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的贺岁喜剧《拜见岳父大人》终于到了第3集。
从片名看,似乎剧情中心转到了Focker家族的第三代,然而片中实际的冲突中心还是发生在岳父和女婿之间,看来还是中文片名更适合一些。
本片总体笑点比较牵强,但是作为睡前观看的轻松电影还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扮演医药销售的尤物是Jessica Alba,就是主演Sin City和Fantastic Four的女主角。
不过她似乎因为出演此片而获得了烂番茄奖的女配角提名,似乎有些吃力不讨好。
这个系列到第三部,真的没什么东西好讲了,只能往夫妻两人出轨的问题上靠。
由于情节本身已经很不靠谱,所以笑料单独拿出来看还算不错,但合起来就不行了。
杰西卡·阿尔芭扮演花瓶依然称职。
但她年岁也不小了,再不仔细找个好角色。。
看看同一代的波特曼还有斯佳丽,要努力啊!!
一:岳父与女婿,越玩越“基情” 换导不换演,第三部拜见岳父大人的路线走的还是老路,算是比较正确的,也是很明智的,毕竟前两部的口碑很重要。
当然,新导演对电影也把握的很好,功虽不多,却没什么错。
唯一值得说一点的是,这位《美国派》导演的接手,让这部电影的性倒是多了一个层次。
不仅异性间的荷尔蒙乱飞,连同性的有爱也临门插上一脚,不得不说,岳父与女婿之间的watching you游戏真是越玩越基情了。
若是再有第四部,估计这两人就得走到一起了,还是老话说得好啊——打是情,骂是爱。
衷心祝愿这俩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故事的延续故事叙述三步走,从初见岳父,到亲家相见,再到最新的身为人父,肩负家庭重担,格雷格·福克身上浓缩了一个男人成熟的过程和其中的艰难,可谓是一份关于男性成长的简化报告。
不过,当这一切以他和岳父之间喜剧化的你争我斗表现出来,却又是另一番有趣的故事了。
第三集的故事被设置在10年后,格雷格在经历了与岳父大人杰克的一系列"斗法"后,终于获得认可,也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而两个孩子也相继出生成长。
为了改善生活,格雷格还在一家药品公司找了一份兼职工作,然而他哪里想到这让他岳父担心自己的孙子是否能受到好的照顾,于是以照看孙子为名,他重新回到了格雷格的生活。
而同时,帕梅拉的前男友凯文也突然出现,格雷格要一边忙着吃醋,一边忙着向多疑的岳父证明自己可以照料这个家庭,当然,杰克的“忽悠”在先,一个“father”的虚名就让格雷格飘飘欲仙了,那个教父式的见面桥段实在是有趣。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起美女销售引发的"小药丸"危机让格雷格的生活更是一片大乱。
于是,在种种误解、猜疑和杰克的特工侦查之后,这场岳父与女婿的斗法再一次开始。
三:打酱油的真与假 电影除了岳父与女婿的主线外,还有另外几条算是打酱油的支线情节。
当然,打酱油打的好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
先说说杰西卡与欧文这俩位俊男靓女组合的酱油党。
俩人的任务分配的挺好,杰西卡扮演美女药品销售,大胆的勾引格雷格,欧文则是痴情王子,对帕梅拉余情未了。
格雷格一边与岳父过招,一边还得防着欧文插足,一边还得警惕杰西卡的诱惑,这业余生活该是多么的丰富啊。
当然,还少不了两个小家伙的从中捣蛋。
但说起来,杰西卡与欧文的打酱油实在是有些真,除了卖相还是卖相,而且还都饱受摧残,太可惜杰西卡的那具胴体了。
反倒是霍夫曼夫妇的酱油打的不错,其中的几个镜头很有喜感。
尤其是霍夫曼老当益壮,跳起西班牙的斗牛舞,简直萌呆了。
总体来说,这仍然是一部保留了原味的喜剧电影。
看过《拜见岳父大人》1和2,不过并没有兴趣继续看3,直到听说有杰西卡·阿尔巴出演。
我喜欢这个美国小妞,博客的影评中有很多她的电影,有的片子甚至明知其烂还是看了,就是因为有她。
现在,她已为人母,可是魅力不减,依然可以成为让我看一部烂片的理由,比如这一部《拜见岳父大人3》。
说它烂是因为它的俗套和无聊。
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男主人公与未婚妻父母见面的经过,第二部是关于双方父母见面的,第三部顺理成章地讲起了婚后生活。
影片原名是Little Fockers,是指Focker家的孩子,可是孩子的戏份并不多,矛盾还是出现在男主人公与其岳父之间。
