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们的追梦时代

我们的追梦时代

主演:杨雪诺,姜涛,蒿怡帆,何佳,侯健楠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我们的追梦时代》剧照

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2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3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4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5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6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3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4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5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6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7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8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19我们的追梦时代 剧照 NO.20

《我们的追梦时代》长篇影评

 1 ) 战场上的“世外桃源”

《欢迎来到东莫村》主要讲述了本来属于三个阵营的士兵误打误撞都来到了叫东莫村的村子,这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甚至指着枪叫“铁疙瘩”。

慢慢地他们习惯了这里,也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为了保护村民而牺牲。

这部影片有一个重要的标志——蝴蝶,它总是在电影转折等重要的时刻出现。

同时电影用不同镜头的转换来表达情绪和意境。

在几个重要片段也用天气的变换来表达主题。

蝴蝶是善良和美好的化身,是村子的守护神。

蝴蝶在电影里几个重要情节都出现过:电影一开始,女孩看到快要坠落的飞机还在一脸天真地打着招呼挥着手,她身边就围绕着白色的蝴蝶。

这个有点傻的女孩是电影里最单纯美好的代表,所以蝴蝶的出现就象征着她的美好。

三个朝鲜士兵跨过悬崖进入东莫村,画面上也出现了蝴蝶,这就代表东莫村远离战争,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当美军的飞机出现在村子上空,想要轰炸村子,所有的蝴蝶突然之间全都飞走,在天空中集结,甚至因为它们的攻击,很多空降的美军没能安全到达地面。

这时候蝴蝶代表着正义善良,惩罚了邪恶和杀戮,也在预示着悲剧也将上演,那些单纯和美好会离村子越来越远。

最后五个士兵为了保护村子牺牲,雪地里又出现了蝴蝶,由一只变成五只后来又变成一群。

这里的蝴蝶既代表了五个人死后的灵魂变成蝴蝶在守护着村子,也代表着善良美好最终会战胜邪恶,世界终归会平静祥和。

本片很好的利用镜头切换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在没进入到东莫村的时候,所有的镜头都是短的,而且是晃动的。

这就表达着人在战争中不安急促的心情和坎坷残酷的处境。

进入到东莫村之后,镜头变长了,每个画面都比较稳定,这就代表着这里的生活安定而祥和。

几个重要的天气转换具有重要的作用两方阵营第一次见面,争锋相对,就在对峙的时候下起了雨,这里雨水洗涤了他们身上的杀戮和仇恨,随着太阳的升起,晒干了雨水,他们清爽地在这里想要开始新的生活。

第二场雨象征着爱情的朦胧和美好。

那个傻傻的女孩叫雨怡,也和雨有关。

雨怡跑到雨天里欢快地奔跑,脱下了袜子擦脸上的雨水,年纪小的士兵泽基跑过去地给她手帕。

这里的雨天是初恋的朦胧和浪漫,慢慢地浸入人的心。

最后五个士兵为了保护村民铤而走险,决定去空地吸引美军的轰炸。

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雪,雪纯洁无瑕,代表着和平。

白色在这部电影中非常重要。

具有善良美好含义的蝴蝶是白色的,最单纯的姑娘雨怡头上总是戴着白色的花,五个士兵为了保护村民牺牲在了雪地里,村民的衣服几乎都是白色或是青色的,代表着纯洁美好。

经历了战争的东莫村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最初的美好,但愿这里的村民仍然能像村名的含义一样人人都像孩子般无忧无虑地生活。

素材来源于网络SJBD补标

 2 ) 9:30,我看完电影

装DVD的那个小箱子里,还存有一些没有看过的碟片拿出借着奥斯卡而比较红的《潘神的迷宫》看了15分钟关了,这电影不适合晚上看因为有点小小的神话的色彩,我怕看了晚上做乱七八糟的恶梦;红色封面的《回归》,是阿莫多瓦的最新电影但始终不能融入到以西班牙语的电影中游离,游离因为那些国外著名的情色片用的大多数是西班牙语的配音老让我感觉到是在看情色片又,让碟,从那机子里吐出还是选择韩国电影吧,总觉得这是最保险的选择这是一部名叫《欢迎来到东莫村》的电影导演以前是拍MV和广告的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但就是这样一个新晋导演,呈现出的是娴熟的讲故事技巧和漂亮的镜头运用一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又笑又哭甚至让我体会到了当年看《太极旗飘扬》时的深深感动看《共同警备区》的紧张刺激看《爱有天意》时的明亮画面把所有韩国电影的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很佩服当代韩国导演们对历史的这种态度对内战的反省让我看到了文化人在一个民族伟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当年的《太极旗飘扬》到《共同警备区》再到今天的《欢迎来到东莫村》与其说是电影的剧情吸引我,还不如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让我更为感动。

让人再次兴奋的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这让我不禁想到了马上要出新片的香港导演欧雪儿同样是拍MV出身,拍广告她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明明》又会怎样呢?

