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陈思诚在这部片子中尽耍酷了,可能人物的设定就是这样?
不了解。
饰演傻子弟弟的包贝尔还比较合适,关于喜剧的东西全部发生在他身上,挺有趣的,包括黄小蕾那一段也很逗。
不过最后弟弟得绝症这一块总感觉有些刻意煽情了,不过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男主才开始真正醒悟,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去,整体还是不错的。
不过整个故事总感觉很像男版的《一夜惊喜》,全程都是寻找孩子妈的事儿,个人觉得有点不如《一夜惊喜》,但也可一看。
有一句台词很棒:"一个男人最重要保护四样东西,脚下的土地,家里的父母,怀里的女人,身边的兄弟。
”
这个高分是给宝贝尔的。
爱奇艺8.8分,这里才5.2分,真是相差甚远啊😀为了缓解这几天看大片的心情,想找点喜剧温馨类的,结果不小心找到了小心。
没想到也挺惊喜的。
跟那些大咖们专业视角比不了,我只看片子是否能看的下去,有没有让我心随动或者乐没乐。
电影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打发时间的工具,或者是对爱豆的支持,也是是灵魂的享受。
只要有让你没觉得太浪费就好了呀!
前面挺逗的,后面挺感人的。
弹幕里都各种表白道歉找人的,看来很多人还是很有故事的啊!
所以配瓶酒,一起好好欣赏,有何不好?
不好就走掉呗!
最后包贝尔媳妇还出演小花,挺意外的。
包贝尔真的是好演员,以后一定可以的!
加油!
包饺子也喜欢李现😆😆😆😆😆😆😆😆😆😆😆😆😆😆😆😆😆😆😆这一家人都很可爱逗比!
有观众缘,可以!
——意蕴篇 一路顺疯,一路西行。
一场朝圣,一次披着喜剧外衣的苦行与修行,一段寻觅原初返朴归真的历程。
一次生命的循环与提升,告诉我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总是迎来生,送走死,天地间尘土飞扬,却又始终有常。
开头的确是喜剧的开场,却隐隐约约总有一种忧伤在弥漫。
每一次的狂欢和闹腾都及时地插入一笔疏淡的追怀。
后半场开始断断续续地流泪。
为那些留得住的,留不住的,找得回的,找不回的。
人生就是一场红尘中的历劫与修行,只为寻找冥冥中的定数,一些最初最淳真的感动和珍贵。
从都市到香格里拉,一个空间上的旅程,对应着三种心灵上的旅程:一,由迷失到寻回,由迷惑到解惑;二、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由一份纯粹的想象之死到现实之死,由心灵的假死到心灵的新生;三、由逃避到面对,由推卸到承担。
这三种旅程,在章开与章心的身上一路展开,一路重合。
——人物篇 章心有些像经典作品中的那种经典的不健全心智人物,借由这样的人物来达到随时说出真相,推动或反转剧情的效果。
但这里我更想就从他的名字来谈谈这个人物。
章心的角色名字,本身就有意无意地承担了两层意思:一是象征着某种“初心”;二是引导他人寻回“初心”。
小花是章心失去的乐园,是他的梦想与温暖。
但寻找尘世并不存在的人与事,他的旅程结果必然是死亡。
死亡,也是一种回归。
过于纯粹的东西,如果长久存在,那电影就变成了童话。
但是没有这种纯粹的存在,电影就失去了那一缕光线的烛照。
孩童是会长大的,心智不成长的章心,就成为了这样一种烛照心灵的光亮。
他像一面镜子,承接来自天堂的光,折射给周围虚假纷扰的众生。
初心,不是万能的,可是失去了初心,却是万万不能。
(演绎小吐C:包贝尔的章心在喜剧桥段之中表现不错,但演家常戏与感情戏却稍嫌僵硬和造作。
七岁孩子也不能像您这样老张个大嘴呀!
来,递餐巾……) 幸好,章开从来没有完全失去,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完全失去。
章开与章心不同,章心看起来闹腾,实际上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参照系。
而章开的被闹,被怀孕,被报复,却一步步促成了他形象的转变和感情的成长。
章开表面上是正常的,在外面是一个年轻有为的专业精英,在家里是一个“能干懂事”的大儿子。
可实际上呢?
