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舒克贝塔,故事是新的,至少我以前读的五角飞碟部分没有这一段。
这个故事的内核是很郑渊洁的,一个是传统的打破刻板印象,比如舒克的最原始的人设,就是“我是老鼠,但是老鼠是好是坏由我来定义。
老鼠也可以帮助别人,我要通过帮助别人赢得别人的尊敬。
”这个电影的反派设定完全延续了这个思路,“我是人类,但是我不做人事,我就要当个坏老鼠。
”其他角色,比如小蝙蝠也是这样。
郑渊洁还有一句名言,是“人有什么本事,就要受什么本事的罪。
”这个概念也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比如舒克他们擅长帮助别人,所以总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
而利本来是直接对这些人视而不见的,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事。
这里利有一个人物转变。
而擅长直播的反派,最后被直播间的礼物揍了一顿。
总之人设部分除了咪丽我觉得都及格了。
咪丽在这部电影里面是一个毛毡花瓶,啥也没干。
但是我没记错的话,咪丽身上也是带一个反差设定的,贝塔教她学老鼠叫的情节真是多少年也忘不了。
这个设定有争议,我可以理解,但是也可以赋予它新时代的故事情节啊,总之在这部电影里咪丽好像这么多年一直在老鼠家吃白饭。
但是电影的节奏就稀碎。
故事的气是散的,很明显里面有一些别扭。
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舒克和贝塔的戏份不平均,和以前动画片联动的部分特别尴尬,以及结尾处不够重。
另外五角飞碟也是一个原创的五角飞碟,不是皮皮鲁故事里的那个五角飞碟。
那就导致有一些问题不交代,主人公们的行动动机不够强。
比如那么多年过去了,五角飞碟还是一个先进的交通工具吗?
还是已经沦为街车,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修理。
那个芯片是独一无二的吗?
还是已经普及家用了。
这个问题实际上关系到舒克他们的动机,如果五角飞碟已经变成街车这样的东西,他们大可以不加入极盗团,随便打个工再买个芯片就行了。
这里缺乏一定要通过极端手段夺回那个芯片的动机,造成后面的故事看起来很松散。
而且电影里面实际上有一些别的郑渊洁作品串场的梗,但是表达方法就很不郑渊洁。
举例就是魔方市,在邋遢大王里的魔方大厦是真有功能的,这部电影里的魔方市好像就是用魔方当城市logo的普通城市。
还有飞马牌公交车……我这种熟读郑渊洁80%作品的人看着老费劲。
电影里有一些设定确实过时了,比如“生命水芯片”。
在三十年前这个设定很奇幻,可在电脑手机已经普及到现在,尤其是经过之前的龙芯大战宣传,娃都知道芯片是硅做的,手机也不能沾水。
舒克和利处理自己的感情部分手法过于老旧,完全是没有手机的人写出来的桥段。
舒克还是那个舒克,但是利好像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假小子女孩,比如舒克、利、小臭球三只老鼠站在一起,设定上利和小臭球是同时代的人,但是明显利和舒克更加相似,就有一种错位感。
不过有一些设定则很先进,极盗团的KPI是用积分发布任务,然后积分可以解锁物品的使用权,提高排行榜排名。
公司领导人完全远程控制,上班看起来是玩游戏,也不用交五险一金的样子。
视觉效果方面,画面和特效水平实际上超出预期,虽然没有什么艺术方面的创新,但非常稳定。
动作戏的分镜和流畅度在我这里也及格了,基本上不出戏。
就有一点小问题,因为舒克贝塔是有老式动画片的,电影里面一些动作是致敬以前那个动画片。
比如晕头转向,实际上2D有2D的晕法(身体和脸都不动眼珠使劲儿转),3D有3D的晕法(头和脖子也会使劲儿转)。
这里是3D建模但模仿了2d的表达方式。
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再打磨一下细节就行。
比较遗憾的是电影里没有什么特效的名场面,构图都比较经典。
作为去电影院里怀旧的人来说,我主要失望的部分在于,这个电影里的五角飞碟确实不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那个皮皮鲁发明的,可以在里面生活,无所不能的五角飞碟。
当然现在一看,那个五角飞碟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过于强大破坏故事平衡,造成故事里的人都没有隐私了。
但是那才是我童年的五角飞碟啊。
以前看舒克贝塔的时候感觉超级好看,可能现在整个动漫画风都变了,虽然有点大不如前,但是还是好看的。
当我们力量各自逐渐成熟,我们互相影响,却互不依赖。
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我们,才会是对方真正的骄傲。
我相信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保持理智,谨慎,善良。
专注自身,也热爱周遭,希望每一次相见,我们都有更好的面貌。
👍👍👍
导演郑亚旗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把爸爸写的故事搬上银幕,终于实现了!
不愧是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的作品,那么大的场子座无虚席。
整个观影过程紧张刺激,故事和制作都超预期,逻辑很顺畅,场面很激烈;富有正义感,又极具科技感;满满的童年回忆,又有当今流行元素。
80、90后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看,都很适合。
期待二刷!
