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通過一部詞典的編撰讓我再次見識到了日據時期高麗民人的種族關懷,同《東柱》《一死開悟》《大將金昌洙》等抗日作品一樣,催人淚下。
可見,這種抓住人心的作品是有其一貫傳統的。
高麗的抗爭劇似乎恆常在追問同一個主題,即面對強大的異族壓力,我們應該怎樣全面地展現這同一個抗爭的多個面向?
以使人感念前人的精神並繼承之,而非單純粗暴地痛恨歷史上的敵人並延續這種痛恨。
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繼續塑造出一個偉大的民族。
一個民族偉大與否,不是以她擁有多少先進武器為參考的,就如同一個大學校的層次高低不能通過她的大樓數量來判斷一樣。
鬥爭當然離不開武力,但如果一個地域的影視作品持續數十年都是以武力題材為主流,那只能說這個地域的審美已經低級到純粹地欣賞暴力。
以暴制暴是最直接最低級的反抗方式,對這種動物性反抗方式的宣傳除了培養觀眾的暴力和畸形崇拜以外什麼都培養不出來。
高麗民族的影視作品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當然是和她的社會環境是有關的,而這個環境是其一代又一代,影視的、非影視的同仁們一起創造的。
仁人君子,百代而上,百代而下,都在孜孜為其民人塑造一種環境,一種人的環境。
2013年日本出了部一群人编字典的电影叫《编舟记》,由松田龙平和宫崎葵主演。
平实细腻地讲述了一群字典编辑们用长达15年的时间编著字典的故事,可谓把日本人那种一根筋、严谨又专注的匠人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编字典的故事换到泡菜国立马变成了另外一种口味,成了辛辣酸爽的抗日剧神剧哇!
这部名叫《词典》的电影,由韩国黄金配角刘海真主演,讲述了一群在日伪统治时期坚持编著韩国词典,立志保全韩国文化的志士。
作为一名中国人,居然也看得有些动容,有些蠢蠢欲动。
当然,别误会,作为宇宙美少女的我必然是没有兴趣去编字典的。
不过话回来,《词典》在编剧方面不算有什么过人之处,只能归档在一部完成度高的商业电影内,只是基本做到了寓教于乐。
但,光从完成度高的商业电影这一条来说就已经相当牛掰了,有木有!
可能我比较实在,不要求咱们一来就搞什么旷世巨制。
毕竟我们这么年轻貌美,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招还得熬多几条皱纹再说。
对中国电影来说,我更期待整个电影工业体系能够成熟完备起来,批量地形成高完成度且质量过关的工业作品。
韩国的电影水平比咱们高就高在这儿,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质量保证的电影工业流程,无论是编剧、导演、娱乐造星方方面面都规范有市场成效。
咱们的电影短板就在,时不时会就有一些秀下限的草台班子来诓骗观众、侮辱观众智商啊!
分分钟逼观众诈尸暴走好不好!
这宗罪叫做:对观众没有敬畏之心!