等待着看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PK吧……

 3 ) 欢迎来到东莫村

欢迎来到东莫村东莫村是在朝韩战争幻想下的一个乌托邦,两群敌对士兵无意闯入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

各种好笑的事情,特有的韩式冷笑话热笑话混在一起。

粮仓爆炸的那一刻,傻姑开心的望着天上的粮食,炸开的玉米粒像雪花一样美丽,在东莫村上方的天空一片唯美的白朵。

吃个猪肉,也得3+2+1组合,可不可以更搞笑点?

一起吃猪肉的日子才是好日子这样可爱的日子会有多长久。

脱下军服,其实我们都是地球人,呃包括那个美国佬(韩服穿你身上太有喜剧感了)大片草地,欢笑的人们,士兵的内心有块阴影,遮住他短暂的笑容,眼泪充满他的心,最可爱的傻姑像这个乌托邦一样照亮他的一角。

哭泣吧,少年,逝去的山菊,战争终会摧残美好的事物。

白蝶,献给死去的英雄,以赤子的心归于大地。

 4 ) 一个战争中的童话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我想,对于《欢迎来到东莫村》,再也没有能比《桃花源记》中的这几句话概括的精准的影评了。

这是一部上映于2005年的韩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朝鲜战争时期,三个朝鲜人民军士兵、两个李承晚军士兵和一个联合国军飞行员先后来到一个桃花源似的村庄而后产生了一系列既好笑又感动的故事。

影片中两个阵营的士兵从势不两立到互相提防再到相互融洽。

当朝鲜人民军的那个小战士说“真希望村庄的粮仓不要堆满他们一直这样劳作下去”时,我知道,他们都已对东莫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为什么要有战争呢?

就这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宁静单纯快乐多好。

这是影片中的人物所思考的。

也是我们所向往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绿绿的田野,矮矮的房舍,壮丁劳作田间,女人浆洗缝补。

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该有多好。

永远支持和平。

最后还要说一点,韩国电影似乎无论在哪种题材上都会玩些浪漫。

在这部影片中也运用了不少。

比如,手雷掉进粮仓,炸飞玉米,然后漫天的玉米变成了爆米花。

比如最后的战役中,漫山皑皑白雪,敌机扔下炸弹,于是漫山遍野像开满了火红的花朵。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战争。

《欢迎来到东莫村》是一个战争中的童话,而真正的战争也在影片中淡化了许多血腥。

但无论多么淡的战争,都希望不要发生,永远不要。

 5 ) 桃花源也很现实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

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

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

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

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

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

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

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

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

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

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

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

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

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

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

果然。

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

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

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

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

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

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

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6 ) 当年最好的电影

我今年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电影,难怪韩国会选送该片去参加奥斯卡,我还没有看过《亲切的金子》和《空房间》,但很难想象有什么可以超过东莫村。

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故事,却承载着沉重的寓意,在快乐到近乎荒诞的情节背后,是对战争的反思,对战争残害平民的痛斥。

导演虽然首次指导剧情长片,却对节奏张弛的掌握异常老道。

故事改编自话剧,讲述朝鲜战成期间一个桃花源记般的故事。

国军、人民军以及美军在江原道偏僻的东莫村不期而遇,彼此都怀有戒心的他们逐渐被东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纯朴同化。

影片一开始,就明白表示了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来自南部国军的一个是怕死的落队小兵,一个是不愿意按照命令残杀平民的逃营少尉;来自北方人民军的是拒绝奉命处死负伤战友的上尉,和只知接受命令、甚至不明白战争前因后果的老兵及少年兵,当然还有那个信奉人生应该享乐,却被派到这个语言不通的陌生国度莫名搏命的美国空军大尉。

美国军队无疑是片子里最大的反派,他们无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生命,屠杀一切,轰炸一切,只为了战争能够速战速决。

当东莫村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美韩联合对抗朝鲜军队时,他们说:“两个打一个,真不公平。

”当美军长官决定轰炸东莫村,以取得支持军队继续北进的运输线时,一个韩国军官说:“这样太不负责了。

”影片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是初到东莫村时,国军二人和人民军三人持着机关枪和手榴弹对峙。