章开在情感方面是晚熟的,他游离于社会传统规则之外,一直未能认识所谓“责任”的意义。
他内心柔软却并不透彻,他的特点之一就是怕“麻烦”,无论是弟弟还是前女友,都被他视为“麻烦”。
人生的悖论之一却是越怕麻烦麻烦越找你,当他明白了麻烦正是责任与担当的另一面,珍惜你所谓的麻烦等于珍惜人生之时,他作为一个男人,才真正成熟了一大步。
章开这个人物的演绎难就难在如何在他的“渣”与他的“真”、他的“花”与他的“执”,他的外表与他的内心,他的前期与他的后期间找到平衡。
陈思诚在这方面有一些优势:一是他经意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孩子气,与章心不同,是一种掩藏在“花心”与张扬的“帅气”之后的纯真,更具层次感。
二是他所擅长的情感戏,也很好地打通了人物外表与内心的反差,让人自然而然地贴近了这个貌似风流不羁实则内心柔软的男人。
正是这个男人,用一种既主动又被动、既旁观又参与的方式,一步步从都市来到了自然,从车行变成了步行,从迷茫转成了坚定,最终寻回了失落的“初心”,寻回了曾被自己所无视的珍贵。
(演绎小吐C:苦大仇深的陈思诚同学,我从始至终笑不出来,一定有你那苦大仇深表情的原因。
如此忧郁深沉,你以为你在演文艺片么?
好吧我知道有章心在闹腾,你当然不能太闹腾,但是你的忧郁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但作为一个非常熟悉你荧屏形象的粉丝我很清楚,你闹腾起来太可怕,所以还是就这样吧,我不能求全责备……)——结构篇 电影的显性结构其实就是几个世纪前流浪汉小说、骑士小说的后裔之一,旅程(冒险)中的每一个事件串联组成了整个叙事结构,稍为精致的是,电影中的每一个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的意味与作用。
旅程是为了寻找,寻找的是症结和破解症结的钥匙,而他们遇到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推动着主人公离爱与责任(或者说是他对爱与责任的认识)越来越近。
而隐线的叙事结构则由男性功能的失去与复归来承担了,并由此统合了一串的二元对立:都市/自然、游戏/责任、伪装/真实、浮华/纯真、不举/健康、死亡/新生…… “不举”是原因,更是一个结果。
这是一个直白的隐喻,喻示着最终所寻觅的,还是灵与肉的统一。
也许章开并没有确定爱情,但他确定了爱与责任的统一。
爱情未必是最感人的,在现实生活中,理智与责任才是灵魂与精神的体现。
不承担责任的男人,灵肉分离之下,“不举”就是一个长久的结果。
(话说这真理想啊……) (最后一个小吐C:本片的忧伤与感动是本片号称“喜剧”最大的特色!
至于那几个真正的喜剧桥段,太老土了好吗?
抢花球捉奸之类的场面一拉开立马知道下面要干什么,扶额……) 电影的结尾,章心完成了尘世的历劫,回归天地。
章开完成了一场红尘的历劫,回归自我。
那么观众呢?
他们或许,完成了一次开心的历劫。
其实,开心,并不仅仅以笑来定位。
有时候,哭泣流泪,也是一种“开”心。
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心”本无物,何来染尘的境界。
所以,时时勤拂拭,莫使灵台染尘埃还是需要的。
从浮华的都市西行到云南,到香格里拉的自然天地之中,人性也一步步走向了真实和原初。
被喧嚣掩盖的人世之爱,被匆忙的日常生活所麻木的亲情,都在虫儿飞的旋律中一点点露出了本来面目。
那支终于没有点燃的烟,同样是一种责任的彰显。
人,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活。
章开再次背起了弟弟,一如小时候那样。
章心看到了小花,一如梦想中那样。
那些过于纯粹的,度完劫重归天地,那些过于晚熟的,找寻之后获得新生。
那么你呢?
人生这一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疯狂之处。
愿你一路顺疯。
电影上映之际,有人把这部电影和《泰囧》做比较,我在想,中国内地的轻喜剧能和《泰囧》做个比较,那应该还不错吧。
于是耐着性子看完了,回味下这部片子,失望是自然的。
首先,影片角色的定位不够明确,包贝尔饰演的章心其实是负责搞笑的,虽然有搞笑的情节,不过看了之后并没有想笑的意愿,如果说大闹婚礼抢花球好笑的话,那真的是有点嘀咕大家的笑点了,要不就是那句“和我哥在床上打架的女人”,或者是晚上睡不着撒桥的样子,又或者是洗澡时放屁的声音……,这些场景我都没笑,也就是买冰淇淋的那个场景,还差强人意。
编辑在这个人物身上没有加强喜剧的笔墨,反而到影片的中场死命地把他往温馨煽情的定位上撤,以至于《一路顺疯》的“疯”没有呈现出来。
相较于王宝强在《泰囧》中角色,不管是仙人掌桥段、推拿情节、电梯部分……等都很调动观众的笑神经,虽然在徐峥和王宝强两人在桥上照相留影翻出其笔记本的场景,触动观众那柔软的一片温情,也只是点到为止,让观众笑翻全场之余又回味无穷。
对于主角章开,他应该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花心大萝卜,可是除去那本美女记录本之外,从影片来看,他就是个爱妈妈和兄弟的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呀,好青年呢。
既然要表现他花,为嘛不浓墨重彩地渲染呢?