是的,韩国电影是套路的,但是这样的套路是符合观众需求且符合电影工业规律及市场回馈的。
从上世纪的癌症、车祸到前段时间的穿越后现在的大背景小人物,韩国影视对观众的撩拨屡试不爽,次次戳中G点。
《词典》故事发生在日本对韩国半岛实行殖民统治的时期。
跟曾经的台湾一样,日本的殖民统治不光是表面的统治,而是直指语言与文化教育。
除了学校要用日语教学,市面上也不得发售韩国文字的刊物、杂志。
为得就是从根上面摧毁被殖民地人们的意志,世世代代成为日本的顺民。
刘海真在这部戏里面就饰演了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市井小屁民,为啥说是小屁民。
他不是普通顺民,也不是良民,而是实实在在的屌丝阶层。
他文盲且丧偶、生活相当潦倒,但又喜欢逞能吹牛皮。
失业回家,还接到儿子因为交不上学费要被学校除名的消息。
即便拍着胸脯为儿子保证,却依旧被儿子不信任。
夜深人静地时只能对着儿子的劝退书,无奈又无用。
与之相对的是尹启相饰演的柳廷焕,他是第一高中校长的儿子,典型的优越优秀的知识分子模样。
他代表着一种正面、规矩的故事人物,爱国有民族责任感。
即便父亲依然迫于形势归顺日本,他依旧坚守着民族气节和理想,发起并坚持编撰汉语词典。
这样正的人物是不有趣的,所以故事构造了金畔守这样不规矩的小人物来碰撞正面的柳廷焕来产出戏味。
剩下的就是在故事主线里怎么设计两个人物的对手戏细节了。
是非常工整、套路又有效果的剧作形式。
里面当然也有故意为之的情节,比如金畔守后来的牺牲,显然是为了做感染做感动的刻意为之。
但,故事细节的亮点还是值得借鉴和肯定的。
比如为了帮助柳廷焕收集韩国方言,金畔守召集了自己一批目不识丁的猪朋狗友列队看字发音,相当有趣。
这一幕若是放在中国,四川话接着广东话再河南话,肯定非常精彩。
这种将商业片套路纯熟地加入主旋律影片当中,起码对观众是有基本的敬畏之心的,毕竟人家是认真在撩观众的。
那些以秀日本鬼子蠢出天际的方式来展现我国伟大民族抗日的英明神勇,你是不是傻。
我们好歹都拍出了四十多亿的科幻巨作,请好好来撩。
只是,不知道某一天《新华字典》又能创造出怎样中国化的精彩故事呢?
题外说一句,历史上心甘情愿做中国附属国的韩国。
请别在今天老是蠢蠢欲动地踩中国好么。
我们与这位大佬肩并肩地不同意!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语言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断绝,即使外族入侵,元朝清朝也是对中文很宽容,蒙/汉并用,满/汉并用,从未要求不能使用汉字,从未要求必须使用满/蒙文,所以对于这一点感触不深。
家里有老人经历伪满洲国统治,即使已经80多岁,还会说日语,为啥当时学校教日语啊,哦,原来也有侵略者强制要求学习侵略者的语言啊,朝鲜在日帝强占时期就这样了。
好像那时朝鲜人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也不识字,孩子如果只能在学校接受教育,那肯定是妥妥的学了日文啊,朝鲜语就只限于说了,不过影片中也有连日常交流都必须是日文的情节,假以时日如果连说也是日语了,朝鲜语就真的消失了吧。
幸好有识之士知道“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即使在日帝强占时期,朝鲜还不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保留下朝鲜语,朝鲜文字也算是留一个火种吧。
经历漫长的被统治时期,真要是b哪天独立了,朝鲜人民只会说日语,只会写日文,这叫啥事呢?
于是朝鲜语协会的人牵头组织各地老师合作编写朝鲜语大辞典。
这立即受到了打压,因为日本人也知道“语言是民族的精神,文字是民族的生命“,想让 朝鲜人民彻底屈服,彻底成为大日本帝国的臣民就不能允许朝鲜人民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由于统治时间太长,有的人变节了,“我当时以为朝鲜能独立,但已经过去30年了,到底哪年能独立呢”,为日本人做事了,反过来打压独立运动了。
是啊,这样的日子过的久了,尤其是朝鲜,被日本统治30多年,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以后的日子也就这样了吧,既然这样,那我还是舒服点过日子吧。
中国抗战8年,就有这么多汉奸,二狗子,何况朝鲜30多年呢?
这些坚持下去的人们太值得尊重了,不像普通人那样混日子,不像有的人投靠日本人获得功名利禄,而是躲藏着,偷偷的干一些当局不让干的事,始终坚信会有独立的那一天,始终坚信要为朝鲜留下一些火种,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啊!
而且这些信念坚持了30多年。
韩国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广泛了,日帝强占时期的屈辱历史不回避,拍出来,而且也有人愿意花钱进影院去看,这是不是也说明韩国的电影观众们也比我们成熟呢。
一方面,我们责怪广电总局对于题材的限制;另一方面如果真拍了伪满洲国人民偷偷学汉语题材的电影,能让投资人,制片方,院线经理相信这种题材会有票房么?
我们也真的愿意真金白银的掏钱去影院看么?