一群村民夹在中间,他们完全不知道山下已经打仗,也从来没有见过枪支,更不晓得其中的厉害,对于他们来说,山下来了头野猪是更重要的议题,两边的紧张和中间的松弛,形成强烈对比,也狠狠地嘲笑了这场战争的可笑。

之后的野猪场景同样精彩。

面对野猪来袭,原本敌对的人们联手反击,久石让的音乐令人热血沸腾,导演神来一笔用起慢镜头,让演员的每个动作和表情都极其夸张,在滑稽的同时也向观众极度强化了他们转敌对为合作的过程。

之后的偷吃猪肉进一步表现了这群人的友情,脱下军服换上民装一起下农田,更是一个象征性的情节。

拍广告出生的导演,每个画面都美到极致,东莫村就像世外桃源一样,爆炸的爆米花,雨中的指路灯,还有最后炸弹纷落的场面,都美好的像一幅幅静止的插画,和久石让的音乐配合得完美无间。

在这些美丽的场景中,姜惠贞演的疯女孩更象征了无邪,她的微笑未必最美,却一定是最纯净的。

所以在那场雨中,小兵把自己珍藏的国旗送给她擦拭雨水;在片尾,她的死成为对这场战争最大的控诉。

每年的奥斯卡,其实最有分量的奖项应当是最佳外语片奖,因为所有的参选片都代表了各国当年电影的最高水平。

想要知道中国电影工业现在和韩国的差距有多大吗?

看看东莫村和《无极》的差别就知道了。

 7 ) 诗歌消亡,魂断异乡

周末看这部老韩影,忽然感觉离这样的好电影已经很久很久了。

电影讲述朝鲜战争期间,韩国国军士兵和卫生员由于逃营和掉队,误打误撞来到东莫村。

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军官和老兵以及少年兵也到了东莫村,再加上村民救助了直升机坠毁的美国军官。

于是原本位于江原道附近的安静偏僻小山村成了三方聚集的修罗场。

但是在村民平和自助生活氛围的影响下,他们由紧张对峙渐渐平和下来,从互不侵犯到相互帮助。

后来美国救援到来,战火即将降临到村子头上,朝韩士兵们决定肩负起保卫东莫村的任务,最终惨烈牺牲。

朝韩两国的对战,是曾经同为一个历史民族的分裂对抗,同时在国外势力的介入下,这样的战争总是充满无尽唏嘘。

韩国不少电影已经在这个题材上以各种角度展示战争的纠葛与残酷,而这部《欢迎来到东莫村》则以几位士兵不得不聚集在“桃花源”式的山村里回归和平的短暂假象,来对照用生命为代价的敌对痛苦。

这样的乡村具有诗情画意,而点睛之笔就是开头痴痴仰望天空的傻女,她乱蓬蓬的短发里夹戴着娇艳的小花,穿着浅米色短袄在林间草地中穿行,她仿佛是翩然降落在人世的蝴蝶,面对士兵的举枪恐吓依旧露着大大的笑容,然后掠到另一个角落。

韩国国军和朝鲜人民军都是相似的军官与小兵配置,不过前者军官是违抗命令委屈逃亡,后者则是遵守命令但内心犹豫,他们面对生命的无辜伤亡都无法做到无视狠绝,他们暂时包容了小兵的单纯,一起在偏僻乡村中感受到平静悠然的快乐。

电影喜剧性地美化和放大了乡村生活。

村民不认得枪械又遭恐吓在院里嘻嘻哈哈坐了一宿又去天地,被手雷击中的苞谷仓库炸出漫天的爆米花雨,还有众人在山坡上玩滑草,以及惊险的遭遇野猪和合力绞杀……这样的乡村美好得不现实,村民对于外界不设防的心大,感觉像是一种来自长辈的慈祥关爱。

在漫长的岁月里,偏安一隅的封闭农村实在是太过老旧,不止时代更迭技术早已日新月异,但对于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们,大过战争小到争斗最终都会过去,重要的是好好活在当下。

可惜,曲终人散。

傻女蝴蝶般飞舞,又轻盈地坠落,美梦开始苏醒。

而最终那璀璨的盛极而逝的烟火,则完全惊醒了观众。

电影是造梦,结束就是梦醒。

PS:电影对于美国人的描写刻画挺暧昧的。

 8 ) 让你笑着落泪

战争喜剧片最经典之作要数法国的《虎口脱险》了,除此之外我对其他同类片不是很感冒。

前几日为女友下载电影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部在韩国很有名气的影片,而且主演之一的郑在泳在《实尾岛》里也有过精彩演出。

