服来到外面去药房买验孕棒,丈夫(也就是真•丈夫)得知后一脸灿烂的暖男笑容说明了一切。

最后,女主继续坐在洒满阳光的窗前幻想,Elin牵着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站在阳光下与辫子男挥手。

代表女主重新做人成功,成为了妈妈也会得到丈夫的更多关心与爱。

电影结束,皆大欢喜

 8 ) blindsight.

盲视,看完了。

爽完就删视频哈哈哈哈哈哈。

看挺花哈哈哈,我记得好像是黄阿丽讲过一个段子,当你年纪小开始看片,你的口味就会越来越重,越来越重,你想看到的画面也更污更变态,但是没关系,互联网永远跟得上你的需求。

后现代性的欲望与颓靡。

你乍一看会觉得这片尺度这么大,肯定比大佛普拉斯剥削,但其实肯定没有,因为它没有把女性客体化,也没有把男主角写成纯粹猥琐的屌丝,我觉得大佛普拉斯的导演未必没有作者自觉,但呈现的方式真的有待商榷。

作为一个戴眼镜的人,我总觉得摘下眼镜后听力会变差。

这片的剪辑真是灵性,无论是那个好几个女生背影构成的镜头,还是从咖啡馆到公交车的瞬间切换。

我尤其喜欢那个谈着喜剧剧本窗外突然动起来的镜头,一瞬间就像咖啡馆动了起来一样,我原以为只是两个场景直接通过正反打和一句话做了无缝衔接,但后面的剪辑更是魔幻。

太特么牛逼了,这个虚实的呈现,这种对盲人生活的想象真的是平时根本想不到注意不到的角度,那种错乱与不安全感。

整个形式可比推拿要牛逼啊。

看起来猎奇但恰恰是去猎奇化的。

我知道这个电影主要是因为盲视那个小说,虽然从故事上二者没有关系,但在一些概念上还是很有关联性的,这就是从盲视者的视角看世界啊。

“吓死我了,还以为是灯灭了,原来是瞎了。

”这里面这些人似乎更在乎722里的爆炸,但国内似乎更关注722里的枪击。

哦原来是女主写的小说,哇塞…这个文本…完完全全的影像魅力…音效做的也很好,金发女再张口就有键盘声了。

整个虚实设计相当有层次,四个人一环套一环,每个人的关系中都有魔幻的部分。

看到一小时去上了个厕所,感觉自己瞎了一样,明明看得见,却像是看不见。

这短发男幻视维伦纽瓦哈哈哈哈哈哈哈。

(又幻视拉斯冯。

)嗯?

这男的和女的都叫英格丽?

剧场里超强的戏力。

本来是没有对这片有任何想看的,因为知道它和我看的小说不是一回事,但最近看模仿,查盲视时看到这片,意外发现换海报了,点进去一看,居然是个裸女,完全和我想的不一样(因为之前那版黑色海报看着像底特律,完全没想到是和性有关的电影),友邻评分还很高,于是找来看,真是很惊喜,剪辑手法相当牛逼,翻友邻短评,胤祥居然是意外看到这片,他写“有时意外捡到宝的感觉真好”,同感。

6分。

最后结尾有点软。

 9 ) 《Blind》观后记

《Blind》这部电影有被译名为《盲恋》,也有被译名为《盲视》,《盲》,其实“盲恋”的意义过于狭小,“盲视”虽有些拗口,但更贴近主旨,《盲》就是直译了。

一个因病失明的女人,自困于自家咫尺与内心方余之地,在封困身体与禁锢心灵的时候,编写小说成为她唯一的出口。

独自抚养孩子试图逃脱生活困境却骤然失明的女子,独自生活精神封闭沉默寡言的屌丝男,富有魅力多金多情的已婚男子,小说的情节与现实的情景相穿,一时让人难以分清,可当已婚男子的行径越发吻合于女主的内心独白——他一定在外面有了情人了吧,而且小说中女主在晚餐中的骤然失明,种种线索才让观众厘清了现实与小说的分界线,与此同时也让观众明白了女主此时真实的内心写照。

小说中的女主既代表着影片女主自己,也代表着影片女主幻想出的丈夫的情人,所以女主为她笔下的女人安排了狼狈、可怜而又带着报复心理的情节,小说女主狼狈可怜的遭遇其实是女主失明后对不可见世界中的陌生人们所幻想出的淡漠、嘲讽态度的折射,对小说女主的报复既是出于对假想敌的恨意,也是出于对自己“无能状态”的愤懑。

在影片的高潮片段中,女主以小说女主的身份质问“偷情”的丈夫,却反被丈夫严斥,“你为什么要编这样的故事呢?

