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老片的原因是因为一首歌。
诉尽了一个倔强女人的软弱。
我一向认为求来的爱不值得。
爱,应该是互相吸引,互相靠近,在一起,去感受,去经历,去累积。
而当一方决定离开,那便是这段爱到尽头的时候了,再勉强下去只会玷污曾经的美好。
可是总有那么多的阴差阳错。
所以相爱的人们哪,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珍惜彼此,好好沟通,不要试探,不要无谓猜疑,如果爱,请好好相爱,如果不爱,也请好好说清楚互相告别,各自珍重。
上帝掷了一颗骰子,人间有人便失去了它的爱。
当我们看到一群小年轻高歌舞蹈的时候,心里会觉得赏心悦目,充满活力,然而当庞大的歌舞群体以及里面的主角换成了一群大概年龄都是4050的大叔大妈的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怪?
槑?
雷?
原本我也以为是这样,可最后当真的遇见了这群老当益壮的家伙们,我却只能说“H-I-G-H”!!!从那首“mamamia”开始酝酿着情绪,再到“dancing queen”开始跟着三个OLD WOMAN 摆动身躯,直到最后,在单身派对那一段,我已经完全疯了,跟着他们高歌狂舞。
尽管这三个女人都是一把年纪了,可是他们的舞步依然焕发着光彩,身姿轻健,每个举手投足都让人感受到活力与魅力,那一种活跃的力量让每个人都难以招架!!
相比三个woman,OLD MAN部分就没有这这么HIGH,可是,老男人的魅力同样是不可挡滴!!!
首先是我的COLIN!!
无论是绅士的达西,还是BJ的马克·达西,没有哪一个会让我想到妈妈咪呀里的harry!
,说实在话,当我看到他弹着吉他,听到他唱“our last summer”时,我已经沦陷到不知哪里去了!!
当然在片尾看到他穿成那个样子,更是让我觉得搞到不行,在妈妈咪呀里的colin放开了自己,那种快乐的感觉,真的是让人无法忘记!
另外就是布鲁斯南,印象里一直他都等于007(虽然我不太看007),也不是没有见过他后来演邋遢的样子,可是在妈妈咪呀里,他的确让我惊艳了一下,特别是他最后向donna求婚,转身时那一眨眼,真的是把我电到了,那时候才真的觉得布鲁斯南真的是好帅啊···顺便说一下他的歌声,在里面,他大概是三个人里唱得最多的,不过还是觉得没有那两位唱的好听啊,不过我很喜欢他求婚唱的那首,感觉很好!!
另一个Old Man(忘了名字了),他给我的感觉很好,开头开船的时候,也是很帅的说,喜欢最后他和其中一个Old woman唱歌的感觉,也让人觉得很HIGH啊!
妈妈咪呀里有着很好的主角,那些跑龙套的也是很强啊,每次群舞的时候个个很high和投入,其中让我印象深刻就是那个绿衣服眼睛超级圆的阿姐,那个表情太有才了!
虽然妈妈咪呀的歌舞很赞,但不得不说他的剧情也棒,特别是最后黑夜里,三个爸爸去送苏菲,夜里波光粼粼,感觉很美,那首歌也很好听···感觉很温馨···
“妈妈咪呀”,最初于我,只是一句搞笑台词,以及一档综艺节目,知道它是一部歌舞电影,还是偶然间的发现,而之所以决定离线,是因为阵容实在太过强大。
某个周末乘坐公交车,百无聊赖的我打开了这部电影。
因为车上嘈杂,只能算了解了情节,晚上回家,又专门听了一遍歌曲。
最喜欢的还是那首《dancing queen》,以前在《疯狂英语》里听到过,旋律太经典了,正如网上有人评价的那样:口水却耐听。
电影的取景地是希腊的斯科派洛斯岛和爱琴海,最适合拍爱情片的地方。
演员也是喜欢的,梅姨不再是高冷的女魔头、强硬的铁娘子,脸叔不再是傲慢的达西、伟大的国王,007邦德先生依旧风度翩翩,甜姐儿阿曼达依旧可人,只是谢耳朵的老妈如此火辣让我比较意外。
演唱方面,梅姨和脸叔是惊喜,阿曼达演过《悲惨世界》,功底是有的,有人吐槽布鲁斯南的破锣嗓子,窃以为声线一般乐感还好。
意外发现,10年之后电影第二部《再次出发》七月份就要在北美上映了,上个月ABBA乐队在阔别35年之后回归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PS:片尾脸叔的舞蹈动作太风骚了,简直不能直视。
看名字以为是无聊的家庭剧没想到!