影片开始就是一个“傻姑”在“傻笑”,那笑得可真是傻,但有着人类最初的纯真。

场景的亮丽让我感觉这不是一般战争片的色调。

韩国近几年似乎特别热衷于拍摄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但是韩国始终是站在自己的历史观角度上看待问题的,就像郑在泳饰演的朝鲜军官回答泽基的那样:“确实是我们侵略了南方”,而泽基只能困惑地为自己“辩解”:“我来南方只是奉命行事的”。

当然,观看影片时我们都在不自觉得加入自己的某种观点进去,造成“误读”的可能,这也是一般人的“通病”。

抛开历史因素,单纯地说说电影。

两个韩国军人,三个朝鲜军官,一个美国人,都“无意”之中被“刻意”地集中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

这很容易造成戏剧上的冲突,信仰的不同,又值战争时期,怎能不发生事情?

片头除了被傻姑搞掉的手雷外,几乎不见流血牺牲,有着轻快的喜剧风格。

“狗娘养的,狗娘养的”,“你他妈的,你他妈的”,当双方正紧张地对峙时,小孩们则肆无忌惮地“呀呀学语”,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一个小细节令我有一丝不快:用身体压住手雷的是韩国军官表铉哲,而不是李秀华,这就如前面提到的韩国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有点瞧不起北朝鲜的味道(比如影片最后李秀华说搞不明白这些新式武器,让表来当指挥官),这让我想起早期港片中对大陆警察的污蔑。

还好,我笑的时候更多一些:“喜小姐”=SMITH,“小生名叫达洙”;傻姑的袜子;文尚相的贫嘴;老兵张荣熙与那位叫不上名大妈的“情投意合”等等,都是经典搞笑元素。

看这部片子的一个独特感受就是“漫画式”的夸张。

包括那些搞笑元素在内,韩国人似乎倾向于向自己的近邻日本学习,不仅请来了久石让老爷爷配乐,而且在剧情紧张的关键时刻故意用“慢动作”来体现人物的心理状态:粮仓被炸,出现的是满天的爆米花,很漂亮的场景;杀野猪时,人物的交接也是用慢镜头来完成的,“极度的慢”中体会到了生死攸关;表、李、泽三人看着漫天“灿烂烟花”时,别样的悲壮美把一瞬间给定格了。

浪漫的手法,强烈的场景反差,深深刺激了观众的视觉与泪腺。

看完此片,我要向韩国电影致敬。

而不乏丰富资源的中国,却只能拍出《无极》这样的烂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慨。

 9 ) 兄弟一家亲

台词韵味深刻,风格掂量的刚刚好,喜剧中略微带悲剧感。

我相当赞赏韩国人对自己南北内战的历史观。

跟《共同警备区》一样,电影人对半岛分裂的现状用抒情怀旧的方式在影像里统一了想象。

美国人Smith、北方军三人、南方军二人。

首长因为全军覆灭自己却苟且偷生,少尉因上级命运不可违背而滥杀无辜良心受责。

这两人都是没什么脸活下去的人,所以他们在最后一个镜头里,笑着,死去。

一来挽救村民的目的达到,二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同胞”“兄弟”共同牺牲真是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很好的鞭挞。

首长与小胖的妈妈有莫名情愫;南边小士兵跟北边大叔士兵有父子般情;首长与少尉会惺惺相惜;北边小士兵跟疯丫头有心动的爱情;可以说影片在主角间的精神领域上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场,紧密联系。

村庄如一个世外桃源,给战争杀戮中的人一个喘息、洗涤心灵、冷静思考的空间。

他们放下对立,脱下战袍,与村民耕作务农,应该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了。

杀野猪那段,搞笑夸张,虽有明显的抠像感,但是慢镜头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杀猪的神情。

最后还是老美在战略室里死命要进攻进攻,仿佛不是US公民就可以无所谓的被牺牲掉一样。

Smith最后也没能挽救悲剧,所以说,电影里在唾弃谁,显而易见了。

 10 ) 希望所有分裂的国家都能重归统一

还是那句话,韩国电影剧情很老套,却能用细腻动人的细节一点一点将你俘获,这就是韩国电影的魅力。

令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断:手榴弹炸毁谷仓,爆米花如雪花般飘落,这个场面拍得很美,仿佛童话一般,轻易就化解了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众人合力擒住野猪,这一段很有趣,众人表演夸张,但细节丰富,正是这次危险中的合作促成了敌对双方的和解。