” “为什么不让她和他在一起?

”一个问题的答案实则是女主内心不安全感的真实反映,因为不安所以才会幻想,而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则是缺乏力量的女主对所有一切的“反击”,无能为力就只能在小说中以痛苦角色饰之。

电影的手法比较新颖,现实、幻想,真实的害怕、虚妄的操控,爱、恨、信、疑,一切杂糅在一起,明了而又模糊,顺理成章而又莫名其妙,只有当观众厘清现实与小说的分界,才能清楚感受到两条线索里的情感,也才能看明小说里贯穿的女主的不安、愤恨、害怕、不安全感以及无能感。

其实这也确实是盲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盲人来说。

何为真,何为虚,现实与幻想从来就分不开。

困于这样的境地,他人怎样的劝救都是无济于事,自囚者只能自救。

所以在影片高潮处女主质问丈夫反被训斥的片段,实则是女主自己对自己的反省。

当她终于踏出家门时,她不仅发现了自己的勇气,也发现了小说中从未出现的陌生人的友善。

盲人的世界里,真实与幻想并存,信与疑不可分,而只有控制住肆虐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才能触碰到真实,才能了解真实。

此理于常人同之。

二零一五年二月

 10 ) 一个盲女臆想出的淫乱世界,却也让人沉迷深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天堂(ID:dianyingnews)英格丽失明了。

完全失明,什么都看不见。

每天送丈夫出门上班后,她就摸索着泡一杯咖啡,然后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发呆。

有时候,一呆便是一整天。

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能感觉到丈夫出门后又悄悄回来。

不出声,就那么坐在另一张靠墙的椅子上,偷偷观察着她。

丈夫似乎还有了外遇。

他虽然口口声声赞美她的肉体,但晚上宁可敲击键盘,也不想跟她亲热,无论她怎么主动和诱惑,他都无动于衷。

反而在网上跟另一个女人聊骚。

且聊天内容不堪入目。

网络那端的女人名叫艾琳,跟前夫离婚后,从瑞典搬到了挪威的奥斯陆。

丈夫和这个女人很快就见面了。

俩人对彼此印象很好,相谈也甚欢。

然而,正在饭桌上娇嗔害羞的艾琳,眼前突然一黑,接着彻底失明。

之前她也有失明的迹象,如今与别人丈夫约会期间双目失明,丑态百出,算不算是报应?!

原以为艾琳失明后,丈夫会对这个女人失去性趣。

可俩人还是回了艾琳家,上了床,滚了床单。

一夜情后,艾琳怀孕了。

男人却提出分手并建议她把孩子拿掉。

原因是她一个盲人,照顾不好孩子,再者,即使生下来,她也永远不知道孩子的模样,无法亲眼看着孩子成长。

这个男人就是一彻头彻尾的混蛋,是个好色又没担当的渣男。

不仅玩弄了艾琳,还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妻子英格丽。

他跟妻子说要出席公司庆功会,实际上却跟几个男女躲在一间房一起开了个淫乱趴。

看到这,你是不是很同情眼盲的妻子英格丽?

她独自一人在家,行动不便,无人陪伴,还遭到丈夫背叛。

可事实真就如此?

不,并非如此。

事实上,这一切的荒唐和不可思议都是女主英格丽的幻想。

失明后,她变得焦虑又敏感。

眼睛看不见,脑子却更加活跃。

她总觉得丈夫对自己不忠,幻想躺在自己身边的丈夫正在跟别的女人云ooxx。

艾琳是她虚构出来的情敌。

埃纳尔也是女主幻想出来的人物。

埃纳尔是个变态单身男。

人长得丑陋又邋遢,喜欢偷窥,还有特殊性癖好。

他每天穿梭在城市街道,视奸每个从他身边走过的女性。

有时还偷偷跟在人身后,细嗅女人身上的味道,触摸女人金色发梢。

他住在艾琳隔壁楼,每晚都能看到洗过澡擦拭身体的艾琳。

他还刻意跟踪过艾琳,并故意制造机会跟对方搭讪。

为什么女主要塑造这样一个猥琐男?