很好看。
终于出现了中年女人,并且是有皱纹有性欲的中年女人。
希腊好美呀。
阳光海滩还有神话中的楼宇……我一定要去希腊!
It's very Greek!哈哈。
我也幻想过这样浪漫的邂逅,但是,两条直线相交之后,离交点越来越远,也离彼此越来越远——毕竟本来就是很远的两条线。
能长久吗?
很浪漫的设置。
彼此的初恋,哪怕离婚了孤独了,也最终在一起了。
朋友三人组!
妈妈辈和女儿辈的很不错。
婚礼上父亲把女儿交给丈夫本来就是父权制下的交换,不要这个环节挺好的。
最后不结婚也挺好的,想明白婚姻不能让你想明白,只可能让你陷入更多的麻烦事中。
歌曲够多,很爽。
还在想三个父亲怎么收尾。
一个终成眷属一个出柜一个孤狼遇见孤狼。
没想到,妈妈是女魔头,唐雅是Lenard的妈妈,sky是钢铁侠老爸。
看了些电影之后脸盲好一些了。
想看007了。
这几天,都在说自己和香港的连接,而中午盘《妈妈咪呀》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香港,当深圳音乐剧票价动辄上千时,香港演艺学院两三百的价格,真香。
那时候,下了班,到皇岗口岸坐上跨境大巴,直达湾仔(好像是),就可以过一个wonderful night 。
我就是这样看了妈妈咪呀的,还记得一旁西装小哥到最后忘我地跳着唱着。
说回《妈妈咪呀》,夏日必盘,快被盘包浆的一部音乐剧,光是听ABBA 的音乐就值回票价了!
slipping throw my fingers、dancing queen、chiquitita……最喜欢的是《our last summer 》,前奏一响起,夏日气息扑鼻而来。
这是属于暑期的歌,不是成为小镇做题家的暑假,而是一个walking hand in hand laughing in the rain的假期,在孩均小镇做题家的今日,这种快乐尤为珍贵。
这是一部不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音乐剧,你的妈妈和上百个男人滚过床单,你有三个哎呀老父亲,你的阿姨结婚三次拿了三份遗产潇洒人间……那又如何?
哪有那么多正确与错误?
你好,热到流油的七月[破涕为笑][破涕为笑][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对美国的歌舞片没有什么好感。
这部片能够让我看完,绝不是歌舞,虽然歌曲精心选插、舞蹈精心编排,很多地方妙趣横生。
但有Meryl Streep在,歌舞与她:她使得影片里的歌舞活了起来,而歌舞为她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没有逢着歌舞,电影会艰难;歌舞缺少了她,电影就绝无可能。
从普拉达里的女强人再到妈妈咪呀里的母亲,我知道没有人能逃逸到时间之外。
翻出《走出非洲》重温,她的脸庞清晰地告诉我多少年成为过往。
可是,看着她的挥洒演绎,又歌又舞,我想到“渴望年老”这句话。
渴望的不是脸上的皱纹和心灵的沧桑,而是如红酒般久经珍藏后散发出的香气。
所以,是时间在她之内。
这样,心底就明亮起来。
PS:影片里的极品男人们恰好也证明了这一点。
<妈妈咪呀>作为一部电影,显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一部音乐片,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音乐的魅力,其中有些是因为演员本身的歌唱水平有限,有些是因为在外景,尤其是风景如画的地方突兀的放声高歌,总觉得没有<红磨坊><芝加哥>那般自然的舞台感.但是电影全篇轻松温馨,歌曲怀旧动听,加上个性鲜明的人物.做为一家人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部影片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任务.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希腊小岛,年轻的女儿为了在婚礼当天有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出席,背着母亲偷看了她年轻时的日记,私自邀请了三个最有可能的人来到自己家,在一番热闹之后,母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女儿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合家欢乐.