按说讲述婆媳矛盾的故事很多,丈婿矛盾的不过,两个男人之间本可以擦出更有趣的火花,可是影片可悲地选择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结尾更加可悲地进入了合家团圆的套路,而最可悲的是从矛盾到团圆的过程太过生硬,太不自然,更显得那些矛盾像是在小孩过家家。
阿尔巴也让我失望。
首先是戏份太少,只是一个类似小三的配角,第二是这妞年届30仍安于当一个花瓶,实在是有点不思进取。
国内的徐小姐静蕾也属于不会演戏、当了多年花瓶的,现如今致力于多元化发展,已经成功转型为徐才女和徐老板,阿小姐尔巴实在是应该参考一下。
《拜见岳父大人3》系列走到了如今的第三部,应该说是愈发老成持重,力道浑厚而更加质朴。
格雷格从一名平凡无奇的护士,升到了护士长,职位升级的同时,辈分也跟着在长。
当然,不能因为其中的一个孩子不愿意同他交流,就武断地说他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吧。
本·斯蒂勒的表演张力日益出彩,也难怪他已经逐渐取代了喜剧之王金·凯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尽管他试图转型,但就试水的《灵数23》来看,失败异常。
当下的北美喜剧电影舞台的顶梁柱,非本·斯蒂勒与亚当·桑德勒莫属。
婚姻问题中的林林总总,向来都是影片探讨的焦点,编剧们也乐意去描摹生活中的点滴来同观影者进行思想上的互动。
而这其中,“婚外情”又是时下最热,也最具噱头的元素。
精神上的出轨与肉体上的出轨相比,好处多多,自是无须赘述。
跟随者电影主角一道沾花惹草,朝三暮四而乐在其中,这何尝不属于精神出轨?
为此,杰西卡·阿尔巴的角色定位与形象就活灵活现,深得观众青睐了。
牺牲色相的颠覆,对她来说,似乎是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心中的杀手》、《I JUST HAD SEX》MV等一系列作品,让人们领略到了“隐形女侠”的别样风情。
影片中她神经大条而不乏放浪形骸之外的表演,确是不可多得的调味剂。
其实,倒希望国内也能多尝试拍摄关注民生,反映最平凡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电影。
而不是那些,要么是艺术修饰过于浓重,缺失真实质感的小众文艺片;要么是灯红酒绿,拜金享乐思潮之下的情情爱爱;要么是媚俗粗鄙,毫无营养可言的山寨喜剧;要么又是索然无味,令人腻烦的冷饭。
并不要求剧情多么标新立异,涵义多么博大精深,有时候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内核,恰恰是最打动人心的。
之前有点分不清Ben Stiller和Adam Sandler。
两个人都是喜剧演员,但现在明显喜欢Sandler多一些。
是因为他演过的那几部严肃题材的片子吧。
Meet the Fockers甚至成了保存电影之一。
归功于里面可爱的宝宝。
前一部日落号列车那么沉重,势必需要一部轻松的进行调剂。
感觉编剧已经有点才尽。
没有太多新意,但是作为搞笑,已经足够。
黑帮音乐配得很有喜感。
《拜见岳父大人1 2 3系列》,基本可以归纳为是一个挑剔岳父对倒霉毛脚女婿从“排斥—接受—认可”这样的三个态度变迁过程。
应该讲还是第1集拍得最好,人物情节设定最为自然合理,笑料也是最多的。
后面2部虽然有达斯汀·霍夫曼和芭芭拉·史翠珊这样的大腕助场加入,但多少让人还是有些感觉是刻意在“狗尾续貂”的味道。
倒霉女婿法克先生为了他深爱的女友,忍受着女友家人一次次的羞辱。
并此后长期饱受“彪悍岳父恐惧症”的阴影……特别是在第1集里面,看到他把一切都搞砸后大闹机舱时,感觉太心酸了,真是倒霉到家。
其实只是处事方法与思维迥异,却造成了岳、婿两代人之间的种种矛盾。
但往往是这类“看似的小矛盾”,恰恰是最难被轻易化解的。
话说,第一次去老丈人家要真捅出这么多娄子,肯定被人直接判OUT了,干脆直接屎了算了。
呵呵,美国岳父VS中国帐目娘,半斤八两!!!
人生不总是激情,大多时候都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
在这平静而絮叨的生活中温情喜剧总会给我们一点点感动,一丝丝温暖,开心的一笑!
电影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罗伯特.德尼罗硬汉冷峻背后的慈爱关怀是对生活的最好诠释!
本年戛纳电影节主席的角色令这部电影更能映衬电影人的意义!
.....适合你和你的男朋友(女朋友)坐在沙发上,想象着未来的生活,品味着影片中的小笑料,挖着西瓜,你一口,他(她)一口...看完后会心一笑,一起睡去!