既然是旅行途中的影片,表现云川风景的情节和人文画面也是很少,只是用动画的形式呈现旅程的风景,实在是没多大意思。
相较而言,《泰囧》可是名副其实的泰国旅程影片。
如果说这部影片出彩的地方,也就是只是鲍起静饰演的章妈妈了,虽然镜头不多,把一个拥有智慧、慈爱、豁达的母亲形象表现的丝丝入扣。
很喜欢这个香港演员。
台词的话,最有印象的是那句“一个男人,最需要保护的四样东西,脚下的土地,家里的父母,怀里的女人,身边的兄弟”而至于结尾的那句“人生就像是一辆车,从起点开往终点。
中途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结伴而行,有人挥手告别,有的人可能只是顺风车上的一个旅客,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一生”这个台词真的蛮蹩脚的套用最后的台词,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戏,从片头到片尾,有人负责花心,有人负责搞笑,有人释放温情,有人奉献善意,有的人可能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却不经意间映入观众的心底。
刚看完电影后,突然间有些思绪,就想来写写,其实之前也有想过,家里如果有一个身体或智力不健全的孩子怎么办,作为父母会不会觉得很绝望,对于生活或则精神上会不会很心力交瘁,但是看到影片中,弟弟和家人的生活状态,还是觉得很感动,对于现实的类似家庭来说,是不是起到一个很好的引领或则鼓舞的方向呢。
影片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妈妈说的那句“一个男人最起码要会保护四样东西,脚下的土地,家里的父母,怀里的女人,身边的兄弟”,短短的四句话,却包含了我们在行走的路上所要担负的责任。
在影片中陈思成所饰演的花心妇产医生,最后通过寻找……回到初心,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回到初心,因为剧情只是生活的片段化,真实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在继续,不管是影片还是生活,我想说,简单就好……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儿时吟唱的旋律依然那样柔和婉转地荡漾着我,心上的窗仿佛被拉开一条窄窄的缝隙,有微凉的风悄无声息地钻进来。
很多时候,我们有太多的人,谁都有过这样一个梦,想着能驾着时光穿梭机器,如多年前那样摇晃着树袋熊似的身体,再度搂着哥哥沉沉入睡,把那耳熟能详的歌谣再默念几遍——谁能够有如此之幸,似章心那般,看似饱受麻烦,脖颈间缠绕的脐带,为他拦腰截断红尘的烦恼,却永恒地挽留住七岁时的纯真?