最后,面对无数从天而降的炸弹,两个人相视而笑,这应该是影片对朝鲜南北双方达成谅解、重归统一的美好愿望的体现。

影片有将南北战争归咎于美国的倾向。

虽说朝鲜的分裂是由于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造成的,但是形成今天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双发的彼此误解和缺乏相互信任,就像双方军人在东莫村起初的日子那样。

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有人情味又有感染力的电影,大陆盼望台湾回归的迫切程度不比朝鲜南北双方盼望统一差吧。

《我们的追梦时代》短评

巴黎飞香港航班上看的

7分钟前
  • 漫游
  • 还行

中产演员妹妹,左派作家哥哥……在故乡重逢,告别,相识……法国版《海街日记》《海边的曼彻斯特》

9分钟前
  • Great71
  • 推荐

本来平平无奇的,但后面出现了儿童难民元素,hmmm孩子的加入就改变了整个中老年片的调调

11分钟前
  • Lulubilli
  • 还行

又一部因“罹病”而“重逢”的家庭片。或许是习惯了亚洲导演们对与家庭的细腻与克制,看不出这一部的亮点。影片后段对于难民题材的切入有些生硬与刻意,完全与上半段的文本无关。

12分钟前
  • 奔跑的三文鱼
  • 较差

前面三分之二以为是低配版哈内克,不够戏剧也没有心意。后面强行变成难民关注题材之后,戏和人都友好了些。对于年过半百寻找内心自我慰藉这件事不感兴趣但也不想说破。毕竟你我都会老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4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有逝去的,也有新来的

19分钟前
  • 珪凡
  • 还行

特别喜欢这个导演的风格,很平淡,很干净。

20分钟前
  • Lawrence
  • 推荐

⭐️⭐️⭐️

25分钟前
  • 口十利木
  • 还行

节奏和观影的感受还是过于漫长,但影片时代与个人融合的表达还是值得嘉奖。

26分钟前
  • Coisni
  • 推荐

在地中海的海边小镇,因为老父亲的中风,所有的孩子聚到了一起。每一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就像影片最后孩子们在桥底的呐喊,父亲不经意的转头,其实爱恨情愁转头空,终究是一个家庭。涉及很多实际社会问题:现代化对小城镇的掠夺,失孩家庭的伤痛,老年人选择死亡的权利,忘年恋后的隔膜,移民孤儿去留……缤纷复杂,却又自然地融为一体。C'est la vie.

30分钟前
  • lalis
  • 推荐

前半段拍得太隐晦,让人昏昏欲睡,一直也没看懂他们一直在说的工人阶级到底想表达什么…后半段的难民桥段虽然转得略为生硬,但是对比衬托效果还是有的。PS 那段回忆的夏日时光真的是美得要命了

33分钟前
  • 大静
  • 还行

人生片段

34分钟前
  • Marguerite
  • 推荐

#2018SIFF#很松散又很舒服的节奏,可以看出导演想传达的很多信息,在后半部开始有些乱了阵脚。时光是个温柔杀手,女孩们都美得不可方物,感情亦如暗潮汹涌。那段年轻时的夏日游乐如何拍的?太美好了。

37分钟前
  • 还行

距马赛港区40分钟车程的Méjean Calanque,崖边的房子被挤到精致的一角,以便所有窗子都能无死角的欣赏壮阔海湾景致,崖壁上方有着一座铁路高架桥,火车隆隆驶过时,就像孩子上了发条的玩具。在导演记忆里,这个村庄就是座理想的戏剧舞台。不过直至结尾,这出沉闷许久的戏才成为对观众友好的法兰西颂歌

4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海边树林,冷郁的秋色,美丽的海岸线,充满生活色彩的别墅。

45分钟前
  • 江天暮雪
  • 还行

过去是真的好,但现在也可以更好,因为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49分钟前
  • 发呆的气球
  • 力荐

这部电影很不错 有爱情 亲情 有人性的光辉 有残酷的现实 有美好的回忆 也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剧情很精彩 成人演员的演技很赞

53分钟前
  • Jonah
  • 力荐

浪费时间

54分钟前
  • OldKing
  • 很差

电影拍得轻快而自由,人物也在细碎的事件之中一点点丰满立体。最喜欢的一点是没有止步于对过去缅怀伤感,而是在现状基底之上、在个人内心的修复之中重建过去(重建得非常自然和生活化),始终坚持着生活的美好与信仰,这是怀旧电影更该传达的态度。结尾意味深长回味无穷。【2018十佳No.6】

57分钟前
  • 奥利
  • 推荐

210317 【B】

58分钟前
  • Inv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