韩国彻底废除汉字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距今也就40多年。
由于废除了汉字导致现在的绝大多数韩国人看不懂自己国家的史书,由于全盘使用现在这种先天不足的蝌蚪文,更是导致了文学上的一片荒芜,我是从没听说过有什么著名的韩国小说或韩国文学家。
今时今日的朝鲜半岛倒是真的急需编一本中韩大字典,拍个日据时代意淫也是醉了。
估计现在的韩国导演们也是中文盲,导致对本国历史极其缺乏了解,拍的些带历史背景的影片总看的人哭笑不得。
文/斯嘉丽说起抗日神剧这个话题,我国的拍摄经验从数量上看应该可以全球夺冠。
只是量变何时到达质变就不知道了,而韩国这几年也在这类题材上发力后,高下就立现了。
韩国的抗日神剧数量虽然不多,但每次出手都是大卡司大制作大导演以及,高品质。
比如2015年河正宇参演的《暗杀》,拿到青龙奖最佳电影。
说的是暗杀日本总督和除韩奸的故事。
我特么看了两遍。
尤其为里面大时代夹杂的小人物的若有若无的感情线唏嘘,这是韩国人最擅长的套路。
现在归入三刷库存。
再比如2016年宋康昊参与的《密探》,说的是炸日本警察局的事,里面策反和反策反的脚力非常精彩,宋康昊还凭此片获得百想影帝。
再比如今年的《词典》,讲的是日本奴役韩国使用日语之后,韩国人如何通过制作韩语词典来保留本民族文化灵魂的故事。
首周票房夺冠,虽然数字比不上《流浪地球》但是拍摄技巧之纯熟,充分彰显了韩国的电影水平。
所以你看,是不是角度各异,不落窠臼?
拍抗日片,韩国人是不是认真的?
说实话,这部电影时时处处展现的是一种技巧的胜利,到处都是套路,展现出韩国在电影技巧上自成一派的纯熟成就。
抗日的红色电影,绝对也是需要套路的。
但是人家的套路不是日本鬼子又傻又蠢,人民游击队永远打不死。
他们的套路用的让你极其舒坦。
首先这部电影的题材就很套路。
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韩国被日本殖民三十多年,正面抵抗被打压过一次以后,就基本销声匿迹,抗日组织的总部都帮到我国上海了。
所以怎样的题材能展示韩国人的抗日精神呢?
当然是非正面抵抗。
以往选过暗杀,埋炸弹,潜伏,这次选的是文字。
当初日本占领我们东三省的时候也是搞的这一套,全面推进日语的学习,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这种可歌可泣的事迹。
算了,不意淫了,看看韩国人怎么对抗日本的语言奴役。
他们私下里编辑韩国语词典,希望不管日本人死赖在韩国多久,多么处心积虑地从小孩子就开始暴力推广学习日语,韩国人都能不忘记自己的语言,因为它是民族的灵魂。
题材之外,是技巧的套路。
比如,对比的套路。
刚开始金先生与柳代表相遇,是因为金先生偷了柳代表装词典原稿的包产生的追跑,为了掩人耳目使了个抱着枕头代替包的障眼法。
两人不怼不相识之后,结尾也是用这个障眼法拯救了词典原稿。
只不过使用的人调换了。
变成柳代表用这个方法忽悠日本兵。
这种对称呼应的套路并不少见,TVB早年的连续剧就经常使用。
但是看着觉得挺顺理成章,因为用的很自然。
两个人在互怼中不打不相识,虽然学识文化阶层水平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爱国之心毫无二致。
当国之不存,两个彼此保留初心的人擦出了爱国的火花。
当初那个相信留学救国的文化人,也可以把国家语言文字保存的希望交给一个曾经做过小偷进过监狱当街吐痰上班迟到爱讲粗话的文盲。
当初那个为了儿女生存而做小偷的人,可以为了国家的语言文字而牺牲自己。
把商业电影的套路用到红色电影里,这种手法比普通蠢化日本兵更好用更煽情更容易引起共鸣。
强烈建议咱们好好学习。
你看咱们大国主义的科幻片都已经出来了,抗日神剧是时候更新换代了。
到目前为止,好看而又能让观众从艺术真实中相信是生活真实的,我就看见《风声》这么一部电影。
从那以后,咱们抗日神剧就两个套路,要么日本兵蠢死,要么全民皆卧底。
当然了,我也理解,电影的题材选择和角度选择,其实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
这跟我们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有关系。
大家根深蒂固单一的思考方式,又怎么可能拍出参差多态的电影呢?
