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于向远
主演:英旗,李德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6
简介:农民工李振业为了圆自己没有实现的大学梦,一家三口来到城市里好几年了,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自己的女儿倩倩身上。倩倩在市里一所重点中学就读,这是一个贵族学校有不少干部、大款子弟。学校费用很高,李振业起早贪黑地靠一辆人力三轮车为一家三口的生活奔波劳碌。他每天清早用三轮送女儿去学校,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哪怕是拣一个..详细 >
突然变难民题材,一脸懵逼。
回到住的地方 打开反锁的门 拿出鞋柜里的鞋 煤气阀 电 水也要开一下 然后客厅的灯 紧闭的窗 拉开窗帘 餐椅 放个免费的电影 悲伤就那么漫上来了
很淡,真实的无奈
看前半部分以為和back to Burgundy講一樣的故事 後來發現不是的 我根本看不出他想講什麼故事(攤手)這片子為啥能提名金獅???ps四川好人是什麼梗?跟孟京輝那個四川好人有啥關係麼#hkfff46@hk film archive @2017-12-09 22:02:34
6.18梅陇广场。导演的个人经验与政治立场输出片,很无聊讨厌
还可以啊。淡淡的,有矛盾有不堪但都谦谦有礼,我比较喜欢这种。(而且因为看了几句文字简介所以对于要出现难民元素也是有心理准备了。就没觉得突兀。)
浪费时间
巴黎飞香港航班上看的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这部电影很不错 有爱情 亲情 有人性的光辉 有残酷的现实 有美好的回忆 也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剧情很精彩 成人演员的演技很赞
结尾太突出,蹭时事过了,其余情感饱满,不错的家庭题材电影
家庭剧,处处神来之笔。比如喜当妈,比如如何解开一双不愿分开的难民小朋友的手,尤其是导演用前作中几位相同主演的影像片段来表现他们年轻岁月,延续着马赛的城市变迁。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一首轻漾的老歌
非常法国。散淡的叙事方式,直白的人物对话,少许加点哲理文学,主题永远都绕不开那白左情怀。。。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中老年三兄妹和难民三兄妹在桥下大声呼唤手足名字 故乡是曾经觉得永远回不去但也可能会回去的地方吧
前半段拍得太隐晦,让人昏昏欲睡,一直也没看懂他们一直在说的工人阶级到底想表达什么…后半段的难民桥段虽然转得略为生硬,但是对比衬托效果还是有的。PS 那段回忆的夏日时光真的是美得要命了
节奏很慢,叙事很简洁,讨论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值得一看。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当生活变得宽容,不再争锋相对的时候。三个难民孩子又进入了生活,生活总会有意外和惊喜。矛盾总会被化解,化解就是一刻的事。小细节我也不想深究,看完整部片子,我也变得宽容了很多。ps 难民小女孩真的美,是那种地中海的美。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突然变难民题材,一脸懵逼。
回到住的地方 打开反锁的门 拿出鞋柜里的鞋 煤气阀 电 水也要开一下 然后客厅的灯 紧闭的窗 拉开窗帘 餐椅 放个免费的电影 悲伤就那么漫上来了
很淡,真实的无奈
看前半部分以為和back to Burgundy講一樣的故事 後來發現不是的 我根本看不出他想講什麼故事(攤手)這片子為啥能提名金獅???ps四川好人是什麼梗?跟孟京輝那個四川好人有啥關係麼#hkfff46@hk film archive @2017-12-09 22:02:34
6.18梅陇广场。导演的个人经验与政治立场输出片,很无聊讨厌
还可以啊。淡淡的,有矛盾有不堪但都谦谦有礼,我比较喜欢这种。(而且因为看了几句文字简介所以对于要出现难民元素也是有心理准备了。就没觉得突兀。)
浪费时间
巴黎飞香港航班上看的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这部电影很不错 有爱情 亲情 有人性的光辉 有残酷的现实 有美好的回忆 也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剧情很精彩 成人演员的演技很赞
结尾太突出,蹭时事过了,其余情感饱满,不错的家庭题材电影
家庭剧,处处神来之笔。比如喜当妈,比如如何解开一双不愿分开的难民小朋友的手,尤其是导演用前作中几位相同主演的影像片段来表现他们年轻岁月,延续着马赛的城市变迁。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属于那种电影节上最不会有耐心去体味,但其实挺舒服的电影。导演是典型68一代,14岁加入法共,24岁决裂。如此私人影像,恐怕也代表了已老去那代法国左翼在现实政治如此令人心灰意冷之下,力不从心的生命絮语。一整部电影何尝不就是为了Bob Dylan那一曲I want you,贵在真诚,包括难民那段。
一首轻漾的老歌
非常法国。散淡的叙事方式,直白的人物对话,少许加点哲理文学,主题永远都绕不开那白左情怀。。。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幕中老年三兄妹和难民三兄妹在桥下大声呼唤手足名字 故乡是曾经觉得永远回不去但也可能会回去的地方吧
前半段拍得太隐晦,让人昏昏欲睡,一直也没看懂他们一直在说的工人阶级到底想表达什么…后半段的难民桥段虽然转得略为生硬,但是对比衬托效果还是有的。PS 那段回忆的夏日时光真的是美得要命了
节奏很慢,叙事很简洁,讨论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冲突,值得一看。
越到后面越有魅力。当生活变得宽容,不再争锋相对的时候。三个难民孩子又进入了生活,生活总会有意外和惊喜。矛盾总会被化解,化解就是一刻的事。小细节我也不想深究,看完整部片子,我也变得宽容了很多。ps 难民小女孩真的美,是那种地中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