第二天迎来美丽鲜亮的新的一天...
看了毛脚上门和亲家碰头的前两部再看三集也就是水到渠成走走过场,所幸还是有让人大笑的狗血桥段,不过全片也就是美剧编剧大电影的水准。
我就是来看看是什么妖怪导演能把德尼罗和霍夫曼同时骗来演这么个玩意儿 一二部有些plot还能笑笑昂 第三部就是烂梗各种低级巧合(虽然一二部也有,但还没让人这么反感)给两星不能再多了习惯性看电影看完整个系列(强迫症) 明知踩雷还得看不看难受 但看完更难受实话
这部居然华语场刊才0.6吗???安徒生童话《The Snow Queen》的高水准当代新编。类《色戒》的剧本结构,却更艰涩,双线并行,一条是童话里的The Snow Queen和Bianca,一条是现实中的Cristina和Jeanne,双线交织,共同构建起“女王与信徒”间错综复杂、五光十色的关系。最厉害的是在童话与现实间的轻盈穿梭——一个Jeanne从模型窗口看向内部的眼部特写,反打到冰雪女王从床上起身,在逐渐刺眼的白光中走向窗边,窗外景色已变换成真正的冰雪国度——四两拨千斤,技法上的成功、影像上的胜利。虽然节奏缓慢氛围阴森是对观众不太友好,但也能看到作者生怕观众看不懂在尝试解释,比同样有着coming of age主题的Dreams强多了,再次痛骂本届柏淋评审团和Todd Haynes。
下辈子换我和玛丽昂演吻戏好吗?
慢节奏不是问题,问题是无论声画还是情节都太单薄了,最后让女主下头的竟然是这么个戏码,直白又无聊
3.5
#75Berlinale Premiere前半段和逛景片的片段我是喜欢的。以关手电筒和放映机直射以及白屏画面来模拟影院的开关灯,并以此构建的入梦与出梦的场景是有达到模糊现实与梦境的效果。虽然也已经算是元电影的标配视听了。但最后的落点真的一言难尽,而人物落点悬浮就导致情感完全不具备说服力,Pua和反pua桥段就更显得僵硬至极。本来想说不那么“元”可能算得上是个优点,但细想了想,它可能连最基本的一个元电影叙事都写不好……
3.5.
@Berlinale 这是一部有特色的电影。节奏摄影剧本表演做到了统一。可能很多观众坐不住,因为节奏缓慢不说,几乎没配乐,剧情也肯定看不太懂,整部电影那个静到不行。这也算是一种风格吧。我想了一个下午是该讨厌它还是喜欢它…那就如冰雪女王的信徒们盲目地热爱它好了!
优雅阴森缓慢恐怖,没有退步就是进步的欧洲幽灵影像
1.5 开篇闪过不知道多少个公共基金项目,看完只有对西欧福地无限funding的羡慕&憎恨,这种空洞到连概念都不solid的项目都是怎么拿到钱的(这还用问当然是靠人脉和白皮(bushi
0/5。又臭又长,亲的吓我一跳,歌迪亚这么想不开?接这个本子?
#Berlinale75 首映场将近一半的人睡着了。
#75th Berlinale# 主竞赛l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奖欧美导演眼中的雪女传说?奇幻与悬疑,现实与虚构并置的古典舞台剧,一幕又一幕精致构图编织成的绝美幻梦。投影仪闪烁漂浮的七彩光影、纷纷扬扬的雪中城堡、晶莹剔透的钻石连衣裙令人着迷,但诡谲的配乐和沉闷的氛围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昏睡,两星给玛丽昂•歌迪亚。
Forgive me for not understanding.
2021年在圣塞主竞赛看其上一部作品就觉得空洞至极,这部加个加个更,法国影视业钱再多也别一直生产试听垃圾呀
拉到极致就是女性体验一把第一性快感,但实在是个加长版商业广告,对于两位女主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个人魅力展现机会,每一帧拿出来都能做形象照,其他的真的是不明所以。
这姐的生涯新低,看这样没才华没能力的导演搁这儿硬拍是真难受啊!不要期待歌迪亚这次能拿下表演奖,她只是被安排美美的当好女王本王,表演上根本毫无发挥空间,也并不是本片的主角。
不是我的type,有点如梦似幻了,但是像这类片子感觉很容易得奖,押一个
看完全片没睡着打败99%同场次观众
#Berlinale2025:最怕的就是这类电影,空洞造作,5分钟精华的short拍成120分钟电影就是对观众的侮辱。
小姑娘演得很卖力,可惜摊上一个无病呻吟的剧本,玛丽昂也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