歌舞片的剧情向来不是其所传达的重点,尤其是<妈妈咪呀>这类轻松的歌舞剧,没有艰涩的政治话题,没有凄凉的历史背景,故事就像爱琴海上清新的海风一样单纯怡人,实际上看完影片,我们记住的也不会是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只记得他们唱唱跳跳的,开开心心的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而实际上,留下这样的印象就对了.要花大笔墨来说的应该是本篇的人物塑造,尤其以三个人物最为显眼,第一当然是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母亲,然后就是风流倜傥的007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准父亲,此外还有一个人,就是阿曼达饰演的小女儿,其自然真切的表演完全没有被梅丽尔所掩盖,相反,她表现的相当突出.先说说梅丽尔吧,出演完这部影片之后,美国媒体评价她说”还有什么是梅丽尔做不到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歌剧明星就此诞生了”由此可见对她表演的评价是多么的高.的确,梅丽尔的表演早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影片开始她第一次出场,对三个疯丫头的一句”stop growing!”那眼神和手势,那种母亲对于孩子的疼爱自然的流露出来.接着听到女孩们的回话有些怪之后,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小家伙,又在搞什么鬼呢吧…算了,由他们去吧”这种瞬间完成符合人物性格又符合情节需要的微相表演,正是梅丽尔最厉害的演技所在.接下来梅丽尔的角色开始过分活跃起来,遇见三个年轻时的情人后,她有些手足无措,看她在房顶为了三个男人连蹬带踹的样子实在有点让人接受不了,后来又跟皮尔斯隔着墙,像少男少女一般的互诉心事,也着实让人寒了一把.这之后角色回归正规,观众逐渐接受这个活泼的老女孩.婚礼前唱给皮尔斯的一首歌让人很窝心,虽然对于我们,接受这样一种音乐抒情的形式有些勉强,但梅丽尔充盈的感情让这一切看起来如此真切.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形象还是那个007的样子,怎么看都是007,虽然身材略微走样,可他举手投足还有那深邃的眼神都让他脱离不开观众心目当中那个优雅幽默,风流倜傥的邦德形象,这让他在塑造角色时很难和其他人保持在同一时空,有的时候甚至觉得梅丽尔是新一任的邦女郎…皮尔斯的演唱功力也和大家不在一个水平上,和梅丽尔对唱的部分缺乏火花,相比梅丽尔自然充盈的感情,他的表演看起来要油滑和形式化的多,这个角色的塑造算是有些不足吧.除了外型之外.皮尔斯还是很帅的…很多人说全篇就靠梅丽尔一个人顶着,但我觉得女儿索菲的角色塑造的相当成功,阿曼达的表演绝对不在梅丽尔之下,那场母亲帮女儿穿婚纱的戏里,母女之间感情相当充沛,两个人的表演高度和谐,把这场母女关系的重要转折点诠释的堪称完美.索菲是全篇第一个唱歌的,也是所有人中唱的最好的.她在海边见到久违的好友之后,和她们一起分享自己寻找自己父亲的喜悦心情,一首
为什么会看这一部电影?
是偶然间看到自己很久之前的备忘录,写着妈妈咪呀。
那就完成过去自己的心愿吧开篇就被这个故事所吸引。
苏菲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而妈妈也从来不谈这件事。
直到苏菲看到了妈妈的日记,里面写了三个男人的故事,所以在结婚的好日子请三个爸爸同时来参加婚礼。
因为苏菲也不知道他们中的谁是亲生父亲,所以索性都请来了,当然是以妈妈的名义。
这三位父亲收到来信都很激动,马上就放下手头的工作动身前往这个希腊的海岛,不巧最后一趟渔船刚好离开了。
所以三人很顺利的集结了,寻找女儿联盟大集结。
来到这个海岛,见到了女儿,还见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情人。
这感觉妙不可言,关键是还有另外几个情敌,这几个人真是心大,后面两人不会觉得自己是备胎吗哈哈哈哈。
最后,苏菲知道爸爸是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要跟自己所爱的人离开海岛去旅行。
而妈妈也得到了爱人的求婚,所有人都成眷属。
如果歌舞的部分可以短一些,精简一些会更好!
真理啊!
真理!