难道就没有羡慕吗,尽管这样的羡慕往往捎带一层圆滑的隔膜。
此剧虽然沿袭了所有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相处模式,兄弟俩平常天天在一处较劲嬉闹,小花是章心的精神支柱,找到孩子妈则是章开的燃眉之急,周旋于各个前女友之间,两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兀自焦躁和踟躇,章开烦他并不是全无道理,偶尔相交便鸡飞狗跳。
所以这一段关于追寻的旅程显得太过奔忙,一路顺疯一路闹腾,回首来时路,它似乎不该定义为纯粹的喜剧,宛如极速旋转的圆舞曲总是在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你刚想笑,忧伤便适时的淡淡的娉娉而来。
从一开始,故事就是背着责任的包袱在匍匐前进。
前半段的节奏过快,一段抑扬顿挫的配乐,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编排和停顿间隙都略微感到有些急促和跳脱,以至于后来游走至煽情处,突然变得缓慢起来,前面所有刻意的欢笑,更像是裹挟在剧情里,一笔待过的滑稽,更添几分悲凉。
这里没有恶俗的男欢女爱,所有的爱情都被充作所谓的笑料,化作一记长鞭,一鞭鞭催促章开寻回迷失的初心。
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接纳,不断地顿悟,从而不断地回归。
章开其实是个脸谱化的人物,单调而统一,矛盾而立体,总是四肢健全而情感缺失,本身局限性于此,虽然驾轻就熟虽然怕麻烦但是每一次当麻烦真正的来临时,来自各种压迫各种心理障碍的煎熬,他也只有去面对。
人行于世,每一次亲近自然的旅途都是对神的一次拜谒。
浓墨重彩描绘的,从来都是责任二字。
章心虽然呆傻但却灵动活跃,利用章开怕麻烦的属性作为参照物,不断地制造新的麻烦来牵扯章开几乎全程僵硬的神经,都市里红男绿女纸醉金迷,被动碰撞的刺激与麻痹,长久以来成人固化的思维,唤醒曾经最初的自己。
我是从章开看到小兰许愿的红飘带那时开始动容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人生就像一辆车,有人上来有人下去,滚滚洪流里多少擦肩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许你不会记得有哪些过客,向你微笑致意然后挥手告别,但是有的人却因此,以你为一生……从成都到香格里拉,从尘世到天堂。
人们总是喜欢玩一语成谶的游戏来满足煽情的目的。
于是这一段直通天堂的旅途,哥哥再次背起了弟弟,弟弟气若游丝地伏在哥哥的背上,再没多少生气。
细碎的光芒慈爱地笼罩着兄弟俩一步步向上攀爬的背影,剧情正值此处,小哀伤逐渐弥漫开来,歌声悠扬伴随四周簇拥的色彩斑斓的经幡轻轻地飘荡,好像前方很快就会传来佛祖笃定而温暖的祷告声,一路充满了朝圣的气息。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看完突然想去香格里拉走一走了,你呢?
实在是太扯了,侮辱观众智商。
千万不能花钱去电影院。。。。。。。。。。。。。。。。。。。。。。。。。。。。。。。。。。。。。。。。。。。。。。。。。。。。。。。。。。。。。。。。。。。。。。。。。。。。。。。。。。。。。。。。。。。。。。。。。。。。。。。。。。。。。。。。。。。。。。。。。。。。。。。。。。。。。。。。。。。。。。。。。。。。。。。。。。。。。。。。。。。。。。。。。。。。。。。。。。。。。。。。。。。。。。。。。。。。。。。。。。。。。。。。。。。。。。。。。。。。。。。。。。。。。。。。。。。。。。。。。。。。。。。。。。。。。。。。。。。。。。。。。。。。。。。。。。。。。。。。。。。。。。。。。。。。。。。。。。。。。。。。。。。。。。。。。。。。。。。。。。。。。。。。。。。。。。。。。。。。。。。。。。。。。。。。。。。。。。。。。。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小,还处于沉浸在种马小说里的主人公的状态,然后非常佩服章开开挂似的泡妞人生(捂脸)。
尤其是章开回忆小兰还是护士的那个片段,简直对白衣天使的小兰惊为天人,对剧情反倒是没怎么在意没怎么理解。
时隔几年,对电影也有了一些个人审美,偶然再看了一遍。
呃,怎么说呢,剧情普通,故事情节老套。
故事由亲情和“爱情”两条支线交错相辅相成来讲述,穿插了泪点和搞笑,可惜情节不行,有种强行加戏的感觉,导致泪点“泪”不出来。
演员演技有点刻意,让观众看得尴尬😅,有些笑不来。
接近末尾至结尾,方式就有点“五毛钱特效”了哈,强行尬泪可不行。
总结,这部戏呢简单明了不烧脑,就是没啥意义,打发时间呗→_→ 最后,给个三星吧。
其中两星给章开回忆小兰护士的片段。
对,就是那一两分钟的片段。
童鞋你如果不是冲着这个片段去看的,那我不推荐你看这部电影>_<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更偏爱能讲好故事的那一种。
本片缺点明显,优点也明显。
用力过度是现在很多影片都犯的通病,这里我没加“国产”二字,因为这个毛病不是国产片的专利。
就如同某种疾病全球都有,只是某一个国家犯病的多了,你就说这是这个国家专有疾病,不贴切。
在喜剧情节设计方面,大多数想讲故事的导演,总在忧心故事过程中观众太无聊,而“贴心”的去加入一些俗套的、充满借鉴意味的、甚至没有道理没有意义,只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情节。
这些情节既不能表现人物特点,又不能推动情节发展。
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本片即有此病,喜剧部分并不出彩,而且每次观众刚要沉浸于喜剧的时候,又放出一段音乐强行抒情,搞得人不知所云。
但同时它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除去一些粗枝烂叶以后,留下的整个故事情节,干净、温暖又感人。
这种情绪是会在电影结束之后,当那些无谓的情节都淡去之后,依然时不时触碰人的心弦,让人在某个午后,突然间涌上心头的温暖。
这也是电影的艺术性吧,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能通过电影,看到这世界横向与纵向间其他的人生,我想也会增加生命的厚度。
后来我又想到,如果换一种形式,假如没有那些喜剧情节呢?