教育本身的问题,教育界不反省,这个时代的三百六十行都会展现出结果。
再比如,曲折的套路。
当柳时政饰演的金先生决定退出参与帮助编写词典时,我不禁在心里为这部韩国的抗日神剧点赞。
艰难时期的战争就是这样,必然会有曲折。
韩国被日本殖民了三十年几年,命短的估计从生到死一辈子都没见过韩国独立的样子。
这漫长的年月里,犹豫失望绝望屈服的情绪滋长是自然规律。
假日我们不是八年抗争而是三十年,你猜有多少信仰会坚持到绝望?
所以电影里面的怀疑失望绝望放弃,是可以理解的。
是人性的必然。
事实是这样,电影也这样拍才更有吸引力。
所以韩国这几年的抗日神剧都会给这种情绪展现的舞台。
虽然韩奸视不对的,但是韩奸们的绝望,也是正常的绝望。
韩国的抗日,心碎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而没有曲折的成功,便缺少成功时苦尽甘来的喜悦。
所以除了正面战场表现日本兵的愚蠢,生活中还有方方面面的抗日故事可以挖掘。
总之,说着说着,必然又会走到为中国电影编剧和导演,素材和角度瞎操心的路上了。
还有,煽情的套路。
不管韩国人拍的是什么题材的电影,总免不了给煽情一席之地。
你看它连拍个鬼片《与神同行》特效炫得人眼花缭乱时,还不忘指向煽情的目的,就知道这个民族不煽情活不下去。
其实呢,柳代表一坐下来,开口,我就知道要煽情了,韩国十年来煽情的套路都没变,但我还是愿意听,也知道这几句话里会有金句。
甘心情愿被套路,所以你说人家为什么就把套路用的那么炉火纯青呢?
这就是技巧啊。
“比起一个人走十步,十个人走一步迈出的力量更大”你确定你不是在致敬我们毛爷爷说的“人多力量大”?
自比蒲公英的生存能力和我们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哎,为什么我可以理解你们,那不都是因为祖上曾经同仇敌忾过吗!
但是呢,影片里蛮夷饼这个桥段把我伤到了。
“别的国家的军队开到我们国家就叫蛮夷”“60年前中国的军队开到我们国家,带来了这个饼,就叫蛮夷饼,也叫胡饼。
”你这样说要负责啊,思密达!
朝鲜日据时代的前60年,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附属国啊。
朝鲜附属我国可不止60年,你这么说逻辑不通啊。
李氏朝鲜时日寇骚扰朝鲜,那还是明朝宗主国把军队开进来帮你赶跑的啊,那时就你们与水火啊,你看看你们现在的民族服装跟大明的相似率有多高啊。
那都是你们自己上书求来的啊。
你恨日本可以,如果你觉得清朝是蛮夷入关篡夺明朝我可以理解,那你说清楚,不要说中国蛮夷好吗?
你们一会说我们孔子是你们的,一会又说我们蛮夷,你确定儒家和蛮夷是一回事吗?
再但是呢,又有个桥段让我笑了。
金先生任职的剧场被老板改名成大东亚剧场。
这是被日奴役的结果,但是剧院名字的写法,竟然是汉字。
所以,说到底日本折腾来折腾去,老祖宗还是我们中国。
这部电影里面有很多经常在韩国罪案剧里刷存在感的演员,很开心他们能聚合在电影里,说真的,韩国电影人真实层出不穷,相比我们的流量世界,分量十足。
柳海镇我就不说了,忠勇路实力担当,虽然其貌不扬,但是演技让你感谢他的长相,幸亏他其貌不扬,要不我们怎能全心全意欣赏他的演技呢?