不管你之前搞多少个男人/女人;不管你之前多么的OOXX……反正,40岁以后,至少得是中产阶级的一份子;否则,连TMD去回忆青春时光的路费都出不起
应该是环境太舒适,气氛太祥和,所有的人都太可爱,还有英语太动听,我居然就觉得这电影极端好看。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年轻时因受伤而荒唐过,独自抚养生父未知的女儿,出嫁前的女儿想知道自己身世,发请帖给母亲三个男朋友,于是三个可能的生父都来到这个可爱的希腊小岛。
围绕三个可能的生父,一段马上开始的婚礼,三个奔放到极点的中年阿姨,发生了一系列让人笑到肚痛的故事。
感情很丰富,音乐很美好,舞蹈很奔放,妈妈很可爱,女儿很乖巧,007很英俊。
一直在笑,听到某些歌词,却是心酸无比。
尤其是那首妈妈内心独白“你背着书包离开,脸上有心不在焉的微笑,我在边上看着你,有难以消失的微妙的感伤”,让我想起了自己那至今担心我到神经质的妈妈。
呵呵,英文翻译可能不甚准确哈。
回来时,忍不住觉得这个夜晚格外美好。
谢谢棵米同学,谢谢奥奥,谢谢所有人。
在这个经济越发萧条,工资月月迟发,裁员比感冒还频繁发作,就业压力堪比天高,物价蹭蹭蹭飙升,钱包日渐枯萎,不知怎样才能真正开怀的年代里去唱歌吧,就像没有人会听到一样。
去爱吧,就像受伤了也很快就会复原一样。
去醉生梦死吧,就像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
去堕落吧,就像永远没有明天一样。
像我这样写评论吧,就像整个世界都是疯子一样。
不喜欢这调调,没看懂
第一眼被海报吸引了,虽然分很低但还是堵了一把一是存着侥幸二是觉得近年印度片子有一些还蛮有想法的。前一小段剧情真的是 进入太快叙述又太慢,只有光影和演员的表演再加上一两段人生困惑可以看看,到中部故事轮廓人物关系才大致出来…到最后结局其实老套到好猜了,但节奏和画面把握得还不错,双线叙事感觉收得还可以。整体观影感觉是越来越轻松的,前十五分钟没有放弃的话后面顺着看下去很容易~内容的话能感觉到想表达的东西但总感觉表现出来的太浅了…出来的效果有点像低预算暗光版印度楚门出走之后怎么做,只不过是以参与员工回忆录形式来记录的x
现实还是梦境,故事还是真实,多线叙事,但整个故事居然可以这么老套。资源错误误看此片,印度英语很难受
想以对话撑起悬疑和科幻元素的片子,没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编剧的想象力是行不通的,不然,80分钟,都显长。
过于平淡了
没想到是印度片 有点意思 值得鼓励
纸上谋杀
我想找到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来找我
宝莱坞还是有很多好片的,比如哭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但科幻悬疑,就还是……
实在是看不下去,只能删了
其实这部片子是严重被低估的。有点模仿&lt;那个男人来自地球&gt;片子里所有的细节会提供线索最终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后逻辑自洽,讲述了一个荒诞的复仇故事。
剧情不说,最后作家警察医生教授四个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戏感觉拍的还可以啊…
纸上谋杀2017,优酷电影名是《生死游戏》,几个人的谈话拼凑成一个故事,慢慢给出线索恍然大悟,故弄玄虚全靠叙述,没什么精彩部分,简单概括就是阿勒弗利用塔斯科约来琴妮和科德,引出他的创造者达玛……车站讲故事的人就是阿勒弗,听故事的纳丝是阿勒弗爱的女孩,琴妮医生设计出了完美的婴儿,电脑工程师科德经常改造阿勒弗的大脑,塔斯科是抄袭作家,达玛是基因设计师~阿勒弗的创造者,故事里的有些一笔带过的想法还算脑洞大开,买DNA,改造基因婴儿
不论怎么说也是种尝试,至少说明印度电影有那份勇气。但制作的缺乏场内场外的联系,人物之间的冲突,变成一场茶话会电影了,整个电影通过对话推动,但有质量的对话太多了,力量不足。
“打破现实和梦境的手段是什么?” “是逻辑?” “突发事件”
浪费时间看了一部漏洞百出的sb片,中途无趣到睡着,醒来坚持着看完= =
印度电影拍得这么一般真是难得,其实题材还可以,只是表达的不到位
什么玩意
没想到豆瓣评分这么低,但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轻悬疑推理,有基于前沿科技的大脑洞猜想,也有基于科技应用而引发的道德、伦理、法制问题的探讨。另外:爱情(感情)是机械人生的一抹亮光。
开头一大段两人对话,让我放弃继续看下去的念头。这种慢节奏的电影,不是我的菜!我把这种电影一般都归纳到文艺电影类型中,反正是看不下去,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