舒克舒克开飞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哪个80的记忆里不萦绕着这两句歌词呢,雪后降温的北京也要带孩子去捧场故事大王郑渊洁的新电影《舒克贝塔•五角飞碟》。
舒克贝塔的造型换了,但善良的底色没有变;新背景下更适合10后孩子的故事框架。
孩子们看的很开心,尤其记住了不能浪费粮食,要和心地善良的人交朋友,为了正义要付出努力和付诸行动。
父亲写的故事儿子执导这也算一种传承吧。
小时候很喜欢童话大王,一个学生又没什么钱,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旧书摊的童话大王,一本五毛钱,有时候甚至用饭钱去买。
那时候连载的都看不完整,二手书有的新有的旧,断断续续颠三倒四的看。
长大了终于有能力了,买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大灰狼罗克整套的图,也去看了儿时第二喜欢的舒克贝塔(最爱还是皮皮鲁啦),给当年那个十多岁的孩子补上一个奢侈的童年。
片子很好看,小学生中学生都OK,建议三四岁的小孩子不要去了,我看的时间旁边一个爸爸跟他三四岁的女儿说,舒克贝塔是爸爸小时候喜欢的,但是他女儿并不领情,看了十分钟就闹着要出去玩。
最后最后,希望郑亚旗导演能看到,能不能出成人化一些的系列,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新海诚。
元旦档观影第7部《舒克贝塔·五角飞碟》,不出意外的话也是今年元旦档最后一部了,曾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再次登陆大银幕。
印象中近些年郑渊洁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最近的一部是真人动画《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
曾经的童年恐怖回忆《魔方大厦》也曾宣布过制作电影,并且由郑渊洁执导。
《舒克贝塔·五角飞碟》是第二部改编其作品的大银幕电影,人物造型是沿用了2019年的《舒克贝塔》动画剧集。
但当电影的第一张海报放出时,能明显感觉制作很一般,相对于剧集没有多长进。
在如今国产动画制作水平越来越高之时,这样的制作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制作一般已是一个弊病,剧情不仅低幼,且毫无新意,所有危机均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角的成长也未能看到,没笑点没泪点,还记得同场的小朋友都没有发出笑声。
片中引用了大量网络热梗与热点事件,将直播融入其中,但并未给影片加分。
“别让人家把你当做鸭脖”也是够冷的,家人们表示接受不了。
夹带私货的“抄袭比盗窃更可耻”却被自己后面抄袭的各种段子狠狠的打了自己的脸,敢说那几个小老鼠卖萌的样子没抄袭《穿靴子的猫》?
制作一般,剧情拉胯,所谓讽刺也变得可笑,曾经的经典动画重新出现在大银幕怎会如此。
在当年《舒克贝塔》动画剧集也是风靡一时,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但再次被搬出来制作成为院线电影却尽显敷衍,吃老本收割韭菜的嫌疑过于明显。
其实近些年也偶有当年的经典动画如同舒克贝塔一样被重新制作后再次出现,黑猫警长的电影版,葫芦兄弟的新版剧集等等。
却都是制作粗糙,剧情敷衍,记得黑猫警长的电影就是将动画剧集的剧情组合到了一块而已。
我们期待曾经的经典动画形象能在大银幕出现,但也希望能以一种全新的、符合现如今的形象出现,希望创作者们能赋予他们全新的生命力。
而非啃老本,敷衍地创作完成后尽快割一波韭菜。
动画不能这么搞,曾经的经典动画更不能这么搞。
我的童年给个3星先,不过小时候舒克贝塔系列一直没看全,所以没办法判断和书的出入大不大故事就是非常标准的故事,标准到一眼能看清走向。
把舒克贝塔和五角飞碟换成其他原创人物和交通工具没有差别。
旧瓶装新酒,感觉想讽刺很多直播带节奏、打赏、追星、未成年人三观,人工智能,节约粮食,鸭脖、蝙蝠,甚至还有一笔带过的“抄袭比偷东西更可耻”。
和从前一样,或许也可以说是在夹带私货吧。
小时候总觉得书里的道理很浅显直白,现在回看,确实直白,很干。
扯远了。
蝙蝠口罩那里有些不适,总觉得带着点歧视,少这一个梗又如何呢?
儿童电影的话我接受反派人物成为反派的原因这么离谱,但我不能接受他长得这么让人难受。
他的出场还有声音我确实感到恶心。
怎么不算建模的成功。
全片唯一一次笑出来是在抢天气控制系统时自动驾驶因为超过安全距离停下来了,冷不丁这么一下还挺好笑的。
实在是没有什么惊喜,如果不算片尾郑渊洁的出现的话。
成年人食之乏味,小孩子看看热闹,那些讽刺说给谁呢?