就只是哥哥带着一个智力有缺陷却十分信任他、爱着他的弟弟,开着车在一路风景的公路上奔行。
就只是寻找和得到,就只是不懂付出到感恩生活。
这辈子我拥有的不多,我拥有的记忆不多,但都给了那个对我笑得甜甜的女孩。
我拥有的爱不多,但都给了那个嘴上总是怼我,但我知道是世界上我唯一的哥哥。
人啊,有时候就只能往前看,因为身后的烟尘太大,眼泪会止不住的。
近年来的电影,最后都会落脚于亲情,一路 顺疯也不例外,是不是因为这样就提高了影片的内涵。
剧情真是太简单了,么有一点意外,更没有 惊喜。
完全依靠一个7岁的孩子在为 影片的笑点添砖加瓦的感觉,卖萌吗在? 其实是不是另一个皇帝的新装的感觉,因为小孩都敢于说实话,讲真话。
因为平时 喜剧看得少,最怕是那种恶搞的喜剧,完全不符合人的常理思维,胡搅蛮缠的制造点啥出来,让人看得很不顺眼啊。。。。。。
电影里面最好的台词莫过于男人应该保护好的 4样的东西,家乡的土地,家里的父母,怀里的女人还有个兄弟。
是的,突然会觉得一个男人其实很是伟大的,至少承担的东西就很多。。。
最后影片关于责任和关于爱情的东西,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是因为女主觉换得太多还是什么影片的结尾以人在囧途的放映,其实跟第一部比起来这就 差很多,有些东西就是超越不了的,第一部的东西拍出来永远都是好看一些啊
Ethnologist的切入点很酷
7。@MUBI
看过最无聊的电影了,极其沉闷,不知所云,挪威人类学家和波兰劳工之间暧昧的关系算是本片唯一亮点了,给一星,外加一星男主的颜值
07/30/2021, @ MUBI. 当一个空间不复存在时,在其间的记忆是否也会受到损伤?不同记忆、时间、空间里的孤独都是相连的。
从丹麦到德国的隧道,探讨了过去和未来的关系,成年女性复杂的内心,东欧劳工在此的陌生和隔离。女导演还挺新柏林学派的,冷静工整的摄影美学,剧情和人物的疏离状态,只是这样下来观影体验实在有些吃力。
这也能进ndnf?读个日记就回忆了?
竟然在这里看到Maren Eggert。在遇见民族学家后所有人都在记录一些private histories,烧烤聚会上波兰民工的移民故事,邮轮上一些生活状态,波兰小镇的录像。很多人物都没有姓名,但是他们有故事,他们在观察,在感受,在记录。也许将来也会有人像女主一样发掘出这些private memory/history使它们重见天日,有人会感兴趣、为之所动,会去探寻
如同西比勒,创作的意图构建了整部电影的际遇,甚至由一种异国的眼光(德国)审视自己的故土;从女性眼中观察到什么?人际关系同留白一样冰冷无感情?视觉化的地方志细节在展示一个“与世界相同”的普遍状态
收敛和现实,对于这样的表达非常愿意尝试,但又确实容易让人游离于剧情之外。所以可以称之为情绪印象派?
柏林电影学派,《西方》。
女性导演表达的孤独经常是朴实而亲切的,毫无drama,还有一种痛经的时候捂上一个热水袋、吃下一颗止痛药的清淡温暖;这难道就是很多男生看教父那样的片子的亲切感哈哈?我看太多非常masculine的影史经典都无感,可叹小时候明明无感还要拼命去相信那些就是很经典。
journaling is how we leave a trace behind. 把各种社会议题赤裸裸的放在面前有点无趣,如果把探索本身加一些深度而不只是限于烘托气氛和心境会更有趣吧。结尾iphone的video message/journaling还挺有趣的。工整好看的构图啊!
孤独女子在一份工作中的碎片收集和记录。整个电影像在看一件collage的制作,却又没有太多个人情绪。
被海报吸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