最近他刷屏的影片是《完美的他人》,也是我强烈推荐2019必看韩剧。
还有在《坏家伙们》里面演过反派的金太勋,说实话我一看到他我都吓死了。
因为他之前塑造的反派太成功了,那种不寒而栗让我记住了他。
这次虽然只是配角,却是个挺好的开始。
至于跟刘海镇演对手戏的尹启相,其实他的演技比不上柳海镇,所以演员存在感没柳海镇那么强,但是,我们柳海镇就有那个本领,无论跟谁演双雄戏码,都可以带动对方入戏,这就是现实版带你飞啊。
还看到在《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里和玄彬组不离不弃cp的小秘书闵镇雄,虽然他拿到的是韩奸的角色,但是你也会觉得很不起来,毕竟他们只是自愿服务,而自己的老婆又在监狱里奄奄一息,你是要救一本还没有编好的书还是救你老婆?
他的挣扎和后悔都很真实,小秘书加油!
最后致敬一下韩国人对短跑的热爱,至少他们的电影是这样显示的,甭管什么题材,永远都马不停蹄。
加油,但愿我们早日追上你们。
2019年2月18日————————————影片信息:片名:词典导演:严宥娜主演:柳海镇 尹启相时长:135分钟类型:剧情/历史上映时间:2019年1月9日—————-———————————当你看电影时其实在看自己到不了的人生不如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让我们一起聊聊人生的无数个可能
以小见大,一群为了保护文化而努力的人,这是真正的民族气节和力量,语言文字是精神,精神在,民族就在,国家就在。
真正关注到民众的力量,而不仅仅只是宏大叙事。
男主被电影院开除,当小偷偷到了韩语编纂总指挥的皮包,归还皮包后,在办公室同事的帮忙下,加入词典编纂工作,指挥多次刁难,但最后也是握手言和。
男主送杂志稿帮同事见义勇为耽误送文件,被指挥误解,两人不欢而散。
指挥亲自来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日本人在指挥父亲的要求下抓捕了同事,抄收了词典原稿。
男主和他请来帮忙的监狱朋友被怀疑,之后得知是另一个同事告的密,但是被捉到的同事也去世,幸亏同事做了原稿的备份。
编辑部邀请全国各地韩语老师来商讨标准语,为了应对检查,众人到电影院后台进行交流。
日本人发现了韩语老师都消失了,抓男主儿子拷问,之后众人努力抵抗,男主带着原稿扔进了邮局库房后被日本人杀掉。
韩国解放后,指挥等人取出原稿,制成了韩语词典。
电影完成度很高,感动指数也直逼《辩护人》,有人说都是韩影的套路,我觉得说得不错,这类题材这么拍也不算高级,但把故事讲好讲得漂亮就是好电影。
起初看电影被电影里的故事感动,倒也不是因为什么拍摄手法高不高级,最重要的还是好好讲故事,甭管用什么手法。
词典编撰故事我记得还有日本的《编舟记》,影片氛围和这部截然不同,但也很好看,很安静也很热血。
两部影片里的人物其实都是出于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才着手编撰词典的,只是这部在日殖背景下更凸显拯救和抵抗精神。
突然好奇如果日殖时期日本的词典编撰先生遇到了非法编撰朝鲜语词典的先生会是怎样的情景?
影片中男主儿子在学校只能说日语,否则就是被骂被罚。
类似的故事亲耳听我爷爷说亲身经历过,在同一个时期,只不过发生在当时的伪满州。
记得爷爷还能熟练地背诵当时学到的日本歌。
他说有一次回家说日语,结果被他母亲用朝鲜语臭骂一顿。
电影完成度很高,感动指数也直逼《辩护人》,有人说都是韩影的套路,我觉得说得不错,这类题材这么拍也不算高级,但把故事讲好讲得漂亮就是好电影。
起初看电影被电影里的故事感动,倒也不是因为什么拍摄手法高不高级,最重要的还是好好讲故事,甭管用什么手法。
词典编撰故事我记得还有日本的《编舟记》,影片氛围和这部截然不同,但也很好看,很安静也很热血。
两部影片里的人物其实都是出于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才着手编撰词典的,只是这部在日殖背景下更凸显拯救和抵抗精神。
突然好奇如果日殖时期日本的词典编撰先生遇到了非法编撰朝鲜语词典的先生会是怎样的情景?