我不知道,或许是我这样想找找童年的大孩子吧。
多少有些遗憾。
对了,舒克妈妈突然来那一下是要闹哪样。
2024第一部电影,原本是为了陪娃和重温童年记忆,观影后却发现这部动画片根本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延续了多年以前郑渊洁“童话”小说的风格——用童话的外壳,包装自己对成人世界的思考。
主人公舒克和贝塔是老鼠改革家,凭借诚实劳动、科技进步和人文精神,为鼠类建立了秩序与文明,但因为一次外太空飞行事故,回地球后发现时光流逝了十年,二人的改革成果已被窃取,鼠类再度沦为群盗。
鼠盗的首领名叫糕鱼氏,发音听起来很像有某种上古贵族血统,但拆解来看,只是以食为名,其志向追求也不过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罢了。
糕鱼氏其实是人类,因童年遭受了大量污蔑与嘲笑,形成了扭曲乖张的性情。
他利用美颜工具伪装成鼠,用网络直播和传销话术诱骗群鼠为自己盗窃财富和技术成果,最终凭借资本的力量窃据了魔方市的权柄,成为集资本和权力于一身的寡头。
舒克、贝塔外表是鼠,但精神内核是人;糕鱼氏直播时开的美颜特效是鼠,真实面貌是人,但精神内核还是鼠。
这种人与鼠的错置和层层嵌套,充满了讽刺意味。
糕鱼氏用两层伪装来掩饰自己的心灵,郑渊洁也用两层伪装来掩饰自己表达的内核:第一层,是伪装成儿童故事;第二层,伪装成讽喻直播带货和网络经济;其实所图甚大,对人类社会有更深刻的隐喻。
值得一提的是,“魔方市”这个地名也暗藏玄机,郑渊洁的旧作《魔方大厦》,看似魔幻,实则用魔方世界来隐喻人类社会现实。
但电影在形式上有很多瑕疵,感觉难以承载这样深刻的主题。
情节平庸,转折刻意而不合情理,缺乏必要的铺垫和伏笔;人物形象塑造扁平化;美术风格粗糙,人物和场景的3D建模有种廉价的塑料感……影片的导演和出品人是郑渊洁之子郑亚旗,他是真的主持了一切,还是挂名被父亲捧了一把,不得而知。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让我感到他在影视领域没有令人惊艳的才华。
物:电影剧情连贯,逻辑清晰,没有让人感到困惑或失去兴趣的地方。
主角舒克和贝塔的人设塑造得很好,保持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同时避免了人设崩塌或强行降智的情况1。
受众广泛:电影不仅吸引了低龄段的孩子,还吸引了青少年甚至80后、90后等成年观众,显示了其广泛的受众基础1。
配音与配乐:配音表现舒适,没有跳戏的情况,配乐与剧情紧密结合,为电影增添了分数1。
创新与致敬: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同时融入了对原著的致敬元素,让老观众感到亲切1。
综上所述,《舒克贝塔·五角飞碟》是一部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存在争议的动画电影。
观众的评价因人而异,取决于他们对动画电影的不同期待和评价标准。
看的过程中,我就想这一看主创就没少看直播刷礼物啊。
这么明目张胆地给孩子们宣传这个,是何居心?
一看导演编剧:郑什么,啊,又是郑渊洁他儿子。
郑渊洁这老本够儿子吃几辈子的了。
什么鼠头鸭脖,通货膨胀,挣积分,搞CP,撸猫,追星,榜一大哥,点赞,刷火箭,科技与狠活……强行在孩子的世界里融入一些大人的梗,孩子不一定懂,但大人一定尴尬。
唯一想夸一夸的,就是蝙蝠的设定,还挺有意思。
你干嘛
电影其实还行 一般般吧 谁知道电影快结束时候那个插曲是啥(女2用枪打中最后一个匪徒之后响起的) 还挺好听
爽!!!!没有圣母的世界
女歹徒的脑壳被大电脑显示器砸得稀巴烂这种血腥场面在片中比比皆是,欢迎观赏。
真的太黑了……
扣一星因为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看自己的脸,黑的离谱。就非常典的砍杀,没什么亮点,没什么槽点,老套单纯套公式
不够惊险不够刺激,反杀也没有很爽。剧情倒是不拖沓
垃圾
主角光环太过分了
最后的反杀还比较过瘾,但整体惊悚程度不够~
一点不吓人,也不血腥
我暴打五星!豆瓣的评分什么情况,这么好看的惊悚片居然评分那么低,难道非得要涉及人性幽暗?此片剧情简单,十五分钟就快速入题,节奏又快又带劲,双女主反扑虐杀,画面够血腥。虽然剧情老套但着实看的爽!持枪,手要稳,呼吸平,就像擦睫毛膏~
前面暗得好像在考视力 大女人大杀四方
N
如果是异性恋我会打一星的程度☺️
太黑了 全程快进看完
都被绑架的时候,能哭着说我爱你并在极端恐惧下愿早于你赴死的哥们儿真的很心疼。不离不弃的两位女主棒极了~怕血却能爆头的温柔金发姑娘,还有不愿开抢但却用主机爆头的短发女主都超级棒。击杀傻屌、子也就和刷睫毛膏一样简单啊~最后好担心搭得车有问题还紧张了一下下。然而最让我难受的是,兽夹。人类都疼至如此,那些可怜的小动物怎么办……混蛋才放兽夹……夹断臭屌、子们的基儿
索然无味
打发时间看看还行。
男同被虐杀 女同反杀 爽