为什么艾琳被塑造的那么凄惨?

为什么这两人就不能幸福的在一起?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幸福啊!

因为女主太脆弱和不安。

失去视力后,她内心充满了恐惧,以至于让她开始怀疑自己拥有的一切。

而艾琳的遭遇便是她最大的恐惧。

她怕失明后的自己被嫌弃,被抛弃,怕丈夫不同意眼瞎的自己生下腹中还未成型的孩子。

电影《盲视》的导演是曾荣获金奖编剧的艾斯基佛格。

这是他首部长片作品且一鸣惊人。

横扫国际各大影展,拿下柏林影展最佳欧洲电影奖、日舞影展世界电影单元最佳剧本奖,以及入围挪威奥斯卡七项大奖。

《盲视》透过独特的叙述结构,用影像来表现人的抽象意识和思维,将幻想与现实无缝对接,完美呈现了一个盲女的精神世界。

盲女在黑暗中对抗孤独,在孤独中寻求安慰,最终现实和幻想世界在空间、人物达到一种“共视”的相遇。

盲女也摆脱内心的脆弱和偏执,勇敢走出家门,再次面对这个充满危险却又精彩纷呈的世界。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你能多些幽默感。

《前夫》短评

探索感受一种叙事手法。

4分钟前
  • 查拉图克兰德
  • 较差

很特別的電影,不過只喜歡前半段。

7分钟前
  • 水原吸管
  • 还行

一般

10分钟前
  • ArenA
  • 还行

意识流手法描述盲人思维的电影。剪辑和叙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配乐和色调都十分考究,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很容易让初次观看者应接不暇,但一旦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就能完全融入盲女的内心世界。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冰红深蓝)

15分钟前
  • 海纳百川
  • 还行

.猜忌,怀疑,不安中的情欲幻想

16分钟前
  • 风铃草
  • 很差

中产无聊男比失明更让人绝望

21分钟前
  • zearq
  • 还行

没看下去,女主太丑。。

24分钟前
  • 向上吧!少楠
  • 较差

太闷了……说是今年的《登堂入室》差距还是有些大。

25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诡异的叙事镜头和顺序,智商不够看不懂

27分钟前
  • 奔奔
  • 较差

意识流肆意流淌,看着没劲

28分钟前
  • 嘻嘻弗斯
  • 较差

想象与具象的深度对话,幻想与现实的亲密交流。从坠陷自我困境的臆测和沉默,到探视内心世界的观察与剖白,再到攻克灵魂围城的自由和述说。从身体跳跃到呼吸,从视觉蔓延至触觉,细腻的,孤独的,自觉的,动人的。

29分钟前
  • Muto
  • 力荐

搂住影子就有舞伴。我不是盲的,可同样沉浸在想象世界,但现实总会把你拉进清晰刺眼的无边苦楚中。

32分钟前
  • 麻团
  • 还行

四星半//以视觉呈现意识 现实和构想之间的缝隙竟然是性的幻想也是处境的某种真实写照//电影居然能够完成这么多 剧本精巧又细腻 妙得很

33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接受无能。

35分钟前
  • 周腾他妈
  • 很差

失去视力后她试图把自己拖入一场又一场莫须有的危机中,用幻想丰满单薄的现实。描绘盲女的内心世界,具象化其心理危机。不断的跳切镜头如流水,太妙了。

38分钟前
  • 阿茶
  • 力荐

一部完全靠意识流堆砌的电影,说不好听些,就是靠脑洞yy出来的。这一点从全片的灰白色调便可以看出。其实导演的相法蛮不错的。将盲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具象化,永远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的盲人,老公没有偷情,没有对门失明的金发女,没有怀孕,只有她自己。线索繁杂而巧妙。只是前面半小时较为平庸。4.5星

4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但还是有很多旁白

43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女主长得好恐怖…😱 剪辑super good!!

44分钟前
  • 有只骗子
  • 还行

看不懂。

47分钟前
  • 年糕
  • 较差

失明的女人敏感地编织出一个故事,将想象和现实揉在一起,最终是爱治愈了这一切。

50分钟前
  • 纸鸢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