影片中男主儿子在学校只能说日语,否则就是被骂被罚。
类似的故事亲耳听我爷爷说亲身经历过,在同一个时期,只不过发生在当时的伪满州。
记得爷爷还能熟练地背诵当时学到的日本歌。
他说有一次回家说日语,结果被他母亲用朝鲜语臭骂一顿。
我大天朝的少数民族政策还是开明的,支持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只是可以用和表达自由又是另一个层次的事情了。
这部影片并没涉及到自由表达这一层次。
不过我总觉得语言本质上就是表达自由的一个工具。
词典编撰是把这个工具尽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说到语言,用熟了会发现都有各自的魅力吧,我经常是说着朝鲜语蹦个中文词儿,emm很方便。。。
开个玩笑吧。
不过不得不承认,天朝散居在各个大城市里的朝鲜族年轻人能像他们爷爷奶奶那样熟练使用这门语言表达的是越来越少了。
很多现象算不上是悲哀,只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为突出被日本殖民时期朝鲜人对本国语言的保护、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日本的反抗,本片制造了一系列矛盾:1.柳代表是应该听命于投日的父亲苟且偷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整编朝鲜族词典?
2.编撰小组是应该聘用有偷盗前科、大字不识但是热情洋溢的金判秀还是应该在缺少帮手的情况下勉强维持正常工作?
3.友哲是应该救出监狱中关押的妻子还是应该背叛组织、出卖词典?
4.德陈是应该坚持学习、弘扬朝鲜语还是该劝爸爸、妹妹没了避免麻烦学说日本话?
5.柳代表是应该相信金判秀和他江湖朋友的人格还是应该指出就是这些没文化的人告了密?
6.编撰小组是应该背负骂名挂靠“国力联盟”接受日本的监管还是继续做明面上反日的文化斗士?
7.德陈是应该誓死不说爸爸的行踪还是给出有误导性但接近真实的答案?
8.金判秀是应该掩护柳代表拿着词典逃跑还是让柳代表掩护自己拿着词典逃跑?
一个个选则,无疑是一次次煎熬,在两难之间,在危机时刻,一件事有的人选对了,有的人选错了;一个人有时候选对了,有时候选错了。
影片通过阵营的冲突、立场的冲突、人物肢体冲突和内心冲突,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把故事讲述得真实可信(必须承认部分情节还是有夸张的戏剧成分,比如金判秀朝鲜语的飞速进步)。
特别是柳代表和金判秀这对人物关系的刻画十分成功,开始两人互相看不上眼,中间还有过误解,最后不仅成了朋友,还为了词典肝胆相照。
本片开头,柳代表的包被金判秀偷走,好不容易追上了,发现金判秀抱的是一个枕头。
本片中段,学会认字的金判秀读文学读得热泪盈眶。
这一刻,他成了柳代表。
本片末尾,柳代表被警察追捕,也是抱的一个枕头。
被捕后,他学当初的金判秀说“没有这个枕头我就睡不好觉呢”。
这一刻,他成了金判秀。
任务有转换,使命也有传承。
曾经主张学日语的德陈,最后成了一位朝鲜语老师,这对他父亲金判秀来说,是一种告慰吧。
影片通过阵营的冲突、立场的冲突、人物肢体冲突和内心冲突,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把故事讲述得真实可信(必须承认部分情节还是有夸张的戏剧成分,比如金判秀朝鲜语的飞速进步)。
特别是柳代表和金判秀这对人物关系的刻画十分成功,开始两人互相看不上眼,中间还有过误解,最后不仅成了朋友,还为了词典肝胆相照。
本片开头,柳代表的包被金判秀偷走,好不容易追上了,发现金判秀抱的是一个枕头。
本片中段,学会认字的金判秀读文学读得热泪盈眶。
这一刻,他成了柳代表。
本片末尾,柳代表被警察追捕,也是抱的一个枕头。
被捕后,他学当初的金判秀说“没有这个枕头我就睡不好觉呢”。
这一刻,他成了金判秀。
任务有转换,使命也有传承。
cr:哈姆谢特
纸上谋杀2017,优酷电影名是《生死游戏》,几个人的谈话拼凑成一个故事,慢慢给出线索恍然大悟,故弄玄虚全靠叙述,没什么精彩部分,简单概括就是阿勒弗利用塔斯科约来琴妮和科德,引出他的创造者达玛……车站讲故事的人就是阿勒弗,听故事的纳丝是阿勒弗爱的女孩,琴妮医生设计出了完美的婴儿,电脑工程师科德经常改造阿勒弗的大脑,塔斯科是抄袭作家,达玛是基因设计师~阿勒弗的创造者,故事里的有些一笔带过的想法还算脑洞大开,买DNA,改造基因婴儿
第一眼被海报吸引了,虽然分很低但还是堵了一把一是存着侥幸二是觉得近年印度片子有一些还蛮有想法的。前一小段剧情真的是 进入太快叙述又太慢,只有光影和演员的表演再加上一两段人生困惑可以看看,到中部故事轮廓人物关系才大致出来…到最后结局其实老套到好猜了,但节奏和画面把握得还不错,双线叙事感觉收得还可以。整体观影感觉是越来越轻松的,前十五分钟没有放弃的话后面顺着看下去很容易~内容的话能感觉到想表达的东西但总感觉表现出来的太浅了…出来的效果有点像低预算暗光版印度楚门出走之后怎么做,只不过是以参与员工回忆录形式来记录的x
是我喜欢的调调,有《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没想到是印度电影
omg我是有多无聊啊竟然能拖完……
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挺好的,节奏和叙事没把握好,演技也有些差强人意。中间女孩感叹现代教育是生产机器真的是莫名其妙,也不是她说的不对,就是和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氛围太不搭了
还不错啊
电影名在youku上看是生死游戏,以为很有趣,结果文艺范太重了
看到那个鼻环立刻关掉了,接受不了。
⋯⋯⋯⋯ 我盡力了
我想找到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来找我
片头挺好看的,节奏不行,介绍人物和背景花了太多时间,给后面的冲突戏份留笔太少,eleph(只记得后面四位)的戏份纯属多余,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作家和三位实验者的对话交代出来,比如主控质问工程师怎么搞砸的,接着讨论eleph的意识和思维状态现状。剧本估计是先写结局再往前推的剧情,所以eleph的行为很刻意,如果主控只是勒令作家封口,他能怎么找到主控?枪杀作家后警方立即到场,出警能这么快吗,而且涉及机密,主控也不一定会被逮捕吧。不太明白医生和工程师为什么一直杵着不走,主控行为不可捉摸一直在威胁他们,他们不怕主控枪杀三人然后伪装现场吗,工程师的手枪也可以圆上三人冲突戕害的逻辑。点子不错,细节不行。
整个叙述太过平淡
开始比较扑朔迷离和没意思,,随着作家作死的谈话进行,,事件剥茧抽丝的刻画出来,,车站里男给女讲故事,,讲了啥就是发生了啥,,最后一通电话扬长而去,,完成了他利用他人的手为自己报仇,,远程遥控的绝美谋杀。
开头一大段两人对话,让我放弃继续看下去的念头。这种慢节奏的电影,不是我的菜!我把这种电影一般都归纳到文艺电影类型中,反正是看不下去,不推荐!
叙述创世界,无真幻,意识层
不论怎么说也是种尝试,至少说明印度电影有那份勇气。但制作的缺乏场内场外的联系,人物之间的冲突,变成一场茶话会电影了,整个电影通过对话推动,但有质量的对话太多了,力量不足。
其实这部片子是严重被低估的。有点模仿<那个男人来自地球>片子里所有的细节会提供线索最终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后逻辑自洽,讲述了一个荒诞的复仇故事。
很闷的电影
宝宝已经尽全力了……这部三哥悬疑片看的老费劲!文艺不文艺,悬疑不悬疑的!卖弄各种手段当观众傻子!
宝莱坞还是有很多好片的,比如哭得像个两百斤的胖子。但科幻悬疑,就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